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考满分作文因为有你记叙文(汇总20篇)

机动车驾驶证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已扣满12分,机动车驾驶证的驾驶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到驾管处办理满分学习考试。

    浏览

    5076

    文章

    1000

    篇1:中考英语知识点:祈使句的否定句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祈使句否定

    1)Dont+动词原形。

    Dontbecareless.别粗心。

    Don’tbelateagain.不要再迟到。

    Dontletthemplaywithfire.别让他们玩火。

    Don’tlookatyourbooks.不要看书。

    2)Let引起的祈使句的否定形式。

    a.Lets(Letsb.)+not+动词原形。

    Letsnotsayanythingaboutit.对于这件事,咱们什么也别说。

    Letthemnotplaywithfire.别让他们玩火。

    b.Don’t+let+宾语+动词原形+其他。

    Don’tletJimdothat.别让吉姆做那事。

    Don’tletusgo,please.请不要让我们走。

    3)在公共场合的提示语中,否定祈使句常用“No+名词/V-ing形式”结构,表示“禁止做某事”。

    例如:NOPHOTOS!禁止拍照!Noparking!禁止停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英语知识点:数量表示法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数量表示

    1.表示长、宽、高、面积等:用基数词+单位词(meter,foot,inch,kilogram等)+形容词(long,wide,high等)表示,或者用基数词+单位词+in+名词(length,width,height,weight等)表示。

    twometerslong或twometersinlength2米长threefeethigh或threefeetinheight3英尺高

    2.表示温度时,用belowzero表示零下温度,温度=基数词+degree(s)+单位词(centigrade摄氏)表示。thirty-sixdegreescentigrade或36℃fourdegreesbelowzerocentigrade或-4℃摄氏零下4度

    这里的单位词在人们都很清楚是什么度量制度时,可以省略。It’ssevendegreesbelowzero.今天是零下七度。(摄氏)

    3.表示时间、距离时,使用含数词的名词所有格形式作定语。

    fiveminutes`walk步行五分钟(的距离)

    onekilometer’sdistance一公里远。

    4.数词加名词单数构成的短语,短语中间要用连字符“-”来连接,作定语修饰名词

    It’safive-minutewalkfromthelibrarytotheplayground.

    She’sasixteen-year-oldgirl.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历史知识点记忆歌:十七、江南地区的开发

    全文共 179 字

    + 加入清单

    十七、江南地区开发

    (一)

    淝水之战383(年),苻坚领兵八十万,

    妄图一举灭东晋,雄心勃勃有野心,

    哪知早已失军心,将士不愿去卖命,

    前师不忘有教训,人心向背是根本。

    (二)

    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

    土地肥沃无人垦,雨热充足也置闲。

    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迁江南,

    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

    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物理知识点:能量转化及应用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能量转化应用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理解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1)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①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

    ②机械能守恒: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③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近地点动能(速度)最大,势能最小;远地点势能最大,动能(速度)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势能转化为动能,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④滚摆上升下落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最低点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下降过程反之。

    考虑空气阻力,滚摆每次上升高度减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⑤题目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光滑”表示不计摩擦,没有能量损失,此时机械能守恒。

    4、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5、水电站的工作原理:

    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6、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势能,水下落时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通过发电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作指导:记叙文的九种起始方式

    全文共 3475 字

    + 加入清单

    2021中考写作指导记叙文的九种起始方式

    ——用独特的起始形式,引导笔下的故事闪亮登场

    好的文章要想让读者感兴趣,首先要保证我们讲的,是别人未曾听说的新故事,其次就是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开始这个故事。

    有哪些起始形式,会让读者感兴趣呢?

    一.

    这种开头形式,直白地说,就是抛开故事的开端,从故事中间的某个点写起。作者运用进行时态,开门见山地直接描绘某个人物,以某种独特的行为和状态,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干什么。

    这个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在描绘特定环境和人物行为过程中,暗藏当时的时间和地点。

    例如:

    穿过小区,越过欣荣路,拐上武昌街,远远望见大元诊所的门开着,七十多岁的吴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那颗紧张得几乎要崩裂的心终于稍稍放松了几分。这时她才发现自己竟一口气跑出了四站地,早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至于身边翻涌的滚滚热浪,以及一路上那些奇异不解的眼神,她似乎全然不知。

    这段文字,作者抛开故事的起始阶段,直接描绘吴妈向大元诊所奔跑的场景。独特的行为状态:七十多岁的老人,焦急、不顾一切地狂奔。特定的环境:烈日炎炎,热浪翻滚。小区——街道——诊所。一路奇异不解的眼神。整体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不知道,只写了这个环节吴妈正在干什么。

    又如:林海音的《窃读记》,开头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写的——

    转过街角,看到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二.

    就是落笔先写结果,不是用概括性的语言把结果告诉大家,而是描绘一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环境,事件结果出现时呈现的场景。

    例如:

    “王小菊考上北大了!王小菊考上本大了!”九月初第一个周末的傍晚。偏僻、贫穷、荒凉的上洋村原始的平静,突然被村长的儿子打破了,他从城里放学回来,一进村就高举着大红的录取通知书喊开了。这则喜讯,如同一缕春风,瞬间给这个死气沉沉的村庄,染上了一层新鲜的绿色。

    再如:

    大年初一的早晨,天刚亮,迫不及待的鞭炮便把幸福小区的天空渲染得喜气洋洋。新春第一缕朝阳金灿灿的落在58号楼三单元的大门上。住在三楼的孙子孝老人,倚着大铁门,无声无息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望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永远地停止了呼吸。眼角,两滴浑浊的老泪,结成两颗冰晶,宛如一个冒号,后面省略着他要诠释,但又不知怎样表述的内容......

    三.

    我们要写的事件,带给你的全新感受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全新的认识?叙事前进行认真而深入地思考,把它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写出来,作为叙事的开始,这就是我所说的“独特认知”先入为主式开端。必须注意的是,这种认知一定是全新而深刻的、与众不同的。

    例如:

    《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又如:给鲁迅的《孔乙己》换一个这样的开头——

    不要盲目地相信,命运总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其实绝大多数人的命运取决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

    再如:给《骆驼祥子》换一个这样的开头——

    对有些人来说,为了理想而忘我奋斗,不过是给自己一个负重奔跑的理由,他的未来,早在出生之前就已注定。

    四.

    以描绘某一具体事物的状态和行为为主要内容,勾画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绘这个环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突显这个事物的一种或两种最主要的精神品质。在描写过程中,始终以这个核心事物为描绘对象,绝不提及相关人物一个字。写作时一般要运用比喻和拟人,暗示读者,这里书写的绝不是一个没有思想情感的物。

    选取这个事物要符合以下标准:1.选择的事物与下文要写的人物具有相似性;2.物的状态与人的状态具有相似性;3.物的行为与人的行为具有相似性;4.物的品质与人的品质具有相同性。

    例如:下文要写一位默默奉献,慈爱、公平的老人,文章的开头——

    春雨,迈着缓慢的脚步,无声无息地来了。她轻挥着迷蒙细腻的雨幕,均匀的抛洒。高山不多,洼地不少,公园不密,角落不疏,鲜花不近,小草不远....似乎大地上的一切生灵都是她亲生的儿女,只有当她确信——每一寸土地她都滋润过,每一根藤蔓她都凝望过,每一片细叶她都抚摸过,她才会留下一份无言的祝福,带着一份份沉甸甸的牵挂,蹒跚而去......

    再如,下文要写一个心灵圣洁的小女孩,文章开头如下——

    雪,洁白洁白的雪,突然就跑到了窗前。六角形的花瓣,娇小玲珑的造型,冰清玉洁的色泽,顽皮灵动的身影,澄澈亲近的眼神......诱引着一双双慈爱的手,慢慢地伸出想做一次醉心的爱抚和呵护,又心悸地停在空中然后慢慢的缩回,因为那上面沾满了太多的世俗,哪怕是瞬间的触碰都会伤害雪花那毫不设防的稚嫩和清纯。这一刻,天地之间,那些驱之不散的滚滚红尘也似乎感受到了自己面目的狰狞和内心的猥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这荡涤灵魂的雪的精灵,漫天飞舞。

    五.

    描绘事件发生的环境,竭尽全力突出环境的恶劣,以恶劣的环境反衬,凸显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原理是,环境如此恶劣,主要人物还能克服困难,坚持做高尚的事,就会让读者更深的感受他那种深入骨髓的品质。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唯一任务是“布景”,绝不出现主要人物。环境中要暗含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例如:

    十二月的风,像一群饿狼,哀嚎着在金县的大街小巷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地上到处都是冷森森的寒冰。被风卷起的雪粒子,仿佛是大漠里肆虐的沙尘暴,旋转着,翻滚着,打得人睁不开眼睛。不到三个小时,气温陡降至零下36度,整个小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冰箱。

    再如:

    下午两点,燃烧的太阳,将滨城的空气煮沸了。滚滚的热浪汹涌着,澎湃着,蒸煮着大连的每一座楼房,每一条街道,升腾的暑气模糊了人们的视线,远处的风景似乎全变成了海市蜃楼。柏油路融化了,散发着刺鼻的油味。一片片漆黑的油污流淌的痕迹,弯弯曲曲,让人们轻易地联想到流浪者的眼泪,或者是静脉曲张。

    六.

    落笔描绘一个特定的时间,主要人物在某个地点,做什么。这部分极力表现主要人物生活状态的平静、安稳。接着突然出现一个人,或者突然出现一种声音、或者突然出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状态等,引出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例如:

    星期天的下午,张娟半躺半卧地倚着沙发,一边听轻音乐,一边慵懒地享受着空调的清凉和周末的悠闲。突然,电话铃响了。“你妈让车撞了,现在正在长春路医院抢救!”电话那边的声音由于焦急,变得颤抖而沙哑。突如其来的噩耗,一下子将张娟打蒙了,一切都来不及想,她穿着拖鞋便冲出了家门。

    再如:

    周三下午,高三二班的全体同学坐在教室里上自习课。大家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讲话,也没有一个人走动,教室里静悄悄的,平静而祥和。“地震了,地震了,请大家沿着安全通道快速离开教学楼!”墙上的广播突然打开,随即钟楼上的警报声刺耳的响起来。同学们像潮水一样涌出教室,沿着楼梯,向教学楼外奔去。

    七.

    所谓的逆向起笔式,是指欲赞先贬,欲东先西。写出来的内容和一般人写的内容正好相反。

    例如:《我的爸爸》

    运用正向思维写出来的开头是:爸爸是一个极其坚持原则的人,我爱我的爸爸。

    运用逆向思维写出来的开头是:爸爸非常死板教条,我一直很讨厌他。

    再如:《谎言》

    运用正向思维写出来的开头是:恪守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我就讨厌撒谎。

    运用逆向思维写出来的开头是:撒谎,是人生的必修课。懂得撒谎,善于撒谎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八.

    就是用最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一个最寻常的意思,等你读过,才发现,这个平实的句子,别有深意。

    例如下面的开头:

    1.世界上的事,总有例外。

    2.任何人,如果你仔细品味,都仅仅是一个人。

    3.我家的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4.人总是执着地追求结果,到最后才发现,生命中最珍贵的是过程——那些当初让自己苦不堪言的过程。

    九.

    写作内容,是作者经历下面要叙述的这件事带来的感受:对人的忍受、对事的感受、对时间的感受、对地点的感受、对起因的感受、对过程的感受、对结果的感受、对事件带来的影响的感受。写出来的感受来自两个角度,读起来自相矛盾。

    例如下面的开头:

    1.那一年,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年,也是最短暂的一年。

    2.我有一个苛刻而宽容的爸爸。

    3.那是一个终生难忘的地方,也是一个最容易忘记的地方。

    4.当年我学过钢琴,每每回忆起来,那个简单又复杂的过程就会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5.九三年,我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个结果令我骄傲,也让我痛苦了一生。

    其实,这样的开头还有很多种,我们要边读、边研究、边积累。上面的几种方法,是在写作中经常运用的开头形式,这里整理出来,供关注这个问题的朋友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英语知识点:形容词与分词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形容词分词

    如前所述,-ing分词和-ed分词可作名词修饰语,起形容词作用,其中有些–ing分词和-ed分词已具有形容词的各种特征,如可以接受very修饰,可以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可在句中作补语等。

    1、由-ing分词转化来的形容词

    由-ing分词转化来的形容词常见的有:absorbing,alarming,amusing,annoying,boring,challenging,changing,disappointing,interesting,lasting,misleading,striking,surprising,pleasing,terrifying,tiring,puzzling,vexing,thrilling,tempting等。这些词的否定形式通常带前缀un-

    2、由-ed分词转化来的形容词

    由-ed分词转化来的形容词常见的有:alarmed,amazed

    还有一些-ed分词,本身不具有形容词的特性,比如不能在名词词组中作前置修饰语,但当它们带有副词作修饰语构成复合词时,便具有形容词的特征,能作名词的前置修饰语。这类复合形容词常见的有:badly-behaved,badly-built等。

    3、主动意义和被动意义

    由-ing分词转化来的形容词通常带有主动意义,而由及物动词的-ed分词转化来的形容词通常带有被动意义。

    Boilingwater,boiledwater

    除上述由–ing分词和–ed分词转化来的形容词而外,其他以–ful,-ous,-some,-able/-ible

    主动意义被动意义

    contemptuouscontemptible

    credulouscredible

    dangerousendangered

    desirousdesirable

    delightfuldelight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记叙文写作技法‖第五讲、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

    全文共 1208 字

    + 加入清单

    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就好像拉琴之前的定音,音定准了,拉出的曲子就会动听。开头要新颖漂亮,引人入胜,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了一半。几种常见的开头:

    (1)开门见山。

    如:《妈妈的留言条》

    我觉得,在我们同学中我收到的留言条最多。

    (2)开头概括全文。

    如:《春节晚会观后》:

    春节晚会是一道丰盛的晚宴。献给全国人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观众,提高观众的欣赏能力和道德水准。突出的特点是全、奇、新、高。

    (3)介绍写作动机、缘由。

    如:《明月赋》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月亮。不论是在庭院里,还是在田野上,只要皓月当空,我总是深情地仰望着它。我曾多次地想,有一天,我要亲自写一首诗,一篇文章,来描绘它,赞美它。

    (4)开头先写外貌。

    如:《幽默而深沉的笑星》

    一只硕大的鼻子,一对狡黠的小眼睛,一个寸草不生聪明绝顶的脑袋——历年的春节晚会假若没有他出场,观众便觉得没有着落,像是少了点什么。

    这就是陈佩斯和他的“明星效应”。

    (5)倒叙开头。

    如:《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事往往由清晰变得模糊,由模糊而渐渐忘却了。但是,我小学时上的一堂常识课,却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6)用名人名言开头。

    如:《话时间,抓今天》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我常常记起富兰克林的这段话,也常常寻找着时间的真正价值。

    (7)用故事开头。

    如:《“小马过河”的启示》

    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寓言:

    小马要过河,先遇着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他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他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不浅,刚好过膝盖。

    读罢这则寓言,我禁不住为小马妈妈的教子有方而赞叹!

    (8)诗歌开头。

    “兰陵美景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读着这首诗,忽然,想起两则故事。

    (9)景物描写开头。

    如:《搬家》

    春风吹拂着道边的杨柳,温暖的阳光照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一辆载着家具的大卡车,和着它装载家具的轻微碰撞声向新居驶去。

    (10)议论开头。

    如:《种子赞》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堪称伟大的东西,实在很多。可我想到,其中一个是不可忘却的,那就是种子。

    (11)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的开头。

    如:《“傻气”和“实在”》

    爸爸说姐姐“傻气”,妈妈说姐姐“实在”。因为“傻气”,爸爸不大喜欢姐姐;因为“实在”,妈妈又特别喜欢她。过年时,因为一张年画,这一“傻”一“实”的评论,又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爸爸和妈妈几乎争吵起来。

    (12)对话开头。

    如:《盼菊》

    “爷爷,李叔叔怎么还不送菊花来?”

    “甭慌,玲玲。还早呢!”

    “早?爷爷。不!花圃里的菊花已经全开了,而且还喷放出清新的香味,惹得蜜蜂整天都打转转哩!”

    “爷爷,你快来看,你的老部下,我的李叔,手里托着两盆菊花来了!”

    总之,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究竟用哪种方法,要看需要,根据内容和体裁而定,不说与题目无关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记叙文写作技法‖第三讲‖ 十四、弯弓不发

    全文共 3787 字

    + 加入清单

    十四、弯弓不发

    【提示】如何使文章鲜明、突出,人们容易想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想到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等等。然而,“盘马弯弓射不发”也不失为一种好笔法。

    莫泊桑的《项链》,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这么爽气答应;赔项链时,珠宝店说卖过这个盒子,却没卖出钻石项链;还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作番检查,直至篇末,才“卒章露底”,原来早先借给路瓦栽夫人的项链是假的,这不仅让路瓦栽夫人目瞪口呆,也是读者们所始料不及的。而回过头来看看,一处处“弯弓不发”的细节,确实处处埋有伏笔。《项链》不愧是“弯弓不发”笔法的精品。

    《明湖居听书》是刘鹗《老残游记》中的一个片断。小说要表现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但是一开始并没有让白妞上场。先是戏台空空,台具简陋;再写座无虚席,吵吵闹闹;又写相貌丑陋的男子却把三弦弹得“抑扬顿挫,入耳动心,”“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接着写黑妞的演唱,黑妞唱得“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或缓或急,忽高忽低……以为观止矣”,不了解情况的,以为这个演员就是主角,觉得酷似,误以为是,最后又不是,迫人追读下去,最后才让白妞亮相,让人们领略她出神入化、无与伦比的高超演艺。作者运用“弯弓不发”来蓄势,烘托了中心人物的优美形象。

    【示例一】

    照片

    照片上三个人。三个都是女性。

    三个人的神态很不协调。左边一位刚过中年,雍容华贵。右边一位很年轻,俏丽窈窕。她们对着镜头笑着,都如天仙一般美。她们搀着中间那位矮老太太。老太太扎一块方头巾,穿一件很像围裙的花格肥裙子,两腮的肉已有些下垂,拽着半张开的嘴。她的两眼就在那一刹那被定格,仿佛永远在不停地张皇四顾。她扎煞着两只手,那样的无可奈何,好像不是在拍照,而是正遭绑架。

    背景很辉煌,基调是处处闪光的咖啡色加紫色。她们站在一座大厅的中央。在她们身后,是一扇玻璃转门,透过门外的树丛,能隐约辨出阳光下的海滩。

    “两边的丽人是阔华侨,中间是从大陆去的姑妈姨妈或老表姐。老太婆有点眼花镣乱了……”我将照片带到班里去的时候,围观的同学纷纷这样猜测。

    “是在日本!”——这是较细心的人,因为在转门上方,能看到一行夹着汉字的那一国的特殊文字。由于这一确定的事实,于是七嘴八舌演绎出一连串的故事:日本投降后,这位姨妈姑妈或老表姐留在中国,直到最近才“经我方帮助”找到亲人,等等等等。但不管怎样编来制去,大家好像有一种默契,有一个共同确认的前提:穷老太婆必定来自“大陆”或“内地”,两位“丽人”自然是与“我们”有别的人了。

    这总使我的心里以及关于这张照片的故事,在本来的沉重感上又增加了一丝苦味。

    “这是安阿姨。”我指着左边一位说。事实上,在某些方面,她算是我的一位启蒙老师。“右边是她的学生。她们既不阔也不是华侨,都是本市市民。老太婆倒是地道的日本人,且并不老,只比安阿姨大一岁。”

    我要说的,并不就是这些……

    安阿姨是“舞协”会员,同她的学生等一起去日本的一座友好城市访问演出,照片是在她们下塌的饭店的前厅拍的。从住进饭店起,她们就注意到了那位老太婆。她总在默默干活,从不休息也从不抬头。一连几天,她们看到的似乎只是那块花布头巾,无论沙滩、阳光以及从她身旁来往的人,外部世界的一切都仿佛与她无关。出于我们的观念,安阿姨对她产生了由衷的尊敬,开始用学来的简单用语同她打招呼,她分明听到了,但从不回答,只是更低地埋下头去。

    一天下午,安阿姨她们出席一个招待会回来,正碰上她在前厅抹地板,于是走过去,要同她合影。她明白了她们的意思之后,第一个反映就是要逃开。她们一左一右搀住她,由同团的同志拍下了那张照片。几乎同时,她像瘫倒一样跌坐到地上,然后,竟嘤嘤地哭了起来。

    夜里,安阿姨听到门外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开门一看,她跪坐在门边。她急急膝行进屋,抱住了安阿姨的腿……

    代表团的人都悄悄聚集到安阿姨房间里。

    她来请求帮助,请代她去申明:拍照不是她的“错”,她是无辜的,不然,她就会丢了那份差使。“因为,”她说,“我是‘乞儿族’人……”

    历史好像一下倒退了几个世纪。

    在今天的日本人中,存在着一个阶层,一个类似印度“贱民”的阶层,被称作“乞儿族”。他们不能参预任何高级的社会活动。一般日本人,连同他们谈话也觉得耻辱。他们赖以谋生的职业,只能是被一般人唾弃的行当。这个阶层形成于三百多年前日本的幕府时代。当时的奴隶,即今天的乞儿族;他

    们曾被严禁与一般人正面相向。直到本世纪初,在遇到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时,还必须立即匍匐在地。更为严酷的是,他们的这种地位与身份都是世袭的,永远不能摆脱与超越。在今天,他们的人数已超过三百万。

    “那一夜,我的心没有安定下来。”安阿姨在讲完上面那段故事后说,“心、怎么能安定下来呢?心头那股压抑,使人总想狂喊几声。我久久站在窗前,望着那个城市,那片璀璨的灯海,我理不清自己的思绪。后来,我们互相拥抱着,像孩子一样痛哭起来……”

    “按照对她的许诺,我们做了能做的一切,但直到回国前,却再也没有见到她……她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她要挣钱养活她们呀……”她的声音哽咽了。“可是,她保住了那份可怜差使便又会怎样呢?她抚养大了自己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又将怎样呢?”

    同学们再也没有议论下去,我陷入了沉思。

    【借鉴】

    ①弯弓不发。《照片》叙述了一个令人动情的日本“乞儿族”老太婆悲惨的故事。然而作者没有按照常规直写,而让大家面对这张照片各人的姿态表情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测:然后笔锋一转,道出老太“痛苦状”的原委。让人们了解了在高度发达现代化的日本国,贫富悬殊,社会畸形发展的另外一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中,存在着最落后的等级制度,且将延续下去。作者对日本老太的不幸遭遇予以深切的即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读者。倘若按照常规开门见山,直接叙述,未必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感人效果。

    ②巧设悬念。一张照片上三个女性,其中既矮看上去又穷的老太是谁呢?同学们猜来猜去,莫衷一是。这就引起了悬念。当第一个悬念解释后,作者又制造了另一个悬念:那日本老太为什么要逃开照像?拍了照以后叉为什么“缨缨地哭了起来”?全文两次悬念,把故事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将读者深深地吸引住了。本文在巧设悬念上是相当成功的。

    ③含蓄悠远。文中面对一张不协调的照片,让人们进行了多种猜测”,由此转入正题,揭示日本“乞儿族”老太的悲惨身世。特别是文未一连串的问号,使“我”陷入深思,也使读者同样地深思,文尽意未尽,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示例二】

    打扮

    年近50的妈妈最近居然爱过问金首饰的价格,全家人都感到奇怪,妈妈是要买首饰吗?以我家的家境来看,根本买不起昂贵的黄金。

    终于有一天,我看到妈妈的颈上戴起了一根黄澄澄的金项链。呀!她竟然会这么不顾家。我试探着问爸爸是否同意这件事,爸爸一听立刻大怒起来,原来他还不知这事。我看到爸爸这副样子,心里暗暗担心,家里又要不太平了。

    晚饭后,爸爸间妈妈:“你怎么买了项链?难道你不知家里现在急需用钱吗?”话没说完,妈妈竟笑着说道:“这根项链一共才几块钱,是摊上‘掏’来的。”我终于舒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

    夜里,哥哥悄悄对我说:“妈近来怎么有些爱打扮了,快50岁的人了,经常去烫头发,还买了好多粉啊霜啊,这像什么话!”我没有回答,心里也感到不对劲,“莫非妈……”我不敢想下去了。

    第二天我回家较早,悄悄走进妈的卧室,仔细看着写字台上的化妆品。啊!还算好,没有口红、画眉笔等我最反感的“烈性”化妆品,只是一些防皱霜、增白蜜。面对这些东西,却想起几个月前的事来。那时,妈妈脸上老贴着黄瓜皮,到晚上还在脸上涂一些鱼肝油,我曾问她这是干什么,她说可以消除脸上的色斑。想到这里,我不禁害怕起来,妈妈到底要做什么呀!

    以后的一些日子里,我总看见妈妈在打扮,花去好多钱买了一套又一套新衣。爸爸看着,忍不往怪起妈妈来:“你最近怎么突然爱打扮了,我真弄不懂你。”妈妈听了这话,也不作声。

    又是一个晚上,我偶然听到妈妈在对爸爸说话:“我们这代年轻时碰上了‘文化大革命’,根本不能打扮,别说涂口红搽胭脂,就连烫头发也不可以啊,你看我那时的照片,都是扎大辫子,穿同一式样的布衣服,就这样浪费了宝贵的青春,趁现在还没成老太婆,便补上那一段时间吧!”我听到这里,总算解开了心底的大结,妈妈的青春岁月已不再回来,确实令人沮丧,难怪妈妈现在这样打扮,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能重新得到青春岁月。

    我的青春马上就要来到,如何使它不像妈妈那样失去后再要补回……

    到了妈妈生日的那一天,全家一起送给妈妈一件礼物,是一根真正的金项链和一本《青春诗选》,愿它能够再补回一段妈妈的青春,把妈妈打扮得更漂亮。

    【借鉴】

    ①弯弓不发。本文写妈妈爱打扮,在全家引起疑虑,引起风波。妈妈为何爱打扮,直到篇未才露底。这是采用“弯弓不发”的写法。文章开头写妈妈关心金价,并居然戴起金项链,还好是串假的。妈妈一连串爱打扮的举动引起全家的担心害怕。前面“藏”得自然得体,才能使后面的“露”合情合理,使

    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②卒章见旨。《打扮》一文,从妈妈戴假金项链伊始,至全家赠真金项链作结。最后,“我”偶然听到妈妈在对爸爸说话,妈妈的话,使全家茅塞顿开,解除了对她爱打扮的心底大结。妈妈的话,控诉了十年动乱,禁锢、扭曲了一代人的思想,浪费了妈妈的青春岁月;妈妈的话,说明了人的爱美之心是永远不会被泯灭的。至此充分展现了文章的内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考英语知识点:动名词的形式和特征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动名词形式特征

    ①动名词的主动形式:doing

    ②动名词的被动形式:beingdone

    ③动名词的复合结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所有格/名词/宾格人称代词+动名词

    在动名词复合结构中,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是动名词的逻辑主语,这种复合结构多用作主语或宾语,也可用作表语或介词宾语。当动名词短语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后时,名词所有格或物主代词分别可用名词普通格或人称代词宾格代替,如:

    Shesuggestedusforgivinghim.她建议我们原谅他。(作宾语)

    HisnotknowingEnglishbroughthimalotofinconvenience.

    他不懂英语,这给他带来许多麻烦。(作主语)

    OuronlyworryisGeorge’soverestimatinghimself.

    我们唯一担心的就是乔治高估了他自己。(作表语)

    Istronglyobjecttoyourdeliveringthespeech.

    我强烈反对你发表讲话。(作介词宾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北平的四季》

    全文共 369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一个已经化为异物的故人,追怀起来,总要先想到他或她的好处;随后再慢慢的想想,则觉得当时所感到的一切坏处,也会变作很可寻味的一些纪念,在回忆里开花。关于一个曾经住过的旧地,觉得此生再也不会第二次去长住了,身处入了远离的一角,向这方向的云天遥望一下,回想起来的,自然也同样地只是它的好处。

    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还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先说人的分子罢,在当时的北京,——民国十一二年前后——上自军财阀政客名优起,中经学者名人,文士美女教育家,下而至于负贩拉车铺小摊的人,都可以谈谈,都有一艺之长,而无憎人之貌;就是由荐头店荐来的老妈子,除上炕者是当然以外,也总是衣冠楚楚,看起来不觉得会令人讨嫌。

    其次说到北京物质的供给哩,又是山珍海错,洋广杂货,以及萝卜白菜等本地产品,无一不备,无一不好的地方。所以在北京住上两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时候,总只感到北京的空气太沉闷,灰沙太暗淡,生活太无变化;一鞭出走,出前门便觉胸舒,过芦沟方知天晓,仿佛一出都门,就上了新生活开始的坦道似的;但是一年半载,在北京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已幼年的故乡以外——去一住,谁也会得重想起北京,再希望回去,隐隐地对北京害起剧烈的怀乡病来。这一种经验,原是住过北京的人,个个都有,而在我自己,却感觉得格外的浓,格外的切。最大的原因或许是为了我那长子之骨,现在也还埋在郊外广谊园的坟山,而几位极要好的知已,又是在那里同时毙命的受难者的一群。

    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就是大家觉得最要不得的北平的天候,和地理联合上一起,在我也觉得是中国各大都会中所寻不出几处来的好地。为叙述的便利起见,想分成四季来约略地说说。

    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以的,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节季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但是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澈底。

    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坑,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象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会得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若是喜欢吃吃酒,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濛濛的水蒸温气。玻璃窗内,前半夜,会流下一条条的清汗,后半夜就变成了花色奇异的冰纹。

    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的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吱吱的叫个不休。数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

    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与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直到了十余年后的现在,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还会得打一个寒颤而吐一口清气,如同在钓鱼台溪旁立着的一瞬间一样。

    北平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兄弟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所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有几宵因为屋外面风紧天寒之故,到了后半夜的一二点钟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会说出索性坐坐到天亮的话来。象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象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象如此的悠长。

    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赏识赏识北方异味者之唯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我只记下了一点点自身的经历,就觉得过长了,下面只能再来略写一点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怀梦境,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

    春与秋,本来是在什么地方都属可爱的时节,但在北平,却与别的地方也有点儿两样。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时间也比较得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了,赶牲口的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袄的时候,你就得预备着游春的服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得同飞马似的溜过。屋内的炉子,刚拆去不久,说不定你就马上得去叫盖凉棚的才行。

    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厢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北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蹶过去。

    北京市内外的新绿,琼岛春阴,西山挹翠诸景里的新绿,真是一幅何等奇伟的外光派的妙画!但是这画的框子,或者简直说这画的画布,现在却已经完全掌握在一只满长着黑毛的巨魔的手里了!北望中原,究竟要到哪一日才能够重见得到天日呢?

    从地势纬度上讲来,北方的夏天,当然要比南方的夏天来得凉爽。在北平城里过夏,实在是并没有上北戴河或西山去避暑的必要。一天到晚,最热的时候,只有中午到午后三四点钟的几个钟头,晚上太阳一下山,总没有一处不是凉阴阴要穿单衫才能过去的;半夜以后,更是非盖薄棉被不可了。而北平的天然冰的便宜耐久,又是夏天住过北平的人所忘不了的一件恩惠。

    我在北平,曾经过过三个夏天;象什刹海,菱角沟,二闸等暑天游耍的地方,当然是都到过的;但是在三伏的当中,不问是白天或是晚上,你只教有一张藤榻,搬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或藤花阴处去躺着,吃吃冰茶雪藕,听听盲人的鼓词与树上的蝉鸣,也可以一点儿也感不到炎热与薰蒸。而夏天最热的时候,在北平顶多总不过九十四五度,这一种大热的天气,全夏顶多顶多又不过十日的样子。

    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得温暖的时期相对立。由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间,自夏到秋,也只觉得是过了一次午睡,就有点儿凉冷起来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前两年,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经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颂赞过了一道了,所以在这里不想再来重复;可是北平近郊的秋色,实在也正象是一册百读不厌的奇书,使你愈翻愈会感到兴趣。

    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春秋两季,本来是到处都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来似乎更高一点,北方的空气,吸起来似乎更干燥健全一点。而那一种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一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所以我说,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过是英国话里所说的Indian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

    统观北平的四季,每季每节,都有它的特别的好处;冬天是室内饮食奄息的时期,秋天是郊外走马调鹰的日子,春天好看新绿,夏天饱受清凉。至于各节各季,正当移换中的一段时间哩,又是别一种情趣,是一种两不相连,而又两都相合的中间风味,如雍和宫的打鬼,净业庵的放灯,丰台的看芍药,万牲园的寻梅花之类。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英语知识点:宾语从句名言和定义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宾语从句名言定义

    1.宾语从句名言:

    (1)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Sometimesweneedtoremindourselvesthatthankfulnessisindeedavirtue.

    有时我们需要提醒自己,感激是真正的美德。

    Healthisthethingthatmakesyoufeelthatnowisthebesttimeoftheyear.

    健康使你感到现在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

    (2)w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Ifyoucan’thavethebest,makethebestofwhatyouhave.

    没有最好的,就充分利用现有的。

    Ifyoudon’thavewhatyoulike,youmustlikewhatyouhave.

    没有你喜欢的东西,就喜欢你现有的东西。

    2.宾语从句定义:

    在主从复合句子中,充当宾语,位于及物动词、介词或复合谓语之后的从句称为宾语从句。

    宾语可分为三类:动词的宾语从句、介词的宾语从句、形容词的宾语从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英语知识点:被动语态的用法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被动语态的用法

    ()1.Thesemachines________cutgrass.

    A.areusedtoB.useto

    C.areusedforD.usefor

    【解析】考查被动语态。句意:这些机器________除草。通读句子,可知“machine”与“use”在逻辑上是动宾关系,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应用被动语态。for是介词,其后应跟动名词。“beusedtodosth.”意为“被用来做某事”,是固定搭配。

    【答案】A

    ()2.AsweallknowthatthePeoplesLiberationArmy________in1927.

    A.foundedB.wasfounded

    C.foundD.isfounded

    【解析】考查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句意:正如我们所知,人民解放军________于1927年。由题目中“in1927”可知,本句时态应用一般过去时,并且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故用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答案】B

    ()3.—Whatdoesthesignontherighttellus?

    —Oh,ittellsusthatwe________tostopourcarshere.

    A.dontallow

    B.arentallowed

    C.didntallow

    D.werentallowed

    【解析】考查语境理解及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句意:右边的标志告诉我们什么?哦,它告诉我们________在这里停车。“tells”可知时态是一般现在时,同时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故用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全文共 331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同启明星一起上路了。和我们一起上路的,还有那各种各样的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

    汽车在青藏公路上行驶,但没有往日的颠簸。窗外,是一片漆黑和寂静,细细的雨丝斜打在车窗玻璃上,雨丝中夹杂着几声遥远的犬吠。我在轻轻的摇晃中,又接上了刚才的温暖的兵站未完的梦。

    ……黄色的山峰,黄色的波涛,我在翻卷的波涛中吃力地游着,几乎抵挡不住一个又一个更高的浪峰……波涛忽然间平息了,变成一片灰色的死海,真大呀,无边无沿的,这是茫茫的戈壁。我又吃力地走着,干渴疲乏,几乎拉不开双腿。那是什么?天边一片朦胧的绿色,树木在摇,溪水在淌,岸上有房子,房子像在走动。这究竟是沙漠绿洲,还是海市蜃楼?去,看看究竟,可是,怎么也迈不开腿了……

    身子猛地朝前一倾,我从睡梦中惊醒,不解地望着身旁年轻的司机。这个自从上路就没有说过几句话的铁道兵战士,此时轻轻地说了声:

    “青海湖到了,下车看看吧!”

    梦境的继续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了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的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蓝的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的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淌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色种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正当我折服这蓝色的魅力,而又苦于找不到恰当比喻的时候,突然记起少数民族对青海的称呼。在蒙语里,它被叫作“库库诺尔”,在藏语里,它被叫作“错温布”,都是“青颜色的大海”之意。为什么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蓝色的海”呢?莫不是出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俗语?其实,青海湖水所以如此湛蓝,因为湖面高出海面三千一百九十七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就显得更晶莹明澈。我明白了,难怪青海湖水要比其它的蓝色显得美,更醉人呵!

    再顺眼望去,在青海湖所能目极的尽头,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褐色的山峦。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一幅多美的画卷啊!而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的生气,浸透了晨雨的滋润,显得这么清新,这么幽静。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只要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我看着不远处那位年轻的司机,他仍旧那么肃穆,默默地望着远处一个地方,丝毫没有交流感情的意思,而草滩上那几匹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我只有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庄严,太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也许是偏爱的缘故,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这真正的造物主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面对偌大一块画帘,一定毫无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大笔泼洒勾勒,因此,留下的这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谁说一见钟情总是轻浮的呢?在某种机缘下,突然遇见自己或朦胧向往或苦苦追求而未能获得的美好的事物,怎能不一见生情呢?

    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否又是那高原奇特的梦,是那梦境的继续?

    梦一般的传说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遥曳曳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也似乎倒映出那许许多多关于青海湖的神话传说。有的说,这是当年东海老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一百零八条江河的水,汇成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为西海龙王;有的说,这是当年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行至日月山口,回首汉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潸然泪下,泪水汇迈蓝色的湖,随后,文成公主又毅然决然地上路上;还有的说,这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把二郎神追赶得逃到这里,二郎神又饥又渴,发现了这个神泉……

    仅仅这些神话般的传说,就有多么迷人啊!而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又似乎在悄声叙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变迁的过程:早在二亿三千万年以前,这里整个是一片浩瀚的古海,甚至和现在的太平洋连在一起,后来,在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把全部海水逼走,古海变成了内陆盆地。又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一些河流、湖泊和沼泽形成了这个青海湖,然而那时它还是“活”的,它的水流入黄河。到了大约距今十三万年,在地质学上称为“第四纪”的时候,又一次地壳运动,一下子把青海湖的出口堵得严严实实了。那条输出湖水的河流也来了个首尾大掉头,倒流入湖了,这就是我国罕见的,自东向西的倒淌河。至于青海湖中的海心山、海西山、海东山、石义岛,以及那驰名中外,像一尾顽皮的黑蝌蚪似的鸟岛,娓娓动听的传说就更多了。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至数十百千万不同种类的水鸟呢?那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都年复一年地从我国江南,从东南亚、尼泊尔,从印度,飞到这里,在这里飞旋荡漾,悠然自鸣,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只有这神奇、美丽、和平的得天独厚的地方,才能够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还有那满湖欢快地畅游着的鱼儿,恐怕谁也说不清究意有多少储量吧。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捕鱼队拉网捕鱼,网特别重,全体人员都上了阵还拉不动。最后不得不将十匹马也派到“前线”,才把网拖了上来。一称,足有三万多斤。就是在用机船捕鱼的今天,也必须两艘大船协同作业,“四万斤鱼一网拉”,那是常有的事,而到了冬天呢,只要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然后在洞口点燃篝火,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地涌来,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呢。那情景,那气氛,该会换来多么欢畅的笑声。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

    追求,而不是沉湎于梦境

    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尽情的美的欣赏,已使人从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彻底解脱出来,我拉开车窗的玻璃,留恋地朝外看着,想把青海湖的美,深深地印在心里。此时此刻,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惋惜的心情,如此一个美丽的湖泊,竟默默地珍藏在如此遥远的地方。我真想告诉所有的人们,都来观赏青海湖独特的美,都来领略这大自然的魅力。但是,我又很矛盾,我不敢想象,当成千上万的钞票像一条支流似地流向青海湖,青海湖畔因此而筑起西式的小楼,撑起遮阳的花伞,荡起阿波罗乐曲的时候,今天这醉人的青海湖会变成一种什么景象呢?不,这是让它自然而然地生存吧。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美的领域,是不是应该留下一席原始的纯自然的位置呢?因为审美是有差异的,时髦女郎虽然引人注目,而清雅自然的少女也不令人爱慕么?

    比如,我身旁这位年轻的司机,不就偏爱这种纯真的美吗?虽然他现在仍然是一脸肃穆的表情,可我不再觉得他陌生和冷峻了,倒隐隐地感觉到我们心灵之间相通的东西,我感谢这“严肃”的大兵,把我引向美丽的青海湖,引向这令人陶醉的美。我知道,他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把自己所喜爱的东西介绍给旁人,否则,我不是仍在梦中去寻求那永远无法到达的海市蜃楼吗?是他将我从梦中唤醒,告诉我,真正的美就在人间,就在地上,即便你至今尚未发现,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要珍惜、要觅寻,不要错过,更不要在梦中追求。

    我会再来的,青海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考英语知识点:S开头的副词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S开头的副词

    1,Safelyadv.安全地

    2,simplyadv.简单地;容易地

    3,smalladv.贫穷的;幼小的;

    4,stilladj&adv.静止地;不动地

    e.g.PleasestandstillwhileItakeyourphotograph..

    当我给你照相时你别动。

    5,soadv.&conj.因此;所以;

    短语:1.ifso要是那样的话

    2.sofar到这里为止。

    e.g.Sofarfortoday.今天就到此为止。

    3.soasto以便……。

    4.sothen原来如此,那么

    5.sothat以便。

    e.g.IwassosurprisedthatIcouldntspeak.我惊奇地说不出话来。

    6.so…that如此……以致

    7.sowhat那又怎么样呢。

    e.g.Hesfifteenyearsyoungerthanme,sowhatifheis

    他比我小15岁,即使如此,又有什么

    8.solongas只要

    6,suchadv.&pron.&adj这种的;同样的.

    短语:1.suchas例如

    2.such…asto类似的。

    e.g.Iamnotsuchafoolastobelievethat.我不时连那种事都相信的笨蛋。

    3.such…that如此…….

    e.g.Hewassuchanhonestboythateverybodylikedhim.

    他是如此诚实的一个孩子,以致人人都喜欢他。

    4.assuch确切而言,严格说来。

    5.andsuch等等,……之类。

    7,suddenlyadv.突然地;意外地

    8,soonadv.立刻;马上

    短语:1.soonerorlater迟早迟晚

    2.assoonas一...........就,不迟于

    3.nosoonerthan一.......就

    eg:Hehadnosoonerarrivedthanhewasaskedtoleaveagain.他刚到就被支走

    9,sureadj.&adv.确倍的

    短语:1..besuretodosth一定要做....

    2..besureabout/ofsth

    besurethat对.....很确信

    3.forsure无疑

    e.g.IthinkhelivestherebutIcouldntsayforsure.

    我想他是住在那里的,但我不敢确定。

    4.Makesureofsth/that把某事物弄清楚

    10,seldomadv.很少;不常;

    e.g.Sheseldomreadsnewspapers.她很少读报纸。

    11,sometimesadv.有时;不时

    eg:Hesometimeswritestome.他偶尔给我写写信。

    12,somewhereadv.在某处;到某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古希腊及古罗马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古希腊及古罗马

    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上册P19——31)

    1、古代希腊:西方(欧洲)文明的兴起(上册P19——24)

    (1)爱琴文明:西方(欧洲)文明源于希腊文明,而希腊文明又源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海就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的中心又转到迈锡尼。

    (2)古代希腊城邦的兴衰:公元前8世纪,希腊本土和小亚西亚西海岸开始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最重要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共同之处:都是奴隶制城邦国家,都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不同之处:斯巴达以农业为主,崇尚武力,实行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

    雅典工商业发达,崇尚文化,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是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3)全盛时期: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胜利(与希波战争有关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项目是马拉松长跑),希腊空前繁荣。这时的雅典是希腊最繁荣的城邦。伯利克里(P22插图)当政时期,雅典处于全盛时期,男性公民普遍参政(妇女与外邦公民无权参政)古代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称赞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

    (4)希腊的衰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控制了希腊。不久,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出兵东征,成为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古代罗马:(上册P26——31)

    (1)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成为共和国,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掌握统治实权,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公元前73年,罗马爆发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大起义,震撼了共和国的统治者。(“法西斯”源于古罗马)

    (2)罗马帝国(与中国汉朝同时,称为“大秦”):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P28插图),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统治者,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布匿战争后),成为地中海霸主;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的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开始的两百年间,局势稳定,经济繁荣,被称为罗马和平时期。(反映罗马和平时期帝国繁荣的谚语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3)帝国的分裂: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4)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崩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语文病句辨析及修改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修改

    一、如何辨析病句。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过渡]辨析病句的方法已经教给在座的各位,相信大家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好,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实际操练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苏州漫步》

    全文共 1986 字

    + 加入清单

    苏州漫步

    陆文夫

    我喜爱苏州,特别喜爱它那恬静的小巷。这倒不是因为“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而是因为在小巷中往往最容易看到生活的巨变,城市的新生,由此而产生一种自豪和喜悦。

    苏州的小巷是饶有风味的。它整洁幽深,曲折多变。巷中都用弹石铺路,春天没有灰沙,夏日阵雨刚过,便能穿布鞋而不湿脚。巷子的两边都是高高的院墙,墙上爬满了长春藤,紫藤;间或有缀满花朵的树枝从墙上探出头来。在庭院的深处,这里、那里传出织机的响声,那沙沙沙沙的是织绸缎;那吱呀嘁嚓的是织章绒。我见过苏州的绸缎和弹绒,象蓝天上嵌着彩云,像朝阳、像晚霞、像薄暮升起的轻烟。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举世闻名的丝织品,是在万户杂住的小巷里诞生的。

    小巷子里,大门常开。在敞开的大门里,常常可以看到母女二人伏在一张绷架上,在安静地绣花。她们把一根极细的丝线劈成八根,用几百种针法绣出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绣出齐白石的活虾;绣出徐悲鸿的奔马,泼墨,水印,神态都能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

    十六年前我也曾见过“苏绣”,见过苏州的“绣女”。科夜沉寂的小巷里,常见她们傍着微弱的灯光,从深夜绣到天明,赶到顾绣庄去换钱,然后排到米店门口,任人用粉笔在肩上编起号码,指一点平价米。

    今天,我们不仅能在小巷中,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看到“苏绣”;在国际的展览会上,还能看苏州姑娘那里表演刺绣。伦敦的居民曾经要求看一看刺绣姑娘的手,看看她的手上有什么秘密,为什么绣出的花儿能迷惑住蝴蝶!谁知道唯一的秘密就是这双手的勤劳,就是我们的社会对勤劳双手的尊重。

    解放前,在苏州一座残破的古庙里,住着一个白发垢面、患着严重眼疾的乞妇,她就是有名的“绣女”沈静芬。她把青春全献给了“苏绣”,她会几百种巧妙的针法,她年轻时为闺阁千金描绣了无数的游龙飞凤,替顾绣庄赚来了大批利润。到头来落得个破庙容身,乞求度日。“苏绣”的技术跟着她被人践踏,像破庙一样在风雨中雕零!

    如今,在一座小巧的园林里、花径上、在曲桥旁,人们又见到了刺绣工场的顾问沈静芬。她的头发还是斑白的,可是眼疾消失了,面色红润了,精神抖擞了,她正指导着一群活泼年轻的姑娘,种花、绘画、刺绣,把传统的技艺推向新的高峰:寄语信纸敦的居民,苏州姑娘手上的秘密,可以到这这这里寻找。

    秋天,全城弥漫着桂花的香气。嗅着花香信步向前,便会被引入一座座古老的园林。园林象天女散下的鲜花,分布在苏州的大街小巷,有记载的就有一百多个,至于那些凿一池,架一山,中筑一二小亭者就不可数计。《吴风录》记载:“虽闾阎下刻(注)亦饰小山盆鸟以玩”,这说明苏州园林的普遍,在这样普遍的基础上,历代的巧匠名师留下了大批精湛的杰作。

    在所有的园林当中,我最爱“留园”。它象所有的艺术杰作一样,带着深深的含蓄。入口处一条朴实的走廊,普通的庭院。林中部的池台亭榭便隐约可见。等到穿过“涵碧山房”,站在近水的凉台上时,只见一派假山迎面而起,山石犬牙交错,“可亭”的六角高耸在山石的上面,高高低低的三道小桥横卧在山涧上。远望迂回曲折,仿佛深不见底。到这里,便感到人在画中,但又不见画的全貌。

    登上爬山的游廊,走进“闻木樨香轩”,园中部的景物便全都呈现在眼前。东西是楼阁参差,古木奇石掩映着亭台水榭,南面是廊台,花墙,小巧的“明瑟楼”凌驾于一切建筑之上,楼前是满池清水,倒映着南面的全部景色,造成了园外的奇景。池塘当中,有一个小岛,叫“小蓬莱”,这里的桥、亭都和水面相平,登上“小蓬莱”好像站在湖心水底,而觉得四面皆山。过了“小蓬莱”到达“曲溪楼”的底层时,中部的景物都已一览无余,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曲溪楼”旁还有许多砖框、漏窗,它象取景框一样,把园中的景色浓缩起来,使人处处凌虚,移步换影。抬头西望,深秋时,鲜红的枫叶漫铺在高下起伏的云墙上,叫人留恋不已。回味无穷。

    解放前的“留园”竟成了国民党军队的马厩。树木砍伐,楼阁倒塌,到处是残垣败壁、碎石乱砖。今天的“留园”处处金碧浑煌,富丽万千。回头看“留园”的外面,只见虎丘道上,运河的两旁,到处耸立着高大的烟囱。解放后兴建起来的工厂,在日夜吐着浓烟,把安详的蓝天抹上浓重的笔墨。那里机器在轰鸣,金属在碰撞,生活在沸腾。从全城各处的小巷里,古老的花园里,日夜有经过充分休息的人,一路淡笔着走向那沸腾的地方。

    作者简介:陆文夫,当代作家。生于1928年。江苏省泰兴县西柏木桥人。曾在靖江县的夹港、泰兴城内、张家桥等地读私塾、小学和初中。1948年苏州中学高中毕业后,到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49年后,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工业组长。1956年后曾在江苏省文联创作组从事专业创作,后来下放到工厂、农村参加劳动。现在苏州市文化局从事专业创作。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荣誉》、《二遇周泰》;短篇小说《小巷深处》。197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献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英语知识点:SVOC主谓宾宾补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SVOC(主谓宾宾补)

    Subject(主语)+Verb(动词)+Object(宾语)+Complement(补语)

    这种句型中的宾语+补语可统称为“复合宾语”。担任补语的常常是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动词不定式等。如:

    Keepthechildrenquiet,please.请让孩子们安静下来。

    Hepaintedthewallwhite.他把墙漆成白色。

    Wefoundhimanhonestperson.我们发现他是一个诚实的人。

    Hismothertoldhimnottoplayonthestreet.他母亲告诉他不要在街上玩。

    注意:动词have,make,let,see,hear,notice,feel,observe,watch等后面所接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补时,不带to。如:

    Thebossmadehimdotheworkallday.老板让他整天做那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物理:二力平衡考点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二力平衡考点

    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二力平衡。

    2、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简单概括为:异物、等值、反向、共线。一对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3、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称为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物理知识点:干冰的原理和应用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干冰原理应用

    知识点: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容易吸热升华。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舞台效果。这种白雾主要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答案:D

    解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后迅速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或小水珠凝固形成小冰晶,成为白雾。白雾不是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不是液态二氧化碳,故D正确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