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世说新语一共有几门(经典5篇)

浏览

1948

文章

5

篇1: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复于地取内/口中B.啮破/即吐之C.谢无奕/性粗强D.事行/便拜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瞋()(2)数()(3)阙()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译文: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译文:

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二)8.【答案】A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瞋(同“嗔”,发怒意思)(2)数(诘责,数落)(3)阙(缺少)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答案】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2)【答案】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11.【答案】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参考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曹丕为什么要学驴叫?《世说新语》中曹丕学驴叫有什么原因?

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说新语》当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曹魏的一名重臣,深受曹操喜爱和信任,同时也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他去世之后,曹丕带着众臣在王粲的墓前学驴叫。这就很让人惊奇了,现在看来学驴叫应该算是一件比较侮辱人的事情,为什么当时曹丕还带头学驴叫?驴与王粲有什么关系?曹丕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

曹丕学驴叫的这个故事记载于《世说新语》中。《世说新语•伤逝》中记载:“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至于曹丕为何在葬礼上学驴叫送别王粲,以史为鉴先从王粲的故事说起,了解了王粲,就知道曹丕为何要以士子的身份做出如此惊人之举了。

1.王粲文学成就极高

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是当时仅次于三曹(曹操、曹植,曹丕)的一流文学高手。而建安七子中王粲的文学水平也高于他人。

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比其他六人要强。王粲一度被人和曹植并称“曹王”,可见其才华横溢。

2.深得曹操信任

王粲小时候被大文豪蔡邕赏识,王粲登门来拜访的时候倒履相迎,还对宾客说自认不如王粲,给王粲造足了声势。后来天下大乱,身材瘦弱的王粲投奔身高八尺的刘表,刘表是个外貌党,对王粲不够重视。结果等刘表死后,王粲带头劝说刘表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占据荆州后就任命王粲给自己当秘书“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后来曹操觉的王粲不仅文化水平高,而且在大局观上也很厉害,于是又任命王粲为军谋祭酒,参赞军事。要知道军师祭酒这一职位可是曹操给爱将郭嘉留的,军谋祭酒虽然不比军师祭酒,也算是王粲从一个文人过渡到了军事参谋上,这标志着曹操对他的信任进一步加深。等到曹操成了魏王,建立了魏国,又任命王粲为侍中。

经常关注以史为鉴的都知道,三国时期不论是丞相掾、军谋祭酒、侍中,这几个官职都是直接接触曹操的,非曹操亲信不可担任,可见王粲深受曹操信任。

3.保持中立不站队

在曹操手下办事,涉及到世子之争的时候,不论你站曹丕还是站曹植都会有很大的风险。杨修就是站错队没有及时抽身的最惨痛的案例。王粲却非常的聪明,无论是和曹丕还是和曹植关系,都以文会友,不远离也不太接近,相处的恰到好处。

曹丕和曹植,一来是因为文采,二来是因为王粲不趋炎附势,对王灿更是敬重。而王粲死后,曹丕带头在葬礼上学驴叫,曹植也为王粲写了诗文以示祭奠。可以看出王粲当时的地位。

4.很可能还有瘟疫的原因

建安二十一年,王粲跟着曹操征吴。二十二年春,在半道病卒,时年四十一岁。以史为鉴之前写过,建安22年发生了大瘟疫,建安七子之中,除了孔融被杀,阮瑀早逝,其余五人全部丧命于这场瘟疫。

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也死于建安22年的瘟疫。曹植在文章中也说:“(建安22年)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瘟疫的恐惧让大家兔死狐悲,做出一点出格的举动也可以理解。

好了,我们看了这四大背景原因,我们再来分析曹丕为何要带领大家学驴叫。

首先,曹丕当时还不是世子,他需要给别人做出礼贤下士尊敬贤者的这样一个态度,有利于自己世子的位置。另外曹丕自己带头学驴叫,还要看看谁跟着学,谁不跟着学,就可以得出那些人是自己的铁杆亲信,那些人还要发展一下。

其次,曹丕和王粲私人关系的确比较融洽,在朋友的葬礼上面对早逝的朋友作出这样的举动也不足为怪。

第三,魏晋风骨,初现端倪。比起竹林七贤的各种放纵,在魏国时期文人只是通过喜欢驴学驴叫来表达自己的独特。

第四,兔死狐悲。建安22年的大瘟疫对活着的人影响很大,像王粲这种贵族都避免不了瘟疫,曹丕估计也一度有了兔死狐悲的伤感。放纵一下自己的感情,也无可厚非。

以上四个原因恐怕就是曹丕带头学驴叫祭奠王粲的原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人也爱玩微信——《世说新语》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中国魏晋时期的谈话和轶事的书。它和我们今天玩的微信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一本高度互动的书,读者很想参与其中。那么这本书是怎么形成的呢?

古代微信的诞生

南朝时期,临川刘金标一清喜欢举行文人聚会,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形成了一个“朋友圈”。

魏晋名士的代表——竹林七贤(作者:韩民)

文人聚会,当然少不了八卦一下身边的新鲜事物。在一次聚会上,有人和每个人分享了他看到的有趣的消息。那人说:“刘令恒酗酒,或者在家里脱光衣服,让人笑话他。玲玲说:“我把天地当成我的建筑文字,把房间当成我的衣服。你为什么在我的火车上?”“这两个非常短的句子甚至比我们的一些微信内容更精炼,但它们揭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刘玲是一个狂野不羁的人,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在家里脱衣服。有些人看到他时嘲笑他,但刘玲责备地说,“我把天地看成一个房间,把房间看成我的裤子。你是怎么穿上我的裤子的?”看,这不是很有趣吗?难道我们不喜欢在我们的朋友圈里分享这些有趣的事情吗?

在另一个场合,另一个朋友分享说,“王是擅长驴唱歌。文帝刚一下葬,他的葬礼就开始了。顾和他的同伴们说:“国王喜欢驴子唱歌,但每只都能发出声音来送它们。"每个客人都会发出驴叫声. "这个短短的“微信”说,王喜欢听的驴叫。在他的葬礼上,文丕皇帝号召大家向驴子学习,记住王。演讲结束时,在场的客人发出了整齐的驴叫声。这不是很有趣吗?刘义庆也觉得很有意思,所以他找了个人录了以前所有人分享的“微信”,后来他有了“世界谈话”。《世说新语》的本名是《世说新语》。

优秀的读者——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世说新语焦健》,徐振坤(网络图)

随着“朋友圈”分享越来越多的内容,刘义庆觉得有必要给这些“微信”贴上标签,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情感”、“星座”和“轶事”等标签一样。刘义庆将《世说新语》分为“德”、“言”、“政”、“文”、“祖”、“容止”等36类。例如,“创始人”指的是“正直”,许多文人和学者的正直的例子都将包括在这一类别中。“容止”指一个人的外貌和行为。在这个类别中,相关的内容将被记录下来,特别是一个人的行为和他做了什么,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中分享我们正在做的和正在做的一样。最后,《世说》有八卷三十六类。

在收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中,刘义庆扮演了“网络警察”的角色。他删除了一些不雅和不合适的微信,并不允许其“发布”。是的,刘义庆是《世说新语》的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的翻译 世说新语咏雪翻译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咏雪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将家人聚在一起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赏析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文学常识《世说新语》两则

全文共 1787 字

+ 加入清单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课文讲解

一、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

1、儿女:古,子侄辈;今,子女。

2、去:古,离开;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古,诗文;今,文章意思。

五、一词多义

1、顾:①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

②相顾惊疑。顾:看。(如顾野有麦场)

③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如三顾茅庐)

2、信:①则是无信。信:讲信用。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③必以信。信:实情。

六、敬辞与谦辞

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七、其它关键词

1、寒雪日内集。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似:像

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暴风骤雨)。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因:趁着、随着。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委:丢下。舍: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9、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八、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九、理解问答: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1)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2)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

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答: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答:“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用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形容飞雪的比喻句:

(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2)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4、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答:(1)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2)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3)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

(4)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