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世界最长隧道排前十名优秀10篇

浏览

4677

文章

10

篇1:置身于仙境 世界十大最美隧道

全文共 146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隧道两个字人们下意识想起的就是我们身边较为常见的隧道,可你是否知道隧道也有极其美丽用树或是特色花朵构建而成的树隧道?

那么,本期城市文化看看世界十大最美隧道。

美国橡树巷种植园的树隧道

这个种植园座落于路易斯安那州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美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地标,以对其进行保护。橡树巷种植园的树隧道长约240米,两旁的小橡树在18世纪初栽种。此后很久,照片中的房屋才开始建造。

美国红杉国家公园的红杉树通道

这条不寻常的隧道位于美国加州的红杉国家公园。该通道是把一棵在1937年倒下的红杉树的树干挖空而形成的。当时,公园管理人员决定不把这棵倒下的树挪走,而是在树干上凿一条通道。通道宽5.18米,高2.44米。

巴西阿雷格里港树隧道

巴西阿雷格里港南部的一条树隧道,由100多棵树木构成,是当地的一个热门旅游景点。这条街道名为“格卡罗-德卡瓦霍”,被一名葡萄牙生物学家赞为“世界最美之地”。该街道上全长500米,有超过100棵的紫檀木,枝叶茂密遮盖了天空,也使街道两旁建筑物的空调使用量减少了30%。2006年,当时的阿雷格里港领导签署了一项法令,宣布这条美丽的街道成为巴西的历史、文化、生态和环境遗产的一部分。

英国威尔士的紫杉树隧道

紫杉隧道坐落于英国威尔士卡马森郡自然环境优美的特依瓦(Tywi)河谷中,阿伯格拉斯尼宅邸和花园附近。阿伯格拉斯尼宅邸被视为英国最美丽的花园所在,从1470年开始,这里就启发着写作者的灵感。

乌克兰“爱的隧道”

乌克兰科勒文的“爱的隧道”,是世界上最着名的树隧道之一。这条由树木构成的火车隧道是乌克兰的一个着名旅游景点,同时也是乌克兰最美丽的所在之一。这或许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一条火车道,该隧道长约2英里,是一个伐木工厂的运输铁道。当地人称该隧道为“爱的隧道”,许多情侣来到此地许愿。

银杏树隧道

银杏树在日本文化中备受尊崇。有六棵银杏树在广岛轰炸中幸存下来,并生长至今。日本人将银杏视为“希望的承载者”,而银杏也常被称为“活化石”。东京的街道两旁、花园和公园里生长着大约6.5万棵银杏树。照片呈现的银杏树隧道座落于明治神宫的外苑。

德国波恩的樱花隧道

日本的樱花是闻名世界的,每当到了春暖花开的日子,世界各地的游客就会涌向日本观赏如诗如画的樱花,但是在世界的另一端,有一条世界上最漂亮的樱花隧道,近年来也吸引着游客的探访。

秋叶隧道

美国佛蒙特州立公园的秋叶隧道,因秋季时景色最为美丽而得名。随着秋季的到来,两旁的树叶被染成彩虹色,仿佛一幅绚烂的油画。秋季的到来,意味着黄色树叶一片片的飘落,我们喜欢春天的生机勃勃,也喜欢秋天的落叶飘飘,想要最好的观赏秋叶美景,那就应该去秋叶隧道看一看,这里的美足以让您震惊,让您流连忘返。

南非的蓝花楹路

从约翰内斯堡延伸到比勒陀利亚。约翰内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栽种了1000多万棵树,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造森林。地球上至少有49种蓝花楹种群,绝大多数原产自南美洲,尤其是乌拉圭、巴西、秘鲁和阿根廷以及加勒比海盆地。100多年前,这种热带树木被引入南非。

北爱尔兰暗黑树篱隧道

这个美幻得如同绘画的榉树隧道被当地人称为“黑暗树篱”,距今已有大约300年的历史。据称在18世纪,詹姆斯·斯图尔特种植下了150棵山毛榉,以在路途中向前来他庄园的宾客炫耀。暗黑树篱是北爱尔兰的一个着名旅游景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摄影师。在摄影集《英国年度风光摄影师》出版的最初4年,展示这条树隧道的照片每年都入选。不幸的是,由于最近在林木线内建造一个羊栅栏,暗黑树篱的景致惨遭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世界上最长的越岭隧道

全文共 174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最长的隧道,中国挖了16年,国家为何要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呢,一起来看看这隧道的真实面貌。

意义

甘肃省省长陆浩指出:兰武二线和乌鞘岭特长隧道工程是甘肃人民渴盼已久的工程,也是西北人民的致富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对于加快甘肃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沿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沿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顾全大局,以主人翁的的姿态,想铁路之所想,急工程之所急,一路绿灯,全力以赴配合铁路部门的工作,积极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竭尽全力支持武二线和乌鞘岭隧道工程建设。

兰新铁路兰武段是中国铁路网“八纵八横”中最主要的“一横”——陆桥通道的组成部分,也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段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亚欧大陆桥陆桥通道连云港至乌鲁木齐之间仅剩的一段单线铁路当前的运输能力,制约了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修建于天堑乌鞘岭的盘山铁路,因线路爬行坡度大,弯多、坡陡、路况差,严重制约了列车运行速度;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的全面实施,乌鞘岭交通梗阻的现状成了制约中西部经济腾飞的“瓶颈”。

兰武二线及乌鞘岭隧道的建设,对提高陆桥通道客货运输能力、加快西部开发、促进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物资交流以及沿线经济发展、民族安定团结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是新疆和甘肃河西地区通往内地的主要铁路通道和西北铁路网发展的主骨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轴和依托。

乌鞘岭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而隧道工期之紧迫,任务之艰巨,质量标准之高,在中国铁路长大隧道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被隧道建设工程专家称为兰武二线“咽喉”工程。

施工

乌鞘岭共8个施工单位参与施工,分别为中铁一、二、五、隧道局和中铁十二、十六、十七、十八局,各单位对该隧道的施工相当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该隧道的施工现状反映了中国现在钻爆法施工的真实情况。

乌鞘岭隧道“咽喉”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F7断层于2005年3月18日顺利贯通。2006年8月23日上午实现双线开通。

隧道的简介

隧道是指在既有的建筑或土石结构中挖出来的通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1970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的隧道会议综合了各种因素,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作用任何方法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的洞室。”而山岭地区,公路从一个水系进入另一个水系要翻越其间的分水岭。为缩短里程,克服高度或地形障碍,往往要设置隧道,这种隧道称为越岭隧道。

乌鞘岭特长隧道是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20.05公里。于2006年8月23日上午实现双线开通,兰新铁路兰武段(兰州西至武威南)新增二线铁路全面建成,欧亚大陆桥通道上的“瓶颈”制约被消除,连云港至乌鲁木齐3651公里间全部实现双线通车。乌鞘岭隧道位于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隧道长20050m,隧道出口段线路位于半径为1200m的曲线上,右、左缓和曲线伸入隧道分别为68.84m及127.29m,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线间距40m,两隧道线路纵坡相同,主要为11‰的单面下坡,右线隧道较左线隧道高0.56~0.73m,洞身最大埋深1100m左右。隧道左、右线均采用钻爆法施工,右线隧道先期开通。隧道辅助坑道共计15座,其中斜井13座,竖井1座,横洞1座。

地质乌鞘岭隧道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及三叠系沉积岩、志留系、奥陶系变质岩,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侵入体。隧道横穿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伏地褶皱带和走廊过渡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 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不良地质为有害气体,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隧道预计最大涌水量为9621.81m ,施工中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热害、含煤层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情况。隧道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洞身不同的地质情况和特殊施工环境,设计了各型衬砌结构类型供施工选用,针对性较强。结构安全度根据有关单位的意见,相对一般结构设计留有较多的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世界上最长跨海的隧道

全文共 178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曾经阻隔海洋两岸的大海已经不足以畏惧了,最长跨海隧道的建成将为我们带来无数便利,也将成为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桥梁。

建设时间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设想最早提出开始于1992年,鲁东大学副校长、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课题组负责人柳新华当时在烟台市政府工作,和宋长虹等几个同事一起研究烟台如何从一个海滨小城成长为国际城市的方略,发现制约烟台成长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交通制约。

2010年1月,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论证工作开始启动。

2013年8月,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最终方案定稿,形成一个总报告和12个分报告,报告以中国工程院的名义上报国务院。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设计全长123公里,体投资大约在2600亿元左右。

全球最长的跨海隧道

据报道,国务院正式审议2016年重点工程,其中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即烟大海底隧道)施工方案已于日前正式出炉。11月30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渤海海峡跨海方案仍需到国家发改委立项。将研究前期的风险问题,组织机构问题,准备工作也陆续开始。“十三五”规划获得人大审批后,即可开始前期的勘测、测量、侦探等的工作。“通道由C型变为I型,通车时间由两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左右。高架(造价上万亿)变隧道,汽车坐火车,造价低,可行性强。”他这么形容施工方案。上述大连电视台的报道称,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指的是烟台蓬莱至大连旅顺之间的海底隧道,归属铁路总公司管理,整条隧道全长123公里(相当于2.5条英吉利海峡隧道),火车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运行速度能达到220公里/小时。届时,从大连到烟台最多只需要40分钟。通道设计运行负荷为每日10万车辆,每年收入约200亿元,平均每辆车通行费在548-1826.5元之间。报道称,工程方案将采纳全海底隧道方式,以火车载运汽车通行,南北两据报道,国务院正式审议2016年重点工程,其中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即烟大海底隧道)施工方案已于日前正式出炉。

“十三五”规划获得人大审批后,即可开始前期的勘测、测量、侦探等的工作。“通道由C型变为I型,通车时间由两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左右。高架(造价上万亿)变隧道,汽车坐火车,造价低,可行性强。”他这么形容施工方案。上述大连电视台的报道称,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指的是烟台蓬莱至大连旅顺之间的海底隧道,归属铁路总公司管理,整条隧道全长123公里(相当于2.5条英吉利海峡隧道),海底隧道是在海底建造的连接海峡两岸的隧道,是供车辆通行的。海底隧道大可分为海底段、海岸段和引道三部分。其中海底段是主要部分,它埋置在海床底下,两端与海岸连接,再经过引道,与地面线路接通。

渤海海峡跨海道研究项目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全程123公里,平均深度20米至30米,最深约70米,以火车为主流运输方式,时速200公里。建成后将远超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约54公里),成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从山东蓬莱经长岛至辽宁旅顺,建设公路和铁路结合的跨越渤海的直达快捷通道,主要利用渤海海峡的有利地理条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于1992年开始研究建设,形成纵贯我国南北的东部铁路、公路交通大动脉。 2006年11月6日,我国首条运距超过100公里的跨海铁路轮渡项目——烟大(烟台-大连)铁路轮渡正式开通试运营,实现两个半岛的软连接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意义

运输便利

山东和东北地区间的主要运输方式有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等。由于渤海海峡的阻隔,往来于两地之间的铁路、公路只得绕行山海关,路程均在1600公里以上,从而降低了运输效率,增大了运输成本。两地之间起支配作用的运输方式为海上运输,尤其是烟台到大连的航线,更是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客货运输量。

经济圈辐射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建设,使环渤海由原来的“C”形环绕运输变为“I”形直达运输,渤海经济圈与胶东乃至长三角经济圈紧密结合,对东北振兴、中国经济的再腾飞意义重大。直接受益的就有东三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广西等10个省市自治区。

收益细节

“其实,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设想早在1992年就被提出来了,烟大铁路轮渡只是第一步,首先实现两个半岛的软连接”。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将北上与横贯俄罗斯的亚欧大陆桥相接,南下与横贯中国的新亚欧大陆桥相交,并形成直达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台地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中国沿海、东北亚及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大市场的形成创造重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世界上最大的隧道挖掘机

全文共 1079 字

+ 加入清单

不少人在出行的时候都会有机会穿过长长的隧道,这些隧道都是通过强大的隧道挖掘机挖出来的。那么世界上最大的隧道挖掘机是哪个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资料。

世界最大隧道掘进机Bertha将被运至西雅图

皮吉特海峡的孩子们在最近的SR99盾构命名比赛中给出了150个不同的名字,最终被选定的名字是Bertha, 选取这个名字是因为西雅图1926年的市长名字是Bertha Knight Landes—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市长。

就像Bertha Knight Landes成为第一个女市长一样,这个盾构也将成为西雅图和世界第一大直径盾构。Bertha盾构将被拆分成40个不同部件来装船运输,最大单件重量为900吨。日立造船制造的该盾构直径为57.5尺(17.52m,也有资料公布为17.45m),重量为6700吨。

华盛顿州交通部在12月10日宣布了该盾构的最终名字,该盾构是用于Alaskan Way 高架桥替代项目隧道的开挖。

有2名孩子都给出了Bertha这个名,他们分别是五年级和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2人将被邀请参加盾构典礼,并在始发前看到盾构机涂着他们选出的名字。

Bertha盾构也拟人化的于12月10在Twitter(推特)上注册了账户,用户名为@BerthaDigsSR99,她的第一条消息是“非常开心在最后有了一个名字,或许现在海关署开始使用我的名字了”

日立造船制造出重7000吨的全球最大盾构机

日立造船公司于2012年12月25日公布,已经制造完成全球最大的土压盾构掘进机。该盾构机直径为17.45米,长约110米,重量约为7000吨。将用于美国华盛顿州运输局(WSDOT)在该州西雅图市内实施的“SR99 Tunnel Project”道路隧道工程。该工程将把西雅图市内99号线老化高架桥部分改为地下隧道,使市中心全长约2.8公里的区域实现隧道化。

盾构机由开展施工业务的美国纽约州Dragados Usa,Inc.与加利福尼亚州Tutor Perini Corporation组成的联营体Seattle Tunnel Pertners向日立造船美国法人订货。根据WSDOT公布的信息等可知,订单额为8000万美元。

该盾构机尺寸为全球最大,并且,除了回填材料注入装置,还采用了多项最新技术,例如,可在机内更换刀盘及钻头的功能、停止掘进时也能监控刀具压力室内土压的功能等。

日立造船考虑到发货时的便利性等,在该公司堺工厂原为造船场的2号船坞(宽64米、长410米、深12米)中组装了盾构机。整体装置将分为最重约900吨的单元,利用重物运输船运往美国。预定2013年3月下旬抵达西雅图港,然后在当地进行组装,之后预计将于同年5月到6月应用于挖掘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世界上最长的隧道在哪里

全文共 64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世界上最长的隧道在哪里

世界上最长的隧道在哪里

洛达尔隧道是位于挪威西部地区的世界最长的公路隧道,被称为最长的公路隧道。洛达尔隧道位于洛达尔和艾于兰之间,全长24.51千米。于1995年3月开始动工兴建,2000年11月27日正式通车,整个工程项目共耗资约1亿美元。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为隧道正式通车剪了彩。在洛达尔隧道修建期间共实施了5000多次爆破,这条隧道在挪威布满山脉和峡湾的地下绵延15英里,是世界上已经竣工的最长公路隧道。 独特之处: 在没有窗户的封闭隧道中连续行驶20分钟会让人感觉乏味,所以心理学家和工程师决定采取措施,维持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一个人在隧道的心理反应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了人们是接受这项设施或者是干脆回避它。"曾经参与过10个不同的隧道工程的伊利诺大学教授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优素福·哈沙什说,"就这条隧道的长度来说,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环境和照明系统。"洛达尔隧道中使用的一些解决方案包括明亮的蓝色灯光和微妙的曲线,以吸引司机的注意力。不过,最重要的是该隧道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打破了整个行驶路线的单调性,给乘客造成一种印象,仿佛他们是在几个小的隧道中行驶。

挪威,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部,西临挪威海,与丹麦隔海相望。国土面积为385155㎞²,包括斯瓦尔巴群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布维岛-挪威自然保护区)扬马延岛等属地。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罗斯接壤,南同丹麦隔海相望,西濒挪威海。

海岸线长2.1万公里(包括峡湾),多天然良港。是南北狭长的山国,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全境,高原、山地、冰川约占全境2/3以上。南部小丘、湖泊、沼泽广布。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部山区气候寒冷。挪威是世界重要的海事国之一,其海岸线曲折,近海岛屿达15万多个,既是优良港口,又是风景优美的游览区。挪威境内最高峰为格利特峰,海拔2470米。挪威本土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南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属苔原气候。首都年平均气温7℃,年降水量740毫米左右[1]。折叠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全国设1市18郡,下设454个市政:奥斯陆(市)、卑尔根、阿克什胡斯、东福尔、海德马克、奥普兰、布斯克吕、西福尔、泰勒马克、东阿格德尔、西阿格德尔、罗加兰、霍达兰、松恩-菲尤拉讷、默勒-鲁姆斯达尔、南特伦德拉格、北特伦德拉格、诺尔兰、特罗姆斯、芬马克、希望岛。首都奥斯陆(Oslo)。折叠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挪威油气、水力、森林、渔业资源丰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近海石油工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挪现为西欧最大产油国、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截至2007年底,原油及天然气已探明总储量为130亿标准立方米(石油当量),已开采35%。水力资源丰富,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渔场[2]。挪威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由于分水岭过于接近海岸,因此河川都很短促,瀑布落差较大。挪威境内还有很多冰川和湖泊,由于冰河溶解的水量丰富,十分适合水力发电,可开发的水电资源约1870亿度,已开发63%。其他矿产资源有:煤2-5亿吨,铁0.3亿吨,钛0.18亿吨。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渔场。农业面积10463㎞²,其中牧草地6329㎞²。折叠编辑本段国家象征

折叠国名

挪威王国,简称挪威。挪威一词,大约出现于9世纪,它是由Nolreweg转来,意为“通往北方之路”、“北方航道”。当时来往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航道主要有3条:东路经波罗的海,西路经北海,北路沿着半岛的北岸出入。当时,北路一线海岸地区依航线的名称被叫做“诺雷韦格(Nolreweg)地区”,是将日耳曼语的Nolre(北)和Weg(路)拼合而成的地名。在英语中,将其后半部的“韦格”Weg(路)换成英语的“威”Way(路),读作“挪威”(Nolway)。但在挪威本国,人们还是把从古名演变过来的Norge作为正式国名。折叠国旗

挪威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11:8。红色旗面,偏左侧绘有蓝白色十字。挪威曾为丹麦所统治,国旗十字的来历与丹麦国旗的十字来历相同。蓝、白、红象征着自由与独立。它的国旗有两种,政府机构悬挂燕尾式国旗,其他场合悬挂上述横长方形国旗。 挪威国旗挪威国旗由靛蓝色十字架加上白色边和周围的红色组成。由于挪威曾受丹麦统治,所以国旗上的十字源自丹麦国旗的十字图案。丹麦是最早将____十字架画入国旗的国家,而北欧各国也均用十字旗帜。挪威根据丹麦国旗为基本图案,结合美国星条旗和法国三色旗的色彩,在白色十字中加入蓝色十字,于是诞生了这面三种颜色的国旗。其中红白蓝三色象征自由与独立。折叠国徽

挪威国徽挪威简洁明了的国徽呈盾形,红色的盾面上直立着一只金色狮子,头戴王冠,持金柄银斧。金狮是力量的象征,银斧是挪威自由的保护者圣奥拉夫的武器。盾徽上端是一顶镶嵌着圆球和十字的金色王冠。它最初于13世纪出现在哈康国王祖先斯瓦莱国王的旗帜与徽章上。盾徽中雄狮前肢紧握战斧的图案是8世纪以来神圣国王的个人象征。金色雄狮头上的王冠造形简朴,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金属制作的特有风格。盾徽顶端的王冠,象征王族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折叠编辑本段人口

截止2012年,挪威总人口达到500万。96%为挪威人,有萨米族约3万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官方语言为挪威语。90%的居民信奉国教____路德宗[3]。折叠编辑本段政治

折叠宪法

挪威现行宪法于1814年5月17日通过,后经多次修订。宪法规定挪实行君主立宪制。宪法规定,挪威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为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统帅,并提名首相人选,但无权解散议会。议会分上下两院,除制定法律先由下院后由上院讨论外,其他问题均由两院合并讨论。执政党是工党。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折叠司法

挪威法院独立行使职能,分三级:最高法院,6个高等法院,93个区、市初审法院。此外还设有劳资纠纷法院、社会保障法院、土地认证法院等。最高法院设1名院长和18名大法官,院长为图尔·谢(ToreSchei),2002年就任。检察院隶属司法部,总检察长为托尔-阿克塞尔·布什(Tor-AkselBusch),1997年就任。挪威司法部2014年9月8日表示,挪威计划向荷兰租用牢房,因为挪威已定罪判刑而等待入监的人正在排长龙,加上挪威监牢正在改建,监狱空间进一步减少。挪威司法部说,目前已有1300名已判刑者排队,监狱的需求量很大。荷兰向比利时出租牢房已有好几年历史,挪威可以效仿比利时做法[4]。折叠议会

国家立法机构,采用比例代表直选制。由169名议员组成,任期四年。分上下两院,上院由全体议员的1/4组成,除制定法律先由下院后由上院讨论外,其它问题均由两院共同讨论。本届议会于2005年9月选出,工党61席,进步党38席,保守党23席,社会主义左翼党15席,____人民党11席,中间党11席,自由党10席。议长托尔比约恩·亚格兰(ThorbjørnJagland,工党),2005年10月就任。折叠政府

挪威风景挪威本届政府于2005年10月17日组成,内阁共19人,其中工党10人,社会主义左翼党5人,中间党4人。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Stoltenberg,工党)、财政大臣克丽斯廷·哈尔沃森(KristinHalvorsen,社会主义左翼党,女)、地方政府与地区发展大臣玛格尼德·梅尔特维特·克莱帕(MagnhildMeltveitKleppa,中间党,女)、外交大臣约纳斯·加尔·斯特勒(JonasGahrStøre,工党)、国防大臣安娜格雷特·斯特伦·埃里克森(Anne-GreteStrøm-Erichsen,工党,女)、石油和能源大臣特尔勒·里斯-约翰森(TerjeRiis-Johansen,中间党)、外援兼环保大臣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Solheim,社会主义左翼党)、贸工大臣希尔维亚·克里斯汀·布吕斯塔(SylviaKristinBrustad,工党,女)、交通和通讯大臣利芙·西格纳·纳瓦塞特(LivSigneNavarsete,中间党,女)、教育大臣博尔德·维格尔·苏尔耶(BårdVegarSolhjell,社会主义左翼党)、高教与科研大臣图拉·奥斯兰(ToraAasland,社会主义左翼党,女)、劳动和社会融合大臣达格·特里耶·安德森(DagTerjeAndersen,工党)、司法与警察大臣克努特·斯托尔博格(KnutStorberget,工党)、儿童和平等事务大臣安妮科恩·维特费尔特(AnnikenHuitfeldt,工党,女)、文化和宗教大臣特隆德·吉斯克(TrondGiske,工党)、卫生和护理大臣比亚纳·哈康·汉森(BjarneHåkonHanssen,工党)、改革和行政管理大臣海蒂·格兰德·罗伊斯(HeidiGrandeRøys,社会主义左翼党,女)、农业和食品大臣拉尔斯·佩德尔·布莱克(LarsPederBrekk,中间党)、渔业和海岸事务大臣海尔佳·彼得森(HelgaPedersen,工党,女)。折叠政要

哈拉尔五世:国王。1937年2月21日生于奥斯陆。1940年4月德国入侵挪威后,随其母及两个姐姐应美国总统罗斯福之邀侨居美国,战后回国。1955年入挪威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至1962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历史、经济和政治学,1984年11月获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77年获陆海空上将军衔。1957年9月起为挪王储,开始参与国事活动。1991年1月21日即位。1985年4月作为王储首次访华。1997年10月偕宋雅王后访华。爱好帆船和滑雪运动。有一女一子。延斯·斯托尔滕贝格:首相。1959年3月16日生。经济学硕士。26岁担任工党青年团主席。1990年起逐渐在政府、议会和工党内担任重要职务。历任环保部国务秘书、议会能源与环境委员会主席等。1993年任经济与能源大臣,是内阁中最年轻成员(时年34岁)。1996年任财政大臣。2000年出任首相,但于次年选举中失利下野。2002年任工党主席。2005年10月,再次出任工党、社会主义左翼党和中间党组成的联合政府首相。对内主张福利与社会公平、务实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在外交上倡导和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主义。1995年曾作为经济能源大臣随布伦特兰首相访华。2007年对华进行正式访问。折叠政党

挪威有20多个注册政党。(1)工党(LabourParty):1887年成立。挪第一大党,战后主要执政党,在工会中有较大影响。对内主张实行福利社会,实现充分就业、可持续发展、公正分配和加强社会福利。2005年与社会主义左翼党、中间党组成联合政府,目前有7万多党员。(2)社会主义左翼党(SocialistLeftParty):1975年成立。奉行激进的社会民主主义路线,反对加入欧盟,外交上强调对美国相对独立,注重环保。(3)中间党(CentreParty):1920年成立。代表农场主和家庭农户利益,坚决反对加入欧盟。(4)进步党(ProgressParty):议会第二大党。1973年成立。对外国移民和申请避难者态度较苛刻,赞成加入欧盟,主张减税。(5)保守党(ConservativeParty):1884年成立。代表金融、航运和工商业大垄断资本利益,强调自由市场竞争,坚定拥护加入欧盟。(6)____人民党(ChristianDemocraticParty):1933年成立。维护基督____道德观念,反对加入欧盟,支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援。约有5万余党员。(7)自由党(LiberalParty):1884年成立,是挪历史上最早的政党,曾经历多次分裂。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反对极端垄断和社会化,主张国际参与。其他政党还有:挪威共产党(NorwegianCommunistParty)、红色选举联盟(RV)、绿党(TheGreenParty)等。折叠编辑本段军事

国王为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内阁通过国防大臣掌握全军。最高作战指挥机构为最高国防司令部。国防司令斯韦勒·迪森上将(SverreDiesen,2005年4月上任)。奉行与美国和北约结盟的防务政策。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6至12个月。现役军人和文职人员共约3万人。战时可动员预备役共约13万人。挪向波黑、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等地联合国维和部队派驻约1500人。2008年国防预算为315.4亿挪威克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随着欧洲形势的变化,挪正在调整防务政策,压缩军费开支,削减人员数量,提高装备质量。折叠编辑本段外交

挪威作为北约成员国,将与北约的合作作为其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础。尚未加入欧盟,但积极发展与欧盟的合作,同时与邻国俄罗斯维持睦邻关系。深化与欧盟、美国、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加重视发展与亚太国家的联系,努力拓展外交空间,通过联合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140多个国家有外交关系。挪威以同北约合作为其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础。积极发展与欧盟及北欧的合作,同时与邻国俄罗斯维持睦邻关系。进一步加强与欧盟、美国、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关系,事务。挪威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北欧理事会、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1954年10月5日,挪威与中国建交。1996年和1997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实现互访。2007年3月,斯托尔滕贝格首相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08年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夫妇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挪威外交部13日宣布,挪威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2000万挪威克朗(约合390万美元)捐助款。同美国和北约的关系同美国及北约保持密切合作是挪外交和安全政策基石。视美为最重要盟友。强调北约在欧洲安全政策上的主导作用,主张加强跨大西洋纽带,支持对北约在防区外采取行动。同俄罗斯关系关注俄政治经济走向,认为俄系最重要邻国,希俄国内保持稳定。愿全面加强同俄关系,尽快解决两国巴伦支海划界问题。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与俄在北部地区的资源纠纷。2007年与俄首次就巴伦支海南部约70平方里海域的划界达成协议。同欧盟的关系主张扩大泛欧合作,建立以北约为核心、欧盟国家辅助、俄罗斯参与的新欧安机制,避免欧洲出现新分界线。支持欧安组织,主张协助欧洲经济区(EEA)缩小其成员国间的社会及经济差异。虽两次全民公决否决加入欧盟,但作为申根成员国,支持欧盟一体化,主张积极加强同欧盟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执行欧盟委员会指令比例高达99.3%。2005年起派150人同瑞典、芬兰等国组成1500人的作战部队,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欧盟军事任务。同亚洲及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日益重视亚洲,认为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崛起进一步提升了亚洲的国际影响力,亚洲的发展将为挪创造新的机会,但对亚洲潜在的民族、宗教等方面危机表示担忧。1999年提出对华关系新战略,2005年出台“对印度行动计划”。2006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访挪。2007年挪与巴勒斯坦联合政府关系实现正常化。同年发表“对华战略新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世界最长铁路隧道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世界上最长的隧道在哪里吗? 让小编慢慢为你解答。

世界最长铁路隧道

历时17年的等待,全球最长铁路隧道瑞士圣哥达基线隧道6月1日正式通车。57.1公里的通行里程,它超越了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跃居世界第一。

今后,从瑞士苏黎世到意大利米兰只需要2小时40分钟,比原先节省了1小时。据《联合早报》报道,这条全球最长与最深的铁路隧道让列车可在17分钟内穿越阿尔卑斯山心脏地带,欧洲铁路运输效率与经济联系由此提升。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早在1947年,瑞士工程师卡尔·爱德华·格鲁纳(Carl Eduard Gruner)就曾绘制过这段线路的草图,但受制于资金和其他的一些障碍,直到1999年这个工程才付诸实施。

圣哥达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它穿越阿尔卑斯山中段,能够起到缓解欧洲心脏地带通行难度的作用。无论是私人出行还是商业活动,都将从中受益。同时,它能够疏解该地区公路运输的压力,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改善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

在圣哥达隧道启动仪式上,瑞士联邦总统约翰·施奈德·阿曼称,在欧洲因英国脱欧等活动而使得其政治离心力日趋明显的情况下,隧道能够“把欧洲人和欧洲经济联系到一起”。

而消息称,德国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意大利伦齐等欧洲国家领导人也搭乘了通过该隧道的首列火车。这三位领导人赞赏这条隧道为欧洲实现了通行自由的美梦。

美国新闻网站Quartz则评论道,对于这样一条隧道,令人兴奋的点不仅在于它的长度、它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还在于它穿越了海拔高度2300米的地段、克服了复杂的地形因素。

从传统经验来看,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穿越阿尔卑斯地区的路线都是一段九曲回肠的行程。功夫不负有心人,17年的等待换来的是天堑变坦途,巧妙的设计使得该区域通行列车时速达到250公里每小时。

该项目承包商阿尔卑斯通道公司曾向瑞士资讯透露,修建如此庞大的工程,要实现几个工地同时开工,否则完成整个工程得需要20多年时间。

另据ABC新闻报道,该隧道2010年在塞德龙和法伊多段的修建上完成了创举,它动用125名工人实行三班倒、43800小时不间断的方式来铺设隧道,迎接火车的通行。

同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再考虑到克服地形因素等繁重的工作量,对于这样一个大工程而言,其造价尚属合算。以纽约地铁7号线的延伸线为例,它仅多建造一个通往哈德逊广场的停靠点,其造价就超过了20亿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什么?尤帕里诺斯隧道被誉为第八大奇迹的原因

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挖隧道,可以说这是古代人最为艰难的工程项目之一了,因为这里需要掌握的技术太多,包括了建筑学、大地测量学、水力学和地质学在内的多个复杂领域科学知识,因此这也成为了考古学家们眼中的热门研究课题。希腊萨摩斯岛上的尤帕里诺斯隧道(Tunnelof Eupalinos)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其中不乏有考古学家将其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尤帕里诺斯隧道建于公元前6世纪,隧道直径2米,长度达900米以上,由希罗多德首次披露(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见所闻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并著成《历史》一书,这部经典之作也成为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

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工程学里程碑,因为它是已知最早的几条由人类从山体两端手工挖掘的隧道,那些古代人类只用镐、凿子和锤子,依靠简单的几何学和三角学定律,在一座200多米高、两端距离将近半公里的小山下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壮举。

据记载,这条隧道是在希腊工程师梅加拉·尤帕里诺斯(Eupalinos ofMegara)的指导下完成的,他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水利工程师。挖掘这条隧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萨默斯(Samos)古城提供淡水,因为萨默斯古城之中对于淡水的需求量已经超出了其范围内水井和蓄水池的储量,因此聪明的希腊工程师们决定在附近的卡斯特罗山(MountKastro)下修建一条隧道,将山的另一侧淡水引入到古城。

这条隧道是从两端开始挖掘的,并在卡斯特罗山的最高点以下交汇。为了确保两端能够顺利对接,尤帕里诺斯设计了两条竖井,以一定角度朝交汇点挖掘。这样,尤帕里诺斯只需要确保竖井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可。只要两侧的挖掘队保持水平,这两个竖井最终就会相遇。

不过,尤帕里诺斯意识到,如果两支挖掘队不能第一时间相遇的话,那将是灾难性的。所以他在会合点附近用锯齿形的方式开挖竖井。有学者认为,隧道穿越坚硬岩石的曲折路径并不是故意为之,而是一系列错误和修正的结果。

在整个挖掘过程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由于两支队伍的距离足够近,因此他们可以听到对方敲击岩石的声音,他们利用这个发现得以继续挖掘。然而,就在会合点附近的急转弯证明了这一理论,其精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在会合点的垂直偏移只有60厘米。正如有些考古学家所描述的那样,尤帕里诺斯隧道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当隧道被挖掘时,希腊人没有像罗盘以及一些工程项目之中所用到的常规测量设备,他们能使用的只有数学知识。

然而,在东耶路撒冷的西罗亚隧道(Siloamtunnel),要比尤帕里诺斯隧道至少早一百年。它也是从两头开挖的,但要比尤帕里诺斯隧道短得多,只有533米。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994年建成的海峡隧道,即使在现代技术的助力下,海峡隧道也没能正好在中间,当英国和法国的隧道施工队在英吉利海峡之下相遇时,两个竖井错位了3.5米。相比之下,尤帕里诺斯隧道是如何做到如此计算精准的仍然还是个迷。欢迎评论区留言,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隧道

全文共 1427 字

+ 加入清单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知道世界上最长的隧道是哪条吗?

高昂代价

修建这条青函隧道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1971年主隧道动工兴修时,预算工程的全部费用为8亿3千万美元,但后来多次追加费用,估计到隧道竣工,整个工程需用27亿美元,平均每公里5千多万美元。

由于工程极其复杂,施工条件又非常差,自隧道动工以来,已有33名工人丧生,1,300人伤残。隧道两度被海水淹没,第一次发生在1969年,海水将岩缝冲大,每分钟涌入11吨,水在斜井里上升了150米。工人们花了近5个月时间将积水抽出,后来在整个隧道周围灌上一层厚达4.5米的水泥浆,并用钢板把岩缝堵住。

1976年,海水再次以每分钟70吨的流量冲入供应隧道,工人们又足足奋斗了5个月才控制住这次水害,共死亡20余名工人,仅后一次水害的影响,整个工程至少被推迟了两年。

世界上最长的隧道——青函隧道

青函海底隧道是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之间津轻海峡挖通的一条的海底隧道。

经过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南起青森县今别町滨名,北至北海道知内町汤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的先导坑道终于打通了。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通车,从而结束了日本本州与北海道之间只靠海上运输的历史。

瑞士联邦铁路局2016年12月11日宣布,圣哥达基线隧道于当天(11日)正式启动客运列车商业运营服务。圣哥达隧道已超越全长53.9公里的日本青函隧道(Seikan tunnel),成为世界最长的火车隧道。

安全装置

为确保列车的准时、高速、安全运行,在函馆设指令中心,对列车的运行实施监控,还在隧道内建有两座避难车站和8个热感应点,装有火灾探测器、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地震早期探测系统、漏水探测器等设备。一旦发生危险,列车可迅速就近驶入避难车站,乘客可通过两侧能收容上千人的避难所或倾斜坑道脱离险境。

简介

青函海底隧道因连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而得名。

隧道横越津轻海峡,全长54公里,海底部分23公里。青函海底隧道1964年动工,1987年建成,前后用了23年时间。

青函隧道由3条隧道组成。主隧道全长53.9公里,其中海底部分23.3公里,陆上部分本州一侧为13.55公里,北海道一侧为17公里。主坑道宽11.9米,高9米,断面80平方米。

除主隧道外,还有两条辅助坑道:一是调查海底地质用的先导坑道;二是搬运器材和运出砂石的作业坑道。这两条坑道高4米、宽5米,均处在海底。漏到隧道的海水会被引到先导坑道的水槽,然后再用高压泵排出地面。作业坑道则用作列车修理和轨道维修的场所。

建筑结构

青函隧道的工期长达24年,共耗资6890亿日元。隧道海底段长23.30公里。

最大水深140米,最小覆盖层厚100米,采用超前导坑和平行导坑法施工,以便提前探明地质情况并作通风、排水和出渣之用。平行导坑与正洞的中线间距30米,两者之间每隔600米用横向通道连接。陆上部分本州端长13.55公里,北海道端长17公里,各设3座斜井和1座竖井,由斜井底部开挖位于正洞与平行导坑下方居中的超前导坑。海底复杂的地质断层和软岩构造,曾出现多次严重渗水事故,其中一次仅排水就用150多天。为此,创造了防止隧道漏水等先进技术。

施工特点

海底隧道的开凿,使用巨型掘岩钻机,从两端同时掘进。掘岩机的铲头坚硬而锋利,无坚不摧。钻孔直径与隧道设计直径相当,每掘进数十厘米,立即加工隧道内壁,一气呵成。为保证两端掘进走向的正确,采用激光导向。在海底地质复杂,无法这样掘进的情况下,就采用预制钢筋水泥隧道,沉埋固定在海底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是什么

全文共 1568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在哪吗?你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建成的吗?不知道没关系,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吧!

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的位置

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在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附近,坐落着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 昆仑山高大雄伟,横贯亚洲中部,被称为"亚洲脊柱""龙脉之祖"。昆仑6月飞雪,盛夏时节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昆仑山隧道地处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质结构复杂,自然条件严酷,隧道穿越多条断裂带,进口处有厚层地下冰,出口处为乱石堆积体,中间有裂隙水、地下水、融冻泥流等,被称为高原地质的“万花筒”。 据了解,当初在修建昆仑山隧道的时候,由于缺氧,施工人员背着5公斤重的氧气瓶,边吸氧边工作,一年光氧气就能消耗12万瓶。经过一年艰苦施工,2002年9月26日,昆仑山隧道顺利贯通。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6月18日摄)。

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的建成

2001年9月,昆仑山隧道开始施工。有记者曾在昆仑山隧道工地看到,施工人员背着重达5公斤的氧气瓶坚持洞内作业。经过一年艰苦施工,2002年9月26日,昆仑山隧道顺利贯通。历经长达五年的艰苦奋战,十万筑路大军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挑战生命极限,挥洒万丈豪情,攻克多年冻土,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出一个个雪域奇迹,写下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精彩一笔:青藏铁路建设者凭借超人的吃苦精神、坚强毅力和现代科技打造出九大“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的名称

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青藏高原风火山上,有一条被称为“世界第一高隧”的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风火山隧道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冻土层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永久性冻土隧道。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打响第一炮时,炸出的弃渣几乎全是冰块。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们挑战极限,一年后,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的位置

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介于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全长1338米,进口轨面海拔4905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隧道洞身全部位于冻土、冻岩中,地质岩层复杂,集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裂隙冰、泥砂岩等恶劣地质于一体。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的形成

作为青藏铁路重 点控制工程,风火山隧道于2001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19日胜利贯通。其设计为单线隊道,隧道最大埋深100米,最小埋深8米,进 出口均设计有明洞,进口35米,出口23米,洞门形式采用斜切式结构,隧道结构为复合式衬砌,采用5层后施作的隧道支护衬砌结构形式。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的成就

风火山隧道成功突破了高原冻土技术难题,在国家科技部等单位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为“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一,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之一。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的名称

青函海底隧道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载入史册。青函海底隧道贯穿津轻海峡,全长53.85公里。青函海底隧道从1964年5月开始动工,其先导坑道、作业坑道、联络坑道和主坑道总长90公里以上,施工历时250个月,被认为是世纪性的大工程。 1818年至1843年,英国在伦敦泰晤士河下,修建了一条水底隧道,长458米.原为人行及通马车之用,建成后改为通行铁路之用.施工时河水曾两次淹没了隧道而被迫停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底隧道. 1942年,日本在下关和门司之间修筑了一条长6.3公里的海底隧道.这是较早的一条海底铁路隧道. 美国旧金山湾的海底隧道,水底部分长5790米,用57个管段,每段长82~107米,宽14.7米,高7.3米,排水量11000立方米,最大水深37.5米,是已知的管段沉埋最长的海底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雀儿山隧道通车了 穿越世界之最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在交通方面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以前就有克服各种难关建成的川藏铁路,现在有个更好的消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隧道终于通了,终于不用绕2小时危险的山路,只需10分钟的隧道了。本期的四川文化,为你解析。

9月26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世界上最高海拔的超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2016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甘孜县分公司邮运驾驶组组长其美多吉驾驶着邮车,作为社会运输车辆头车,从德格方向第一个驶出刚刚开通的雀儿山隧道,开往甘孜县。

从今天起,成都至西藏拉萨的川藏邮路上的所有邮车,将不再绕行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改走雀儿山隧道,10分钟即可穿越雀儿山。

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为川藏公路北线进藏必经之处,素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之称,山上公路全长32公里,全程为土石路,公路垭口海拔为5050米,一年有8个月以上被冰雪覆盖,悬崖、飞石、雪崩、泥石流、路面结冰,再加上高寒、低压、缺氧,当地人形容“冬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63年来,在这条最危险的雪线邮路上,邮车驾驶员们不畏艰险驾驶着邮车每天穿梭其上,忠实履行着邮政普遍服务。在这条邮路上跑了整整28年的其美多吉说:“我会怀念雀儿山的,怀念道班上的兄弟们!”

雀儿山隧道全长7079米,海拔4378米,它的开通不仅仅让邮路行驶里程减少20公里,行车时间至少缩短2小时,更重要的是让天堑变通途,保证了常年行驶在这条邮路上的邮车驾驶员的生命安全,让邮路更加快捷通畅。

藏区同胞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2012年6月,雀儿山隧道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雀儿山隧道项目路线全长12.997公里,其中隧道长7079米,双向两车道,隧道进口洞口海拔4378米,出口洞口海拔4232米。隧道的建成通车后,过往车辆只需10多分钟就可以穿过雀儿山,将不必再绕行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

雀儿山隧道开通了,而雀儿山上的那条邮路曾经留下的那些悲壮动人的故事,将成为所有邮政人关于雪线邮路的一段珍贵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