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汇总六篇)

浏览

7873

文章

6

篇1: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北方地区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3.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4.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5.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6.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7.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四大因素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经过长期治理虽在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仍呈恶化趋势。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紧缺、植被覆盖度不高和人地矛盾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好转的四大主要因素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马松尧介绍,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的第一个因素是土地沙漠化严重、土地退化加剧。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平方公里,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就达到14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56%。西北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有174.0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7.41%,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57.04%。

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的第二个因素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平衡失调、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和地下水位下降。西北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总量贫乏,干旱频发。西北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3,但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1/10,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许多湖泊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面积缩小,有的甚至已经干涸。西北最大的淡水湖泊新疆艾比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的1200平方公里缩小到现在的500平方公里,青藏高原上的湖泊30%以上干化成盐湖或干盐湖,黄河源区有不少的湖泊已经干涸。缺水和干旱成为影响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问题。

第三个因素是西北地区林草植被覆盖度总体不高,质量和功能下降。西北地区现有森林面积约为22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只有4.87%,远低于全国12.98%的平均水平。江河源头森林植被不断萎缩,涵养水源,稳定江河径流的能力明显减弱。西北地区草场广阔,但主要是干旱半干旱的稀疏草场;退化草场的面积已经达到草原总面积的75%。

第四是人地关系矛盾十分突出。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土地承载能力十分有限。人口的过快增长造成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及全方位开发,造成了植被的破坏和土壤肥力下降,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成为现实的破坏。

马松尧介绍,目前,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已经提出了针对西北地区荒漠绿洲区、黄土高原区、草原生态区、陇南山地和黄河沿线灌区等不同地理环境下生态农业建设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理知识普及:中国气候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你了解多少?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土地广阔,处于的温度带与气候带也大不相同,往往横穿的地带也非常的多,在中国也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气候变化,常常东南西北表现出来的气候特点也大不相同,所以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些气候,中国制作出了气候的分布图来方便人们识别,那么中国气候分布图及特点是什么呢?

中国的气候多变,往往在东西南北都有着不同的气候变化,往往在中国旅游时常常会有横跨了一个春夏秋冬的感觉,上一时间有可能自己还沉浸在温暖的阳光下,下一时间就可能让自己跨入到寒冷之中去了,所以人们往往会觉得中国地域旅游像是去了好几个国家一样,所以常常旅游时需要带的衣物也比较的齐全。

中国气候分布图及特点是根据地区所处的气候进行划分的,在中国气候的分布图常常有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季风气候,常常在各个气候带里都具有很好的地域特点,往往区域内对于当地的气候变化也给出了很好的解释,方便人们根据所处地区进行农作物的栽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青藏高原青海与西藏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高原青海西藏

1.位置和地形

位于青藏高原上,是我国藏族的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湖泊众多,盐、硼、钾资源丰富。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2.高寒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寒夏凉、终年气温较低,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3.著名的谷地和盆地

河谷低地的农业区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使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适于喜凉的农作物生长,并且由于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使得麦类作物有充分的时间积贮营养物质,所以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东部的汉水谷地是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等。

“西藏的江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东南的察隅地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在谷里分布着稻田、茶园、香蕉园,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这里矿藏丰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4.丰富的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山以南到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广大地区。羊八井地热则国目前最大的高温地热田,已建成我国著名的地热电站。

5.交通以公路为主

解放后,修筑了兰青铁路和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公路,西宁是青藏地区最大工业城市;拉萨是西藏经济、政治、文化和公路交通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青藏地区自然条件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地区

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南。

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藏南地壳活跃,为两大板块碰撞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农牧业主要集中在湖盆、河谷地区。

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水文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大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为我国第一大湖,纳木错,色林错。

植被: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主导因素:地势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青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全文共 182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

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