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考物理考哪些知识点(精品20篇)

具体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物理考哪些知识点,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浏览

345

文章

1000

篇1:物理知识点:测固体的密度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固体密度

(1)测比水的密度大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

(2)测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利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用细而长的针或细铁丝将物体压没于水中,通过排开水的体积,测出固体的体积。

二是在固体下面系上一个密度比水大的物块,比如铁块。利用铁块使固体浸没于水中。铁块和固体排开水的总体积再减去铁块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固体的质量、体积测出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固体的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物理知识点:动能和势能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动能势能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a、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b、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法

c、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d、分析归纳:

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物理丨物态变化考点详解和常见简答题汇总

全文共 2999 字

+ 加入清单

熔化和凝固

熔化

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

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4.凝固

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5.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6.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7.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

【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1)的分析:

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D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对曲线(3)的分析:

EF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注意事项】

石棉网的作用:均匀热量。

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均匀受热。

图表的作用: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

图中应用的是水浴加热法,目的是为了使海波(蜡)均匀受热。

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利用熔化吸热:用冰保鲜、冷敷给病人降温;吃雪糕解暑。

防止熔化吸热:雪熔化吸热,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利用凝固放热: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

凝固放热的坏处:浇注钢铁时(或马路上刚铺的沥青),凝固放热,产生的高温伤人。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沸腾:

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

蒸发

定义: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汽化吸热

2.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4.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

5.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升华和凝华

升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3.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凝华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3.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常见的简答题

1.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者0℃的冰,哪一种效果好,为什么?

0℃冰好一些;因为0℃的水和0℃的冰的温度相同,冷却的效果相同,但0℃的冰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冰的冷却效果好一些。

2.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

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把正在熔化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够继续熔化。

3.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常先把一面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是为什么?

在酒精灯上烧一烧是为了提高镜面的温度,避免由于镜面的温度低,使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镜面模糊不清。

4.取一根较粗的铁丝,把它的一端放在炉火上烧一段时间(烧红),然后把烧红的部位插入水盆中,你会看到铁丝周围出现大量的气泡,并有白气产生,这是什么现象?

由于铁丝温度较高,插入水中后发生局部的沸腾现象,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5.冬天在室外,气温很低,手冻得难受,这时往手上呵气,会使手感到暖和些,从锅里取刚出笼的馒头,手烫得难受,这时在手上吹气,又觉得不太烫了。为什么呵气时感到暖和,而吹气又会减轻烫的感觉呢?

呵气时呵出的水蒸气温度高在手背遇冷液化放热,于是手背感觉暖和;吹气可以加速手上汗液的蒸发吸热,所以手背感觉凉爽。

6.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儿,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粉”是冰箱里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产生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冒汗”是茶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

7.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请解释这个现象。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O℃,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O℃时,冰的温度还低于O℃;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O‘C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

8.“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不会沸腾,因为大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沸点温度不变;小烧杯内的水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由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不能从大烧杯内的水中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阅读理解辅导:破解中考英语阅读理解 教你四个技巧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初中毕业生应达到五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是拉开档次的题目。

阅读理解五级的目标部分描述如下: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上海的要求更高一些,30万词以上)所谓阅读能力是指视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对所读材料的评价能力。

阅读理解考查的项目大多是根据这三种能力的要求设计的。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学们在做阅读理解时,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阅读时要去掉杂念,心绪要安定,精神要专一,要形成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造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切不可一遇到几个生词难句,就心烦意乱,失去自控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任何恐慌,过分紧张的情绪都会形成一种消极因素妨碍大脑的正常思维功能。因此,遇到困难一定要从容不迫,心无旁骛。这样才能对所读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

(二)要提高视读的速度考阅读理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考的是考试速度。2002年上海英语中考阅读理解文章每篇均达到400词左右。慢读是不行的。因此做阅读理解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习惯。阅读时眼球总是不断地移动--停顿--移动着。理解是在"眼停"的瞬间进行的。我们要使眼停的时间相对增加,就要扩大视读的广度,把逐词逐句的点式阅读变成一次扫描一句的线式阅读,并且把看到的东西迅速报告给大脑,形成眼脑较快的直映能力。切不可在个别难懂的词句上磨蹭,只要全篇理解了,个别难懂的词句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去猜测,去推断。

(三)阅读时要注意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中词语搭配及句型结构的熟练程度。语感好的人,理解力就强,视读的速度就快。阅读时要留心词语的搭配,即惯用法。必要时可用笔划一划或记下来。读完每一篇文章,都应总结归纳一下,积累了多少单词,惯用法和句型,这样语感自然就会好起来。

(四)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回味一番对文章的段落结构,中心思想,人物事件,论点论据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看几次。要留心关键词句,注意弦外之音。对文章的评价分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而不能按你自己的意愿去想当然。切记:一想当然,就会出错。

如果文章太长,你可以先把文章后面的问题看一遍,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样可以帮助你去掉杂念,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的正确性。要善于找关键句,特别要注意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头一句话,往往就是关键句,可以帮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题。此外,还应该细读文章,因为有时的试题是考细节。可以边读边用铅笔做点标记,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即五个W,who,what,when,where,why)划出来。凡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怎么判断防晒要不要卸妆 好用的物理防晒霜推荐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防晒霜虽然属于护肤品,但是市面上大部分的防晒霜都是需要卸妆的,防晒霜不卸除干净,容易堵塞毛孔,造成很多的皮肤问题,皮肤反而会越来越差。

怎么判断防晒要不要卸妆

我们可以看防晒霜上面有没有备注无需卸妆,一般防晒霜包装上会注明是否用洁面乳就可以清洁干净,有些防晒霜用洗面奶就可以清洗干净。注意防水的化学防晒可以用洗面奶洗掉,纯物理防晒需要卸妆,抗汗防水的防晒霜一定要卸妆,防晒霜有效温和地卸除干净,皮肤才更好。

好用的物理防晒霜推荐

物理防晒霜是很多人感兴趣的,好用的物理防晒霜很多,比如资生堂艳阳夏日常温和防晒乳、欧珀莱柔护防晒隔离液、ANESSA婴儿防晒霜等都是很好用的物理防晒。纯物理防晒超级温和,用洗面奶就可以洗掉,延展性棒,略微泛白,成膜速度快,可以多层叠加,达到最佳防晒效果。防晒霜能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物理防晒卸掉最好,普通的化学防晒可以用洗面奶洗掉。

物理防晒需要卸妆吗

物理防晒需要卸妆。

因为物理防晒是在肌肤表面吸附紫外线的,有很多物理防晒霜还具有防水功能,用洗面奶很难清洗干净,所以物理防晒一定要卸妆。物理防晒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可以反射紫外线,对皮肤没有刺激性,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很适合敏感肌肤使用。物理防晒不容易洗掉,没清洁干净会堵住毛孔,引发闭口、痘痘、粉刺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英语介词知识点:常用介词比较法

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常用介词用法比较

(1)as,like

as表示"作为"强调身份,like(介词)表示"像"

Asateacher,hecaresforthesechildren.

Likeateacher,hecaresforthesechildren.

(2)with,in

with表示"外貌特征或附带的东西","用……作工具"

in表示"衣着""用某语言",在固定搭配中也可用in

Amanwithdarkglasseswantedtobuydrinks.

Amaninblackwantedtobuydrinks.

Theboyislearningtowriteinpencil/withapencil.

HeretoldthetextinEnglish.

(3)for,to

for表示"为了."

To表示动作对象,"对,向."如:

Hewoulddoanythingforhismotherland.

Didyoumentionthistomyfather?

你对我父亲提起过这件事吗?

for表示"就某情况而说",to表示一"对某对象而言"如:

ItsquitewarmtodayforFebruary.就二月的天气,今天够暖和的。

Whathetoldyoujustnowwasnotnewtome

他刚才对你所说的话对我并不新鲜

for表示"目的,用途"。与go,come动词连用,

(4)except,besides

except表示"从总体中排除一部分",与bat同义,besides表示"除了一部分还有另一部分"

Weallfailedexcepthim.我们都失败了,但他没有。

HespeaksGermanbesidesFrench.他懂法外还会讲英语

(5)注意成对介词的用法:

getinto(outof)thecar,geton(off)thebus,jumponto(off)theplatform,outof

(6)介词和名词动词等有不少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toonessurprise/joy,inchargeof,insteadof,inbed(hospital),introuble,inahurry,insurprise,withasmile,withonevoice,accordingto,atonce,ontime,intime,inall,athome,(school,work),atlast,atleast,intheend,bytheway,forexample,atthesametime,atthesamespeed,ononesway(to),inthesun,onthefootballteam,inline,withthehelpof,inred/green…puton,lookfor,lookafter,runafter,sendfor,enterfor,payfor,show…around,listento,arrivein/at,getto,agreewith,succeedin,thinkof(about),waitfor,….

(7)表示加减乘除,分别用介词plus,minus,times和动词过去分词divided+by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英语宾语从句知识点:从句中人称与标点的变化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1.从句的主语如果是第一人称,变为宾语从句则与主句的主语一致;如果是第二人称,则与主句的宾语一致;如果是第三人称,不用变化。如:

“MayIuseyourknife?”Heaskedme.→Heaskedmeifhemightusemyknife.

“Doyouknowhertelephonenumber?”Heaskedme.→HeaskedmeifIknowhertelephonenumber.

2.宾语从句的标点均由主句决定。主句是陈述句,用句号;主句是疑问句,用问号。如:

Whowillgiveusatalk?Idon’tknow.→Idon’tknowwhowillgiveusatalk.

Doyouknow?Wheredoeshelive?→Doyouknowwherehelives?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英语知识点:重点动词词组整理Uint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重点动词词组整理Uint1

1)Beonvacation在度假

2)Gotosummercamp去夏令营

3)Studyfortest为考试学习

4)Takequiteafewphoto照相当多的照片

5)Inthecountryside在乡下

6)Feedsomehens喂鸡

7)Therewasnothingmuchtodointheeveningbutread.

8)Keepadiary记日记

9)Seem+adj/seemtodo/Itseemsthat.....

10)Arrivein/at

11)Decidetodo

12)Trytodo/trydoing努力做某事、尝试做某事

13)Startdoing

14)Makeadifferencetodifference-different

15)Rainalittle/rainhard雨下得小/雨下得大

16)Enjoy+doing喜欢做某事

17)Feellike+doing喜欢做某事

18)Becauseof/because

19)Onebowlof

20)Forgettodosth忘记做某事

句型

1)howdidyoufeelaboutthetrip=whatdidyouthinkofthetrip.

2)howwastheweather=whatwastheweatherlike

3)Iwonderwhatlifewaslikeinthepast.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之十大文人书斋联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1.诸葛亮的草庐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苏轼早年书房对联: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

3.楼大防的书斋对联: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4.陆游的书房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5.徐文长的青藤书屋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6.王夫之的书房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7.明末崇祯进士金声的书斋对联: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练,文通既是运通。

8.郑板桥的书斋联: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9.蒲松龄的书斋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0.蒋士铨的书斋联: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于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直角三角形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直角三角形

◆备考兵法

1.正确区分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掌握常用的勾股数.

2.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时,应注意以勾股定理为桥梁建立方程(组)来解决问题,实现几何问题代数化.

3.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时,要注意题中是否含有特殊角(30°,45°,60°).若有,则应运用一些相关的特殊性质解题.

4.在解决许多非直角三角形的计算与证明问题时,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5.折叠问题是新中考热点之一,在处理折叠问题时,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注意折叠过程中,线段,角发生的变化,寻找破题思路.

◆考点聚焦

1.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线段的长,证明线段的数量关系,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www.zhongkao5.com//

2.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从数的角度来研究直角三角形.

3.折叠问题.

4.将直角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

◆识记巩固

1.勾股定理:____________.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___________.

识记巩固参考答案: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c2=a2+b2(c为斜边)

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英语知识点:感叹句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感叹句

1.定义:感叹句用来表达说话时的惊异、喜悦、气愤等情绪

2.结构:

(1)What引导的感叹句

What+a/an+adj+名词单数(+S+V)!

What+adj+名词复数(+S+V)!

What+adj+不可数名词(+S+V)!

(2)How引导的感叹句

How修饰形容词或副词:How+adj/adv(+S+V)!

How修饰动词:How+主谓!(常见于Howtimeflies!)

(3)what与how之间的转换

词组转换(仅限于可数名词单数的情况)

What+a/an+adj+名词单数=How+adj+a/an+名词单数

Whatalovelygirl!=Howlovelyagirl!

句子转换

Whatbadweatheritis=Howbadtheweatheris!

在把陈述句变感叹句时,可以根据以下这种方法——一断二添三换位。

“一断”即在谓语后面断开,使句子分成两部分;

“二添”即在第二部分前加上how(强调形容词、副词)或what(强调名词);

“三换位”即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互换位置,句号换感叹号。

注意:对于感叹句的考察,主要考察对于what的使用,且易与不可数名词fun,news,weather,fun一起考察。故要牢记这些词不加冠词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英语知识点:序数词的句法功能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序数词的句法功能

序数词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和表语。

ThesecondiswhatIreallyneed.(作主语)

Hechoosethesecond.(作宾语)

Wearetocarryoutthefirstplan.(作定语)

Sheisthesecondinourclass.(作表语)

★序数词前常要加定冠词the;但若序数词前出现不定冠词a或an时,则表示“再一”“又一”。

We’vetrieditthreetimes.Mustwetryitafourthtime我们已经试过三遍了还必须试一次(第四次)吗

▲表编号结构:名词(首字母要大写)+基数词=the+序数词+名词

LessonOne=thefirstlesson

thefifthpage=Page5(five)

thetwenty-firstroom=Room21(twenty-on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历史知识点记忆歌:二十二、“开元盛世”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二、“开元盛世

(一)

“开元之治”唐玄宗,任用宰相名姚崇,

十项建议献良策,玄宗一一都依从。

重视吏治看政绩,改革图新大手笔,

玄宗前期政局稳,“开元盛世”显生机。

(二)

农田水利多工程,水稻育秧产量增,

蔬菜传入新品种,饮茶之风多盛行。

犁地改用“曲辕犁”,“筒车”灌溉新工具,

丝织陶瓷都出名,城市发展鼎盛期。

(三)

玄宗后期图享乐,宠爱贵妃惹大祸,

安史之乱局势转,唐朝从此渐衰落,

907年唐朝亡,后期五代又十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安耐晒属于物理防晒吗 安耐晒可以天天用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防晒霜都分为化学防晒和物理防晒,物理防晒比化学防晒要安全很多,所以大家都喜欢使用物理防晒,对于大热的安耐晒很多人都不清楚。

安耐晒属于物理防晒吗

安耐晒金瓶是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相结合的一款防晒霜,里面的成分既有物理防晒剂,也有化学防晒剂。

安耐晒金瓶中的防晒剂成分:氧化锌、二氧化钛、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奥克立林、聚硅氧烷-15、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

安耐晒可以天天用吗

安耐晒可以经常使用,但是用一段时间需要给皮肤一个缓和期,可以暂停几天再使用。安耐晒金瓶的SPF值有四个+号,这意味着添加了更多的化学防晒剂,这样一来,安耐晒金瓶就会比低倍SPF值防晒对皮肤的负担更大。如果你平时不经常出门,可以使用低倍数的防晒,安耐晒更适合在夏季外出的时候使用。

安耐晒怎么使用效果好

安耐晒不能直接用在脸上,使用之前至少要先用水乳进行护肤。使用了水乳进行护肤,就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锁水膜,一定程度上隔离了安耐晒金瓶的防晒剂。使用了安耐晒之后,一定要及时对面部进行清洁,因为安耐晒金瓶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如果没有及时用洁面乳清洁,就会导致闷痘的状况发生。敏感肌肤要减少安耐晒的使用频率,因为敏感肌肤长期使用安耐晒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安耐晒金瓶的化学防晒剂较多,而化学防晒剂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相比物理防晒剂来说更易致敏。

为什么安耐晒防晒霜那么受欢迎

我们都知道,化学防晒剂相对于物理防晒剂是比较刺激的,但是安耐晒金瓶中的化学防晒剂是相对温和,比较稳定有效的,同样也是经过了高分子化合物和成膜剂特殊处理,让化学防晒剂的致敏性大幅度降低。而安耐晒金瓶当中还特别添加了甘草酸二钾,同样能够舒缓皮肤,缓解化学防晒剂对皮肤的刺激。安耐晒金瓶里面采用了纳米级的物理防晒剂,用高分子化合物包裹起来,提升安耐晒金瓶的使用感。虽然安耐晒金瓶的物理防晒剂含量高,但是却不会出现泛白和厚重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物理考点例题:压强的简单计算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固体、液体压力和压强简单计算

如图甲所示,在高为1m的容器内装满水并密封,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为1×104Pa。若将该容器倒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与图甲相比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在容器侧壁处开一小孔P,如图丙,发现水不会从小孔流出,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g取10N/kg)

方法点拨:这类题目是压强这一部分的难点,也是常见的考查点,在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时,直接应用p=ρgh和F=pS即可;在计算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强和压力时,要考虑液体的重力、容器的重力及容器与受力面积,然后利用公式p=F/S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中有哪些规律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中有哪些规律

(1)明确几个概念(学生跟着教师进行作图,明确这几个概念)

界面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

(2)想一想:光的反射规律是什么?

(3)提出问题:折射规律和反射规律一样吗?

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C)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装置:如右图

仪器:光的折射演示仪,半圆玻璃,激光器等

活动:学生根据问题、仪器、原理图,设计实验,

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讨论交流。

1、光从空气入射到玻璃(AO入射)2、光从玻璃入射到空气(BO入射)

总结:(可以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作出以下的光路图)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当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且光路可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考物理知识点:动态电路的分析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动态电路分析

例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某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移动滑片P至另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压表示数为1V.若I1:I2=4:3,前后两次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为2:3,则电源电压为()V.

例2如图,电源电压恒定,R1=30Ω,R2=60Ω,当开关S3闭合,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则电源电压是()V;当开关S3断开,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A.

【技法点拨】

含滑动变阻器的串联电路:

含滑动变阻器的并联电路:

注意:(1)在并联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是不随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而改变的,因为电源电压不变;(2)在串联电路中,可利用分压原理判断滑动变阻器的两端电压变化情况;(3)若涉及判断电压表与电流表比值时,一定要将“比值”转化为电压表的测量对象——电阻,判断电阻是否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英语知识点:简化宾语从句常用六法

全文共 134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简化宾语从句常用六法

方法一:当主句谓语动词是hope,decide,wish,choose,agree,promise等,且宾语从句的主语与主句主语一致时,宾语从句可简化为不定式结构。例如:

LiMinghopeshewillbebackverysoon.→LiMinghopestobebackverysoon.

Wedecidedthatwewouldhelphim.→Wedecidedtohelphim.

方法二:当主句谓语动词是know,learn,remember,forget,tell等动词,且主句主语与从句主语一致时,宾语从句可简化为“疑问词+不定式”结构。例如:

Shehasforgottenhowshecanopenthewindow.→Shehasforgottenhowtoopenthewindow.

注:当主句谓语动词是tell,ask,show,teach等动词,且后带双宾语,从句主语和间接宾语一致时,宾语从句可简化为“疑问词+不定式”结构。例如:

CouldyoutellmehowIcangettothestation?→Couldyoutellmehowtogettothestation?

方法三:当主句的谓语动词是order(命令),require(需要)等时,如果主句和从句的主语不一致,宾语从句可简化为“名词(代词)+不定式”结构。例如:

Theheadmasterorderedthatweshouldstartatonce.→Theheadmasterorderedustostartatonce.

方法四:某些动词后的宾语从句,可以用介词加动名词(短语)等其他形式简化。例如:

Heinsistedthatheshouldgowithus.→Heinsistedongoingwithus.

Thepoorboydoesn’tknowwhenandwherehewasborn.→Thepoorboydoesn’tknowthetimeandtheplaceofhisbirth.

方法五:某些动词后面的宾语从句可转化为“宾语+V-ing形式(作宾语补足语)”结构。例如:

LiuPingfoundthattherewasawalletlyingontheground.→LiuPingfoundawalletlyingontheground.

方法六:动词seem后的宾语从句,也可以用不定式(短语)来简化,但句型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化。例如:

Itseemedthattheboysweregoingtowin.→Theboysseemedtowin.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式的转化。例如:

IfoundthatitwasdifficulttolearnEnglishwell.→IfounditdifficulttolearnEnglishwell.

Soonwefoundthatthegroundwascoveredwiththicksnow.→Soonwefoundthegroundcoveredwiththicksnow.

Theyfoundthattheboxwasveryheavy.→Theyfoundtheboxveryheav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望远镜

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都是凸透镜。

2、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幻灯机)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成放大的虚像。。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物镜口径大,为了收集更多光线,目镜的焦距小是为了扩大视角得到视觉上更大的像。

4、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放大镜、凸凹面镜

5、利用反射的有:平面镜、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镜;利用折射的有:所有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个是()

A.常见一些学者,陈述其观点来是口若悬河,然而要征引古籍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背诵出原文

B.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豆蔻年华,要改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C.中考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D.最近,微信朋友圈中流行一篇文章《素颜黔东南》,言简意赅地介绍了黔东南的众多美食、美景及民风民俗

【答案】B

【解析】B.错用对象: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包含男孩子,不符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