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考作文遗憾也很美经典20篇

在历年的中考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中考状元,难道他们真的是天生的神童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他们肯定有一套好的学习方法来支配自己的智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主要学习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6331

文章

1000

篇1:错过和爱错哪个更遗憾 错过和爱错哪个更可惜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错过一个人和爱错一个人其实都是十分遗憾可惜的事情,这两种不同的情感都可以让一个人十分伤心,下面就来讨论下哪一种更加遗憾吧。

错过和爱错哪个更遗憾

1.错过会更遗憾。

当初你遇到那么美好的一个人,因为某些原因连和他产生交集的机会都没有,满腔热情只能默默放在心里,难道不遗憾吗?爱错可能会后悔一阵子,但错过会后悔一辈子。

2.爱错更遗憾。

你之所以觉得错过遗憾是因为,你把那份感情看的太过完美,事实上你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的。而爱错是你真真切切地为这个人付出过,觉得这个人是你的一切,是你这辈子可以相守的人。而现在发现当初的选择有误,心里会感到无比的失望和痛苦,遗憾感觉会更强。

错过和爱错哪个更可惜

错过比较可惜吧,爱错留下的只是深刻的痛苦,有句话不是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其实所谓最好都是人们的想象,大家会把那个错过的人想象的无限美好,所以才一直活在自己心里。

我们总是不懂得珍惜眼前人,我们以为总会重逢,总会有缘再会,总以为有机会说一声对不起,却从没想过每一次挥手道别都可能是诀别,珍惜眼前人。

错过和爱错是什么体验

爱而不得是生命里最大的遗憾,生活中上错车和错过车,都不可怕,上错车可以回头,大不了退票改签,错过车还会有下一班次,脚底下路途上的车,有很多的选择,而人生道路上的车,却没有这样的宽容,可怕的是一旦嫁错娶错,那是一生的苦难。

人生中无论是上错车,亦或者是错过车,都是生命里的一种伤感,上错车是一辈子的苦难,即便是你能回头,也不是原装的人,而若是错过车,又意味着你失去一场美好的姻缘,因为生命里的真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情缘。

爱错了的人,是生命里对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错过了的爱,是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那是缘分与人开了一个不好笑的玩笑,更是生命里最大的遗憾,爱而不得孤单,相伴而陌生,那是一生的苦难,生命里可以没有爱,就怕爱错和错过。

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人怎么办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错过。所谓错过,只是你和他没有缘分而已。不要因为错过而感到遗憾。也许你会遇到那个命中注定的他。所以还是要相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切不可以对自己放弃,怀疑人生。世界上总会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你要多坚持,就一定可以的。放心好了,缘分是最好的良药,你一定能遇见自己喜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英语知识点:不定代词some /any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不定代词some/any

some

⑴用于肯定句,译为“一些”Ihavesomebooks.

⑵用于表示委婉的请求,邀请,建议和反问等疑问句中,如:

Wouldyoulikesometea?Yes.please/No,thanks.

Couldyougivemesomehelp?Sure.

any

⑴用于否定句,疑问句和条件句中,Idon’thaveanybooks.

⑵用于肯定句中,译为,“任何一个,随便哪一个”

Heworksharderthananyotherstudentinourclass.

any指三者或三者以上中任何一个,anyofthesebooks这些书中的任何一本

either指两者中任何一个eitherofthetwobooks这两本书中的任何一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知识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例】: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英语知识点:形容词排列规律口诀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形容词排列规律口诀

英语形容词的排序有一定的难度,有人归纳出这样的规律口诀,可以试一试。

一限描大,二形龄颜,三籍物类,同站名词前。

分别解释为:

限:限定词。the,my,a,this…

数:数词。序数词在前,基数词在后。first,third;four,fifty

描:描绘性形容词。brave,beautiful,lovely,nice…

大:大小、高低、长短等形容词。big,large,small…

形:形状。round,square…

龄:年龄大小、新旧、年代等。young,old,new…

颜:颜色。red,blue,green…

籍:国籍、地区、出处。Chinese,America,Japanese…

物:物质材料的形容词。golden,wooden,wax…

类:表示类别、用途。medical,chemical,writing…

一、大长高新颜国材

例:thosethreebeautifullargesquareoldbrownwoodentable

二、大小形状和新老,颜色国际出(处)材料

例:aprettylittlesquareoldblackJapanesewoodenwritingdesk

三、美小圆旧黄,中国木书房

美:描述或性质类;

小:大小、长短、高低、胖瘦类;

圆:形状类形容词;

旧:新旧、年龄类形容词;

黄:颜色类形容词;

中国:来源、国籍、地区、出处类形容词;

木:物质、材料。

例:abeautifulshortnewredChinesewoolencoat

一个旧的很漂亮的黑色的日本式的方形木制小写字桌

AprettylittlesquareoldblackJapanesewoodenwritingdesk.

一件漂亮的中式新的短装红羊毛外套

AbeautifulshortnewredChinesewoolencoat.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英语数词知识点:序数词的应用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数词应用

序数词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多位数的基数词变成序数词时,只需将末位基数词变成序数词,前边的基数词不变。如:

forty-two42forty-second第42

nine-hundred900nine-hundredth第900

2.当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必须在数字后加上序数词的最后两个字母。如:

21st第21

32nd第32

3.序数词前一般要用定冠词the,如果序数词前用a或an时,则表示"又一;再一"(没有具体范围的限制)。如:

Thoughhehadfailedtwice,hewantedtotryathirdtime.

尽管他已失败了两次,他还想再试一次。

Thelittlemonkeyhadhadthreeapples,andhewantedtoeatafourthone.

那只小猴子已经吃了3个苹果,他还想再吃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英语阅读题生词看不懂照样拿高分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而言,这类问题被归结为单词量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要多背单词呢?单词是要背,但是要背到要点上。中考大纲,英语的要求是1600字,初中生的阅读要求是200,000字,高中生约300,000字。这些阅读材料中的单词必然是以大纲中的1600为主,而剩余的,阅读中允许的3%的生词则是在英语约300,000的总单词量中去选取。要想靠背诵完全解决生词问题,从这里看似乎不大实际。这里我有一点想法,

第一,不是每个生词都是必须看懂的。

英语中有大量的词总是大写第一个字母的,而他们也大多属于专有名词,表示人名,地名,事件。如Adela、Manchester、NATO。遇到这类词完全可以视若罔闻。

第二,有的词是乔装过的。

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些词通过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些字母,就会变成另一个词。如,regular--irregular,kind--kindness,前者通过加-ir变成起否定形式,后者通过在后面加-ness,变成了名词。归纳起来,一般说前缀变词义(如肯否定),后缀变词性。只要记住这个原则,平时在学习是有意识的去检验,积累各种加前后缀的形式,你的单词量将是以倍数增加

第三,有的词是有"前科"的。

就阅读这个题型而言,有的词是在文章中有提示的。英语写作有个潜在的规则,词语若非不得已,不要重复。这是同学们写作时,老是告诉大家的话,而这也是,大家做的阅读材料的作者在上学时,他的老师告诉他的话。秉承这个原则,我们可以在文章的结构平行出找到线索。或是反义词,或是近义词。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同学们不难作出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选择。

第四,有些词是必学的。

这里说得必学的就是,大纲要求的单词(如初中的1600词),平时做题总是遇到的单词,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单词。这些词是同学们发挥才智,施展所有做题技巧的基础。在学这些单词时,要做到,有方法、有计划、有恒心。这里我提供一个自己觉得不错的方法,单词表上的词分类,单独把不会的列出来,分批背,不用太急,一天5个,一周五天,一天总复习,一天总默写检查。平时总是遇到又不认识的,用一本笔记本把他们都记下来,划入单词表计划。生活中多观察,新闻,公示语,商标都是提高英语词汇的窗口。

相关阅读:

中学生如何快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在哪里

中学生如何快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杜鹃枝上杜鹃啼》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鸟类中和我最有缘的,要算是杜鹃了。记得四十五年前,我开始写作哀情小说,有一天偶然看到一部清代词人黄韵珊的《帝女花传奇》,那第一折楔子的《满江红》词末一句是“鹃啼瘦”三字,于是给自己取了个笔名“瘦鹃”,从此东涂西抹,沿出至今,倒变成了正式的名号。杜鹃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从前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愁种子”,鹃而啼瘦,其悲哀可知。可是波兰有支名民歌《小杜鹃》,我虽不知道它的词儿,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

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句虽平凡,我却觉得别有情味。

杜鹃有好几个别名,以杜宇、子规、谢豹三个较为习见。据李时珍说:“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装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惟食虫蠹,不能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则藏蛰。”关于杜鹃的一切,这里说得很明白,看它能帮助田家兴农事,食虫蠹,分明是一头益鸟。它的啼声哀切,也许是出于至诚,含有“垂涕而道”的意思,好使田家提高积极性,不要耽误了农事。

杜鹃有一个神话,据说是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那时荆州有一个死而复生的人,名鳖灵,望帝立以为相。恰逢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给除了水患。隔了几年,望帝因他功高,就让位于他,号开明氏,自己入西山,隐居修道。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因此诗词中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康伯可①《满江红》词有云:“……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居起”是苏、沪人“归去”的方言,大概四川的杜鹃到了苏州,也变此腔,懒得说普通话了。

西方人似乎爱听杜鹃声,所以波兰有《小杜鹃》歌。西欧各国还有一种杜鹃钟,每到一点钟有一头杜鹃跳出来报时,作“克谷”之声,正与杜鹃的英国名称“Cuckoo”相同,十分有趣。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

周瘦鹃(1894-1968),现代作家,翻译家,同时致力于园艺和盆景的研究。

本文文短意长,要言不烦;笔底含情,涉笔成趣。作者在“东拉西扯”、貌似纯知识介绍中,含蓄婉转地表达的感情。人们通常认为杜鹃啼血、杜鹃悲啼,杜鹃是“天地间愁种子”,而作者既有自己的看法,又对习惯说法给予理解。①﹙康伯可﹚南宋学者,名与之,字伯可,滑州(今河南滑县)人。

摘自:选自《花木丛中》(金陵书画社198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英语知识点: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

1.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最常用的连词是if,意为“如果;假如”,表示在某种条件下某事很可能发生。如:

Ifyouwanttogo,pleasetellme.

Ifyouwanttoknowmoreaboutit,pleasetelephoneourteacher.

Iftheredlightison,waitaminute.

2.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if和条件句位置灵活,可放在句首,也可直接放在主句后面,若if条件句放句首,从句后面要加逗号,和主句隔开。如:

Printthetextifyoulikeit.

Ifyoulikethetext,printit.

Lookattheblackboardifyoucan’trememberthewords.

Ifyoucan’trememberthewords,lookattheblackboard.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考英语定语从句知识点:关系副词用法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关系副词用法

1.where指地点,在定语从句中做地点状语用来表示地点的定语从句。

(1)ShanghaiisthecitywhereIwasborn.

(2)ThehousewhereIlivedtenyearsagohasbeenpulleddown.

2.when引导定语从句表示时间。在定语从句中做时间状语也可做连接词用

(1)IstillrememberthedaywhenIfirstcametotheschool.

(2)Thetimewhenwegottogetherfinallycame.

[注]表示时间"time"一词的定语从句只用when引导,有时不用任何关系代词,当然也不用that引导。

BythetimeyouarrivedinLondon,wehadstayedtherefortwoweeks.

到你到达伦敦的时候,我们在那里已经待了两个星期。

IstillrememberthefirsttimeImether.我仍然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她。

Eachtimehegoestobusinesstrip,hebringsalotoflivingnecessities,suchastowels,soap,toothbrushetc。

每一次他去出差,他带来了生活必需品,如毛巾,肥皂,牙刷等,很多。

3.why指原因在定语从句中做原因状语

(1)Pleasetellmethereasonwhyyoumissedtheplane.

(2)Idontknowthereasonwhyhelooksunhappytoday.

注意: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可以由"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从句替换

(1)Thereasonwhy/forwhichherefusedtheinvitationisnotclear,

(2)Fromtheyearwhen/inwhichhewasgoingtoschoolhebegantoknowwhathewantedwhenhegrewup.

注:1)介词后面的关系代词不能省略。

2)that前不能有介词。

3)某些在从句中充当时间,地点或原因状语的"介词+关系词"结构可以同关系副词when,where和why互换。

ThisisthehouseinwhichIlivedtwoyearsago.

ThisisthehousewhereIlivedtwoyearsago.

Doyourememberthedayonwhichyoujoinedourclub?

Doyourememberthedaywhenyoujoinedourclub?

Thisisthereasonwhyhecamelate.

Thisisthereasonforwhichhecamelat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西湖梦》

全文共 5231 字

+ 加入清单

西湖梦

余秋雨

西湖的文章实在做得太多了,做的人中又多历代高手,再做下去连自己也觉得愚蠢。但是,虽经多次违避,最后笔头一抖,还是写下了这个俗不可耐的题目。也许是这汪湖水沉浸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避不开它。

初识西湖,在一把劣质的摺扇上。那是一位到过杭州的长辈带到乡间来的。折扇上印着一幅西湖游览图,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那上面清楚地画着各种景致,就像一个立体模型。图中一一标明各种景致的幽雅名称,凌驾画幅的总标题是“人间天堂”。乡间儿童很少有图画可看,于是日日逼视,竟烂熟于心。年长之后真到了西湖,如游故地,熟门熟路地踏访着一个陈旧的梦境。

明代正德年间一位日本使臣游西湖后写过这样一首诗:

昔年曾见此湖图,

不信人间有此湖。

今日打从湖上过,

画工还欠费工夫。

可见对许多游客来说,西湖即便是初游,也有旧梦重温的味道。这简直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常用意象,摩挲中国文化一久,心头都会有这个湖。

奇怪的是,这个湖游得再多,也不能在心中真切起来。过于玄艳的造化,会产生了一种疏离,无法与它进行家常性的交往。正如家常饮食不宜于排场,可让儿童偎依的奶妈不宜于盛妆,西湖排场太大,妆饰太精,难以叫人长久安驻。大凡风景绝佳处都不宜安家,人与美的关系,竟是如此之蹊跷。

西湖给人以疏离感,还有别一原因。它成名过早,遗迹过密,名位过重,山水亭舍与历史的牵连过多,结果,成了一个象征性物象非常稠厚的所在。游览可以,贴近去却未免吃力。为了摆脱这种感受,有一年夏天,我跳到湖水中游泳,独个儿游了长长一程,算是与它有了触肤之亲。湖水并不凉快,湖底也不深,却软绒绒地不能蹬脚,提醒人们这里有千年的淤积。上岸后一想,我是从宋代的一处胜迹下水,游到一位清人的遗宅终止的,于是,刚刚弄过的水波就立即被历史所抽象,几乎有点不真实了。

它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朝代。它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虚幻,像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盛大到了缥缈。

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

一切宗教都要到这里来参加展览,再避世的,也不能忘情于这里的热闹;再苦寂的,也要分享这里的一角秀色。佛教胜迹最多,不必一一列述了,即便是超逸到家了的道家,也占据了一座葛岭,这是湖畔最先迎接黎明的地方,一早就呼唤着繁密的脚印。作为儒将楷模的岳飞,也跻身于湖滨安息,世代张扬着治国平天下的教义。宁静淡泊的国学大师也会与荒诞奇瑰的神话传说相邻而居,各自变成一种可供观瞻的景致。

这就是真正中国化了的宗教。深奥的理义可以幻化成一种热闹的浏览方式,与感官玩乐溶成一体。这是真正的达观和“无执”,同时也是真正的浮滑和随意。极大的认真伴和着极大的不认真,最后都皈依于消耗性的感官天地。中国的原始宗教始终没有像西方那样上升为完整严密的人为宗教,而后来的人为宗教也急速地散落于自然界,与自然宗教遥相呼应。背着香袋来到西湖朝拜的善男信女,心中并无多少教义的踪影,眼角却时时关注着桃红柳绿、莼菜醋鱼。是山水走向了宗教?抑或是宗教走向了山水?反正,一切都归之于非常实际、又非常含糊的感官自然。

西方宗教在教义上的完整性和普及性,引出了宗教改革者和反对者们在理性上的完整性的普及性;而中国宗教,不管从顺向还是逆向都激发不了这样的思维习惯。绿绿的西湖水,把来到岸边的各种思想都款款地摇碎,溶成一气,把各色信徒都陶冶成了游客。它波光一闪,嫣然一笑,科学理性精神很难在它身边保持坚挺。也许,我们这个民族,太多的是从西湖出发的游客,太少的是鲁迅笔下的那种过客。

过客衣衫破碎,脚下淌血,如此急急地赶路,也在寻找一个生命的湖泊吧?但他如果真走到了西湖边上,定会被万千悠闲的游客看成是乞丐。也许正是如此,鲁迅劝阻郁达夫把家搬至杭州。

钱王登假仍如在,

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

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

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

风波浩荡足行吟。

他对西湖的口头评语乃是:“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果流连记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如像袁子才,身上穿一件罗纱大褂,如苏小小认认乡亲,过着飘飘然的生活,也就无聊了。”(川岛:《忆鲁迅先生一九二八年杭州之游》)

然而,多数中国文人的人格结构中,对个充满象征性和抽象度的西湖,总有很大的向心力。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取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景点,景点,总是景点,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风舞的楹联。

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

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修缮,修缮,再修缮,群塔入云,藤葛如髯,湖水上漂浮着千年藻苔。

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二十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那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双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窑,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画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与这种黯淡相对照,野泼泼的,另一种人格结构也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

首屈一指者,当然是名妓苏小小。

不管愿意不愿意,这位妓女的资格,要比上述几位名人都老,在后人咏西湖的诗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东坡、岳飞放在这位姑娘后面:“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就是年代较早一点的白居易,也把自己写成是苏小小的钦仰者:“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如此看来,诗人袁子才镌一小章曰:“钱墉苏小是乡亲”,虽为鲁迅所不悦,却也颇可理解的了。

历代吟咏和凭吊苏小小的,当然不乏轻薄文人,但内心厚实的饱学之士也多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一位妓女竞如此尊贵地长久安享景仰,原因是颇为深刻的。

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她很重感情,写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朴朴素素地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飞驶疾驰,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像。又传说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但是,情人未归,书生已去,世界没能给她以情感的报偿。她不愿做姬做妾,勉强去完成一个女人的低下使命,而是要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视着精丽的高墙。她不守贞节只守美,直让一个男性的世界围着她无常的喜怒而旋转。最后,重病即将夺走她的生命,她却恬然适然,觉得死于青春华年,倒可给世界留下一个最美的形象。她甚至认为,死神在她十九岁时来访,乃是上天对她的最好成全。

难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依我看,她比蔡花女活得更为潇洒。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

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则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

妓女生涯当然是不值得赞颂的,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

西湖所接纳的另一具可爱的生命是白娘娘。虽然只是传说,在世俗知名度上却远超许多真人,在中国人的精神疆域中早就成了种更宏大的切实存在。人们慷慨地把湖水、断桥、雷峰塔奉献给她。在这一点上,西湖毫无亏损,反而因此而增添了特别明亮的光色。

她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灿烂: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个基础命题的提出,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中国传统思想历来有分割两界的习惯性功能。一个浑沌的人世间,利刃一划,或者成为圣、贤、忠、善、德、仁,或者成为奸、恶、邪、丑、逆、凶,前者举入天府,后者沦于地狱。有趣的是,这两者的转化又极为便利。白娘娘做妖做仙都非常容易,麻烦的是,她偏偏看到在天府与地狱之间,还有一快平实的大地,在妖魔和神仙之间,还有一种寻常的动物:人。她的全部炎难,便由此而生。

普通的、自然的、只具备人的意义而不加外饰的人,算得了什么呢?厚厚一堆二十五史并没有为它留出多少笔墨。于是,法海逼白娘娘回归于妖,天庭劝白娘娘上升为仙,而她却拚着生命大声呼喊:人!人!人!

她找上了许仙,许仙的木讷和萎顿无法与她的情感强度相对称,她深感失望。她陪伴着一个已经是人而不知人的尊贵的凡夫,不能不陷于寂寞。这种寂寞,是她的悲剧,更是她所向往的人世间的悲剧,可怜的白娘娘,在妖界仙界呼唤人而不能见容,在人间呼唤人也得不到回应,但是,她是决不会舍弃许仙的,是他,使她想做人的欲求变成了现实,她不愿去寻找一个超凡脱俗即已离异了普通状态的人。这是一种深刻的矛盾,她认了,甘愿为了他去万里迢迢盗仙草,甘愿为了他在水漫金山时殊死拚搏。一切都是为了卫护住她刚刚抓住一半的那个“人”字。

在我看来,白娘娘最大的伤心处正在这里,而不是最后被镇于雷峰塔下。她无惧于死,更何惧于镇?她莫大的遗憾,是终于没能成为一个普通人。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界的怆然象征。

一九二四年九月,雷峰塔终于倒掉,一批“五四”文化闯将都不禁由衷欢呼,鲁迅更是对之一论再论。这或许能证明,白娘娘和雷峰塔的较量,关系着中国精神文化的决裂和更新?为此,即使明智如鲁迅,也愿意在一个传说故事的象征意义上深深沉浸。

鲁迅的朋友中,有一个用脑袋撞击过雷峰塔的人,也是一位女性,吟罢“秋风秋雨愁煞人”,也在西湖边上安身。

我欠西湖的一笔宿债,是至今未到雷峰塔废墟去看看。据说很不好看,这是意料中的,但总要去看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英语知识点:常见形容词用法比较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常见形容词用法比较

1.elder和older

①elder为"年长的",只指人,用来比较年龄长幼,尤指兄弟姐妹的长幼关系,它只能用在名词前作定语,不能用于than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中。如:Jordanhastwoelderbrothersandanelderandayoungersister.

②older为"年龄较大的,较老的,较旧的",可指人,也可指物,作定语或表语,能用在than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中。Myelderbrotheris7yearsolderthanmyyoungersister.

2.good和well

good和well都表示"好"。通常,作定语或表语时用good,作状语时用well;表示"身体好的"用well.

Doingsportsisgoodforus.做运动对我们有益。(作表语)

Sandydanceswellandsheisagooddancer.桑迪舞跳得好,她是个出色的舞者。(well作状语,good作定语)

---Howareyou---Iamverywell.(作表语,表示"身体好的")

3.huge,big,large,和great

1)huge强调尺寸、体积"庞大"(指体积时,比large,great所指的体积大),容量和数量"巨大",不强调重量。

AbouttenyearsagoscientistsfromtheUnitedStatesfoundthatthelargeobjectcausedahugeholeinMexico.

2)big最通俗、常用,强调比正常程度、范围及规模的标准大,修饰人、物或数量。反义词是little或small

MybestfriendisXiaoLi,butlastweekinschoolwehadabigfight.

3)large强调远远超过标准的"大",可指数量、容量、体积和面积,比big正式,反义词是small.

Soitisprovedthatthelargeobjecthadacloserelationwiththedeathofdinosaursandotheranimals.

4)great通常指抽象的事物。可表数量、距离和程度,修饰人时,意为"伟大的"。

Thisisagreatchancethatmanypeopledonothav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英语知识点: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isthereaPostofficenearhere

1.postoffice邮局

2.policestation警察局

3.nearhere=aroundhere在这附近

4.around6:00=about6:00大约6点

5.near=nextto靠近,在...附近

6.onCenterStreet在中央街上

7.acrossfrom在...对面

8.infrontof在...前面

9.inthefrontof在...前部分

10.between...and...在...和...之间

11.intown在镇上

12.(not)farfromhere离这儿远/不远

13.goalong/walkalong/godown/walkdown...沿着...走

14.Gostraight.直走。

15.inmyneighborhood在我住的街区

16.spenttime+地点:在某地度过时光

17.spendtimewithsb.和某人度过时光

18.looklike看起来像,长得像

19.cleanair清新的空气

20.enjoydoingsth.享受/喜欢做某事

21.Timegoesquickly.时光飞逝!

22.Doyouthinkso你这么认为吗?

23.Ithinkso.我是这么认为。

24.Idon’tthinkso.我不这么认为。

提供帮助句型;

1.Can/MayIhelpyou

2.HowcanIhelpyou

3.WhatcanIdoforyou

指路句型:

4.GoalongCenterStreet.

5.Turnright/leftatthesecondcrossing.

6.Youcanseeitonyourleft/infrontofyou.

7.Thehospitalisontheleft,nexttothebank.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孩子中考压力大家长也失眠

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中考压力家长失眠

考试临近家长压力大失了眠

“我家孩子马上中考了,我和他爸现在可紧张了,不知道该和孩子说点啥,我问他需要爸妈做点啥,他说啥也不用……”市民张女士的想法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想法。她说,为了让儿子安心备考,她和丈夫每天电视不敢看,甚至不敢在家里大声说话,“最近几天我都睡不着觉,一闭上眼睛全是孩子考试这点事儿。”她更关心的是这段时间该如何和孩子交流,让儿子轻松地上考场。

专家表示,像张女士这样的家长近来明显增多。“实际上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表达出来,问孩子需要爸爸妈妈干什么,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压力暗示。”有很多家长比考生还紧张,焦虑紧张的程度甚至比考生还明显,使整个家庭氛围处于紧张压抑的氛围中。

家长和考生要有平常心

很多时候,家长由于期盼产生的压力要比孩子更大,在不经意中家长将这些压力转嫁给了孩子,使孩子们也产生了焦虑。家长的过分关心,小心翼翼的行为会使孩子觉得家里的生活规律被自己打乱了,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让孩子认为我父母都这样了,我再考不好就太对不起他们了。从而陷入更深的紧张和焦虑中。

“其实,家长和考生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颗平常心。”专家认为,孩子同家长们都应该摆正心态,正确认知中考,其实中考只是我们面对心理大考。家长们面对“心理大考”,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专家建议,应该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平时啥样现在还啥样。”一如往常的家庭环境,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备考环境。

考生家长不要给孩子提过高要求,避免斥责,更要少些絮叨。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了解此次考试的重要性,所以家长不必要再给予不必要的压力。家长在家里不要搞“倒计时”,也不要反复对孩子说“考不好没关系”之类的话,这样的话语其实家长自己说的时候想必都觉得不真实。

考前这段时间,家长可抽出时间陪考生到户外活动,比如散步、听听音乐等活动,这样有助于舒缓考生紧张的心情,但最好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免生物钟作息时间紊乱。

人生中一次经历,并不能对我们作为一个决定性的宣判,所以顺其自然、尽力就好,在生活中家长和孩子完全可以像平时一样相处,有说有笑、一如往常的生活,使考生放松下来,家长的表率作用才能使考生以平常心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

孩子爱发脾气家长可冷处理

备考的学生由于心理过于紧张,常常会发生不同以往的举动,此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理是一门学问。“考试临近,我家孩子近来心情特别烦躁,没事就愿意发脾气,有时一点儿小事就发火了,家长该怎么做?”市民赵先生为此十分苦恼。

专家发现,类似的问题十分常见。她建议家长们此时应做“冷处理”。考生发脾气是由于考前的一种焦虑表现,此时就更加禁忌家长对孩子说别着急,或者千万不要再用“好好考,一定考上好学校”等语言,这样反而会更加激化双方的矛盾,而不利于孩子释放焦虑。这时家长可以首先给孩子发泄的空间,孩子莫名其妙地找毛病、发脾气,家长不必太在意,当他稍有缓和的时候可以带他出去走走,让其平和心境的同时,在愿意的情况下让他倾诉一下压力,如果家长有能力的话帮助分析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考英语知识点:副词考点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副词考点

对于副词的考查,多以单选或词语运用的形式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副词的能力,尤其是在各种比较句型中灵活运用副词。例如:

Hewalked(quiet)intotheclassroom.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是否能熟练分辨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轻轻地走进”,副词修饰动词,所以quiet变为副词quietly,.我们要牢记“动+副”这种结构。

答案:quietly

误区提醒

象friendly,lovely虽然以ly结尾,但实则是形容词,Sheisfriendlytome(她对我很友好。)可千万不要误认为是副词.另外,early的比较等级为规则变化,early-earlier-earliest,要记住。

例题:Mymotheroftengetsup(早)thanme.

解析:很明显是两人对比,所以应用比较级,early的比较等级为规则变化,early-earlier。

答案:earlier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英语知识点:E开头的副词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E开头的副词

1,earlyadj.&adv.提早的(地);及时的(地)

短语:1.inearlyspring在早春

2,easilyadv.容易地;非常

3,elseadj.&adv.此外;其他人

4,enoughadj.adv.&n.足够的;充足的

短语:1.goodenough足够好

5,eitheradj.conj&adv.(两者间)任意一个;

近义词辨析:either/both/neither

1,both是"两个都……"的意思;both后面接名词复数,

2,either表示"两者中的任何一个";修饰名词的单数形式

3,neither、表示"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修饰名词的单数形式

e.g.Neitheranswerisright.两个答案都不对。

EitheryouorIamright.要么是你对,要么是我对。

BothyouandIareright.你和我都对。

注意:表示"两个都不……",不用both…not而应使用Neither

e.g.Neitherofusisastudent.我们都是学生。

6,especiallyadv.尤其;格外

7,evenadv.甚至;

短语:1.evenbetter甚至更好

8,everadv.1.(用在否定句、疑问句、条件状语从句中)曾经,在任何时候;

e.g.Ihardlyeverseehimgoingtoworkbybikenowadays.我近来很少到他骑车上班。

2.(用于特殊疑问句,加强语气)究竟。

e.g.WhereeverhaveyoubeenIgavebeenherewaitingforyouforabouthalfanhour.

你到底去那里了我已经在这儿等你半小时了。

3.以前:e.g.Withatigerafterhim,thehunterranfasterthanever.

后面有只大老虎在追,猎人跑得比以前快多了。

短语:1.eversince从那时起

2.eversomuch非常。

e.g.Thankyoueversomuch.多谢你了。

9,everywhereadv.处处;到处

10,exactlyadv.精确地;恰好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各省市中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过去进行时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2011北京】1.-Whatwereyoudoingthistimeyesterday?

-I____onthegrassanddrawingapicture.

A.sitB.satC.amsittingD.wassitting

【2011.广西北海】2.WhileI___________TV,thebellrang.

A.watchB.watchedC.amwatchingD.waswatching

【2011.山东淄博】3.-Whydidntyouanswermytelephoneyesterday?

-Sorry.I_______abath.

A.tookB.takeC.amtakingD.wastaking

【2011.云南昆明】4.Whilethealien_______asouvenir,thegirlcalledthepolice.

A.wasbuyingB.boughtC.buysD.isbuying

【2011哈尔滨】5.-Icalledyouat6oclockyesterdayevening,butnobodyanswered.

-Imsorry.ImyfrienddownloadthemovieKungFuPandaⅡwhenthetelephonerang,

A.wouldhelpB.helpedC.washelp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考英语形容词知识点:形容词比较级定义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形容词比较级定义

英语中的形容词通常用三种形式来表达事物的等级差别,分别是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大部分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通过变化词尾来实现的,属于规则变化,但也有少数是不规则变化。

英语中有些形容词说明形状、材质等,还有些形容词没有程度可分或其本身就表示某种程度,故而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常见的有:

Right正确的wrong错误的possible可能的east东方的empty空的

Impossible不可能的favorite最喜欢的round圆的golden金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数学冲刺知识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详解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数学冲刺知识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详解

坐标轴对称

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原点对称

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

点P(x,y)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

点P(x,y)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

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

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

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伊犁河谷》

全文共 2363 字

+ 加入清单

从南疆喀会到北疆伊犁,就象从炎炎流火之中来到飒爽清风之下。天山密密层层,不知自动么在这里却留下一条富饶美丽的伊犁河谷。当含着甜蜜芳香的微风拂面而过时,你会感到这收获的季节是何等愉快、何等欢畅。

伊宁市是个整洁幽美的花园。街头到处是碧绿浓荫的树,蓄谋香鲜艳的花,特别每条路边都有潺潺的溪流在吟唱。南疆妇女穿着长大的丝袍,伊犁妇女则是西装革履,形成南北两疆各自特色。年青的妇女象是爱美,也象是骄傲,头上都扎着红的、绿的、黄的各色细纱巾,特别那种乡金丝的最为人艳羡,这就更增加了花园城市的风貌。阳光虽不象南疆那样炎热,但伊犁河谷的土壤还是黑油油的。在这儿,我吃到一种黑紫色葡萄,大如龙眼,真是人间珍品。如果说伊宁市是个花园,整个伊犁河谷则是个大果园。每家屋前都有一架葡萄,碧绿脓荫,果实累累。我从霍尔果斯边防站归来访问过有一架葡萄,碧绿浓荫,果实累累。

我从霍尔果斯边防归来访问过十月公社、从喀会河水电站归来访问了五一公社。好客的主人木特力甫,在葡萄架下,铺了地毯,正中折垫了一床床锦缎棉被,我按照维族风习坐在被垫上。大家围坐之后,主人剪上一串一串葡萄让我们品尝。汩汩畅流的伊犁河水经过灌渠流入户人家,这可爱的潺潺小溪带的阵阵清凉。宽敞的院落里长满一丛丛艳丽的鲜花,后面有园,为住户自留地。

买买提把我们让到他家,盘膝围坐在地炕上,满桌绿的葡萄,红的西瓜,嚼着香甜的馕,喝着浓酽的奶茶。在五一公社我们拜访了三个社员家庭,都是那样整洁干净,室内宽敞明亮,白泥铺的地面擦拭得象明镜一般发亮白泥铺的地面擦拭得象明镜一般发亮,墙上挂着色泽艳、图案精美的壁毯,桌上摆满各种漂亮的装饰。

当然,我不能告诉读者,新疆所有的农民都这样富裕,如果那样我就掩盖了生活中还存在的缺陷。象我在喀什访问过的依布拉音白合提老人就还中还存在的缺陷。象我在访问过的依布拉音白合提老人就还在困苦之中,老人断一腿,拄着双拐坚持劳动,他家除了墙上挂在困苦之中,老人断一腿,拄着双拐坚持劳动,他家除了墙上挂着一张奖状,几乎什么也没有。老夫妇拉着我的手说:“在旧社会象我这样残废人,还那里有活路,现在从北京来的同志还到家来看望我们……”两位老人激动的流下热泪。

请问:为什么叶尔羌河奶汁,喂不肥这里的劳动者?原来这就是经济濒于破产边缘的缩影,当然这也说明我们还远没建设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美丽的东西是美丽的,我们可不能拿它遮着我们双眼;我们的道路是宏伟的,但我们的目标还需我们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伊犁河谷水电站已使电灯光照亮一些农家房舍。我看见一个年青姑娘关一间小屋里操纵着配电盘。正在田地里秋翻地的拖拉机的吼叫,给这宁静的村庄增添了繁忙气氛。这里的农民是在农业现代化前列的人。从天山上来的雪水快快奔流吧!天山的伊犁河,昆仑山的叶尔羌河,你们汹涌澎湃向前飞赶吧!

现在我要记述一下一九七八年的十月一是,这是我一生中有着特殊意义的一个十月一日。这个节日,我是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最西边疆一个哨卡上,和我们保卫边防的英雄们度过的。意想不到的是伊宁市,在这国庆之夜,竟向我展示了那样色彩艳丽的场景。天黑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阵冰雹骤落的咚咚——咚咚的手鼓声,赶到街上一看,整个城市披上了华丽明珠,整个城市照耀得如同白昼,街上人如潮涌。在广场一座楼顶上有人敲响手鼓,咚咚、嗒嗒——咚咚、嗒嗒,忽急忽缓,或密或疏,于是广场上、街道上,人们翩翩起舞了。黑黑的发辫在飞旋、鲜艳的衣裙在飘舞,少女的明眸,小伙的笑脸,有一个白须老人也耸着双肩,展开两手,一下跳进人群旋转起来,你尽情的欢笑吧!你尽情的歌唱吧,你,美丽的伊犁河!

一个黄昏,我们漫步到伊犁河,河床广阔,河流湍急,河的两岸有草原,有树林。两面天山高峙,形成长三百公里的伊犁河谷,山上遮满密密的森林,天山的雪水分流为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喀什河三条河,在野马渡汇合成浩浩荡荡的伊犁河。采伐的林木就顺着河水漂流到伊宁。两岸原木堆积如山。这时夕阳闪烁,雾霭迷蒙,我们走上大桥扶着栏栅,极目了望。人们告诉我,那一群幕色苍茫的高峰是乌孙山,是古乌孙国所在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据说就是描写这里的诗句。但人们告我那里非常美丽,春天草原上开满花朵,简直是个花城。一阵清风徐徐吹拂着我们,我感到伊犁河谷之秋是如何舒爽啊!让这清风永远永远的飘扬吧,让天山的冰雪永远不停的消溶吧,让伊犁河水无休止的奔流吧。这碧绿苍苍的伊犁河水呀,到了阳春时节你也会飘浮着乌孙山的花瓣、荡漾着乌孙山的芳香吧!?……当我凝思时,我心中又响起咚咚嗒嗒的手鼓声,这响亮清脆的鼓点,象催着这春日早早到来.……

作者简介: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916年,北京人。1936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38年到延安,参加延安工作团,遍历华北各游击根据地。1944年到重庆,参予《新华日报》副刊的编辑工作。1946年被派往东北解放区。解放战争期间,任新华社随军记者,跟随第四野战军转战东北、平津、江南等地的战场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两次奔赴朝鲜战场。现任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并被选为第五届人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上》、《五台山下》、《龙烟村纪事》、《幸福》、《早晨六点钟》、《战斗的幸福》、《青春的闪光》、《踏着晨光前进的人们》、《一幅灿烂的生活画面》;中篇小说《火光在前》;文学文学集《游击中间》、《为祖国而战》;通讯报告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对和平宣誓》;散文集《樱花》、《金黛莱》、《珍珠》、《火炬与太阳》、《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晨光集》、《红玛瑙集》等;评论集《文学杂记》。1950年,他参加编撰的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游记《长江三日》,也是传涌人口的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长城春色无限好》

全文共 1436 字

+ 加入清单

四、五月的北京,正是百花盛开的好季节。在这春光绮丽的日子里,到郊外去行行,是件赏心悦意的事。北京可供郊游的地方很多,碧云寺、明十三陵、颐和园……固然是好去处,而到八达岭去领略一下北国的自然的风光,看一看古代的伟大建筑——万里长城,也别有一种雅趣。

我对八达岭并不怎么生疏。1955年春天我到过,从此对它也就有了深厚的感情,真想有机会再去看看它。四月二十七日,我随同回国观光的侨胞们去游览八达岭,使我得以实现“旧地重游”的愿望。

从京城到八达岭约一百五十余华里。清晨,我们分乘五部大汽车,出德胜门朝西北方向驶去车经清河、少河、昌平、南口等集镇,这段马路是柏油铺的,不甚崎岖,只是中间有几处正在翻修中。记得前年我去时,昌平至南口的一段路,还未完成。而且现在路的两旁,都已栽下树木,有二米多高,枝上长出嫩绿的新叶,迎风摆动,含着无限春意。过了南口,汽车就沿着曲折的山路行进,不时绕盘在高山峻岭之中,放眼向窗外望去,下面是深涧险谷,远处是重峦叠嶂,形势雄伟,气象万千。不久,就看到“居庸关”了。

居庸关键在山沟之中,两旁高山屹立,因此这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现时保存的关城是明朝初年建筑的,关口上写的“居庸关”三个大字,虽已剥蚀褪色,但字形仍可辨认。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徙居庸徒”于此(即把筑城的兵卒和民工迁居在这里),这就是“居庸关”得名的由来。关两旁的山坡上,野草丛生,一片葱茏郁茂,早年有“居庸叠翠”之称,并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汽车穿过居庸关,路边出现一个凸起的万台。这个叫做“云台”的台子,原来是一座建筑物的基座上面的建筑早已塌毁,目前仅剩下一个四方形的空台。它保存了许多元代的雕刻和各种文字的经文,是研究文学的宝贵实物资料,而且它的艺术坐标也很高。

到八达岭时已近晌午。我们下了车,略事休息和进餐后,就开始登上长城了。

我们从“北门锁钥”关口旁边拾级登城。在关口两侧,长城依山上筑,倾斜度极大,越向上走就感到困难。可是,为了要详细地看看这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伟大建筑,有些年已花甲的老华侨,扶着手杖,亦步亦趋的且行且看。一位七十多岁的非洲老华侨偕同六十多岁的太太,也跟着大家一齐登城;尽管别人劝告他们不要上去但他们仍坚持着要上去。

这一段的城墙,经过修缮,已很整洁。我们走上八达岭的城楼高处,倚墙眺望,但见长城像一条长龙似的蜿蜒着,依山势的高低向远处伸展开去,忽起忽落,千形万状,至为壮观,怪不得古人说“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转过头来向前面望去隐隐约约的是一片广阔盆地,这时,不禁使我想起古人所描绘的“塞外风光”景象;但如今不再是那荒凉的了。我又抬头看那碧蓝的天空,看那青青的山和那玉带般的长城,顿觉心旷神怡。在高处风很紧,我拉着身边的一位华侨青年的手,和他肩并肩地靠在一起,同感祖国河山是何等壮丽!多么伟大!

谁不希望在长城留下自己的肖像呢!于是,携有照相机的侨胞,纷纷取角度,以长城的雄姿作为背景,来个“全家福”或是“特写”镜头。带有拍电影照相机的印度尼西亚华侨李世象先生,真是忙个不停。恨不得把长城美景尽收入镜头。

这天虽然不是星期日,但游人还是不少。几年来,八达岭已成为国内的游览胜地,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和回国观光的侨胞,都曾来过这里。人们瞻仰了长城,对古代劳动人发的伟大创造和中国的悠久历史,有了更具体的认识;而且莫不惊叹赞颂。据说,在八达岭附近,已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不久的将来,这里的景致更加优美,将吸引着更多的游人。

摘自:《中国新闻》1957年5月4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