0

浏览

148

文章

17

篇1:临清哈达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哈达】 哈达,是一种幅面不同、图案各异、长短不一的带状丝织品。是藏族和部分蒙古

族人民在迎送、馈赠、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礼节上表示敬意和祝贺的物品。哈达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另

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临清哈达久负盛名。历史上曾远销尼泊尔、阿富汗、印度、蒙

古及我国青海、甘肃、新疆、宁夏等地。清末和民国时期,在北京西打磨场就有临清开设的哈达庄。

西藏自治区成立周年庆祝大会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派专人到临清定做哈达。

临清哈达历史悠久。临清曾有这样的传说,清乾隆皇帝登基时,0七世为大清献哈达数头。为

回敬0七世,乾隆下令临清织哈达,并织上“大清国”字样。因为当时技术所限,只织了“大清”

二字。据说,临清最早织哈达的是西门里一个人称“关二爷”的人,他装成哑巴到苏州姚家作坊学艺

10年,老板看他老实肯干,才将织哈达的技术教给他。后他又二下江南,专学织哈达上佛像眼睛的技

术,从此临清哈达业逐渐发展起来。据1934年《临清县志》记载,清朝初期哈达织造业最为发达,全

境机户(织造哈达的生产户,每户约有织机一二台)700余家,浆坊七八处,收庄(收购哈达的丝绸

店)10余家,织工5000人。当时人称临清丝织行日进斗金,一台织机可顶一顷良田。

建国后,临清继续生产哈达,样品曾在“中苏友好展览馆”(现称北京展览馆)长期展出。生产

哈达的老艺人许殿祥参加了1957年“北京老艺人会议”,国家主席1接见了他。

目前,临清哈达品种已增加到23种。临清丝绸厂设有专门生产哈达的车间,年织哈达7000多头,

销往西藏、青海、甘肃、内蒙、新疆等地。1988年3月,工厂派人进京拜访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他一次定做哈达1.5万头。另外,临清工艺丝绸厂也生产哈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临清古城遗址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北魏至金

临清古城遗址,位于临西县县城东南的仓上村东,时代是北魏至金。呈长方形,南北长6华里,东西宽3华里,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北城墙、北城门遗址犹存。临清县古城遗址曾出土大量瓷片,宋代六大瓷系、五大名窑中的大部分瓷器。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目前,邢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21处,位居全省前列。邢台市新增10处:临城县补要村遗址、隆尧县柏人城遗址、邢台县鹿城岗、南宫市后底阁遗址、临西县临清古城遗址、邢台县南贾乡石塔、平乡县文庙大成殿、南宫市普彤塔、邢台市天宁寺前殿、邢台道德经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临清大宁寺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大宁寺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大宁寺,坐落在临清商场街,卫运河东岸,始建于宋朝,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毁于火,后重建。明嘉靖、万历,清乾隆,民国多次增建、续修。全寺原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殿、堂、室百余间,寺院平面呈纵长方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佛殿、戏楼、大雄宝殿、伽蓝殿,东西两侧辅以对称禅堂、斋堂,是壮丽于诸刹的建筑群。大宁寺门楣匾额“大宁寺”,原为乡贡士方元焕所书,后毁于兵燹,现存匾额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长马锐补题,字径尺半,饱满遒劲。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该殿为临清现存唯一完整的佛教寺观古建筑。有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大宁寺稳重长老重修大雄宝殿碑记》,记载当时“环四周为市廛,金银线布,贝玉珠玑堵积如山”的民间商业繁荣景象。《临清州志》中记载有谢榛和朱彝尊等人吟咏游览的诗篇。

1992年,临清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房地产政策,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将大宁寺归还佛教协会管理使用。2011年6月份,经聊城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和临清市民宗局、市文广新局批准,在坚持“保护文物古建筑原貌,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原则基础上,对大雄宝殿顶部及墙体进行修缮。经过多次维修扩建,目前全寺面貌焕然一新。大宁寺被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对临清参与大运河申遗活动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临清大尾寒羊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大尾寒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尾寒羊属肉裘毛兼用型,地方绵羊品种,沿黄河故道徙入境内,集中分布在临清、冠县,其它县市亦有饲养。其品种特点是: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背毛为白色,鼻梁隆起,耳大下垂,四肢坚韧,尾呈扇状,覆盖在飞节以下,成龄羊年均产毛2~3公斤,高者达4公斤以上,无髓毛占95%,属56~58支同质半细度毛型。育肥羊屠宰率为50%左右,净肉率在35%以下,肉质鲜嫩,尾质肥大;裘皮板毛长,柔软,成缕不擀,羔皮板薄,毛密,坚实,毛腹呈螺旋型花纹,为染制多色裘制品原材料和出口商品,在国内外是场享有“珍珠隽毛”誉称

( 聊城)

临清大尾寒羊

临清大尾寒羊养殖协会

13889567

大尾寒羊(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临清清真东寺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清真东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寺,与北寺遥相呼应,是著名的临清三大寺之一。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有大门、二门、穿厅,正殿、对厅、南、北讲经堂、沐浴室等组成。正殿为宫殿式造型,殿顶呈凸字形四角飞檐,门为落地格扇。殿内松木地板,悬阿文经字匾六块,水彩各形阿文通天木柱八根。尤为珍贵的是殿内至至今保存30副绵纸壁画,为国内同类建筑中仅见。绵地壁画与中国传统建筑中麻刀灰抹墙不同,而是采用羊毛闷灰抹墙,然后在其上创作壁画,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壁画与其他寺庙单线平涂技法明显不同,具有宣纸洇润的艺术效果。几百年色彩不褪,墨分五色,栩栩如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特殊贡献,极具研究价值。殿内圣龛两侧为阿文圆光,左侧字意为:“你们进入穆斯林行列吧”。右侧字意为:“你们进入主的乐园吧”,殿堂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对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落地格扇,六门相连,八角两窗,前有门楼彩绘精雕,造型别致。上悬古匾三方,为“万化朝真”、“一本万殊”、“道有统宗”。整个建筑融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文化为—体,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精品。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锋路街道:先锋路街道办事处地处临清市城区及近郊区,辖49个街道居委会,耕地5.2万亩,总人口6.1万人。办事处与河北省、山东省德州市等地搭界,地理位置优越,城区功能完善,交通便利,水利、电力、热力资源丰富,通讯发达,产业优势明显,辖区内有面积为65.2平方公里、高标准规划设计的运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处,是各界人士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1]经济社会发展先锋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临清进京腐乳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进京腐乳系临清济美酱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民国初期,济美酱园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齐名,被誉为江北四大酱园。进京腐乳选用当年优质大豆为原料,经浸泡、过滤、煮浆等十几道工序制成。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市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家乡小吃。如今,聊城第四批非遗正在申报中,其中就包括临清进京腐乳。

临清进京腐乳,是临清济美酱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公元1792年,安徽举子汪永春在临清青碗市口创办南味酱园,取《左传》“世济其美,不损其名”词句中的意思,把“济美”作为店号开张营业。

据记载,开张时,酱、醋、红青腐乳、酱咸制品格具齐全,产品味正精细生意红火,很快在临清市场上火爆。到清末,济美酱园已有1000多口大缸,年产酱菜35万公斤,豆腐乳和臭豆腐所用黄豆1万多公斤。主要产品47个品种,甜酱瓜、小菜、豆腐乳享负盛名。

1822年,即道光二年,济美小菜、豆腐乳被清廷列为御用贡品入宫,由此被誉为“贡品小菜”,并以“进京腐乳”之名畅销京城。

民国初期,济美酱园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齐名,被誉为江北四大酱园。

进京腐乳选用当年优质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泡、腐糊过滤、煮浆、点缸、压榨、切块、培菌、腌制、拌曲、装缸、发酵等19道工序加工而成。块形齐均、色泽浓艳、味道鲜美、咸淡适口、质地细腻、营养丰富,并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

现在,济美酱园是临清市的龙头骨干企业,经营15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销售网络南到广东,西至西宁,北至哈尔滨遍布全国三十多个大中城市。1915年济美小菜、豆腐乳就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临清大蒜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清大蒜是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的特产。临清大蒜具有蒜头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变、抗腐烂、耐储藏等独特品质。临清大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山东省临清市是大蒜之乡,种植大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地处鲁西北黄河海河冲积平原地区的临清,独特的土壤、积温、降水、温度等自然资源特点,决定了生产出的大蒜具有蒜头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变、抗腐烂、耐储藏等独特品质。临清大蒜富含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蒜素、1以及锗等微量元素,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多年来,“临清大蒜”以质优、廉价和良好的销售信誉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通过大蒜市场和网上促销,每亩大蒜产值能够达到5000元左右,每年大蒜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

临清市康庄镇是鲁西北地区最大的大蒜生产基地,全镇共种植大蒜2.7万亩,集中在肖庄、王屯、刘皮、官庄、东六等12个村,年产大蒜4.5万吨,蒜薹8.1万公斤,每年大蒜总收入1亿多元。目前全镇有大蒜恒温库5座,总贮存量6000多吨,大蒜脱水厂5家,年产大蒜片4000多公斤。多年来康庄大蒜以质优、价廉和良好的销售信誉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而畅通的销售渠道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蒜种植业现已成为康庄镇的特色农业。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临清大蒜”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临清清真八大碗

全文共 279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清真八大碗”,在临清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过几代名厨的不断创造完善,临清清真饮食逐渐形成了独立于其他菜系的“临清八大碗、九大碗”。“八大碗”即烧肉、炖肉、松花羊肉、黄焖肉、肉杂拌、清汆丸子、圈巧阁、黄焖鸡,用于喜事;“九大碗”是在“八大碗”的基础上去掉一个“肉杂拌”,添加“羊尾烩海带”和“烩全羊”,用于白事。这些传统的清真菜品都是上笼蒸的,很少动炒勺,又因回民禁饮酒,严格的说这些就是饭菜。但吃起来清香满口,一汤八味,肥而不腻。

清真八大碗是如何形成的?

“清真八大碗”是一道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清真复式饭菜,它的形成源自抱碗菜,而抱碗菜的形成又与回回兵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回回兵军屯临清又与大运河有着必然的联系。军屯就是驻扎在某军事要地的屯田军队。当年,元明王朝在临清军屯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漕运,保护粮仓。据《临清州志》记载,“西域回回徙居临清”主要来源有“军籍户、侨宦、游商”,其中军籍户主要来自元代军屯(1289年)和明代军屯(1369年)。据《临清县志》记载“元代延佑三年以海口屯军隶临清万户府”。据《明史•兵志》记载,“初,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大明王朝为了保护临清漕运大码头,在临清设“临清卫”,其驻军级别等同于天津卫、威海卫。

元代,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西征,征服了中亚、西亚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征调到中原。这些人大部分被编成“探马赤军”(或称“西域回回兵),参加平金、征宋、统一中国的战争。按元朝对探马赤军的规定:“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大运河沿岸是这些信仰伊斯兰教军士“屯聚牧养”的重要之地。据《元史•世祖本纪》载:“河洛,山东居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而“河洛、山东”涵盖了临清境内的永济渠和会通河地域。据临清庄乡族谱记载,部分穆斯林姓氏即为“西域回回兵”的后人。

明初,以徐达和常遇春为统帅的明军南征北战。至正二十八年,这支明军“循河北上,师次临清”。徐达、常遇春系回族,其部将亦多回族。临清作为明军的征战要地,派有大批回族军士留守。据碑刻记载,临清老礼拜寺,就是由徐达、常遇春等回回教门始建,期间常遇春、徐达、胡大海率军沿运河征战临清一带,并在临清派回族将军和士兵驻守,因此,现在临清还有很多村庄仍保持着编民屯垦的称呼。比如:洪官营、陈官营、赵官营、老官营等。当时,军屯官兵被称为“军籍户”,明代的军籍是世袭的,卫所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随着战事的减少,社会的稳定,军屯的回回兵逐渐占籍临清,由“兵农”转为农民。

不论是元代回回兵,还是明代的回回军籍户,他们均祖居西域,饮食习惯多以牛羊肉为主。兵备战争期间,回回兵为了适应时间紧迫、行动迅速,方便快捷等军事用餐的特点,他们将穆斯林善于加工肉食的技艺运用到了战争中。回回兵预先将牛、羊肉等食物,通过炖、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制品,以备行军打仗之需。每到军队开饭时,火头兵架锅烧汤,将预先备好的熟制品,用热汤水一浇,便成了一份可口饭菜。这样不仅有利于行军携带,也有利于士兵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吃到适合本民族生活习惯的饭菜。而且,这样的饭菜可解决千百人同时用餐。又《民间访册》记:回回兵用饭时,每人面前放一大碗饭菜,他们以队为单位席地围聚而坐,念诵“太斯米”,“奉至仁至慈安拉之名”,“孩子啊,以安拉的名义开始,吃你面前的食物。”(《穆斯林圣训集》),抱碗而餐。抱碗菜首先在回回兵军队中初现雏形。后来,抱碗菜的加工、制作、用餐等方式在回民军籍户中流行开来,并逐渐融进了中原百姓生活习惯,由席地围坐,发展成了四方围桌的用餐民俗形式。当年,虽说桌面上放八大碗,有可能是每人一大碗炖肉,也可能是每人一大碗炖鸡,而且是每个人只吃自己面前的大碗菜。后来又逐渐演变为八人八大碗同桌共餐的形式,但,八大碗之中的菜品可单、可各异、亦可重复。

经过数百年间历代穆斯林厨师的不断创新、完善,结合临清穆斯林群众的生活习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临清“清真八大碗”。寻根溯源,临清“清真八大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临清穆斯林教徒勤劳、智慧的结晶。

清真八大碗有什么特点?

说到临清“清真八大碗”有什么特点,除了色、香、味俱佳外,运河文化保护协会的刘英顺老师在他的《浅谈临清清真八大碗》中写到还有0,那就是一肉二汤三滋补:

一肉。原料以牛、羊肉为主。牛羊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其味佳美。伊斯兰教倡导食用牛羊等佳美食物,戒“奇形怪状、污秽不洁、性情凶恶、行为怪异等之肉”(《古兰经》)“归信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所供给你们的佳美食物”。所谓佳美食物,马坚阿訇解释说,牛羊肉就是佳美食物,其有良好的外观形象、鲜香的嗅觉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二汤。清真八大碗属于汤菜,它很注重汤的运用,其汤有原汤、清汤、白汤。巧阁、松花、闷子佐以白汤,清氽丸子佐以清汤,烧肉、炖肉佐以原汤。清真八大碗中的汤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它们的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现代添加剂(味精、鸡精、香精、色素、酸钠、嫩肉剂等)进行调味、调色,这可称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返朴归真。

三滋补。清真八大碗不仅都是佳美的食物,而且还都具有滋补强身的功用。元代回回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羊、牛肉,温补不燥,培元固本,易筋壮骨”,经常食用可以“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据回回典籍《天方典礼》记载“饮食,所以养性情也”,“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可以供食”。2008年首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其中穆斯林老人占7位。所以说,清真饮食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长寿之方。

临清“清真八大碗”菜品名称及特色

1、烧肉

特点:酸香透烂,肥而不腻。

2、炖羊肉

特色:软烂醇香,汤汁醇厚

3、巧阁

特色:香嫩松软,汤汁爽口。

4、松花羊肉

特色:味醇透烂,汤汁鲜香。

5、清氽丸子

特色:汤汁清香,滑嫩劲道。

6、黄焖鸡

特色:肉烂清香,色泽金黄。

7、里脊

特色:色泽红亮,香透滑嫩。

8、肉杂拌

特色:清香爽口,味道各异。

任何一种美食,可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见解与评价,然而,我认为品评一种美食,首先应该是吃文化,然后是吃技艺,最后才是吃味道。一种食品,如果没有文化做支撑,那它只能是一种果腹的食物,绝对称之不上美食。而,“清真八大碗”可以说是美食中之美食。我们在品尝和欣赏“清真八大碗”的同时,可以从中感受到临清穆斯林文化底蕴的深厚和饮食文化的灿烂,还可从中参悟到穆斯林做人的准则,那就是大碗中透着质朴,清香中透着率真,简单中透着智慧。可以说,临清“清真八大碗”是运河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在临清大地上和谐交融的典范,是临清运河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申报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章节。我们有责任去发掘、去保护、去弘扬,力争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运河古城临清有一美食名菜“清真八大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临清民居

全文共 2055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民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民居位于临清市城区运河沿岸。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民居包括冀家大院、朱家大院、汪家大院、赵家大院等众多民居。大部分为明、清时期建筑。

冀家大院位于临清市青年街道办事处前关街77、78、86号。

明洪武十五年(1382)冀天仪迁调山东兖州护卫,二十一年(1388)改调平山卫临清千户所,举家由山西平阳府岳阳县迁居临清居地,开始置买土地,大兴土木。景泰二年(1451)、嘉靖、万历间陆续增建附属建筑。到清嘉庆年间,武德骑尉冀辉再次扩修,使大家宅第初显风采,功能逐渐完备。至道光初,冀家大院居地已达二万多平方米,房舍四百余间。

解放后数度破坏拆毁。现存建筑占地一万多平方米,主院仍存两进,南跨院存一进,北跨院存四进,穿厅、廊房、绣楼、耳房、厨室、影壁60余间。主建筑穿厅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抬梁木构,雕枋刻檩,花雕石础,雕花木隔。从平面布局看,院落规模庞大,墀头浮雕工艺精湛,檐檩下有曲拱型的额枋,上面有浮雕梅、兰、竹、菊和卷草图案。冀家大院建筑结构严谨,造型完美,工艺精良,在众多的临清民居中堪称上品。明清两季三十余代该宅科第联翩,进士、举人、贡生、庠生、太学生68人,财产盈居,人丁衍繁,富庶一邑。

汪家大院位于临清市先锋街道办事处锅市街86、98号。

临清是明清时期运河沿岸一个著名的商业城市,在北方运河沿岸的城市中,临清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作用和地位尤为突出,曾一度成为全国33个大城市之一,江北五大商埠之一,并以“军事要地,漕运咽喉、商业都会”而著称于世。由于城市的发展、商贸业的兴盛,使的一些当地及外籍的官员和商人视临清为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地方,从而在这里大兴土木构建宅弟。现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大多分布在运河两岸,在这些民居中,保存较好当属汪家大院。汪家大院汪家大院为清代建筑,宅主汪永椿系安徽歙县洪琴村人,清乾隆年间在临清经商,创办“济美酱园”,酱园系前店后厂其后宅,酱园又称“远香斋”,面铺十间,后为作坊、酱腌坊地,再后为宅院,横跨一街两胡同,占地三万多平方米。该酱园与北京“六必居”、济宁“玉堂”、保定“槐茂”齐名,并称“江北四大酱园”。汪家大院为汪姓宅院之一。坐北朝南,占地1600平方米,三进院落,一进由门楼、影壁组成。二进由南房三间、西廊房三间组成,中间为天井。三进由正屋三间、耳房两间(明间为客厅、耳房为卧室),南北廊房各三间(南廊房已毁),中间为狭长天井。属徽派民居建筑,建构俱为砖墙、木梁架、方砖铺地。门罩、影壁砖雕朴质华丽,廊房隔扇,窗棂雕花,细腻多彩。整座宅院布局疏朗,舒适紧凑。

孙家大院位于临清市先锋街道办事处箍捅巷105号。

孙家大院为清代建筑,原为临清地方税课局,民国间税课局迁移,由天津商人孙氏购得。

该院落坐北朝南,原为四进院落,一进已毁,二进由穿厅三间、东西廊房各三间组成,中为天井。三进由主房三间、东耳房两间和东西廊房各三间,南耳房各两间(西廊已改建)组成,中为天井。四进由北房三间、西耳室一间和东西配房各二间(东配房已改建)组成,中为天井。现整座建筑占地1200多平方米,房屋29间。整座宅院主次有序、布局紧凑、规整,廊房窗、门、挂落、隔扇多饰梅、兰、菊、竹、八宝、冰凌刻雕,疏朗大方,古香质朴,保存完好。孙家大院完美体现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及鲁西北民居的特点,是研究运河文化、城市发展、商贸流通及家族生活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临清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家大院位于临清市先锋街道办事处竹杆巷47号、白布巷125、126号。

赵家大院始建于明代,相传初为“书院”(艺伎馆),后官购为“道台大院”,民国间名医赵悦仁购得。院落四进,一进已毁。二进由垂花二门和穿厅组成,中为天井。三进由正堂(北向)三间,两侧各两间耳楼(西耳楼已毁)和东西廊房各三间、南耳室各二间组成,中为天井。四进楼屋俱毁。西跨院三进,一进由门楼(已毁)、照壁组成,二进穿厅三间(北屋)、西廊房三间组成,三进由南北廊房各三间组成,中为天井。跨院穿厅硬山卷棚顶,廊厦与穿厅呈勾连搭式。蜀柱、枋额、雀替、多饰菊兰、八宝雕饰。窗棂、挂落多饰花卉、回纹刻花。整座院落主次有序、布局疏朗,合为一院,分行各门,方便聚住。整座院落现占地140多平方米,现存门、厅、堂、屋37间,保存较好。

朱家大院位于临清市区先锋街道办事处后关街。

朱家大院始建于清代,现存房屋60余间,占地3400平方米,由三进院落组成。一进由门楼、照壁、三间北房组成,二进由15间廊房组成。后院一进由南屋三间、东屋七间、穿堂一间组成,二进由东房五间,北房六间组成。后跨院一进由北房各三间组成。整座宅院布局规整、主次有序。房屋均为砖墙,木梁架和方砖铺地,梁驼、雀替、门窗、隔扇多饰鱼莲、花卉、冰凌八宝雕饰,刻意求工,质朴华丽。

临清民居处于明清时期运河沿岸,周围居民稠密,街巷胡同纵横交错,民居古朴。这些民居院落主次有序、布局紧凑、规整,整体结构巧妙,和谐得体,其建筑形制极具时代特点又完美体现出鲁西民居建筑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临清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革命烈士陵园为临清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临清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清市新华路街道办事处东兴街379号。

临清市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临清东郊,建于1979年4月,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烈士陵园正门西向而开,为牌坊式建筑,宏伟肃穆。院内正北为纪念堂。纪念堂为现代建筑,分为正厅、东厅和西厅三部分,正厅立一牌匾为毛泽东同志题词“死难烈士万岁”,上悬朱德同志题字“浩气长存”。东西两厅为死难烈士事迹介绍及遗物遗迹陈列。

纪念堂东侧为死难烈士墓地,原有革命烈士墓36座,后部分墓碑由烈士后人迁出,现存23座烈士墓碑。

纪念堂正南建一纪念亭,与纪念堂相对正南方为迎壁牌坊,上 书-毛泽东同志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1979年,临清市革命烈士陵园被定为临清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七一、建军节等节日,机关、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纷纷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1986年10月27日,临清革命烈士陵园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临清特产有哪些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特产有临清大蒜、临清椹果、临清进京腐乳、临清八宝布袋鸡、丁马甲鱼、临清狮猫、临清大尾寒羊、临清清真八大碗、康庄挂面、临清烧麦等。

1、临清大蒜:临清大蒜品质高,蒜头大、味浓汁鲜、辣味纯正、瓣不会散、抗霉变与腐烂、储存的时间长。

2、临清椹果:临清椹果个大饱满、颜色油润明亮、香甜可口,品质优,营养丰富。

3、临清进京腐乳:临清进京腐乳大小均匀、颜色浓艳、咸淡可口、味道鲜美、质地细腻、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4、临清八宝布袋鸡:临清八宝布袋鸡吃起来香酥,不但鸡肉的香味,还有山珍海味的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5、临清狮猫:是清末临清城区回族群众用波斯猫与本地猫杂交选育的稀世品种,其貌酷似小狮子,故名临清狮猫。

6、丁马甲鱼:丁马甲鱼个大又肥、肉细鲜美,是中国水产品第一个绿色食品。

7、临清大尾寒羊:大尾寒羊属肉裘毛兼用型,地方绵羊品种,其品种特点是: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

8、临清清真八大碗:说到“清真八大碗”,在临清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过几代名厨的不断创造完善,临清清真饮食逐渐形成了独立于其他菜系的“临清八大碗、九大碗”。

9、康庄挂面:康庄挂面的食用非常方便。食用时配以香油、香莱、食醋、味精等辅料,柔软滑爽,营养丰富。

10、临清烧麦:以王家烧麦为最佳,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临清面食行业的四大名吃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临清别墅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别墅是回龙湾风标志性建筑,临河而建,外观为典型的欧式风格。哥特式的红色尖顶及拜占庭式的主体框架,配以乳白色的白色的墙壁、硕大的蓝色落地窗,显示出浪漫的一国情调,其每层风格各异。

一楼为会客室,宽敞明亮,一幅巨大的太公垂钓木雕附于厅壁,角落有日式内室称为“和寮”;二楼的“汉阁”正墙上悬挂一幅精心裱褙的字轴,上面完整地记叙了回龙湾开建设历史;三楼为“猎舍”,彷旧时猎舍居室风格装修,古朴典雅,耐人寻味。

地址:美溪区回龙湾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临清解放纪念碑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解放纪念碑为临清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临清解放纪念碑位于临清市城区大众公园内。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驻守在临清城的伪警备队仍在顽抗。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第7军分区、冀鲁豫第1军分区组织发起解放临清战役。伪警备大队肖子玉部1500余人、吴连杰部600余人、张敬斋部1000余人、郑衍劭部500余人分布于临清城西关、南关等处。王来贤率部500余人驻红房子(今交通局办公楼)。8月31日,八路军将临清城包围。晚10时战役打响,冀南军区第7旅第19团、冀南第4军分区第11团、东进支队(由清江、宏毅、歧之三县县大队组成)、西支队(由邱县、平乡、威县、广宗县四个县大队组成),分三路向临清城西关和南关发起攻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亲率第19团主攻土山(今龙山),然后直插前关街和进德会方向。冀南第4军分区司令员胥光义、副司令员胡超伦、政治部副主任冯子华率第11团、西支队进攻卫河以西的敌军据点,而后渡河东进,歼灭武训小学的敌人。冀南第四行署武委会主任胡代耕率东进支队、独立营在塔湾以北渡河,由此向南消灭西关伪军,然后攻打砖城。卫东县大队包围大辛庄敌军据点,断敌援军。西支队首先夺下土山,控制全城制高点。拂晓,城西南守敌全部被歼。9月1日晨,第7旅第19团突入城内,将王来贤部逼缩到红房子。当日17时,王来贤残部向禹城逃窜。至此,战斗胜利结束。解放临清战役,共毙敌3000余人,俘获吴连杰、肖子玉、郑衍劭、吴作修等,缴获轻重机枪30挺、迫击炮3门、掷弹筒60具、长-4000余支、战马170余匹、汽车两辆。

临清解放纪念碑原为1945年临清解放时,周边群众所送的“庆祝牌”。现石碑为2005年临清市人民政府为纪念临清解放60周年所立。整座纪念碑由三个碑面组成,一面刻有黑伯理题词的“临清解放纪念碑”,另两面刻有临清解放事略。

现在,这里已成为临清市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中共党史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上千人次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986年10月27日,临清解放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临清会馆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会馆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会馆现位于市区青山路156号,老会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临清会馆为一组中西式样结合的砖木建筑,建于1921年,时为江西临江、清江木商会馆。今存回字楼和朝东二层小楼各一幢,上下各五间,前后幢之间为天井,二楼有走廊贯通前后。该馆现保存完整,是我市仅存的木业会馆。2003年调整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008年公布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2008年1月进行大修。“临清木业公所”,亦称“临清会馆”。“临清”为江西省临江府和清江县的简称。临清会馆建成后,随着交易的兴隆,民国10年(1921年)曾在会馆对面建有新的公所,作为临江和清江的木商办公、膳食和家属休息的会馆,即今址。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各帮木商在常州建立的公馆,目前仅有“临清木业公所”一处遗址。常州的运河之水源于长江,当含泥沙的江水灌入河道,使河水混浊,流经常州至无锡洛社时才逐渐澄清。而据木业人士介绍,木材浸入清水,木质易黯黑,日久易生苔,而含沙混水却有利于木材保护,可保持木材皮色黄亮,材质不变,因此,从明代中叶起,各地木商特别是江西木商纷纷向常州一带贩运木材。昔日,运河之中串连500余米长的排木筏队经常可见,泊停于西门外米市河以西到新闸间一带河岸畔的木筏群连绵数里,则构成常州经济繁荣的独特风景线,常州成为江南木材市场的集散中心。

2011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临清狮猫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狮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清狮猫是清末临清城区回族群众用波斯猫与本地猫杂交选育的稀世品种,其貌酷似小狮子,故名临清狮猫。狮猫从毛色上可分为白狮猫、黑狮猫、鞭打绣球猫、花狮猫4种。白狮猫毛色洁白无杂,以其眼睛区别,又分鸳鸯眼、两眼蓝、两眼黄三种。一只为黄色,一只蓝色,在世界猫类动物中,唯临清狮猫所独具。狮猫繁殖,一般成龄猫年产两胎,每胎产仔2-3只,繁殖限3-4年。它性情温顺,小巧玲珑,毛长而柔软,头小眼圆,耳小腿短,腰圆尾粗,喜洁净,善跃行动敏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 聊城)

【临清狮猫】 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家饲动物,因这种猫独出于山东省临清市,其貌酷似可爱的小狮子,故得名“临清狮猫”。

临清狮猫是当地回族群众用波斯猫同本地猫杂交培育而成的一种稀世珍兽,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狮猫在1934年《临清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狮猫比寻常者较大,长毛拖地,色白如雪,以鸳鸯眼者为贵,最佳者每对百元,北街回民多畜,此居奇。”所谓“鸳鸯眼”,就是猫的眼睛一只为黄色,一只为蓝色,这奇特之处在世界猫类动物中,为临清狮猫所独具。

狮猫从毛色上可分为4种。

白狮猫,毛色洁白无杂。以其眼睛区别,又分鸳鸯眼、两眼蓝、两眼黄3种,以鸳鸯眼为最珍贵。

黑狮猫,体躯比白狮猫稍长,两眼色黄,全身除肩为白色、腹毛灰白外,其它部位皆为黑色。因其为数极少,被视为稀有品种。

“鞭打绣球”,形如白狮猫,额部有黑斑,尾长且尖呈黑色,能甩至头部,故得名“鞭打绣球”。

花狮猫,有的背毛灰褐,间有虎斑;有的背毛白色,间有黄花斑。据说,这个品类是白狮猫与其他猫种杂交的后代。

狮猫胆小性孤,一般实行系养(用绳子拴住)或笼养。狮猫择食性较强,日喂3~4次,饲料多以牛、羊、禽类的肝、肾,也可用鱼类、鲜肉与面食拌和,肉面配比1∶3,肉食生喂,面食熟喂。

狮猫繁殖同猫科动物,母猫6月龄前后开始发情,多在春秋两季,妊娠期60天左右,每胎产仔2~3只,年产两胎,仔猫两个月后断乳。母猫一般可繁殖3~4年。

临清狮猫亦能捕鼠除害。目前,饲养狮猫户主要在临清市区的太平、桃园、福德、白布巷等回族群众集中的街道,饲养500余只,加上散养的,目前临清狮猫约有近千只。

临清狮猫小巧玲珑,毛长而柔软,头小眼圆,耳小腿短,腰圆尾粗,喜洁净,善跳跃,行动敏捷,温顺可爱。现在,人们不仅在北京、上海、天津、济南、青岛的动物园内能观赏到临清狮猫,就是在日本、新加坡等国也能寻觅到它的踪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临清椹果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临清椹果是山东聊城临清的特产。

临清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西隔卫河与河北省临西县相望,东隔马颊河与高唐、茌平二县为邻,北部与德州地区夏津县相连,南部与聊城市和冠县接壤,是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重要门户,是京九铁路自北向南进入山东省的第一站,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从市区穿过。全境东西长55 44公里,南北宽2988公里,总面积957平方公里。现辖12镇4个街道办事处,600个行政村。总人口73.2万。临清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临清凭借大运河漕运兴盛而迅速崛起,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兴盛达五百年之久,素有“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美誉。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临清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平缓,坡降很小,自然条件优越,地下水资源丰沛,土质肥沃,富舍有机质,通气排水良好。临清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的基本特征为“春旱多风,夏热多雨,晚秋易旱,冬季干寒”。全年盛行风向为南风和偏南风,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左右。

所在地域:

山东

申请人:

临清市黄河故道椹果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临清椹果产区位于山东省临清市先锋办事处,主要覆盖先锋办事处所属郭堤、上堤尹庄、下堤尹庄、孟店、管辛庄、护国寺、王井等6个行政村的临清市黄河故道地质公园园内。地理坐标东经115°4537"-115°4942",北纬36°5110"-36°5354"之间,地域保护种植面积为86.67公顷,总产量3000吨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特征:外在感官特征:临清椹果经当地环境、土壤、水质改善,历经600余年,形成了独俱特色当地品种。其主要品质特点是:个大饱满、色泽明亮油润、香甜可口、外形似“肾”。成熟的临清桑葚饱满肉厚,大的长度可达3cm~4cm,少数能达到5cm~6cm。 2、内在品质指标:临清椹果甜度高,营养丰富,品质优良。铁≥4.8 mg/100g, 钾≥290.16mg/100g,维生素C≥12.1 mg/100g,可溶性固形物≥ 20.1%,总酸≤0.2%。 3、安全要求:临清椹果种植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温带水果(NY/T844-2010)标准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临清箍桶巷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箍桶巷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箍桶巷位于临清市老城区古运河畔的老街巷中,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箍桶巷现长500余米,宽3米左右。

临清素有三十二趟街、七十二条巷子之说,这与《-》一书所写“临清是个热闹大码头去处,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恰成数字的巧合。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有待人们去寻古探幽,揭开一层层神秘的面纱。箍桶巷内现有古宅民居多处,青条石铺就,巷内板房林立,从斑驳的门礅、锈蚀的大门上仍可窥见当年的繁华。清末民初临清地方税课局就曾设在此地,现保存仍然基本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