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历史第一鬼才(最新20篇)

中国共产党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 下面就由问学吧小编告诉大家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原因吧!

浏览

5691

文章

273

篇1: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贪腐的皇帝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皇帝需要以身作则带头去做廉洁的操作,再说皇帝属于一国之主,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的,所有人给自己都是打工,因此根本就没有皇帝贪污腐败的说法。

皇帝属于一国之主,在治理过程中自然言行举止需要注意,这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走向,一般都需要上行下效。作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必然就应该洁身自好,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在涉及到金钱这一方面每一个细节上都不应该忽视。如果皇帝本身娇奢淫逸,这必然就会让所有的人有样学样,因此作为皇帝就需要制定各种不同的制度,如果发现有手底下的人贪污腐败,必然就应该严惩不贷。

可有时候作为皇帝根本就不应该去管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可是制度就放在那边,如果自己没有办法以身作则,整个国家都可能会特别混乱,最终就会导致国家灭亡。

古代是一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其实就是皇帝制度,皇帝作为一国之主,整个国家全部都是皇帝家的大臣们,一般都只是给皇帝打工,只不过是领取俸禄。所以从这一个根本上来看,作为皇帝根本就没有什么贪污腐败的说法,因为整个国家全部都是皇帝的,想要拿多少就可以拿多少。只要自己享用,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国库里面的钱,国库里面的钱和皇上的金库本身就是分开的,但如果皇帝真的想要拿国库的钱,估计也没有人敢去拦吧。

用贪污腐败这一个词汇去形容皇帝,显然会有一些不合理,贪污腐败永远只能够作用在大臣上面,对于昏庸的皇帝来说可能就会出现一些腐败的现象,但只能够说浪费,只能够说荒淫无度,却并不能够说贪污腐败,毕竟这所有的钱全部都是自己的,怎么使用这好像是个人的自由,其他的人根本就不能够多说什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的知识点是对秦始皇历史作用的总结学习。

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相信同学们对于秦始皇的历史作用知识点的总结学习之后,对此知识点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河南的历史有多悠久?为何说“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位居在中原腹地的河南省为何要叫做“河南”呢?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处于黄河以南,所以叫做河南。这个名字虽然没什么新奇的,但是我国从古至今,它就是逐鹿中原的核心区域,有着九州之“中州”的美称。横跨黄淮大平原,因此这里又有着“中原”之称。

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中原大省,数千年来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也有人说:“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这句话从另一个层面解释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有多远,河南的历史就有多远。纵然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样的说法是否有些太过于夸大其词?

河南之所以会成为中国历史的精华浓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河南孕育了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据考古发现证明,约50万年前河南境内已经出现了原始人;约10万年前,已经具有智力的卢氏人也是出自河南。所以,中国古代祖先之一,就在河南繁衍生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中华民族的人根之祖,皆源自河南。

华夏文明也是在此地初露曙光,9000年前,河南先民在这里拉开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先河;7000年前,治铜、纺织、酿酒、玉器等手工业在河南起步发展;5000年前,皇帝在河南建立了中国国家最早的雏形“有熊国”;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1个完整的国家夏朝在此地建立,某种程度上说,河南的发展史确实是中国的诞生史。

第二:中国古代众多王朝在河南建都地,这里从古至今都是政治风云舞台。古人曾云“得中原者得天下”,地处九州之腹的河南,一直是的大舞台。从古至今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共有20多个朝代在此。

建都,中国古代八大古都中,出自河南的“开封、洛阳、郑州、安阳”就占有其中之四;除此之外,河南的许昌、商丘、南阳、邓州等11个城市,都曾先后担任过都城。这里不仅有着中国最密集的古都群,多次改写中国历史的战役也从河南打响,催生了商王朝的鸣条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渑池之会,赵匡胤的陈桥兵变,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政治事件,不断改写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历史。

第三:河南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至高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立国,地处黄河流域的河南,早在9000面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已经开始广泛种植谷物;上古时期用来耕种的铁农具、青铜工具也在河南诞生。古代伟人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发展,《《齐民要术》等多部古代农学著述,都诞生于河南。

另外河南的手工业、商业同样活跃繁荣,早在8000多年以前,河南就已经出现了制陶业、纺织业、酿酒业;汉唐时期河南更是全国重要的冶铁基地、丝织业基地。据历史学家考证,中国最早的商品交易市场就是现如今的商丘火神台,之所以会将做生意的人称之为“商人”,将做生意称之为“商业”,就与商丘的商部落有关。

综合以上种种方面,“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确实有其道理,辉煌灿烂的河南的历史,一定程度上,确实能代表中国的半部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乱世出英雄,盘点中国历史上结束乱世的四位英雄豪杰!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出现过不少英雄豪杰,每逢朝代的更替和正值乱世,这些英雄人物便会脱颖而出,他们往往会凭借着自己的天纵之才结束这个乱世,开创属于自己的王朝。都说乱世出英雄,小编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结束乱世的四位英雄豪杰,各位读者可以看看以下人物是否有自己心中所想,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刘邦

刘邦出身平民,秦末乱世,最后开创汉朝数百年江山。《史记》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翻译过来,汉高祖,姓刘,字季,沛县(秦代郡县制)——丰邑——中阳里人,父亲刘太公,母亲刘老太。刘季有个哥哥叫刘仲,如果按照伯仲叔季排,那么,刘二和刘四,也有说是刘季是刘三。他哥俩有一个很有趣的对比。

秦末乱世,刘季以一个亭长的身份起兵,最终称为一代枭雄。

第二,曹操

翻开《三国演义》,罗贯中把曹操描写成了一代奸雄。而另一位三国人物——刘备,在他的笔下则为一世之枭雄。千百年来,这似乎已经为曹操定了性。而以后在戏剧舞台上,曹操更是以白脸的面貌出现,白脸代表奸诈,更是使曹操这一奸雄的形象根深蒂固。但笔者认为曹操也是一代枭雄。

曹操生逢乱世,东汉末年封建王朝的统治,本来已是危难之秋,黄巾起义更使得刘家王朝摇摇欲坠。因此,只得调遣各地诸侯镇压农民运动,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讨伐颍川的农民起义军。后又升为济南相。。从此,各路诸侯霸占一方,自立为王。

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还有另一个好的品质,这就是他理解、关心人民的疾苦。连年的战乱,使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自然灾害“百姓大俄,布粮食亦尽”,甚至供战争之需的军粮都无处筹集。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实行屯田。

第三,石勒

石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武乡县)人。羯族,为古代民族,是匈奴族中羌渠部的后裔,东汉时迁徙定居在上党地区,石勒的祖父与父亲曾为部落头领。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并州地区发生大饥荒。乱世中,时年20多岁的石勒被掠卖到茌平(今山东茌平县)当耕奴。当时,石勒和另一位奴隶两人共戴一枷徒步穿越太行山,可以想象,如果石勒中途死掉,中国历史将会发生什么改变。

在异地他乡,石勒受尽苦难,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他召集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一支靠劫掠为生的队伍。时值西晋“八王之乱”,在连年的军阀混战中,石勒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他约束部众,改变过去烧杀抢掠的恶习,严格军队纪律,对腐败的官僚给予无情打击,对贫苦农民则抚慰,因而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大兴二年(公元319年)石勒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完成了从一名奴隶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帝王的华丽蜕变。

第四,刘裕

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刘裕隆安三年(399年)参军起义,于义熙十三年(417年)灭亡后秦,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大宋,都建康,南朝开始。称帝前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贵族、士族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门神是谁?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门神,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在农历新年时贴在门上的一种画作。在我国民间的信仰当中,门神便是守卫门户的神灵,贴上门神的神像用以驱邪避鬼,保卫家宅,保平安等等,在中国民间广受老百姓的欢迎。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当到春节前夕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忙碌起来开始写春帖对联和门神,祈福来年。

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和郁垒二神的传说在民间早有流传。神荼一般位于左边门扇上,身着斑斓战甲,面容威严,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

清陈维崧《满江红.乙巳除夕立春》词:"郁垒欹斜头上帽,神荼脱落腰间杖。"

相传远古时候,神荼与郁垒为一对兄弟,兄弟俩都擅长捉鬼,如有恶鬼出来骚扰百性,神荼与郁垒两便其擒伏,并将其捆绑喂老虎。后来人们为了驱凶,在门上画神荼、郁垒,亦有驱鬼避邪之效果,而流传至今。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中国古代民间称他们为门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蒙古大汗国的人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蒙古大汗国的人是谁呢?据历史记载,此人就是古代蒙古首领、军事家和政治家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名铁木真,生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世为蒙古部落酋长。在蒙古语中,成吉思汗是“海洋”或“强大”的意思。

从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成吉思汗连续兼并了塔塔儿、克烈、乃蛮等部落,统一蒙古诸郡。1206年,他被推为大汗,并建立了全蒙古第一个政权――蒙古汗国。他制定新的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创制蒙古文字,促进了蒙古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1211年和1215年,两次向金大举进功,直到黄河北岸,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首次西征,攻灭花刺子模,在喀勒喀河击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攻取今中亚细亚,直至欧洲东部和伊朗北部,建立了横跨亚欧两洲的蒙古大汗国。1226年,成吉思汗率兵南下攻打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后,成吉思汗被追尊为元太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梅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有多少年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梅花真的不得不提是真的非常的有意思了,早春其实非常冷,但是梅花依旧开,这个和一般的花区别太大了,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从古至今喜欢的人太多太多了,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梅花话说在中国栽培历史很有几年了,那么具体有多少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梅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有多少年

根据考古发现,梅树在中国的栽培或应用历史已有6000~7000多年。根据文字记载,梅至少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所以答案最好都是选择3000年以上,往上走,没什么毛病的。2、梅的逐渐发展过程

“民以食为天”。梅树在最初的引种栽培过程中,是以食用梅果为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梅树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才逐步发展到观赏和食用观赏兼用的引种栽培。根据陈俊愉、包满珠的研究,我国梅树的栽培历史,可粗分为两大阶段:在西汉时期以前,以果梅引种栽培为主;之后,为花梅栽培阶段。花梅栽培阶段,又细分为初始、渐盛、兴盛、昌盛及现代发展等五个时期。3、梅花的简单介绍

梅花历史悠久,一些古梅,躲过了严寒和酷暑,逃过了战乱和杀伐,从遥远的古代,一路盛开,好像一个铁骨铮铮的勇士,从古代一路战斗,绽放到了今天。

相传湖北沙市的章华寺内,有一株楚灵王时候栽种的梅树,迄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可以算得上是梅花中的老寿星了。

黄梅的江心寺中,相传有东晋著名的和尚支遁大师亲手栽种的梅花,这株梅花的特点在于,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冬末春初的时候,梅花会两度开放,所以,这株晋梅,也被人称作是“二度梅”。

此外,还有什么隋梅、唐梅、宋梅……

这一切都证明了,人们对于梅花的喜爱。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梅花,又怎能有3000多年的栽培种植史呢?

《书经》有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礼记》中也有记载:“桃诸梅诸卵盐。”这些古老的文字告诉了我们,在古老的年代中,人们就发现了梅花的实用功能,在那个时候,梅花是作为调味品使用的。想想这种清雅的调味品吧,我相信,它的滋味,一定比现在的海鲜酱油,更加味美。

因为有了实用性,所以,很早的时候,人们就懂得观察梅花,甚至是种植梅花了,《诗经》云:“摽有梅,其实七兮!”

一直到了汉朝,人们兴起了观赏梅花之风。《西京杂记》中记载了汉朝造上林苑的时候,栽种了各种奇花异草,以供观赏,其中就有“朱梅”和“姻脂梅”。

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恐怕和当时文人高雅的风气相互呼应吧,那个时候,文人欣赏梅花、种植梅花、歌咏梅花的风气,更加兴盛了,“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

宋元之时,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只是将梅花简简单单地种植了,于是,各种艺梅技艺在这一阶段大有提高。人们甚至将梅花融入园林的建筑和盆景之中,以满足自己的欣赏需要。商宋范成大爱梅成性,撰写了《梅谱》一书,收集了十几个梅花的品种,详细介绍了种植栽培的方法,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这都是一本名列前茅的艺梅专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历史上最牛的俩时期即便是内乱也容不得外族侵犯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朝代

在我国的历史中,有这么两个时期,之所以说这两个时期很厉害,是因为,这两个时期都是较为混乱的时期,权利分散,各个诸侯崛起,也就是在这样的两个混乱的时期,却依然能够抵抗外来民族的侵略。

首先第一个时期就是战国时期了,战国时期的混乱程度大家可想而知,七个国家争霸天下,局面很是混乱,并且那时候的人才辈出,多个国家都是运用人才进行改革,即便是这样的局面,那时候的匈奴想要趁乱而入,但是却被赵国的一个将领就给打了回去,可以说是很猛了。

第二个时期就是三国时期了,三国时期主要就是出武将,大家肯定都知道三国演义,里面的武将是很多的,还有很多的谋士,可以说三国时期相比于战国时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个时期,也有少数民族想要趁乱入侵,就比如乌桓,但是曹操直接北征乌桓,给乌桓打咩了。

这两个时期都算得上是很牛的时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历史上唯——支鬼军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一支鬼军

南北朝时期有一支不会说话的神秘军队,他们都是靠奇怪的哨声来交流,但是他们非常会战斗,战绩也很优异,解决当时朝廷中各方势力斗争的困难。这支军队拥护的就是当时的宋文帝刘彧。其实这支鬼军是东晋时期一个有名大将军的将士,人们把这支部队叫做鬼队伍,实际上相差了有100年,他们又怎么再被重新建立的?

这还要从刘彧本身说起。刘彧当时并不想做皇帝,因为他的哥哥宋孝武帝对他非常好,但是他哥哥死后,世界就变了样子。最终是他的侄子刘子业继承了皇位。但是这位皇帝非常残暴,登位没多久就杀死了好几个叔叔。刘彧心里害怕自己最终也会被他杀死,每天都在担心忧虑中过日子,时间长了以后,还是决定自己当皇帝最安全。

于是就联合刘子业身边的侍卫杀死了他,于是就这样坐上了皇位,实在有些难以服众,于是就出现了挑衅他皇位的人。刘子勋也自立为帝,拉拢了很多群众,还有好多兄弟都在京师。所以当时天下主要分为两个势力,一部分是支持刘彧的,另一部分就是支持刘子勋的。当时刘子勋的势力更大,因为他占有的土地和支持他的人要比刘彧的多十倍不止。刘彧害怕的每天都随带一壶毒酒,随时准备自杀。

但是上天似乎更眷顾刘彧,他的舅舅在这时候给了他一张写有建立苏军将军队伍那样军队的图纸,里面内容非常详细,讲述了怎样制作让他们听话的哨子和不让他们开口说话的方法,刘彧马上斥巨资建了这么一支队伍,派人做出让他们胆寒的夺魂哨,为了避免他们泄露出重要机密,还为他们吃了哑药,因为不会讲话才能守住秘密。给他们穿上用油浸泡过的盔甲,在外面套上军服,每次叛乱的时候就派他们前去迎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历史著名英雄人物事迹介绍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抵抗外敌的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几位在卫国战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动。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英雄邱少云是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攻占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战斗中,他所在连队担任突击任务。战前,他和连队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仅60米的地方执行潜伏任务,但在潜伏到第二天中午前,他不幸被敌人打来的燃烧弹击中。在这生死紧要关头,他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1岁。他的牺牲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当晚就胜利地攻占了391高地,全歼敌军1个加强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底)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主要内容:

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

(2)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后,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历史上的各个骁勇善战四大军神是谁?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回头望去整个历史留下的痕迹当中充满了战火和销烟,所以在这些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骁勇善战的神勇猛将,他们有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清末结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军神。

1、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2、韩信

韩信,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3、李靖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汉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与白起、王翦、韩信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军神。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因为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

4、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岳飞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其一首“满江红”传诵至今,现在读起来也是汹涌澎湃,豪气冲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始于中国哪个历史时期 端午节起源于什么时候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始于中国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实际上,端午的习俗却早在这之前就有了,如龙舟竞渡祭祀的习俗早已存在。

端午节始于中国哪个历史时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事实上,我国南方吴越一带直到东汉时才开发。据此可以推测,端午的习俗最初可能只在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全文共 1683 字

+ 加入清单

朝代事件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

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战国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 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

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

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

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

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

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

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

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

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

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陶瓷发展历程:德化陶瓷的历史发展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德化陶瓷制作是福建一带的传统技艺,其中以白瓷最为出名,历经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说是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德化瓷的制作,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本期的德化瓷器带你去了解德化陶瓷的历史发展

还想要了解》》鉴定德化窑瓷器方法

新石器时代

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明代瓷塑

明代,德化瓷艺人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贴等八种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意大利着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福建泉州时,盛赞德化陶瓷并将德化瓷带往***各地。

鼎盛时期

因此,德化陶瓷闻名于世界还是以明代生产的白瓷最具特点,也最有影响力。可以说,德化的明代制瓷技术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陶瓷世界里天生丽质、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在清代时出口欧洲,晚清以后,德化瓷业每况愈下,但艺人苏学金、许友义等仍坚守此业,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烧制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

发展现状

德化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产业集群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很多大企业将分公司设到美、德、英等国;迄今已有70多家出口陶瓷企业获“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的双认证资格。

东边不亮,西边亮。稔熟了外贸生意经的德化陶瓷企业不愿轻易放弃***市场。欧美市场疲软,他们便积极借助协会力量,开拓新兴市场。相关数据表明,陶瓷出口出现了新增长,对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国的出口增长30%以上,增幅高于欧盟和美国两大传统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2年,从德化县寄出的网络销售快递单量每天约1.5万~2万件,年销售额达5亿~6亿元,其中主力产品,就是陶瓷。在征战外贸多年之后,如何用电子商务打开内销市场,成为当地政府和电商企业的必答题。德化政府目前正在征集意见和建议,为即将成立的德化县电子商务协会,以及运营的陶瓷网上商城做准备。

你可能也喜欢:

明代德化窑如何鉴别,一招让你成为鉴宝大师

德化白瓷大师有哪些,继承从古至今的技艺

曾经风靡畅销的明代德化窑瓷器特点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比特币中国历史价格多少?比特币未来有牛市吗?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比特币是一种非常有名的虚拟币,自从它出现到现在已经十一年,你知道比特币中国历史价格吗?比特币中国历史价格是变动的,每一年每一天的价格都不同,大家只要了解比特币的四次大牛市和熊市就能了解到它的发展史。比特币2008年被中本聪在白皮书中提出,没想到2009年就已经发行,而且经过十年后价格有了突飞猛进的上涨,让很多人都对它充满了信心。下面一起来看看比特币中国历史价格是多少?比特币未来还有牛市吗?

比特币中国历史价格多少?比特币未来有牛市吗?

一、比特币中国历史价格多少?其实比特币历史价格起伏非常大,在2010年到2011年期间,比特币美金直接上涨到31.9美元,价格翻了1.6万倍,这是它的第一次猛烈上涨。到了2012年又跌破了2美元,价值缩水了百分之九十三,也让投资人惊呆了。另外比特币在2013年时有翻倍了132.5倍,且一周暴跌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到了2013年时,最高点达到了1163美元。比特币中国历史价格在2017年最为竟然,直接上涨到了19660美元,价格暴涨了20倍,这一整年的比特币价格都是呈现的上涨趋势,这是比特币的巅峰时期。那么比特币在过去十年历史价格已经拥有这四次的大涨跌,它的牛市还会再现吗?

二、比特币未来还有牛市吗?比特币中国历史价格虽然有大起大落,但是比特币经过这十年的发展,价值有了非常大的突破,所以很多投资人都相信比特币牛市还会再现。因为比特币是一种特殊的虚拟币,它的数量只有2100万个,而现在已经挖了百分之八十,所以剩下可挖的比特币非常少。正因为比特币如此稀有,所以大家才觉得它的市值还会继续上涨。而且比特币预计在2140年就会挖完,剩下可挖的时间已经不多,比特币的牛市会在何时出现呢?甚至有人觉得2020年比特币的牛市就会来临。

看完比特币中国历史价格后,你对比特币还充满信心吗?比特币作为一种数量有限的虚拟币,发展十一年价值有了突破性的提升,若是你对比特币感兴趣,那就抓紧时间投资。现在投资比特币只要选择好平台,掌握好投资的度,很少有人出现血亏的情况。而且有了全球技术领先的OKLink浏览器,可以在上面随时查看到比特币新挖区块的信息和比特币发展的状况,能够让大家投资赚钱更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上中国从什么时候结束了兄妹通婚的恶俗?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从明朝开始就禁止近亲结婚

在明朝的时候结束兄妹通婚的恶俗。从此之后整个地方都可以过上一个比较幸福的生活,并不需要担心,在近亲结婚之后可能会留下一些不一样的隐患。

伏羲降生

有一位姑娘“华胥氏”,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就会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着河边上好像会有一个巨大的脚印,当时就会特别的好奇,可没有想到一脚踩上去之后就发现自己意外怀孕。在12年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当然这可能就会有一定神奇的色彩,但是类似的文字记载还是比较少的,一般都只是口耳相传。

正姓氏、一夫一妻制

在逐渐长大之后就会和女娲结为夫妇,然后就有了后代,这两人之间的故事早就已经被大家熟悉。在他们的带领下,所有的人口就开始进入到发展壮大的阶段,于是就会思考一个不一样的问题。以前在面对着婚姻嫁娶的时候,全部都是比较随意的,可是现在就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设定,男女之间就会有一些限制,不可以任意而为。因为随意的婚姻就可能会导致血液关系特别的混乱,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早腰以及先天性畸形,甚至都不知道孩子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

婚嫁自由

在上古时期必然就会出现乱婚的现象,而在逐渐的演变之后,进入到周朝就会形成一个婚嫁六礼,虽然说时代的进步也会有一个不一样的问题,可是男女婚嫁也真的是不能够随意的自主。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样会发现会出现各种不一样的爱情悲剧,让无数的人都会觉得有一些特别的纳闷,但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是一个时代的改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历史上武术大师有很多,却为何没见几个上个战场的?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的历史上,中国出现了非常多的武术大师,几乎是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甚至还有着一些武学宗派已经在鼓吹之下被封为了神。但是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战争之中,基本上是看不到武术大师出现的,他们不会轻易来到战场之上。如果有他们的存在,战斗是否会进行的更加轻松了呢?

事实上如今大家对武学的印象已经走向了两种极端,一种认为武术就是花架子,这是因为前几年散打狂人打假的荒唐事。而另一种想法则是认为武术高深至极,并且这些武学家都可以一个顶百。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真正的武学传承也没有那么古老,中国武术真正开始系统理论化是在明清时候,当时大量的宗派开始传承和发展,而这也是今天这则故事的历史背景。

在明灭之前,天下乱的很,到处都是打仗内乱,百姓恐慌中度过每日。可是,当时却也偏偏是武学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代,但虽然当时武学家众多,却几乎没有一位上过战场,难道是他们不爱国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石敬岩这位武学大师的作为可以说明他们为何不敢上战场。石敬岩此人出生贫寒,是乞讨出生,可是他靠着自己的勤奋云游四方,向各路名师学习,练就了一番功夫,并且以枪法最强。

在学成之后,石敬岩心中想的不是赚钱,而是要以自己的武术上战场,为国家夺回领土,这样的真男儿当时还真的少见。在确定目标之后,石敬岩在万历年上了战场,他第一次参与的战事是平定苗民。

从这场战事的目标就可以看出,这次对抗的敌人其实并不算强,所以石敬岩自然在战场上大展身手,可惜,当时朝政腐败,军中也是一样,虽然有战果,石敬岩却是得不到欣赏,也没人愿意提拔他。

在后来周转多年,石敬岩屡屡立功,却是一直不得晋升,直到崇祯年间,石敬岩这样有能力的人依旧翻不了身率军作战。于是他辞别战场,在武林人的帮助下也开始收徒弟开武馆。不过,这时候战事却是突然爆发。

当时张献忠南下,开始在中国烧杀抢掠,崇祯也是立刻派遣各地人马着手平叛。而有一个指挥包文达在出发前却是想到了石敬岩。他听说此人武功高强,便让石敬岩的徒弟劝说老师入军。

在徒弟的迎合之下,他倒也是激起了年少时候的热血,跟着包文达再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可是这一次却也是石敬岩最后一次上战场。在包文达的错误指挥下,全军沦陷于敌手,而这时候石敬岩表现又是如此呢?

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没有放弃挣扎,而是继续拼命杀敌,他知道已经无法突围,却依旧提枪斩向四方,前面也说了石敬岩擅长用枪,枪是长武器,也是战场上的大杀器,所以最初石敬岩杀死了十多人却不见损伤。

可是在战斗中,石敬岩本身没事,他的战马被敌军砍死,枪也被彻底折断,如果是寻常人或许降了,而石敬岩却是施展出了自己多年的武艺,持一把短刀继续杀敌,敌人一看也着急了,对方就一个人,竟然已经让己方无人敢近身。

最后,这群叛军不接近石敬岩,远远用射箭的方法杀死了这位武功宗师,石敬岩的死法令人叹惋,可却也解释了为何武功高手上战场却是不见明显奇效。他用生命告诉了世人答案,因战场不是一对一比武,武功再高,人家老远乱箭开射,照样射死!武术大师,在战场上,几乎没什么用!

毕竟,武术大家虽然可以以一抵众,可这前提是对方使用近战武器,而不是远攻,武功高手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是超人,所以弓箭一轮射下来,他们和小兵没什么区别。只可惜,石敬岩是用自己的鲜血证明了这一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地震历史记录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记录

1)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发生地震,估计震级达7级以上。

2)公元前7年11月11日,北边郡国发生地震。

3)138年2月28日,甘肃金城、陇西发生地震。

4)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发生地震,震级约8级或更大。

5)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地震,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

6)1605年7月13日,广东琼山发生地震,估计震级为7.5级或更强,为海南岛历史上最大地震。

7)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5级。

8)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裂度为Ⅺ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北京城内故宫破坏严重。

9)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Ⅹ度强。

10)1733年8月2日,云南东川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7.5级。

11)1739年1月3日,宁夏平罗、银川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

12)1833年9月6日,云南嵩明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达Ⅺ度。

13)1867年12月18日,台湾基隆近海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6级。

14)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8.5级的地震,震中烈度12度。

15)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发生震级8级的地震,震中烈度11度。

16)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发生地震,地震震级为8级,震中烈度Ⅺ度。

17)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7.5级的地震,震中烈度10度。

18)1935年4月21日,台湾苗栗发生地震,震级为7.1级。

19)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8.5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

20)1962年3月19日,广东河源发生地震,震级为6.1级,是中国第一个水库诱发地震。

21)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地震。由两次大地震组成:3月8日,邢台隆尧县发生震级6.8级的大地震;3月22日,邢台宁晋县发生震级7.2级的大地震。

22)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县发生震级7.7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

23)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地震。地震震级为7.3级,震中烈度为Ⅸ度强。

24)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的地震。

25)1996年2月3日17时14分18秒,在云南省丽江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

26)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27)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

28)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181人遇难。

29)2017年8月8日21时,九寨沟7级地震。

今天小编对中国地震历史记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麦在中国的历史有什么历史?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种植的?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代化的今天,中国人的主食主要有两样,就是米和面,也就是稻谷和小麦。这两样成为人们今天饮食中的绝对主流,南方多食稻米,北方多吃面食。但是在历史上可并非如此,中国历史上的传统主食其实是五谷,也就是小米、黄米、豆类和稻谷之类的食物,麦子其实是在某个历史时期传入中国的,接下来给大家说一下小麦在中国的历史。

在黄河流域两岸的三门峡、洛阳、卢氏以及西安、宝鸡等地大量存在植物学特征与普通小麦栽培种亲缘最接近的小麦草,这种小麦草很可能早已为我国先民采集和栽培。在中国继云南小麦亚种发现之后,在西藏高原又发现有麦穗自行断节的普通小麦原始类型;在伊犁河谷有大片的粗山羊草原生群落,而黄河中游麦田早就有混生节节麦,这些事实对研究中国小麦的起源、演化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在中国的历史发源于黄河流域,随后在各个区域不断演化和传播,对于研究小麦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