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2【精选三篇】

浏览

1855

文章

3

篇1:中国贫困人口现状是什么,有哪些状况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2015年,联合国提出新的愿景,呼吁到2030年全球消除极端贫困,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成功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比全国农民收入高20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国家持续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实施了大量扶贫项目,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资产,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人口老龄化

全文共 1843 字

+ 加入清单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成因复杂,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我国人口的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有着更好的养老条件;此外,由于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诸多因素导致我国新生儿逐渐减少,青壮年人口数量减少,而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造成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2018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分析

1、我国老年人绝对数量大,发展态势迅猛。据调查显示,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0%都被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据,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的比重由13.3%增至16%。如此巨大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让我国较其他国家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城乡倒置。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受“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城镇生育率较农村生育率低;另一方面,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去往一线二线城市发展,农村老年人口增多,尤其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居多,农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些方面导致人口老龄化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

3、高龄化趋势加剧。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杜鹏[5]提出高龄老人的病残率较其他老人更高,需要的关心照顾程度较其他老人也更多,高龄老人是老年人中最为脆弱的群体,是解决好养老问题的重难点。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增长100万高龄老年人口,这种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

4、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增速加快,比重增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模式中传统三世同堂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家庭趋于小型化,加之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据最新调查显示,预计到2020年,独居老人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将成为老年人中的“主力军”。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1、实行与人口协调发展的经济战略

要统筹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系,将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实行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一,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通过提高生产力来对冲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其二,拓展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壮大实体经济、促进居民消费等方式来不断适应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不断完善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消费需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发满足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提升当前社会条件下的经济驱动力。

2、协调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系要将建设理想老龄社会纳入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的问题,改革劳动就业制度,统筹处理社会就业与养老之间的矛盾;不断完善退休制度,加强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年龄平等原则,对收入分配制度加以改革,逐步提升老龄人口在社会财富、机会及权利等方面的分配;建立科学的代际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矛盾处理机制,不断推动社会各个年龄群体平等分享社会资源、共享社会利益、共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与老龄社会发展需求相符的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不断推进社会公共服务结构优化,完善老龄人口生活料理、精神慰藉、疾病护理等老龄服务体系。

3、完善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年龄平等文化

在文化发展方面,应该将老龄社会建设纳入人文发展战略中,构建老龄社会的新文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倡导年龄平等文化,宣传新的价值观。通过现代各种媒体、自媒体渠道,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传统道德文化,提升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孝道文化。同时要提倡家庭养老的重要方式,构建老龄社会的新型文化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专家称未来中国面临“人口红利”和老龄化挑战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口未来几十年时间里在经历“人口红利”的同时,也将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

四五十位来自欧、美、亚洲以及中国的一流人口经济学家和国内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今天云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参加“老龄健康的社会经济挑战与机遇”国际研讨会,研讨关于老龄健康的社会经济挑战与机遇,为发展中国家政府提出对策建议,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一些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目前以及今后十五年左右处于“人口红利”黄金时期。生育率迅速下降使得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中国将形成一个劳力资源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人口红利”黄金时期。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同时表示,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增加了对老龄护理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则减少了劳动人口。因此,老龄化将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制定正确的老年保障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充分利用“人口红利”黄金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机遇,及早为应对二0二0年以后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较高比例与劳力资源衰减、“人口红利”机遇期中止而将造成的严峻挑战做好准备,成为这次由国际人口科学联盟、亚洲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协调中心以及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研讨会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