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考作文从未走远(汇总20篇)

参加中考的同学心里未免都会有些紧张,如果这个时候为他们送上祝福语,说不定能够缓解他们心里的压力,那么中考祝福语都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浏览

1085

文章

1000

篇1:中考英语知识点:条件状语从句用法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条件状语从句用法

1、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最常用的连词是if,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在某种条件下某事很可能发生。如:

Ifyouaskhim,hewillhelpyou.如果你请他帮忙,他会帮你的。

Ifyoufailintheexam,youwilllethimdown.如果你考试不及格,你会让他失望的。

另外,if从句还表示不可实现的条件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条件,也就是一种虚拟的条件或假设,从句多用一般过去时或过去完成时。如:IfIwereyou,Iwouldinvitehimtotheparty.如果我是你,我会邀请他参加聚会。

2、unless=if...not. 除非,若不,除非在……的时候

例如:Letsgooutforawalkunlessyouaretootired.

=Ifyouarenottootired,letsgooutforawalk.

Unlessitrains,thegamewillbeplayed.除非下雨,比赛将照常进行。

3、so/aslongas只要

例句;Youmayborrowmybookaslongasyoukeepitclean.只要你保持书的清洁,你就可以把我的书借去。

Solongasyou’rehappy,itdoesn’tmatterwhatyoudo.只要你高兴,你做什么都没有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英语知识点:两个动作连用,表目的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两个动作连用,表目的

1.usedtodosth过去常常做某事

2.beusedtodosth被用来做某事

3.besupposedtodosth理应做某事,应该做某事

4.allowsbtodosth允许某人做某事

5.sbbeallowedtodosth某人被允许做某事

6.thebestwayistodosth最好的方法是做某事

7.thenextstepistodosth下一步是做某事

8.havenothingtodowith与某事无关

9.thefirstthingistodosth第一件事是做某事

10.itsbesttodosth最好做某事

11.itsagoodtimetodosth这是做某事的最好时间

itisagoodwaytodosth做某事是个好的办法

12.addtodo补充做某事

13.urgesbtodo催促某人做某事

14.educatesbtodo教育某人做某事

15.waitforsbtodo等待某人做某事

16.ordersbtodo命令某人做某事

17.happentodosth碰巧做某事

18.leadsbtodosth领导某人做某事

19.itsagoodplacetodosth这是做某事的好地方

20.invitesbtodo邀请某人做某事

21.gettodosth设计做某事

22.expecttodo期望做某事

23.volunteertodosth志愿做某事

24.offertodosth主动提供做某事

25.haveanopportunitytodo有机会做某事

26.getsbtodosth使某人做某事

27.itsonesdutytodosth做某事是某人的责任

28.usesthtodosth用某物做某事

29.besuretodosth一定会做某事

30.havetodosth不得不做某事

31.beable/unabletodosth能够/不能做某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折射知识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折射知识

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1:①让激光手电筒发射的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可以在水中放入适量的墨水并搅拌均匀,这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但光在空气与水的分界处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②让激光手电筒发射的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可以发现光线向法线(选填“界面”或“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多次实验改变入射角大小,当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选填“增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2:让一束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发现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选填“不变”或“改变”),此时折射角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都为0°。

2.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4.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方法指导:

1.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时,注意人眼看见物体是有光射入人的眼中,人眼本身不发光,是物体上的光经折射后,折射光进入人眼形成的虚像。

2.折射所成虚像只是人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经验的一种判断,实物的真实位置需要找准,这也就是渔民叉鱼时应判断鱼的像比鱼高且稍向后移。

3.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虚像位置均比实物高。

易错易混: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成正比例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爱晚亭》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爱晚亭

谢冰莹

萧索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呵!

枝头的鸣蝉,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

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软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停的吧?

翩翩的蝶儿已停止了它们底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惟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

浅蓝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着我──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

我乘着风起时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哦哦,多么有趣哟!当我左手提着绸裙,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副天真娇戆而又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厉害,她也越笑得起劲。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张开口向我哭。我真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她也掉了泪。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地快慢掉在水里。

有时我跟着虾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很自由地游行罢了。

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声音嘶了。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

最后,我这样用了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云里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向我微笑的淡月。

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无限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和煦的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

梦中看见了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祖母很和蔼地在微笑着抱住我亲吻,弟妹则牵着我的衣要求我讲《红毛野人的故事》,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叹了一声深长的冷气。

编辑推荐:2017年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汇编

清醒了,清醒了,完全清醒了;打开眼睛,满眼春色,于是我又忘掉了刚才的梦。

然而当我斜倚石栏,倾听枫声,睨视流水,回忆过去一切甜蜜而幸福的生活时,不觉又是“清泪斑斑襟上垂”了。

但是,清风吹干了泪痕,散发罩住着面庞的时候,我又拾起头来望着行云和流水,青山和飞鸟微微地苦笑了一声。

唉!

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我愿以我这烦闷而急躁的心灵,变成和月姊那样恬淡,那样幽闲,我愿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泪珠,都付之流水!

我愿将满腔的忧愤,诉之于春风!

我愿将凄切的悲歌,给与林间鸣鸟!

我愿以绵绵的情丝,挂之于树梢!

我愿以热烈的一颗赤心,浮之于太空!

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归乌有,化归乌有呵!

淡淡的阳光,穿过丛密的树林,穿过天顶,渐渐地往西边的角上移去,归鸦掠过我的头顶,呜呀呜呀地叫了几声;蝉声也嘈杂起来,流水的声音似乎也宏大了,林间的晚风也开始了它们的工作,我忽而打了一个寒噤,觉得有些凉意了,站起来整理了衣裙,低头望望我坐着的青草,已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软了。

“春风吹来,露珠润了之后,它该能恢复原状吧?”我很悲伤地叹息着说。

我提起裙子,走下亭来,一个正在锄土的农夫,忽然伸了伸腰,回转头来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一直到我拐弯之后,他才收了视线。

一九二六年春于麓山之昆涛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英语知识点:when, while和as的区别

全文共 1385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when,while和as的区别

when引导的从句的谓语动词可以是延续性的动词,又可以是瞬时动词。并且when有时表示"就在那时"。

Whenshecamein,Iwaseating.她进来时,我在吃饭。(瞬时动词)

WhenIlivedinthecountryside,Iusedtocarrysomewaterforhim.当的住在农村时,我常常为他担水。(延续性的动词)

Wewereabouttoleavewhenhecamein.我们就要离开,就在那时他进来了。

While引导的从句的谓语动作必须是延续性的,并强调主句和从句的动作同时发生(或者相对应)。并且while有时还可以表示对比。例如:

Whilemywifewasreadingthenewspaper,IwaswatchingTV.(wasreading是延续性的动词,wasreading和waswatching同时发生)

Ilikeplayingfootballwhileyoulikeplayingbasketball.我喜欢踢足球,而你喜欢打篮球。(对比)

As表示"一边…一边",as引导的动作是延续性的动作,一般用于主句和从句动作同时发生;as也可以强调"一先一后。

Wealwayssingaswewalk.我们总是边走边唱。(as表示"一边…一边")

Aswewasgoingout,itbegantosnow.当我们出门时,开始下雪了。(as强调句中两个动作紧接着先后发生,而不强调开始下雪的特定时间)

有时这三个连词可以互换,有时不可以。

ltwasraininghardwhen(as)Igotthere.

我到那里时,正在下大雨。(动作同时发生,when可换为as,但不能换为while,因为get是点动词.)

WhenIhadreadthearticle,hecalledme.

我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他给我打了电话。(从句动作发生在主句之前,注意时态表达,只能用when)

WhenIgottothecinema,thefilmhadbegun.

(当)我到了电影院时,电影已经开演了。(从句的动作发生在主句之后,只能用when,并要注意时态)

Hewasabouttoleave,whenthetelephonerang.

他正要离开,忽然电话响了。(此时不能放在句首。主句动词一般表达"正在""即将".

while,as不能代替

ShethoughtIwastalkingaboutherdaughter,while,infact,Iwastalkingaboutmydaughter.

他以为我在谈她女儿,然而,实际上在谈论我女儿。(表转折,对比,when,as都不能代替它)

Whilethealienwasbuyingasouvenir,thegirlcalledthepolice.

外星人买纪念品时,那女孩给警察打了电话。(表示主句,从句的动作同时发生,while后引导的状语从句的动词必须是延续动词不能是点动词,因为它表示较长时间)

MotherwasworriedbecauselittleAlicewasill,especiallyas(when/while)fatherwasaway.

妈妈担心,因为小爱丽丝病了,特别是他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此时as,when,while可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云冈漫记》

全文共 1879 字

+ 加入清单

云冈漫记

谢庆荣于振华

秋日晴朗的一天,我们有机会漫游了山西大同市西郊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多少年来,便以它那宏伟的规模,高超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国内外。

从山西省大同市乘郊区公共汽车,西行三十二华里,便到了武周山下的云冈古窟。石窟坐北朝南,依山开凿,从远处望去,在一片被切开石山的断壁上,密布着一个个不规则的石孔,东西绵延约二华里。十里河(武周河)从窟前蜿蜒流过。石窟背山面水,气势十分壮观。

云冈石窟修建的年限,除昙曜五窟外,产要的洞窟,大部完成于北魏南迁洛阳之前,自公元四六零年至公元四九四年,历时四十余年。据说,在开凿石窟时,工人每天要食用一万五千斗盐和五斗辣椒,又说云冈当时有千窟十万个佛像。传说虽未可全信,却由此可想见当时规模之巨。

在云冈文物管理所杨萍君引导下,我们巡游了这伟大的艺术之宫。

进云冈佛寺大门,迎面便是五、六、七窟外檐外檐四层高的木构大楼,大楼的梁均已粉刷一新,特别是那黄绿琉璃瓦的屋顶,在蓝天的映衬下,颇为壮观。走进第五窟(此窟也叫大佛洞),窟顶是个不规则的椭圆形,洞中间是一坐佛巨像。窟的四壁雕满佛龛和各种造像,其中以南壁天窗两侧浮雕的小佛像最为精彩。洞门左侧,雕一菩提树,树下雕有二佛对坐像,二佛似正在思索着什么,神态很逼真。从艺术上讲,第五、六两窟达到了云冈造像技艺的最高峰。

六窟处在石佛古寺的正中,窟前室正门上,有清康熙题的“庄严法相”的横匾,相传是康熙巡游内蒙路过大同时所题的。此窟近似正方形,窟中央雕一直达窟顶的两层方塔。此塔高十五米,塔方圆面积六十二平方米。方塔的二层,每面各雕一立佛,方塔四角各雕一九层出檐民族形式的塔柱,雕刻十分精巧、细腻,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匠心。正面塔座下一个雕一立佛,另一个雕一大象,这里,显然吸收了印度佛教艺术的一些精华。在窟的东、南、西的壁上及方塔柱的各面,雕刻有释迦牟尼自诞生到成佛的故事的“连环现”,“佛的诞生”、“父子问答”、“山中求道”等二十余幅。这些故事现的雕刻,人物的神态自然,形象十分逼真。窟的四壁还雕有菩萨、化佛、飞天及殿堂楼阁等。窟的入口,有一浮雕,画面描绘出释迦牟尼出家时,和他爱马依依异别的感情,也十分生动感人。我们深深被窟中生动多彩的现面所感染。伴随着古代艺术家们的生花妙笔,我们似漫游在神话般的世界中。

编辑推荐:2017年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汇编

在第八窟,窟门东侧雕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湿婆天像,两侧刻有五头六臂乘金翅纽天像,姿态丰满自然,充分表现了中印艺术的融合。第九窟一各释迦洞,最惹人注目睥是窟顶上成群的飞仙。飞仙那盘翔飞舞的神姿,给人一种快乐和奔放的感觉;飞仙的长裙飘逸,裙缘微起,又给人以自然、潇洒的感觉。最吸引人的是北壁拱门上的伎乐天,众仙女有吹着排萧,有的击鼓,有的弹奏着琵琶,姿态逼真,神情潇洒。在此窟中,我们对着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乐器,人们漫游其中,似处在神奇的音乐世界里,耳旁仿佛回响着优美动力人的洞箫笙歌。

还值得重一提的是二十窟,这是昙曜和尚最初开凿的五窟之一。窟中刻的释牟尼坐像,高达十三点七米,佛像唇薄鼻高,脸部丰满,两肩宽厚,看起来,十分雄伟壮丽。由于窟顶溃塌了,佛像完全处在露天,也正因如此,反而倒越发显露出他的雄姿。这便是中外游人最注意的露天大佛。露天大佛的照片曾风行于国内外各地,一般都认为他是云冈佛群的代表。

此外,如第一、二窟的塔柱,第三窟北壁的三壁佛像,第十五窟数以万计的小佛像群,其中壁的几个小佛像,高仅有二厘米,第二十一窟的千体佛等,也都独具风格,各具特点,真是不胜枚举,美不胜收!来漫游云冈的人们,不但丰富了知识和艺术的感觉,也更增加了对祖国的热爱。

为了便利游人,早在九年前,政府就开辟了通达云冈的公共汽车专用线。现在,在白天,每隔半小时,就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大同市内开往云冈。据统计,云冈每年要接待十余万游人。游人中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还有远道来访的先进工作者和专家。另外,仅从一九五五年到现在的统计,来自五大洲四十个国家的外国客人也有一千余位。去冈,为各国的文化交流,以及增进各国的友谊,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云冈变了,不但石窟本身焕发出夺目的光芒;它的周围,也变得不能相认了。在通往去冈的公路上,可以听到那雷鸣般的开山炮声;可以见到晋华宫、马良山、表磁窑、云冈等煤矿那高耸的竖井架。公路上,车水马龙,一扫过去的荒凉与静寂。路北的山梁上,新植的防护林带,已长到一米上下高了。小叶杨那青脆的嫩枝,在微风中飘摆着多彩的身姿,似向游人招手致意。

摘自:选自《中国新闻》1961年9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英语真题宾语从句分类解析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2012黔西南】23.Doyouknow_________Zunyiornottomorrow?

A.whetheraretheyleavingforB.whethertheyareleavingfor

C.iftheyareleavingforD.ifaretheyleavingfor

解析】B.考查宾语从句。宾语从句要用陈述句语序,所以排除A、D选项;if不能与ornot连用故选B答案

【2012贵州安顺】29.Thepolicewomanaskedthelittleboy______.

A.wheredidheliveB.wherehelived

C.wherehelivesD.wheredoeshelives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宾语从句以及引导词。宾语从句用陈述句语序,根据答句:是的,你可以乘坐公共汽车去那里。可知问句应该是:你能告诉我如何到达哪里吗?故选A。

【2012福建福州】45.-Showmethemap,please.Iwonder____________.

-Look,itshere,intheeastofChina,nearTaiwanProvince.

A.whereisDiaoyuIslandB.whereDiaoyuIslandisC.whatisDiaoyuIslandlike

【答案】B

【解析】选B。考查宾语从句的用法。此处wonder引导宾语从句,由答语中描述钓鱼岛的位置可知引导词应该用where,而宾语从句中要用陈述语序。故选B。

【2012.安徽省】43.--Couldyoutellme_____hecamehere?

--Hedroveherehimself.

A.howB.whyC.whenD.whether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病句辨析与修改专题汇编50题之

全文共 1803 字

+ 加入清单

1.(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B.“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C.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D.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

2.(2分)下列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B.杭州的历史文化只有杭州的自然风景配得上,杭州的自然风景也只有杭州的历史文化配得上。

C.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完全取决于他有理想抱负,受到良好教育和自身的刻苦努力。

D.我们要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记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5.(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刷新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

6.(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7.(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8.(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十三届省运会即将在衡阳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9.(2分)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赴汤蹈火、抗击风浪、孜孜不倦、魅力四射”这四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

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个句子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D.“短视频不仅偷走了很多人的时间,也偷走了很多人对兴趣爱好发现和坚持”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10.(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植果树、马铃薯和莜麦,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杏树。

C.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引进专业人才,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D.昨天,许多代表在休息室里热情地同他交谈,鼓励他勇于面对眼前的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考数学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数学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

A.3B.4C.6D.5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过点D作D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再根据S△ABC=S△ABD+S△ACD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AC于F,

∵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

∴DE=DF,

可知,S△ABC=S△ABD+S△ACD,

解得AC=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英语知识点:目的状语从句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目的状语从句

1)目的状语从句通常由sothat,inorderthat(为了,以便)引导。例如:

Westartedearlysothatwecouldcatchthefirsttrain.

Hestudieshardsothathecouldworkbetterinthefuture.

Weusedthecomputerinorderthatwemightsavetime.

2)sothat既可引导目的状语从句,又可引导结果状语从句。

区别这两种从句的办法有两个:

目的状语从句里往往带有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等。

从意思上看,目的状语从句往往表示的目的很明确。例如:

Speakclearlysothattheymayunderstandyou.(目的状语从句)

Jackisbadlyillsothathehastorest.(结果状语从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英语知识点:五个常用介词短语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五个常用介词短语

up短语:

eatup吃光,吃完

wakeup醒来,叫醒

lookup查阅

endup最终成为

shutup闭嘴

cheerup使高兴起来

callup打电话给

fixup修理

setup设立

pickup接电话

dressup装扮,乔装打扮

takeup开始做,学着做

from短语:

fromnowon从现在起

fromthenon从那时起

getaletterfrom收到某人的来信

farawayfrom远离

frommorningtillnight从早到晚

learnfrom向……学习

hearfrom收到……来信

receivealetterfromsb收到某人的来信

from.....to........从……到……

borrow……from……从……借……

stop…fromdoingsth阻止……干某事

hearfrom收到来信

out短语:

giveout分发

tryout参加选拔,试用

sellout卖光

setout出发

layout摆开,布置

cutout删除

checkout查看,观察

findout查明

hangout闲逛

helpout解决难题,分担工作

away短语:

giveway赠送

rightaway立即,马上

runaway逃跑

throwaway扔掉

down短语:

diedown逐渐变弱

falldown突然倒下,倒塌

turndown拒绝

pulldown拆下

liedown躺下

writedown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英语知识点:名词的功能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名词功能

名词在句中作主语,宾语,介词宾语,宾语补助语,表语以及名词短语作状语。

Thebagisinthedesk.作主语。

书包在桌子里边。

Iwashedmyclothesyesterday.作宾语。

昨天我洗了我的衣服。

Thisisagoodbook.作表语。

这是一本好书。

Weelectedhimourmonitor.作宾语补助语。

我们选他为我们的班长。

Maryliveswithherparents.作介词宾语.

玛丽和她的父母亲住在一起。

HeisaPartymember.作定语.

他是一名党员。

Theystudyharddayandnight.作(时间)状语。

他们白天黑夜地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英语知识点: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全文共 134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1)两者之间进行比较用比较级。其常见句子结构为:A+谓语动词+比较级+than+B。

例如:Thistreeistallerthanthatone.这棵树比那棵树高。

LilyhasmorefriendsthanI.莉莉比我朋友多。

TomrunsfasterthanJim.汤姆比吉姆跑得快。

注:可以用程度副词alittle,alot,abit,much,even,still,far等修饰比较级,表示比较的程度差异。

例如:ItismuchhotterinChangshathanthatinBeijinginsummer.长沙的夏天比北京的夏天热得多。

HestudiesEnglishalotharderthantheotherstudentsinhisclass.他学英语比班上其他同学努力得多。

2)在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物之间进行比较时用最高级,形容词最高级前必须加定冠词the,副词最高级前the可加可不加,句子中常有in或of短语来表示比较的范围。其常见句子结构为:A+谓语动词+the+最高级+比较范围。

例如:ChangjiangisthelongestriverinChina.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Rrucerunsfastestofthethree.布鲁斯是三个人中跑得最快的。

3)表示A和B在某一方面相同或不及时用同级比较。其常见句型为:A+谓语动词+as+原级+as+B。其否定结构为:A+谓语动词(not)+as/so+原级+as+B。

例如:EnglishisasimportantasChinese.英语和语文一样重要。

MathisnotasinterestingasHistory.数学不如历史有趣味。

HespeaksEnglishaswellasChinese.他英语和汉语说得一样好。

Shedoesn’tdoherhomeworkascarefullyasherbrother.她做作业不如她哥哥细心。

4)选择疑问句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型分别为:“疑问词+谓语动词+比较级,AorB”和“疑问词+谓语动词+最高级,A,BorC”

例如:Whichisbigger,thesunortheearth太阳或地球,哪个更大

Whichisthebiggest,thesun,theearthorthemoon太阳、地球或月亮,哪个最大

Whoplayssoccerbetter,DavidorMartin戴维或马丁,谁足球踢得更好

Whoplayssoccerbest,David,MartinorBill戴维、马丁或比尔,谁足球踢得最好

5)表示“越……就越……”时,其句型为“the+比较级,the+比较级”。

例如:Themoretrees,thebetter.树木越多越好。

Theharderyoustudy,thebettergradesyouwillget.学习越努力,成绩就越好。

6)表示“越来越……”时,用比较级的叠加形式,即:比较级+and+比较级。

例如:It’sgettinghotterandhotter.天气越来越热了。

Thecityisbecomingmoreandmorebeautiful.城市越来越漂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考语文修改病句题汇编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14A、清华大学采用网络测试的方式,让考生在网上与教授“高谈阔论”,然后由多名教授投票推荐,最后学校决定是否录取。

B、中国要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急需把保护知识产权和执行商标法管理好。

C、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万多人口。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15A、本台今天中午将播出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就安全生产问题的电视讲话。

B、他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他的母校西乡一中任教,这次千里迢迢地作为校方代表也赶到北京来了。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顺着笛声看去,只见一个青年坐在湖边吹笛,这笛声吹得那么哀怨凄楚。

16A、谁又能否认英雄的品质正是在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呢?

B、海湾战争初期,伊拉克通过设置大量假目标,迷惑了多国部队的飞机和侦察卫星的侦察效果,最终使部分飞机保留了下来。

C、他未按学生会的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17A、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

B、沿江一带的农户为提高地力,确保来年粮食增产,自觉地扩种了绿肥的面积。

C、从去年秋季以来,禁止和宣传在长江上游林业区砍伐、贩运林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D、北京健康使者公司和10家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是一种崭新的快捷求医机制。

18A、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B、张向东父子俩人都是教书的,他说:“是父亲乐教敬业的精神激励我走上讲台的。”

C、他发现自己买的是件“水货”衬衣,很是生气,于是就叫出租车回去了。

D、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19A、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互相拥挤。

B、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C、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二十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

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会出现逆转。

20()

A、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自掘坟墓的先例。

B、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C、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D、我国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新年在故宫博物院公开展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初识小莲庄》

全文共 2048 字

+ 加入清单

初识小莲庄

汪宏钰

江南小莲庄,十亩荷花塘。

在部队时,每次回乡探亲都要经过南浔镇,因此小莲庄这一地名早有耳闻。但却一直以为它是一个村庄呢。这回随《虹口文化》报的一帮记者游了一趟小莲庄,才恍然自己太孤陋寡闻了,小莲庄原来是座私家花园。

初识小莲庄的印象是气派、幽深、秀美、别致。在近30亩地大小的范围里,集水榭亭轩、假山池塘诸园林建筑与牌坊、碑刻、私家庙堂等人文景观为一园。且因建于清末民初,园内的有些建筑还凸显出中西合壁之意趣。园中到处是古木扶疏,藤萝蔓连。小桥流水,拳石玲珑。这天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秋雨把游人捉弄得游兴索然,每个景点都不能驻足太久,只能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我却因躲雨,在一处名为净诗窟的亭子里细心地听了一回导游介绍。

导游介绍,小莲庄又称刘园,是清代南寻首富刘镛和次子刘锦藻,历经40载寒暑,精心修筑而成,因慕元末书画家赵孟兆页建湖州“莲花庄”别名。解放后归当地政府管理,现已作为浙江省的重点文物,正式对外开放了。一年四季,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上海……

导游的介绍,听了很有些感触。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喜欢游山玩水,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或是图个新鲜什么的?我看是兼而有之,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大都市里的生态环境太差,整天生活在绿颜色奇缺的水泥森林里,空气是被污染了的,水质也是被污染了的,什么废气呀,噪音呀,乌七八糟,让人喘气都不顺。一但远离都市来到绿树葱笼,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就有如鱼得水、飞鸟排空的畅快感。近年来,虽说政府花了大力气栽种花草树木,绿化都市环境,可供给植物落脚生根的地方实在太少了,以致于辟地造绿鼓捣出来的零星绿化充其量也不过是放大了的盆景而己。杯水车薪怎能满足市民们的需求。于是街头路边仅有的那么丁点儿绿地都成了市民们晨曦养性练身的好去处,更何况像小莲庄这样离大上海百把公里路程且又景色宜人的风水宝地。

编辑推荐:2017年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汇编

小莲庄园内佳景有七八处之多,其中碑刻长廊、扇亭、御赐牌坊、后花园、荷花池等处最令人怡情悦性流连忘返。如据说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扇亭,其设计就很别致,构造精巧,雕刻精细,工艺考究,亭内墙壁上还镶嵌着《刘氏私义庄记略》石刻四块,颇有能让人玩味一番的文化内涵。我近观远眺,从几个角度品赏这一别出心裁的建筑,总觉得从荷花池对面看过来为最佳。呈弧形的外观造型在老树秋色的映衬下有如一把徐徐打开的镂空檀香扇,正专神时恰有一阵流风拂石,仿佛是扇动风起,秋雨中更添几许寒意。从扇亭左侧穿过湿漉的甬道,就是刘氏家庙了。两座御赐牌坊横跨在庙前的路两头,一为“乐善好施”坊,一为“钦旌节孝坊”。从牌坊匾额上的题款可知,牌坊建于宣统年间,是光绪、宣统两代皇帝为嘉勉刘氏家族赈灾善举及女德节孝颁旨特准建造的。两牌坊为花岗石料门楼式造型。牌坊梁柱上精雕细刻着三星高照、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等民间故事和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凤麒麟、狮子蝙蝠。整座牌坊的造型结构显现出江南一带的传统风格和工艺水平。记得我们县县城南门外在文革中被捣毁殆尽的几十座牌坊与此相仿,不过还更为高大洗练些。游人中为数不少大概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精湛的石碑坊,要不然怎么一个个争先恐后、兴致盎然地站在雨地里留影呢。

本想进家庙去浏览一番高厅广屋,沾点豪门富贵之气,却因正在修膳,只好不无遗憾地径直返回扇亭,沿着曲曲弯弯的花木香径,穿过假山来到荷花池。古人云:秋风吹白波,秋雨唱败荷。秋雨中的荷花池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完全没有一点儿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那种“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美景。荷花又名莲花、芙蕖、水芝、芙蓉、水华、玉华、六月春等等,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有着几千年的栽培历史。传说2500年前的吴王夫差就在太湖之滨为宠妃西施修筑玩花池,专供她欣赏荷花。明清时代在江南一带私家庭园里“开花若钱”的小种荷花盛行。刘家这眼占花园三分之一面积的荷花池可能还是受其影响才建造的呢。

历代文人墨客喜爱荷花的不胜枚举,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词歌赋、水墨丹青。近代散文八大家朱自清的一篇《荷塘月色》不知陶醉过多少文学爱好者。用他那细腻入微甜美隽雅的笔调,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出水芙蓉荷花仙子描绘得楚楚动人飘飘欲仙。让人捧着读爱不释手,合上书想入非非。历代画荷花的丹青妙手当首推元末明初的王冕了,他能把荷花的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如同鲜活的一般。当代喜欢荷花的画家更是为数众多。沪上要数陈家泠先生了,他画的荷花淡雅轻盈且甜美高洁。既有传统的笔墨,又融汇了现代绘画的一些表现手法。在当今画坛上颇有影响。

文人们描绘荷花,不光赞美荷花亭亭玉立、绰约多姿的形态,更是借物言志,画荷抒情,赞叹不已。时值深秋季节,妆识小莲庄,虽没有见到“如碧天里的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也未闻到“缕缕清香”,却看到了满池的残茎枯叶在瑟瑟秋风绵绵秋雨中顽强摇曳的风姿和神韵,倒也别有一番情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待到来年盛夏时,荷花池定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迷人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流放者的土地》

全文共 12345 字

+ 加入清单

东北终究是东北,现在已是盛夏的尾梢,江南的西瓜早就收藤了,而这里似乎还刚刚开旺,大路边高高低低地延绵着一堵用西瓜砌成的墙,瓜农们还在从绿油油的瓜地里一个个捧出来往上面堆。停车一问价钱,大吃一惊,才八分钱一斤。买了一大堆搬到车上,先切开一个在路边啃起来。一口下去又是一惊,竟是我平生很少领略过的清爽和甘甜!以往在江南西瓜下市季节,总有一批"北方瓜"来收场,那些瓜吃起来又粗又淡,很为江南人所鄙视,我还曾为此可怜过北方的朋友。北方的朋友辩解说,那是由于要长途运输,老早摘下一些根本没熟的瓜在车皮和仓库里慢慢蹲熟的,代表不了北方瓜。今天我才真正信了,不禁边吃西瓜边抬头打量起眼前的土地。这里的天蓝得特别深,因此把白云衬托得银亮而富有立体感。蓝天白云下面全是植物,有庄稼,也有自生自灭的花草。与大西北相比,这里一点也不荒瘠,但与江南相比,这里似乎又缺少了那些温馨而精致的曲曲弯弯,透着点儿苍凉和浩茫。

这片土地,竟然会蕴藏着这么多的甘甜么?

我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心头不禁一颤,因为我正站在从牡丹江到镜泊湖去的半道上,脚下是黑龙江省宁安县,清代被称之为"宁古塔"的所在。只要对清史稍有涉猎的读者都能理解我的心情,在漫长的数百年间,不知有多少所谓"犯人"的判决书上写着"流放宁古塔"!

我是在很多年前读鲁迅论及清代文字狱的文章时首次看到这个地名的,因为它与狞厉的政治迫害和惨烈的人生遭遇连在一起,使我忍不住抬起头来遥想它的地理形貌。后来我本人不知为什么对文字狱的史料也越来越重视起来,因而这个地名便成了我阅读中的常见词汇。近年来喜欢读一些地域文化的著作,在拜读谢国桢先生写于半个世纪前的《清初东北流人考》和李兴盛先生两年前出版的《东北流人史》①时更是反复与它打交道了。今天,我居然真的踏到了这块著名的土地上面,而它首先给我的居然是甘甜!

有那么多的朝廷在案以它作为句点,因此"宁古塔"三个再平静不过的字成了全国官员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间与这里产生终身性的联结,而到了这里,财产、功名、荣誉、学识,乃至整个身家性命都会堕入漆黑的深渊,几乎不大可能再泅得出来。金銮殿离这里很远又很近,因此这三个字常常悄悄地潜入高枕锦衾间的恶梦,把那么多的人吓出一身身冷汗。清代统治者特别喜欢流放江南人,因此这块土地与我的出身地和谋生地也有着很深的缘分。几百年前的江浙口音和现在一定会有不少差别了吧,但云还是这样的云,天还是这样的天。

地可不是这样的地。有一本叫做《研堂见闻杂记》的书上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当时另有一个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阳堡,也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地名,但与宁古塔一比,尚阳堡还有房子可住,还能活得下来,简直好到天上去了。也许有人会想,有塔的地方总该有点文明的遗留吧,怎么会这样?这就搞错了。宁古塔没有塔,这三个字完全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个"("宁古"为"六","塔"为"个"),据说很早的时候曾有兄弟六人在这里住过,而这六个人可能还与后来的清室攀得上远亲。

今天我的出发地和目的地都很漂亮,想想吧,牡丹江、镜泊湖,连名字也已经美不胜收了,但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却是这半道上的流放地。由它,又联想到东北其他几个著名的流放地如今天的沈阳(当时称盛京)、辽宁开原县(即当时的尚阳堡)以及齐齐哈尔(当时称卜魁)等处,我,又想来触摸中国历史身上某些让人不太舒服的部位了。

中国古代列朝对犯人的惩罚,条例繁杂,但粗粗说来无外乎打、杀、流放三种。打是轻刑,杀是极刑,流放不轻不重嵌在中间。

打的名堂就很多,打的工具(如笞、杖之类)、方式和数量都不一样。再道貌岸然的高官,再斯文儒雅的学者,从小受足了"非礼勿视"的教育,举手投足蕴藉有度,刚才站到殿阙中央来讲话时还细声慢气地努力调动一连串深奥典故用以替代一切世俗词汇呢,简直雅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突然不知是哪句话讲错了,立即被一群宫廷侍卫按倒在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扒下裤子,一五一十打将起来。苍白的肌肉,殷红的鲜血,不敢大声发出的哀号,乱作一团的白发,强烈地提醒着端立在一旁的文武百官:你们说到底只是一种生理性的存在。用思想来辩驳思想,用理性来面对理性,从来没有那回事儿。一言不合,请亮出尊臀。与此间风景相比,著书立说、砌磋研讨,实在成了一种可笑的存在。中国社会总是不讲道理,也不要道理,便与此有关。

杀的花样就更多了。我早年在一本旧书中读到嘉庆皇帝如何杀戮一个在圆明园试图向他动刀的厨师的具体记述,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后来我终于对其他杀人花样也有所了解了,真希望我们下一代不要再有人去知道这些事情。那一大套款式,绝对只有那些彻底丢弃了人性却又保持着充分想象力的人才能设计得出来。以我看来他们的设计原则是把死这件事情变成一个可供细细品味、慢慢咀嚼的漫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组成人的一切器官和肌肤全都成了痛苦的由头,因此受刑者只能怨恨自己竟然是个人。我相信中国的宫廷官府所实施的杀人办法,是人类从猿猴变过来之后几十万年间最为残酷的自戕游戏,即便是豺狼虎豹在旁看了也会瞠目结舌。幸好中国的皇帝在这方面都没有神经脆弱的毛病,他们总是玩牌一样掂量着各种死法,有时突然想起"犯人"战功赫赫或学富五车,会特别开恩换一种等级略低一点的死法,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将死的"犯人"会衷心地叩谢皇恩浩荡,而且皇帝自己也觉得仁慈过人、宅心宽厚。皇帝的这个习惯倒是成了中国的社会惯例,许多笑容可掬的方案权衡,常常以总体性的残忍为前提。残忍成了一种广泛传染的历史病菌和社会病菌,动不动就采取极端措施,驱逐了人道、公德、信义、宽容、和平。

现在可以回到流放上来了。说过了杀的花样,流放确实成了一种极为仁厚的惩罚,但实际上对承受者来说,杀起来再慢也总不会拖延太久,而流放却是一种长时间的可怖折磨。死了倒也罢了,问题是人还活着,种种不幸都要用心灵去一点点消受,这就比死都烦难了。就以当时流放东北的江南人和中原人来说,首先让人受不了的事实是流放的株连规模。有时不仅全家流放,而且祸及九族,所有远远近近的亲戚,甚至包括邻里,全都成了流放者,往往是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别以为这样热热闹闹一起远行并不差,须知这些几天前还是锦衣玉食的家庭都已被查抄,家产财物荡然无存,而且到流放地之后做什么也早已定下,如"赏给出力兵丁为奴","给披甲人为奴"等等,从孩子开始都已经是奴隶。一路上怕他们逃走,便枷锁千里。我现在随手翻开桌上的史料就见到这样一条记载:明宣德八年,一次有一百七十名犯人流放到东北,但死在路上就有三分之二,到东北只剩下五十人。由此,一路上的自然艰苦和人为虐待便可想见。好不容易到了流放地,这些奴隶分配给了主人,主人见美貌的女性就随意糟蹋,怕丈夫碍手碍脚先把丈夫杀了;人员那么多用不了,选出一些女的卖给娼寮,选出一些男的去换马。最好的待遇算是在所谓"官庄"里做苦力,当然也完全没有自由,照清代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记述,"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

在一本叫《绝域纪略》的书中描写了流放在那里的江南女子汲水的镜头:"春余即汲,霜雪井溜如山,赤脚单衣悲号于肩担者,不可纪,皆中华富贵家裔也。"在这些可怜的汲水女里面,肯定有着不少崔莺莺、林黛玉这样的人物,昨日的娇贵矜持根本不敢再回想,连那点哀怨悱恻的恋爱悲剧,也全部成了奢侈。

康熙时期的诗人丁介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这里该包含着多少让人不敢细想的真正大悲剧啊。诗句或许会有些夸张,但当时中原各省在东北流放地到了"无省无人"的地步是确实的。据李兴盛先生统计,单单清代的东北流人(其概念比流放犯略大),总数在150万以上。普通平民百姓很少会被流放,因而其间"名士"和"佳人"的比例确实不低。

如前所说,这么多人中,很大一部分是株连者,这个冤屈就实在太大了。那些远亲,可能根本没见过当事人,他们的亲族关系要通过老一辈曲曲折折的比划才能勉强理清,现在却一古脑儿都被赶到了这儿。在统治者看来,中国人都不是个人,只是长在家族大树上的叶子,一片叶子看不顺眼了,证明从根上就不好,于是一棵大树连根儿拔掉。我看"株连"这两个字的原始含义就是这样来的。树上的叶子那么多,不知哪一片会出事而祸及自己,更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什么时候会危害到整棵大树,于是只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此这般,中国怎么还会有独立的个体意识呢?我们以往不也见过很多心底里很明白而行动却极其窝囊的人物吗?有的事,他们如果按心底所想的再坚持一下就坚持出人格和个性来了,但皱眉一想妻儿老小、亲戚朋友,也就立即改变了主意。既然大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敢于面对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整个树林也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朝廷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片表面上看起来碧绿葱茏的死林,"株连"的目的正在这里。

我常常设想,那些当事人在东北流放地遇见了以前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次却因自己而罹难的远房亲戚,该会说什么话,作何等样的表情?而那些远房亲戚又会作什么反应?当事人极其内疚是毫无疑问的,但光内疚够吗?而且内疚什么呢?他或许要解释一下案情,而他真能搞得清自己的案情吗?

能说清自己案情的倒是流放者中那一部分真正的罪犯,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刑事犯;还有一部分属于宫廷内部勾心斗角的失败者,他们大体也说得清自己流放的原因,其中有些人的经历也很有历史意味,但至少我今天在写这篇文章时对他们兴趣不大。最说不清楚的是那些文人,不小心沾上了"文字狱"、科场案,一夜之间成了犯人,竟然福大命大没被砍头,与一大群株连者一起跌跌撞撞地发配到东北来了,他们大半搞不清自己的案情。

"文字狱"的无法说清已有很多人写过,不想再说什么了。我想,流放东北的文人中真正算得上"犯案"的大概就是在科举考试中作弊的那一拨了。明代以降,特别是清代,壅塞着接二连三的所谓"科场案",好像鲁迅的祖父后来也挨到了这类案子里边,幸好没有全家流放,否则我们就没有《阿Q正传》好读了。依我看,科场中真作弊的有(鲁迅的祖父像是真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恣意夸大甚至无中生有的。例如1657年(顺治十四年)发生过两个著名的科场案,造成被杀、被流放的人很多,我们不妨选其中较严重的一个即所谓"南闱科场案"稍稍多看几眼。

一场考试过去,发榜了,没考上的仕子们满腹牢骚,议论很多,被说得最多的是考上举人的安徽青年方章钺可能(!)与主考大人是远亲,即所谓"联宗"吧,理应回避,不回避就有可能作弊。落第考生的这些道听途说被一位官员听到了,就到顺治皇帝那里奏了一本,顺治皇帝闻奏后立即(!)下旨,正副主考一并革职,把那位考生方章钺捉来严审。这位安徽考生的父亲叫方拱乾,也在朝中做着官,上奏说我们家从来没有与主考大人联过宗,联宗之说是误传,因此用不着回避,以前几届也考过,朝廷可以调查。本来这是一件很容易调查清楚的事情,但麻烦的是皇帝已经表了态,而且已把两个主考革职了,如果真的没有联过宗,皇帝的脸往哪儿搁?因此朝廷上下一口咬定,你们两家一定联过宗,不可能不联宗,没有理由不联宗,为什么不联宗?不联宗才怪呢!既然肯定联过宗,那就应该在子弟考试时回避,不回避就是犯罪。刑部花了不少时间琢磨这个案子,再琢磨皇帝的心思,最后心一横,拟了个处理方案上报,大致意思无非是,正副主考已经激起圣怒,被皇帝亲自革了职,那就干脆处死算了,把事情做到底别人也就没话说了;至于考生方章钺,朝廷不承认他是举人,作废。

这个处理方案送到了顺治皇帝那里,大家原先以为皇帝也许会比刑部宽大一点,做点姿态,没想到皇帝的回旨极其可怕:正、副主考斩首,没什么客气的;还有他们领导的其他所有试官到哪里去了?一共十八名,全部绞刑,家产没收,他们的妻子女儿一概做奴隶。听说已经死了一个姓卢的考官了?算他幸运,但他的家产也要没收,他的妻子女儿也要去做奴隶。还有,就让那个安徽考生不做举人算啦?不行,把八个考取的考生全都收拾一下,他们的家产也应全部没收,每人狠狠打上四十大板,更重要的是,他们这群考生的父母、兄弟、妻子,要与这几个人一起,全部流放到宁古塔!(参见《清世主实录》卷121)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判决,处罚之重,到了完全离谱的程度。不就是仅仅一位考生可能与主考官有点沾亲带故的嫌疑吗?他父亲出来已经把嫌疑排除了,但结果还是如此惨烈,而且牵涉的面又如此之大。能代表朝廷来考试江南仕子的考官,无论是学问、社会知名度还是朝廷对他们信任的程度本来都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为了其中一个人有那么一丁点儿已经排除了的嫌疑,二十个全部杀掉,一个不留。而且他们和考生的家属全部不明不白地遭殃。这中间,唯一能把嫌疑的来龙去脉说得稍稍清楚一点的只有安徽考生一家--方家,其他被杀、被打、被流放的人可能连基本原因也一无所知。但不管,刑场上早已头颅滚滚、血迹斑斑,去东北的路上也已经浩浩荡荡。这些考生的家属在跋涉长途中想到前些天身首异处的那二十来个大学者,心也就平下来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何况人家那么著名的人物临死前也没吭声,要我冒出来喊冤干啥?充什么英雄?这是中国人面临最大的冤屈和灾难时的精神卫护逻辑。一切原因和理由都没有什么好问的,就算是遇到了一场自然灾害。且看历来流离失所的灾民,有几个问清过台风形成的原因和山洪暴发的理由?算啦,低头干活吧,能这样不错啦。

灾难,对常人来说也就是灾难而已,但对知识分子来说就不一样了。当灾难初临之时,他们比一般人更紧张,更痛苦,更缺少应付的能耐;但是当这一个关口渡过之后,他们中部分人的文化意识又会重新苏醒,开始与灾难周旋,在灾难中洗刷掉那些只有走运时才会追慕的虚浮层面,去寻求生命的底蕴。到了这个时候,本来经常会嘲笑知识分子几句的其他流放者不得不收敛了,他们开始对这些喜欢长吁短叹而又手无缚鸡之力的斯文人另眼相看。

流放文人终于熬过生生死死最初撞击的信号是开始吟诗,其中有不少人在去东北的半路上就已获得了这种精神复苏,因为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这好几千里的路要走相当长的时间。清初因科场案被流放的杭州诗人、主考官丁澎在去东北的路上看见许多驿站的墙壁上题有其他不少流放者的诗,一首首读去,不禁笑逐颜开。与他一起流放的家人看他这么高兴,就问:"怎么,难道朝廷下诏让你回去了?"丁澎说:"没有。我真要感谢皇帝,给我这么好的机会让我在一条才情的长河中畅游,你知道吗,到东北流放的人几乎都是才子,我这一去就不担心没有朋友了。"丁澎说得不错,流放者的队伍实在是把一些平日散落各地的杰出文士集中在一起了,几句诗,就是他们心灵交流的旗幡。

丁澎被流放的时候,他的朋友张缙彦曾来送行,没想到三年以后张缙彦也被流放,戍所很远,要经过丁澎的流放地,两人见面感慨万千,唏嘘一阵之后,互相能够赠送的东西仍然只有诗。丁澎送张缙彦的诗很能代表流放者的普遍心理:老去悲长剑,胡为独远征?半生戎马换,片语玉关行!乱石冲云走,飞沙撼碛鸣。万方新雨露,吹不到边城。(《送张坦公方伯出塞》)丁澎早流放几年,因此他有资格叮嘱张缙彦:"愁剧须凭酒,时危莫论文。"

"时危莫论文"并不是害怕和躲避,而是希望朋友身处如此危境不要再按照原先文绉绉的思路来考虑问题了。用吴伟业赠吴兆骞的诗句来表述,文人面对流放,产生的总体感受应该是"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原先的价值坐标轰毁了,连一些本来确定无疑的概念也都走向模糊和混乱,这对许多文人来说都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有一些文人,刚流放时还端着一副孤忠之相,等着哪一天圣主来平反昭雪;有的则希望有人能用儒家的人伦道德标准来重新审理他们身陷的冤屈,哪怕自己死后有一位历史学家来说两句公道话也好。但是,茫茫的塞外荒原否定了他们,浩浩的北国寒风嘲笑着他们,文天祥虽然写过"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汗青"本身又是如此暧昧不清。

到东北的流放者一般都会记得宋、金战争期间,南宋的使臣。洪皓和张邵曾被金人流放到黑龙江的事迹。洪皓和张邵算得为大宋朝廷争气的了,在拣野菜充饥、拾马粪取暖的情况下还凛然不屈。一次一位比较友好的女真贵族与洪皓谈话,谈着谈着就争论起来了,女真贵族生气地说:"你到现在还这么口硬,你以为我不能杀你么?"洪皓回答:"我是可以死了,但这样你们就会蒙上一个斩杀来使的恶名,恐怕不大好。离这里三十里地有个叫莲花泺的地方,不如我们一起乘舟去游玩,你顺便把我推下水,就说我是自己失足,岂不两全其美?"他的这种从容态度,把女真贵族都给镇住了。后来金兵占领了淮北,宣布说只要是淮北籍的宋朝官员都可回家了,不少被流放的宋朝官员纷纷伪称自己是淮北人而南返,惟独洪皓和张邵明确说自己是江南人,因此一直在东北流放到宋、金和议达成之后才回来。完全出人意料的是,这两人在东北为宋廷受苦受难十余年,回来却立即遭受贬斥,洪皓被秦桧贬离朝廷,张邵也被弹劾为"奉使无成"而远放,两人都很快死在颠沛流离的长途中。倒是金人非常尊敬这两位与他们作对的使者,每次有人来宋廷总要打听他们的消息,甚至对他们的子女也倍加怜惜。这种事例,很使后代到东北的流放者们深思。既然朝廷对自己的使者都是这副模样,那它真值得大家为它守节效忠吗?我们过去头脑中认为至高无上的一切真是那样有价值吗?

顺着这一思想脉络,东北流放地出现了一个奇迹:不少被流放的清朝官员与反清义士结成了好朋友,甚至到了生死莫逆的地步。原先各自效忠的对象,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消解了,消解在朔北的风雪中,消解在对人生价值的重新确认里。

"同是冰天谪戍人,敝裘短褐益相亲。"(戴梓)当官衔、身份、家产一一被剥夺,剩下的就是生命对生命的直接呼唤。著名的反清义士函可在东北流放时最要好的那些朋友李[衤因]、魏[王官]、季开生、李呈祥、郝浴、陈掖臣等几乎都是被贬的清朝官吏,以这些人为骨干,函可还成立了一个"冰天诗社"。是不是这些昔日官吏现都卷入到函可的反清思潮中来了呢?并不是。他们相交只是"以节义文章相慕重",这里所说的"节义"又不具备寻常所指的国家民族意义,而仅仅是个人人品。其实个人人品最是了不得,最不容易被外来的政治规范修饰或扭曲。在这一点上,中国历来对"大节"、"小节"的划分常常是颠倒的。函可的那些朋友在个人人品上确实都是很值得敬重的,李[衤因]获罪是因为上谏朝廷,指陈当时的一个"逃人法""立法过重,株连太多";魏[王官]因上疏主张一个犯人的"妻子应免流徙"而自己反被流徙;季开生是谏阻皇帝到民间选美女,郝浴是弹劾大汉奸吴三桂骄横不法……总之是一些善良而正直的人。现在他们的发言权被剥夺了,但善良和正直却剥夺不了,跟着他们走南闯北。函可与他们结社是在顺治七年,那个时候,江南很多知识分子还在以"仕清"为耻,而照我们今天某些理论家的分析,他们这些官吏之所以给清廷提意见也是为了清廷的长远利益,不值得半点同情,但函可却完全不理这一套,以毫无障碍的心态发现了他们的善良与正直,然后把他们作为一个个有独立人品的个人来尊重。政敌不见了,民族对立松懈了,只剩下一群赤诚相见的朋友。

有了朋友,再大的灾难也会消去大半。有了朋友,再遭的环境也会风光顿生。出身于上海松江县的学者艺术家杨[王宣]是一个一生中莫名其妙地多次获罪,直到七十多岁还在东北旷野上挣扎的可怜人,但由于有了朋友,他眼中的流放地也不无美色了。他的一首《谪居柬友》最能表达这种心情:同是天涯万里身,相依萍梗即为邻。闲骑蹇卫频来往,小擘霜鳌忘主宾。明月满庭凉似水,绿莎三径软于茵。生经多难情愈好,未觉人间古道沦。"生经多难情愈好",这实在是灾难给人的最大恩惠。与东北大地上的朋友相比,原先在上海、在北京的朋友都算不上朋友了,靠着亲族关系和同僚关系所挤压出来的笑容和礼数突然显得那样勉强,丰厚的礼品和华瞻的语句也变得非常苍白。列宁主义惟独这儿,[原文如此--输入者注]什么前后左右的关系也不靠,就靠着赤条条的自己寻找可以生死以之的知己好友,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么?

我敢断言,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最珍贵、最感人的友谊必定产生在朔北和南荒的流放地,产生在那些蓬头垢面的文士们中间。其他那些著名的友谊佳话,外部雕饰太多了。

除了同在流放地的文士间的友谊之外,外人与流放者的友谊也会显出一种特殊的重量,因为在株连之风极盛的时代,与流放者保持友谊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而且地处遥远,在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要维系友谊又极为艰难。因此,流放者们在饱受世态炎凉之后完全可以凭借往昔的友谊在流放后的维持程度来重新评验自己原先置身的世界。

元朝时,浙江人骆长官被流放到黑龙江,他的朋友孙子耕竟一路相伴,一直从杭州送到黑龙江。清康熙年间,兵部尚书蔡毓荣获罪流放黑龙江,他的朋友,上海人何世澄不仅一路护送,而且陪着蔡毓荣在黑龙江住了两年多才返回江南。专程到东北探望朋友的人也有不少,例如康熙年间的流放者傅作楫看到老友吴青霞不远千里前来探望,曾用这样的诗句来表达感受:浓阴落尽有高柯,昨日流莺在何处?友情,经过再选择而显得单纯和牢固了。

让我特别倾心的是康熙年间顾贞观把自己的老友吴兆骞从东北流放地救出来的那番苦功夫。顾贞观知道老友在边荒时间已经很长,吃足了各种苦头,很想晚年能赎回来让他过几天安定日子。他有决心叩拜座座侯门来赎金集资,但这事不能光靠钱,还要让当朝最有权威的人点头,向皇帝说项才是啊。他好不容易结识了当朝太傅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纳兰容若是一个人品和文品都不错的人,也乐于帮助朋友,但对顾贞观提出的这个要求却觉得事关重大,难于点头。顾贞观没有办法,只得拿出他为思念吴兆骞而写的词作《金缕曲》两首给纳兰容若看,因为那两首词表达了一种人间至情,应该比什么都能说服纳兰容若。两首词的全文是这样的: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潺[亻愁]。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不知读者诸君读了这两首词作何感想,反正纳兰容若当时刚一读完就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後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顾贞观一听急了:"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纳兰容若擦着眼泪点了点头。

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吴兆骞终于被赎了回来。在欢迎他的宴会上,有一位朋友写诗道:"廿年词赋穷边老,万里冰霜匹马还。"是啊,这么多年也只是他一个人回来,但这一万里归来的"匹马",真把人间友谊的力量负载足了。

还有一个人也是靠朋友,而且是靠同样在流放的朋友的帮助,偷偷逃走的,他就是浙江萧山人李兼汝。这个人本来就最喜欢交朋友,据说不管是谁只要深夜叩门他一定要留宿,客人有什么困难他总是倾囊相助。他被流放后,一直靠一起流放的朋友杨越照顾他,后来他年老体衰,实在想离开那个地方,杨越便想了一个办法,让他躲在一个大瓮里由牛车拉出去,杨越从头至尾操作此事,直到最后到了外面把他从大瓮里拉出来挥泪作别,自己再回来继续流放。这件事的真相,后来在流放者中悄悄传开来了,大家十分钦佩杨越,只要他有什么义举都一起出力相助,以不参与为耻。在这个意义上,灾难确实能净化人,而且能净化好多人。

我常常想,今天东北人的豪爽、好客、重友情、讲义气,一定与流放者们的精神遗留有深刻关联吧。流放,创造了一个味道浓重的精神世界,竟使我们得惠至今。

除了享受友情之外,流放者总还要干一点自己想干的事情。基本的劳役是要负担的,但东北的气候使得一年中有很长时间完全无法进行野外作业,而且管理者也有松有紧,有些属于株连而来的对象或随家长而来的儿孙一辈往往有一点儿自由,有的时候、有的地方,甚至整个流放都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这就使得流放者总的说来还是有不少空余时间的,需要自己找活干。一般劳动者找活不难,文人则又一次陷入了深思。

我,总要做一点别人不能代替的事情吧?总要有一些高于拣野菜、拾马粪、烧石灰、烧炭的行为吧?尤其当珍贵的友谊把文人们凝聚起来之后,"我"的自问变成了"我们"的集体思索。"我们",既然凭借着文化人格互相吸引,那就必须进一步寻找到合适的行为方式而成为实践着、行动着的文化群落,只有这样,才能求得灵魂的安定。这是一种回归,大多数流放者没有吴兆骞、李兼汝那样的福气而回归南方,他们只能依靠这种文化意义上的回归,而实际上这样的回归更其重要。吴兆骞南归后三年即贫病而死,只活了五十四岁,李兼汝因偷偷摸摸逃回去的,到了南方东藏西藏,也只活了三年。留在东北的流放者们却从文化的路途上回了家,有的竟然很长寿。

比较常见的是教书。例如洪皓曾在晒干的桦树皮上默写出《四书》,教村人子弟,张邵甚至在流放地开讲《大易》,"听者毕集",函可作为一位佛学家当然就利用一切机会传播佛法;其次是教耕作和商贾,例如杨越就曾花不少力气在流放地传播南方的农耕技术,教当地人用"破木为屋"来代替原来的"掘地为屋",又让流放者随身带的物品与当地土著交换渔牧产品,培养了初步的市场意识,同时又进行文化教育,几乎是全方位地推动这块土地走向了文明。文化素养更高一点的流放者则把东北这一在以往史册文典中很少涉及的角落作为自己进行文化考察的对象,并把考察结果以多种方式留诸文字,至今仍为一切进行地域文化研究的专家们所宝爱。例如方拱乾所著《宁古塔志》、吴振臣所著《宁古塔纪略》、张缙彦所著《宁古塔山水记》、杨宾所著《柳边纪略》、英和所著《龙沙物产咏》、《龙江纪事》等等便是最好的例子,这些著作(有的是诗集)具有极高的历史学、地理学、风俗学、物产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是足可永垂史册的。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除了李时珍、徐霞客等少数例外,多数习惯于从书本来到书本去,缺少野外考察精神,致使我们的学术传统至今还缺乏实证意识。这些流放者却在艰难困苦之中齐心协力地克服了这种弊端,写下了中国学术史上让人惊喜的一页。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酸辛,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反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

在这整个过程中,有几个代代流放的南方家族给东北所起的文化作用特别大,例如清代浙江的吕留良家庭、安徽的方拱乾、方孝标家族以及浙江的杨越、杨宾父子等。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在民国初年曾说到因遭文字狱而世代流放东北的吕留良(即吕用晦)家族的贡献:吕氏"后裔多以塾师、医药、商贩为业。土人称之曰老吕家,虽为台隶,求师者必于吕氏,诸犯官遣戍者,必履其庭,故土人不敢轻,其后裔亦未尝自屈也。""齐齐哈尔人知书,由吕用晦后裔谪戍者开之,至于今用夏变夷之功亦著矣。"说到方家,章太炎说:"初,开原、铁岭以外皆胡地也,无读书识字者。宁古塔人知书,由方孝标后裔谪戍者开之。"(《太炎文录续编》)当代历史学家认为,太炎先生的这种说法史实可能有所误,评价可能略嫌高,但肯定两个家族在东北地区文教上的启蒙之功是完全不错的。

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放下去,对这个家族来说是莫大的悲哀,但他们对东北的开发事业却进行了一代接一代的连续性攻坚。他们是流放者,但他们实际上又成了老资格的"土著",他们的故乡究竟在何处呢?我提这问题,在同情和惆怅中又包含着对胜利者的敬意,因为在文化意义上,他们是英勇的占领者。

不管怎么说,东北这块在今天的中华版图中已经一点也不显得荒凉和原始的土地,应该记住这两个家族和其他流放者,记住是他们的眼泪和汗水,是他们软软的南方口音,给这块土地播下了文明的种子。不要把视线老是停留在那些边界战役和民族抗争上,停留在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上,那些战争和事件,其实并没有给这块土地带来多少滋养。

我希望上面这些叙述不至于构成这样一种误解,以为流放这件事从微观来说造成了许多痛苦,而从宏观来说却并不太坏。

不。从宏观来说,流放无论如何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摧残。部分流放者从伤痕累累的苦痛中挣扎出来,手忙脚乱地创造出了那些文明,并不能给流放本身增色添彩。且不说多数流放者不再有什么文化创造,即便是我们在上文中评价最高的那几位,也无法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流人才。第一流人才可以受尽磨难,却不能受到超越基本生理限度和物质限度的最严重侵害。尽管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也受了不少苦,但宁古塔那样的流放方式却永远也出不了《离骚》、《史记》和《红楼梦》。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他们的外部身份和遭遇可以一变再变,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消蚀,这正像不管有的人如何赶潮流或身居高位却总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卑贱一样。毫无疑问,最让人动心的是苦难中的高贵,最让人看出高贵之所以高贵的,也是这种高贵。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他们为了文化和文明,可以不顾物欲利益,不顾功利得失,义无反顾,一代又一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高贵者确实是愚蠢的,而聪明的却是那些卑贱者。但是,这种愚蠢和聪明的划分本来就属于"术"的范畴而无关乎"道",也可以说本来就属于高贵的领域之外的存在。

由此我又想到,东北这块土地,为什么总是显得坦坦荡荡而不遮遮盖盖?为什么没有多少丰厚的历史却快速地进入到一个开化的状态?至少有一部分,来自流放者心底的那份高贵。

我站在这块古代称为宁古塔的土地上,长时间地举头四顾而终究又低下头来,我向一些远年的灵魂祭奠。为它们大多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那些我很熟悉的地方,更为它们在苦难中的高贵。

作者简介:余秋雨,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学者。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现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协会会长。著有《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等书,一九八七年获颁“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散文著作主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在近几年文化界影响颇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内角和公式证明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内角公式证明

内角和

在欧几里得的几何体系中,三角形都是平面上的,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不相邻的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其他两内角的任一个角。

证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内角可以证明,详细参见《培优:走进三角形》

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方法1: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求出内角和为180°。

方法2:在三角形任意一个顶点处做辅助线,可求出内角和为18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春游颐和园》

全文共 5101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建都有了八百年历史。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建筑美丽的宫殿、庙宇和花园,留给我们后一代。花园建筑规模大,花木池塘富于艺术巧思,设备精美在世界上也特别著名的,是二百多年前乾隆时在西郊建筑的“圆明园”。这个著名花园,是在九十多年前就被帝国主义都野蛮军队把园里面上千栋房子中各种重要珍贵文物及一切陈设大肆抢劫后,有意放一把火烧掉了的。花园建筑时间比较晚的,是西郊的颐和园。部分建筑乾隆时虽然已具规模,主要建筑群却在一百年前才完成。修建这座大园子的经济来源,是借口恢复国防海军从人民刮来的几千万两银子,花园作成后,却只算是帝王一家人私有。

直到北京解放,这座大花园才成为人民的公共财产。颐和园的游人数字是个证明:一九四九年全年游人二十六万六千八百多,一九五五年达到一百七十八万七千多人。二十年前游颐和园的人,常常觉得园里太大太空阔。其实只是能够玩的人太少,所以到处总是显得空空的。许多地方长满了荒草,许多建筑也摇摇欲坠,游人不敢走去现在一般印象总觉得园子不太大。颐和园那条长廊,虽然已经长约三里路,现在每逢星期天游人就挤得满满的,即再加宽加长一两倍,也还是不够用。

春天来,颐和园花木都逐渐开放了,每天除了成千早万来看花的游人,还有许多自城郊学校来的少先队员,到园中过队日郊游,进行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满园子里各处都可见到红领巾,各处都可听到建设祖国接班人的健康快乐的笑语和歌声。配合充满生机一片新绿丛中的鸟语花香,颐和园本身,因此也显得更加美丽和年青!

凡是游颐和园的人,在售票处购买一册介绍园中景物的说明书,可得到极多帮助。只是如何就可用比较经济的时间,把颐和园重要地方都逛到呢?我想就我个人过去几年在这个大转来转去的经验,和园子里建筑花木在春秋佳日的印象,概括地说说,作为游园的参考。

我们似可把颐和园分成五个大单位去游览。

第一是进门以后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除中部大殿外,计包括东边的大戏楼和西边的乐寿堂,以及西边前面一点的玉澜堂。玉澜堂相传是光绪被慈禧太后囚禁的地方,院子和其他建筑隔绝自成一个小单位。到这里来的人,还可从门口的说明牌子,体会到六十年历史一鳞一爪。参观大戏台,得往回路向东走。这个戏台和中国近代歌剧发展史有些联系,六十年以前,中国京戏最出色的演员谭鑫培、杨小楼,都到这台上演过戏。戏台上下分三层,还有个宽阔整洁的后台和地下室,准备了各种机关布景。例如表演孙悟空大闹天宫或白蛇传水漫金山寺节目时,台上下到必要时还会喷水冒烟。演员也可以借助于技术设备,一齐腾空上升,或潜入地下,隐现不易捉摸。戏台面积比看戏的殿堂大许多,原因是这些戏主要是演给专制帝王和少数贵族官僚看的,演员百余人在台上活动,看戏的可能只三五十人。社会在发展中,六十年过去了,帝王独夫和这些名艺人十九都已死去。为人民爱好的艺术家的绝艺,却继续活在人们记忆中,由于后辈的学习和发展,日益光辉而充实以新的生命。由大戏楼向西可到乐寿堂。这是六十年前慈禧做生日大排寿筵的地方。颐和园陈设中,有许多十九世纪显然见出半殖民地化的开始的恶俗趣味处,就多是当时在广东上海等通商口岸办洋务的奴才,为贡谀祝寿而作来的。也有些是帝国主义者为侵略中国的敲门砖。中国瓷器中有一种黄绿釉绘墨彩花鸟,多用紫藤和秋葵作主题,横写“天地一家春”的款识的,也是这个时期的生产。乐寿堂庭院宽敞,建筑虽不特别高大,却显得气魄大方。本院和西边一小院,春天时玉兰和海棠都开得格外茂盛。

第二部分是长廊全部和以排云殿、佛香阁为主体、围绕左右的建筑群。这是目下全个园子建筑最引人注意部分,也是全园的精华。有很多建筑小单位,或是一个四合院,或是一组列房子,内部布置得都十分讲究。花木围廊,各具巧思。但是从整体或部分说来,这个建筑群有些只是为配风景而作的,有些宜近看,有些只合远观。想总括全部得到一个整体印象,得租一只小游船,把船直向湖中心划去,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建筑群,才会明白全部设计的用心处。因为排去殿后面隙地不多。山势太陡,许多建筑不免挤得紧一点。如东边的转轮藏,西边的另一个小建筑群,都有点展布不开。正背后把上佛香阁的路两边,作之字形盘旋而上,地势还是过于迫促。更向西一点的“画中游”部分建筑,也由于地面窄狭,作得格外玲珑小巧。必须到湖中看看,才明白建筑工人的用意,当时这部分建筑,原来就是为配合全山风景作成的。船到湖中心时向南望,在一平如镜碧波中的龙王庙和十七孔桥,都若十分亲切的向游人招后:“来,来,来,这里也很有意思。”从这里望万寿山,距离虽远了点,可是把那些建筑不合理印象也忽略了。

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孤岛上的建筑群,龙王庙是主体。连接龙王庙和东墙柳荫路全靠那条十七孔白石虹桥,长年卧在万顷碧波中,背景是一片北京特有的蓝得透亮的天空,真不愧叫作人造的虹。这条白石桥无论是远看,近看,或把船摇到下边仰起头来看,或站在桥上向左右四方看,都令人觉得满意。桥东有个大亭子,未油漆前可看出木材特别讲究,可能还是两百看前从南海运来的。岸边有一只铜牛,卧在一个白石座上,从从容容望着湖景,望着远处西山,是两百年前铸铜工人的创作。

第四部分是后山一带,建筑废址不少,保存完整的房子却不多。很明显是经过历史事迹的痕迹没有修复过来。由后湖桥边的苏州街遗址,到上山的一系列殿基,直半山上的两座残塔,这部分建筑也是在圆明园被焚的同时焚毁的。目下重要的是有好向导条曲折小山路,清静幽僻,最宜散步。还有好几条形式不同的白石桥和新近修理的赤栏木板桥,湖水曲折地从桥下通过,划船时极有意思。

第五部分是东路以谐趣园做中心的建筑群,靠西上山有景福阁,靠北紧邻是霁清转清轩。这一组建筑群包括有北方的明敞(如景福阁)和南方的幽趣(如霁清轩)两种长处。谐趣园主要部分是一个荷花池子,绕着池子有一组长廊和建筑。谐趣园主要部分是一个荷花池子,浇着池子有一组长廊和建筑。谐趣园占地面积不大,房子也因此稍嫌拥挤,但是那个荷花池子,夏天荷花盛开时,真是又香又好看。欢喜雀鸟的,这里四围树林子里经常有极好听的黄鸟歌声。啄木鸟声音也数这个地区最多。夏六月天雨后放晴时,树林间的鸟雀欢呼飞鸣,更是一种活泼微型机。地方背风向阳处,长年有竹子生长。由后湖引来的一股活水,到此下坠五米,因此作成小小瀑布,夏天水发时,水声哗哗,对于久住北方平地的人,看到这些事物引起的情感,很显然都是新的。霁清轩地位已接近园中后围墙,建筑构造极其别致,小院落主要部分是一座四面明窗当风的轩,一株盘旋面上的老松树,一个孤立的亭子,以及横贯院中的一道小小溪流。读过《红楼梦》创作时代略早一点。有人到过谐趣园许多次,还不知道面前霁清轩的位置,可知这个建筑的布置成功处。由谐趣园宫门直向上山路走,不多远还有个乐家轩,虽只是平房一列,房子前花木却长得极好。杏花以外丁香、梨花都很好。景福阁位置在半山上,这座重屋曲折“亚”字形的建筑,四面窗子透亮,绕屋平台廊子都极朗敞。遇着好机会,我们可能会在这里看到一些面孔熟悉的某种文艺工作者、电影、歌剧、话剧名演员,……他们也许正在这里和国际友人举行游园联欢会,在那里唱歌跳舞。

颐和园最高处建筑物,是山顶上那座全部用彩琉璃砖瓦拼凑作成的无梁殿。这个建筑无论从工程上和装饰美术上说来,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作。是近二百年的建筑工人和烧琉璃窑工人共同努力为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在建筑规模上,它并不比北海那一座琉璃壮丽,但从建筑兼雕塑整体性的成就说来,无疑和北京其他同类创作,如北海及故宫九龙壁、香山琉璃塔等等,都值得格外重视。上山的道路很多:欢喜热闹不怕累,可从排云殿后抱月廊上去,再从那几百磴“之”字形台阶爬到佛香阁,歇歇气,欣赏一下昆明湖远近全景,再从后面翻上那个众香界琉璃牌楼,就到达了。欢喜冒险好奇的,又不妨从后山上去。这一路得经过几层废殿基,再钻上几个小山洞。行动过于活泼的游客,上到山洞边时,头上脚下都得当心一些,免得偶然摔倒。另外东西两侧还有两条比较平缓的山路可走,上了点年纪的人不妨从东路上去。就昌从景福阁向上走去。半道山脊两旁多空旷,特别适宜于远眺,南边是湖上景致,北边园外却是村落自然景色,很动人。夏六月还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直延长到西山尽头,到秋八月后,就只见无数大牛车满满装载黄澄澄的粮食向合作社转运。村庄前后也到处是粮食堆垛。

从北边走可先逛长廊,到长廊尽头,转个弯,就到大石舫边了。大石舫也是乾隆时作的,六十年前才在上面加个楼房,五色玻璃在当时是时髦物品。除大石舫外,这里经常还停泊有百多只油漆鲜明的小游艇出租。欢喜划船的游人,手劲大可租船向前湖划去一直过西蜂腰桥再向南,再划回来。那个桥值得一看。比较合适的是绕湖心龙王庙,就穿十七孔桥回来。那座桥远看只觉得美丽,近看才会明白结构壮丽,工程扎实,让我们加深一层认识了古代造桥工人的聪明和伟大。船向因划可饱颐和园万寿山下面全部风景,从各个不同角度看去,才会发现绕前山那道长廊,和长廊外临水那道白石栏杆,不仅发生单纯装饰效果,且像腰带一样把前山建筑群总在一起,从水上托出,设计实在够聪明巧妙。欢喜从空旷湖面转入幽静环境的游人,不妨把船向后湖划去。后湖水面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鱼百十成群,对小船来去既成习惯,因此也不大存戒心。后湖在秋天里在一个极短时期中,水面常常忽然冒出一种颜色金黄的小莲花,一朵朵从水面探头出来约两寸来高,花头不过一寸大小,可是远远的就可让我们发现。至近身时我们才会发现花朵上还常常歇有一种细腰窄翅黑晴蜓,飞飞又停停。彼此之间似相识又似陌生。又像是新认识的好朋友,默默地又亲切地贴近时,还像有些腼腆害羞。一切情形和安徒生童话中的描写差不多,可是还要美丽一些,一时还没有人写出。这些小小金丝莲,一年只开花三四天,小晴蜓从湖旁丛草间孵化,生命也极短暂。我们缺少安徒生的诗的童心,因此也难更深一层去想像体会它们生命中的悦乐处。见到这种花朵时,最好莫惊动采折,让大家看看。由石舫上山路,可经过画中游,这部分房子是有意仿造南方小楼房式做成,十分玲珑精致,大热天住下来不会太舒服,可是在湖中却特别好看。走到画中游才会明白取名的用意。若在春天四月里,园中好花次第开放,一切松柏杂树新叶也放出清香,这些新经修理装饰得崭新的建筑物,完全包裹在花树中,使得我们不能不对于创造它和新近修理它的木工、瓦工、彩画油漆工,以及那些长年在园子里栽花种树的工人,表示敬意和感谢。

颐和园还有一个地区,也可以作为一个游览单位计算,就是后山沿围墙那条土埂子。这地方虽近在游人眼前,可是最容易忽略过去。这条路是从谐趣园再向北走,到后湖尽头几株大白杨树面前时,不回头,不转弯,再向西一直从一条小土路走上小土山。那是一条能够满足游人好奇心的小路。一路走去可从荆槐杂树林子枝叶罅隙间清清楚楚看到后山后湖全景。小土埂上还种得好些有了相当的月的马尾松,松根凸起处,间或会有一两个年青艺术家在那里作画。地方特别清静,不会有人来搅扰他的工作。更重要还是从这里望去,景物凑紧集中,如同一个一个镜框样子。若是一个有才能的年青画家,他不仅会把树石间色彩鲜明的红领巾,同水上游人种种活动,收人画稿,同时还能够把他们表示新生生命的笑语和歌声同样写入画中。其实这些画家在那里本身也很像一幅画,可惜再找不出画他的人。

作者简介: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1903年出于湖南凤凰县一个中医家庭。1918年从家乡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各县生活。后正式参加了军队。1923年到北京,学习写作,始用“沈从文”。1928年到上海继续写作,与胡也频、丁玲先后编辑《红与黑》、《红黑》杂志,并曾参加新月社。1929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编《大公报》副刊《文艺》,次年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大教习作。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大学任都教,并编文物和中国丝绸,同时在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兼职,研究工艺美术图案和物质文化史。1978年后到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继续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专题的研究。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已发表出版的文学作品有《沈从文甲集》、《沈从文子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沈从文杰作选》、《长河》等七十余种。他善于以清淡的文笔抒写青年的苦闷、军队的生活,以及乡村的状况,从而反映社会现实的不现侧面。他多年从事写作教学,因而在文艺批评方面有着精审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关于历史文物的研究论文,已发表的有二十余篇,较注重实物资料的比证分析,多有新的见解。其主要著作有《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物理知识点:折射现象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折射现象

一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二折射的规律(如图)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⑴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入射角为零,折射角也为零。

⑵折射光线的速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入射光线的速度。

⑶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三常见的折射现象:

水池中的水看起来比实际浅了(光从水中射入到空气中)。

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比实际高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的折射)。

海市蜃楼、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就看到太阳、水中的筷子弯了、钢笔错位了。

以上的现象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蓉城花会》

全文共 1593 字

+ 加入清单

蓉城花会

曾克

成都一年一度的花会开幕了。

花会,对于刚来蓉城的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就是“老成都”知道了它开幕的消息,也会情不自禁地谈论着它的各种情况。年老的引经据典地介绍花会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他们说,成才青羊宫花会据史料记载,是从唐朝开始的。青年人通过亲身经历,讲述解放以来自己从花会上得到的知识。孩子们则争着介绍花会上多彩的风车和大气球。

我虽然已在成都住了一年,遇上花会,还是第一次。开幕这天,我起的特别早,饭后便直奔青羊城宫,这成都西郊的美丽、古老的寺院。

才九点钟,通惠门到青羊宫的宽畅马路上,已经拥挤着愉快的人们。林荫道上新植的垂柳,宛若花会招待员,列队迎接游人。

远远近近都是花

进了花会南大门,沿着花径走不多远,一座新堆的假山出现在面前,给花会的自然景色增添了情趣。游人走到这里,可以绕过假山,随着自己的的兴趣,向四面分流而去,舒适地漫步在缤纷的花海之中。假山背后,是风姿别致的喷水池,水从涧石间缓缓涌出,红色金鱼搅着微波嬉戏。

我站在假山旁向四面看了看,犹如完全被万花包围起来了。在视线可以看到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之处,无不是花天花地。桃红李白,相互斗艳;海棠和红梅,象火焰般怒放;玉兰花苞蕴蓄着无限的春意,茶花恰如一抹红霞。游人们在这里一散开来,很快就给花丛隐没了,只听得歌声和笑声……。这情景比陆放翁所写:“当前走马锦城西,曾如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要更加迷人。

花会的精华

离开了浓香扑鼻的花林,向青羊殿方向走去,一阵微风中又带来了浸人肺腑的幽香,这是盆景园内千百盆兰草盛开的讯号。

这里的百多种花草也别具风姿,色香各异地逗人喜爱。今日雨后新晴,花心正滴露,在一片片如洗的嫩叶上,凝聚起闪亮的珍珠。今年花会上特意布置的“春夏秋冬四季花开台”,更成了花会的精华之一。这儿,牡丹提前含苞放蕊;白兰和栀子花争放幽香;傲霜的“蟹瓜”和“银虎须”,开得象在秋天一样起劲;最珍奇的是晚秋的芙蓉也含苞待放;红梅和水仙不愿再同冬日归去依然放射着青春的集中表现,是人征服、改造、美化自然所做出的贡献。

在售果苗处

专售花果苗的八角亭边,被姑娘们围得水泄不能。这个在新吻着金黄的“洋兰草”,那个在欣赏玲珑的“小灯笼”。有的情不自禁的把买好的“紫蝴蝶”采下一朵插在头上。一个穿着红花线衣、梳着双辫的姑娘,双手提了两个新买的花园竹篮,挤进人群中大声问:“哪位是卖果苗的?请选些橘子、广柑、苹果、梨苗给我。”当一位老花工应声走到她跟随前时,她又耐不住地自言自语地说:“要挑些壮实的品种,让它们长得快,长得好。”原来这是一位小学的教师,她准备和学生一起办一个小小的果园。

在坝事会上

在花会的坝事会上,游人们有的在购买锄头、木耙、镰刀、粪桶、简易抽水机、木制水车等农业生产工具,有的在交换优良种子。市林牧局举办的小型畜牧业展览会,展出有白羽红冠的莱亨鸡,金丝绒般的澳洲黑,它们在海棠树下得到了舒适的家舍。雪白肥肚的北京鸭,在桃林覆盖的小河岸上晒太阳。还有多乳的奶牛,特大的杂交猪……

在花会上,我进一步感到我国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曾克,现代女作家,原名曾佩兰,曾用笔名海牟、一可、田木峦等。河南太康县县场面人。生于1917年。1936年前,在河南开封北仓女中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写小说和散文。1940年到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任晋冀鲁豫边区文联理事和《北方杂志》编委。1947年随第二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参加了淮海、渡江、进军西南诸战役。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四川文联和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曾克散文集》,小说集《前仆后继》,与柯岗合写的作品有:散文集《因为我们是幸福的》、短篇小说集《边疆》,《一同成长》,电影文学脚本《中央突破》等,还与柯岗及重庆话剧团集体创伤了话剧《针锋相对》。

摘自:《中国新闻》1961年4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