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与周瑜相遇读后感【合集20篇】

周瑜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才华出众,主要业绩就是辅助孙权拿下了江东地区。对于历史上周瑜是怎么死的呢?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浏览

5011

文章

205

篇1:雷锋日记读后感

全文共 2073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是我们中国民族的瑰宝,同学们在读完《雷锋日记》后有没有感想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希望大家欣赏。

雷锋日记读后感篇1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时常在我耳边响起。在三月学雷锋月里,我们身边涌现出许多“活雷锋”,看着这情景,我又拿起了那本看了无数遍《雷锋日记》。这本书虽然已经看了很多次,但是每次看,我都深有感触,泪流满面。雷锋出生在1940年简家村的一个冬天里,他一生从事革命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人民,他曾经在日记里写着: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叔叔是多么伟大啊,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了,可他的螺丝钉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者你生活的岗位位上?……”这是出现在雷锋叔叔日记中的一段,从这里,我知道了雷峰叔叔是那么的尽职尽责,他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可是他却做到了自己的本分。坚守着自己生活的岗位,他是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我们难道不是也应该学习雷峰叔叔,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吗?

雷锋叔叔艰苦朴素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他那穿破了的衣服,补好了再穿,在军队里,其他日常用品他也少领,自己够用就行了。与雷锋叔叔相比,我们实在惭愧,衣服划破了一个小洞,丢掉;鞋子旧了,马上换掉;书本脏了,把他扔掉;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都不懂珍惜,从来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没想过这些生活都是革命者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这种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格外珍惜才对啊!

雷锋叔叔那默默奉献、忘我劳动、尽职守、艰苦奋斗、生活简朴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放光芒!我记得雷锋叔叔又这样的名言: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残酷无情。

啊!雷锋叔叔,我敬佩您!我为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位英雄而感到自豪!

雷锋日记读后感篇2

伴随着全国各地学雷锋活动的召开,我第一次翻开了雷锋日记,看着雷锋同志日记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体会他那颗永远年轻的心,我才发现身为当代大学生的自己有多么愚蠢,很惭愧地明白,虽然从小学开始,便参与了各种各样学雷锋的活动,但是对雷锋同志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除了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我竟然再说不出什么关于雷锋同志的事迹。这一次,阅读学习雷锋日记,我收获了很多。

雷锋同志在日记记录了很多生活中有意义的事,还有他读了一些书籍文选的感想,一字一句的读着他记录下的那些话,脑海里浮现出当时那些场景,发动宿舍小伙子抢救属于国家财产的7200袋水泥,上山砍草搭菜窖,睡觉梦见毛主席……沉浸在这些场景中,我感受到了雷锋同志生活的激情!

雷锋日记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句子,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融入集体,奉献自己才能是我们的生活更加滋润,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很多人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缺少为人奉献的精神,或者说缺少这个意识,所以在精神风貌,思想觉悟方面,我们都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日记读后感篇3

“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句话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九年,在这九年里,这句话一直萦绕着我的耳畔。惭愧的说,每次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它就像风一样,从我左耳进,右耳出。一直到我看了雷锋日记,雷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终于明白了学习雷锋的意义。

学习雷锋,首先要了解雷锋,更要了解雷锋的精神和品德,读了雷锋日记后,我情不自禁地到处查找资料来了解雷锋。雷锋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帮人无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与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三月五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雷锋日记》中有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雷锋同志就像那钉子一样,牢牢地守在他生活的岗位上。雷锋同志提倡“钉子”精神,只要愿挤,时间总会有的。就像钉子,靠它的钻劲和挤劲,使自己善于钻也善于挤。

“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这句名言雷锋一直挂在嘴边。在雷锋心里,劳动就最光荣的事,世界上最体面的人世劳动者。这无不体现了雷锋对劳动的热爱,劳动在我眼中又累又脏,而雷锋却认为,最体面地人是劳动者,这难道不是我最应该学习的事吗?

我认为,要向雷锋学习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是我从前未有过的优点。啊,“向雷锋叔叔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何写读后感

全文共 176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主要可以分为三点:

一、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并且阐述作者表达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

二、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的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加以论证成文。

三、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胡适怎样读书读后感

全文共 278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胡适的怎样读书,内容精辟独到,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胡适怎样读书读后感方面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胡适的怎样读书读后感

一、注意读书的整体性.1)选书时注意通过目录、书评等对书本有个整体的了解,再决定怎么阅读.多亏了互联网,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轻易获得这些信息,如豆瓣就是我获得一本书基本信息的主要途径;2)阅读过程中注意总结这部分讲的是什么,在整体中有什么作用,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把握作者的意图;3)不要因为某些地方看不懂而过分停留,看外文书籍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不要总是查字典,这些做法都会阻碍你感受书的整体性,减少阅读的趣味与效果;

二、阅读速度.根据不同的书选择浏览、细读、选读、反复读等不同的速度,这样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与收获,选择什么样的速度,参考第一条;

三、勤读书.以书为师,自学一门知识、一种语言等等,主动的学习效果远胜学校的教育.当一个人有了读书的兴趣与方法,这个人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强大得让你刮目相看,就像这本书中的作者们通过自学而成为各种大师一样;

四、勤笔.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人都是有惰性的,接受知识总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摘录一些书上的东西乃至于写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就可能会出现一万种不去做的理由.读书笔记可以帮助你记忆,总结,还可以帮助你思考,没有一种严肃的学问是通过泛泛的阅读得来的;

五、苦读.做学问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书中的那些作者基本上都是有过苦读经历的人,他们的学识正是在这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读书的困难有千万种,但是只需要一个让你坚持下去的理由,对知识的渴求或者对自身完善的愿望,对改变世界的愿望等。

胡适的怎样读书

我们平常读书的时候,所感到的有三个问题:一,要读什么书;二、读书的功用;三,读书的方法。

关于要读什么书的一个问题,在《京报》上已经等了许多学者所选定的“青年必读书”,不过这于青年恐怕未必有多大好处,因为都是选者依照个人的主观的见解选定的,还不如读青年自己所爱读的书好。

读书的功用,从前的人无非是为做官,或者以为读了书,“颜如玉”、“黄金屋”一类的东西就会来。现在可不然了,知道读书是求智识,为做人。

读书的方法,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两个条件:一,精;二,博。

一、精

从前有“读书三到”的读书法,实在是很好的;不过觉得三到有点不够,应该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是个个字都要认得。中国字的一点一撇,外国的A、B、C、D,一点也不可含糊,一点也不可放过。那句话初看似很容易,然而我国人犯这错误的毛病的,偏是很多,记得有人翻译英文,误Port为Pork,于是葡萄酒一变而为猪肉了。这何尝不是眼不到的缘故。谁也知道,书是集字而成的,这是字不能认清,就无所谓读书,也不必求学。

口到,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能烂熟地背出来。现在虽没有人提倡背书,但我们如果遇到诗歌以及有精彩的文章,总要背下来,它至少能使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得到一种好的影响,但不可模仿。中国书固然要如此,外国书也要这样去做。进一步说:念书能使我们懂得它文法的结构,和其他的关系。我们有时在小说和剧本上遇到好的句子,尚且要把它记下来,那关于思想学问上的,更是要紧了。

心到,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做到这一点,要有另外的帮助,有三个条件:

(1)、参考书,如字典、辞典、类书等。平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读书,第一要工具完备。

(2)、做文法上的分析。

(3)、有时须比较、参考、融会、贯通,往往几个平常的字,有许多解法,倘是轻忽过去,就容易生出错误来。例如英文中的一个Turn字,作v.t.(及物动词,下同——编注)有十五解,v.i.(不及物动词,下同——编注)有十三解,n有二十六解,共有五十四解。又如Strike,v.t.有三十一解,v.i.有十六解,n有十八解,共有六十五解。又如Go,v.i.有二十二解,v.t.有三解,n有九解,共有三十四解。又如中文的“言”字、“于”字、“维”字,都是意义很多的,只靠自己的能力有时固然看不懂,字典里也查不出来,到了这时候非参考比较和融会贯通不可了。

还有,前人关于“心到”很重要的几句话,把它来说一说:

宋人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又说:“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手到,何谓手到?手到有几个意思:(一)标点分段,(二)查参考书,(三)做札记。

札记分为四种:

(甲)抄录备忘。

(乙)提要。

(丙)记录心得。记录心得,也很重要;张横渠曾说:“心中苟有所开,原便札记,否则还失之矣。”

(丁)参考诸书而融会贯通之,作有系统之文章。

手到的功用,可以帮助心到。我们平常所吸收进来的思想,无论是听来的,或者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倘若费一番功夫,把它芟除的芟除,整理的整理,综合起来作成札记,然后那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思想,就属于自己的了。

二、博

就是什么书都读。中国人所谓“开卷有益”原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博呢?有两个答案:(一)博是为参考,(二)博是为做人。

博是为参考。有几个人为什么要戴眼镜呢?(学时髦而戴眼镜的,不在此问题内。)干脆答一句:是因看不清楚,戴了眼镜以后,就可以看清楚了。现在戴了眼镜,看是清楚的,可是不戴眼镜的时候看去还是糊涂的。王安石先生《答曾子固书》里说:

“……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

他“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我们要推开去说: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其书。比如我们要读《诗经》,最好先去看一看北大的《歌谣周刊》,便觉《诗经》容易懂。倘先去研究一点社会学、文字学、音韵学、考古学等等以后,去看《诗经》,就比前更懂得多了。倘若研究一点文学、校勘学、伦理学、心理学、数学、光学以后去看《墨子》,就能全明白了。

大家知道的:达尔文研究生物演进的状态的时候,费了三十多年的光阴,积了许多材料,但是总想不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来,偶然读那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便大悟起来,了解了那生物演化的原则。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读,往往一本极平常的书中,埋伏着一个很大的暗示。书既是读得多,则参考资料多,看一本书就有许多暗示从书外来。用一句话包括起来,就是王安石所谓“致其知而后读”。

博是为做人。像旗杆似的孤零零地只有一技之艺的人固然不好,就是说起来什么也能说的人,然而一点也不精,仿佛是一张纸,看去虽大,其实没有什么实质的也不好。我们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样,又大、又高、又尖,所以我说:“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哪相遇?两人之间有什么故事?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梁山伯祝英台是在越州遇见的,越州即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然后展开了两人凄美的爱情故事,最后两人相继死去,化作一对蝴蝶形影相随,永远的在一起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简介: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求学期间,两人形影不离,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她的心意。

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游玩时,祝英台借景物向梁山伯暗示爱意,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光与光相遇后会发生什么?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上图描述了检测到的光散射现象。照片来源:ATLAS/CERN

光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由称为光子的亚原子粒子组成,但它具有波动性质(干涉和衍射)。现代物理学也证实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将产生纠缠态,即多粒子叠加。它们会反射、衍射和折射。它们有角动量,但没有质量。

从来没有人观察到光线像斯诺克球一样相互碰撞后会改变方向。然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AS是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七个实验探测器之一,它观察到了这种现象的第一次实际发生,其中两个光束互相碰撞,然后改变了它们的轨道。

这种现象是“测不准原理”中的一种光散射现象,1936年汉斯·海因里希·欧拉和沃纳·海森堡首次描述了这种现象,1951年罗伯特·卡普勒斯和莫里斯·纽曼推导了计算公式。这一现象表明,当光被施加到另一个光粒子上时,光波的一部分将被粒子散射,从而指示粒子的位置。

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马特斯·达因达尔(Mateusz Dyndal)说:“根据经典电动力学,光通过光时不会发生散射,因为光通过非均匀介质时会发生散射。”

"但是如果把量子物理学考虑在内,光就会被光散射,尽管这种现象似乎不太可能发生。"

伦敦大学学院的物理学教授乔恩·巴特沃斯在他为《卫报》写的一篇文章中把这两束光比作两个橡皮球。

环形仪器的实验观察始于2015年,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铅核高速碰撞。这种粒子的能量高于粒子加速器中通常使用的质子的能量,这意味着实验中有一束致密的粒子束。这种高能光再次与光碰撞,一种神奇的散射现象出现了。

重离子(质量大于4的原子核)通常不会碰撞,但光子会经历所谓的非弹性碰撞,即当粒子在碰撞过程中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发生散射。

在研究小组分析的40亿个事件中,他们发现了13个候选事件。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这两个光子在相互作用后改变了方向,而不是透射和会聚成一束光。

如上图所示,环形仪器检测到两个光子在圆的中心相遇,而黄色和绿色区域代表散射光子沉积的能量。

物理研究员丹·托维(Dan Tovey)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光可以与自身相互作用的证据。”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蝌蚪工作人员从sciencealert编译,翻译狗Gege,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

全文共 2569 字

+ 加入清单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是一本由韩国作家朴善娥写给青少年和家长的书,某一天,作者辞掉了从事了20多年的工作,带着7岁的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达80天的旅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几篇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篇1

这是一本关于亲子旅行的书。作者一位韩国妈妈,辞掉了从事了20多年的工作,带着7岁的女儿:纯阳,进行了一次长达80天的旅行。母女二人在80天里游历英国、土耳其、希腊、埃及和德国这五个国家的30多个城市。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女儿的成长、自己的变化记录了下来。80天,5个国家,30个城市,一边行走,一边长大,让孩子用双脚,用心灵,和这个世界聊了聊。

这是一本简单的书,写的并不那么美,甚至有点像记流水账。但是书里有很多温暖人心,通俗易懂,耐人寻味的故事。当你打开这本书就不会想合上它,你会期待下一秒纯阳又会有不一样的成长。

母亲带女儿旅行在路上,每一次际遇就是一次历练,每一次历练都让心灵起航,读完这本《最好的教养在路上》之后我的心灵也在起航。

书里面有一些孩子的见解和妈妈的感悟,其实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启迪~

虽然只有7岁,但是纯阳在旅行中有了一双善于观察事物的眼睛,她记得旅行中看到过的英国姐姐们都是浓妆示人,而德国的时候那些姐姐们没有画浓妆。除了学会观察还知道对比 ,自学能力在增长。

“妈妈,德国的姐姐们不跟英国的姐姐们似的,她们不化浓妆却还是那么美。个子也高。那是为什么呢?”

“谁知道呢,理由是什么呢?那些姐姐在地铁里不是一直在看书嘛,也许看书多了就变得那么漂亮了吧。”

但面对纯阳的反驳,我差点儿晕倒。

“奇怪啊?妈妈也看过很多书,可是怎么长成那样呢?”

面对妈妈的解释,她简直是古灵精怪,让人哭笑不得。

在路上旅行的好处之一,就是你可能随时根据所在情景对孩子进行有实物的心灵教育。效果是平时你说一万遍她可能也不会明白的道理,只有通过阅历才会有感悟。

“国家贫穷的话,那个国家的人也会变得贫穷吗?” 纯阳问。

“大部分情况下是这样。如果国家想变富,国民就得更加努力地工作,就应该读很多书。要是所有的人都像我们家的纯阳一样扩展自己的思想的话,国家也会变富的。”

这个道理我想纯阳已经明白了,少年强则国强。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还有需要担负的责任。

旅行中还发生了很多故事,在埃及,她们备受欺骗,也看到了埃及的贫穷和落后,可是她们学会了用心去接近别人的方法,她们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在德国,她们看到了亲情的温馨与关爱,由此及彼,她们有了更多热情拥抱世界,努力生活的动力。在英国,她们领略着来自陌生人的浓浓温暖和情意,让她们学会要充满一种感恩之心……

更重要的是,一路辛苦旅途的历练,小纯阳的心智迅速成长也慢慢变的成熟,我想这是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篇2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是一本由韩国作家朴善娥写给青少年和家长的书,她想告诉和她一样为人父母的家长们,不是只有呆在家里,呆在学校里才能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外面的世界照样可以带给孩子成长需要的东西,甚至更多。

现在的家长教孩子就如在驯赛马,一心图快不说,还总想抢跑。成语道:欲速则不达,可是他们恨不得我们一生出来就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唱歌、跳舞样样都来,接着又是大脑的培养,唯恐我们哪块儿脑子白长了,搞得我们心神不宁。归根结底,都是一些无聊的知识性的强制灌输和所谓的兴趣爱好的非自愿培养。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本书的作者——朴善娥,她有一个女儿,叫纯阳。她没有急着开发纯阳的脑力,而是带着她用双脚去踏新大陆。对于纯阳来说,没有见过的地方就是“新大陆”。就这样,妈妈带着纯阳,背上背包,开始了一段未知的旅程……

她们用八十天的时间,游历了五个国家,三十个城市。一大一小,一边行走,一边成长。这期间,她们近距离体验了英国乡村梦幻般的田园风光,亲手触摸了土耳其陶瓷镇五彩缤纷的温润瓷器,邂逅了埃及沙漠篝火边悄然拜访的沙漠狐,沐浴了希腊爱琴海独有的阳光。当然,这仅仅是人文风光,对于纯阳和妈妈而言,这一路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奇妙情感。虽然,她们在埃及遇到了骗子,在土耳其遇到了带路要收费的,但最后,她们只记住了那些带给她们帮助,带给她们温暖的人。彼得潘阿姨在她们临走前抱着纯阳,久久不愿松开,不舍的眼泪无声的从她的眼角滑落;土耳其的巴尔干叔叔在一番劝留无果后,忧郁地开车离开......这一切都让母女俩经历了人与人之间分离的伤痛。

人生就是一段很长的路,我们注定要在路上遇到不同性格的人。有的冷漠,有的温暖,有的孤僻,有的热情。我们不停相识相知,然后又不停分离和怀念。人生这场无尽的旅行啊,注定要经历种种事情,我愿在这趟旅行中成长,我愿意…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篇3

“让孩子用双脚,用心灵,和这个世界聊一聊”,多么有吸引力的一句话,最初对《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感兴趣,也是被这句话感染。

开始以为像大多数家庭一样,每个假期带孩子远游几天,看看名胜古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让孩子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长见识。

然而拿到书后,“80天,5个国家,30个城市,一边行走,一边长大”这句话就让我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想想自己带孩子的旅行,最长的一次旅程是9天,当时还有相识的朋友相伴,前七天我们还在享受旅行的乐趣,欣赏悦目的景色,但到最后两天,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已经疲惫不堪,可以说是数着时间熬过来的。而书中这位年轻的妈妈,选择了自助游方式,竟然带一个七岁的小孩子旅行了80天,太不可思议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位“超人”母女的旅程。

翻开书本,看到母女俩精心制作的足迹地图,我不禁耳目一新,真是一位有心的妈妈,值得我们学习。

跟随母女俩的足迹,游览了英国、土耳其、埃及、希腊、德国,平常语言娓娓道来一路的遭遇、美景、各地风土人情以及总结的经验教训,我时而欣喜,时而愤怒,时而感动,时而无奈······

一路走来,这个善良、勇敢、智慧、有计划的妈妈令我钦佩不已,而那个古灵精怪、人见人爱、纯洁善良的小女孩纯阳更深入我心,让我忍不住一遍遍欣赏书中图片上她可爱的笑容。纯阳用一双孩子单纯的眼睛及简单直率的个性教会了我们另一种旅行方式,反而来得更加惬意,更能获得意外收获。

看完整本书,我大致给儿子讲了一下内容,并跟儿子约定:以后跟爸爸妈妈旅行,一定不要光顾着自己跑到最前面,而是要跟爸爸妈妈并肩,一路欣赏,一路交谈,通过旅行,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周瑜的性格特点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性格特点

1.周瑜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军事形势的预测、临阵指挥、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博采众议、果断决策的胸怀,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周瑜是一个宽宏大度之人。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终于抛弃偏见,对周瑜非常敬服,并与他融洽相处。

3.周瑜是一个忠义之人,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又在孙策死后全力辅助孙权顽固东吴江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谢相遇的八个字句子有哪些?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1、感谢有你,陪伴真好。

2、风雨同舟,感恩遇见。

3、感恩遇见,感谢成长。

4、时光荏苒,感谢相遇

5、感谢缘聚,遇见美好。

6、感谢相遇,一生珍惜。

7、感恩遇见,珍惜缘分!

8、感谢遇见,努力向前。

9、人生一世,感恩相遇。

10、相遇相知,相惜相依!

11、感谢遇见,余生可期。

12、感谢相遇,同心向善。

13、不论结局,感谢相遇。

14、无论结局,感谢相遇。

15、感谢相遇,不计得失。

16、回首岁月,感谢相遇。

17、向阳向暖,未曾离开。

18、感谢相遇,期待重逢。

19、花开一季,感恩相遇。

20、感谢是你,感恩有你!

21、感谢时光,感谢缘分。

22、平淡是真,感恩遇见!

23、感恩遇见,美好相伴。

24、余生不长,感恩相遇。

25、感恩遇见,不负不欠。

26、绵外有爱,感恩遇见。

27、感恩相遇,感谢有你。

28、感谢缘分,路上遇见。

29、感谢相遇,精彩继续!

30、茫茫人海,感谢相遇。

31、感谢相遇,感谢相知。

32、感谢遇见,感谢厚爱!

33、结缘同步,感恩遇见。

34、感谢相遇,未来可期。

35、相遇相逢,相知相守。

36、承蒙喜欢,感谢相遇。

37、承蒙厚爱,感谢相遇!

38、感谢相遇,不记得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周瑜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周瑜死法存在四种说法:1、病死的;2、被气死的;3、因战争受伤去世;4、在去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亡。

周瑜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才华出众,主要业绩就是辅助孙权拿下了江东地区。对于历史上周瑜是怎么死的呢?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1

第一种说法:病死的,历史记载,周瑜在36岁时候,生了重病导致死亡。

2

第二种说法:被气死的,在《三国演义》中有记载,周瑜跟诸葛亮斗争,几次都吃亏,战败最终被活活气死了。

3

第三种说法:因战争受伤去世,对于周瑜死法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就是周瑜在战场大战,受伤致死。

4

第四种说法:在去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亡,在去蜀途中,面对进退两难的环境,心里非常着急,最终心急攻火导致死亡。

5

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为东吴立下彪炳千古的赫赫战功,与曹操之间斗智斗勇,成为一段历史佳话,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风云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世界杯最新消息阿根廷vs克罗地亚半决赛相遇

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杯最新消息阿根廷vs克罗地亚

阿根廷vs克罗地亚将在半决赛相遇。目前卡塔尔世界杯四强队伍已经诞生在半决赛中,阿根廷队将会面对着黑马球队克罗地亚队,阿根廷队从本次世界杯开始一直都是一支夺冠热门队伍,其他的夺冠热门队伍已经纷纷淘汰。阿根廷队能够挺到现在,也实属不易,而克罗地亚队则保持着上一届世界杯的黑马体制,一直战斗到了现在,并且在1/4决赛中创造奇迹战胜了巴西队。

阿根廷队

阿根廷队本次世界杯开始之前就是带着夺冠的信念而来,比赛开始前全世界球迷都非常看好阿根廷队,期待着阿根廷队能够捧起大力神杯,但是在世界杯首场比赛中,阿根廷队直接遭受到了当头一棒。小组在第1场,阿根廷队就输给了亚洲球队沙特阿拉伯队。这场比赛也让阿根廷队迅速的认识到了球队的问题,随即全队就重整旗鼓,调整好状态,赢下了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

阿根廷第18次参加世界杯,FIFA世界排名第3名,世界杯最佳战绩:1978年、1986年世界杯冠军。

2022年世界杯半决赛赛前阿根廷的成绩:

C组2022年11月22日18:00 阿根廷1-2沙特阿拉伯 卢塞尔球场

C组2022年11月27日03:00 阿根廷2-0墨西哥 卢塞尔球场

C组2022年12月01日03:00 波兰0-2阿根廷 974球场

1/8决赛:12月04日03:00 阿根廷2:1澳大利亚 艾哈迈德·本·阿里球场

1/4决赛:12月10日 03:00 荷兰5:6 阿根廷 卢赛尔体育场

阿根廷队内的核心球员梅西虽然年龄偏大,但是目前在法甲和欧冠联赛上表现都非常不错,虽然实力已经不如年轻时期,但是在本届世界杯赛场上的表现来看,梅西的状态还是非常不错的,阿根廷队的每场比赛大多也都是依靠着梅西在赛场中组织进攻。

阿根廷队目前球队气势如虹,所有球员都保持着良好的比赛状态,所以阿根廷队只要稳定发挥,很有机会能够获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克罗地亚队

克罗地亚队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就是一支黑马球队,在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情况下,一路杀到了决赛,最终拿到了亚军的好成绩,也让全世界的球迷开始重新,正是这支球队。

本届世界杯开始之前,谁也没有想到克罗地亚队能够进入到4强之列。并且在1/4决赛中,克罗地亚队击败了绝对的夺冠热门队伍巴西队。在和巴西队的比赛中,两支球队一直未能攻入对方球门,到了加时赛立马在105分钟用一记绝妙的进球,为巴西队获得了领先。正常情况下,许多球队面对这样的情况已经几乎要放弃,但是克罗地亚队的全体球员没有一个人灰心,整个球队上下全部都继续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最终扳平了比分,并且在点球大战中战胜了巴西队。这样的表现可以说是创造了球队的历史。

克罗地亚第6次参加世界杯,FIFA排名世界第12名,世界杯最好战绩:2018年获得世界杯亚军。

2022年世界杯半决赛赛前克罗地亚的成绩:

F组2022年11月23日18:00 摩洛哥0-0克罗地亚 海湾球场

F组2022年11月28日00:00 克罗地亚4-1加拿大 哈里法国际体育场

F组2022年12月01日23:00 克罗地亚0-0比利时 艾哈迈德·本·阿里球场

1/8决赛:12月05日23:00 日本2:4克罗地亚 贾努布球场

1/4决赛:12月09日 23:00 克罗地亚5:3 巴西 教育城体育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读后感开头怎么写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写读后感要读好原文,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草船借箭表现了周瑜的什么 草船借箭周瑜人特点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草船借箭》体现出周瑜是一个嫉妒贤人、心胸狭隘、为人阴险的人,而诸葛亮则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设计,善于利用敌我矛盾来处理关系的人。

周瑜简介

周瑜是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由于他长相英俊、精通音律,因此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三国演义》中将周瑜丑化了,实际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周瑜与诸葛亮相差多少岁?为什么总觉得周瑜比诸葛亮年纪小?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是在影视剧,还是戏曲表演当中,三国时期周瑜的扮相,总给人一种他的实际年龄要比诸葛亮小很多的感觉,甚至是在一些版本的影视剧中,明明知道他们的实际年龄大小,却还是选择了一个年龄大一些的演员来扮演诸葛亮,而且在民间似乎也有一种默认的共识,那就是周瑜要比诸葛亮小。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周瑜与诸葛亮究竟相差多少岁?

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历史形象与民间形象之间往往会存在差异,三国人物尤其如此,以至于出现“历史诸葛亮”和“演义诸葛亮”的区别。比如历史上的诸葛亮比周瑜要小六岁,但在包括经典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在内的很多艺术作品中,诸葛亮的年龄看起来都要比周瑜大。

其实经典版《三国演义》的剧组知道诸葛亮的年龄比周瑜小,但一方面由于演员的原因(唐国强比洪宇宙年龄大),更重要的是鉴于当时民间的传统观念不接受周瑜比诸葛亮大,所以才在电视剧中让周瑜的年龄显得比诸葛亮小。那么民间为什么会觉得周瑜比诸葛亮年龄小呢?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一定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里面把周瑜的年龄写小了,所以民间才会觉得周瑜比诸葛亮年龄小。但在《三国演义》的原著里面从来没写过周瑜的年龄比诸葛亮小,而且在周瑜去世的时候按照真实的历史写到了周瑜的年龄,这“锅”确实不是罗贯中的。

不过为了突出主角诸葛亮,小说《三国演义》确实给读者一种诸葛亮的人生经验胜过周瑜的感觉。这导致在传统戏曲中,诸葛亮是带着长胡子的老生,周瑜是没胡子的小生。而在传统相声《八扇屏》中,周瑜更是被放到了“小孩子”里面。

国人了解历史更喜欢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往往忽略了史书的记载。像“三国历史”,大部分都是读《三国演义》,又有几人去读《三国志》呢?

这虽然没有什么不好,但一些历史细节却存在巨大误差。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在潜意识中认为,诸葛亮的岁数要比周瑜大的多,然而史料记载正好相反,实际上周瑜的岁数要比诸葛亮大很多。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管拜蜀汉丞相,数次北伐曹魏失败,公元234年,在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周瑜,生于公元175年,21岁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辅佐孙权继位。公元208年,率军联合蜀军,于赤壁大败曹魏,奠定“三国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以此来看,周瑜要比诸葛亮大6岁。这与大部分人心中的,白须老者诸葛亮,青葱少年周瑜实在在不相符。归根到底也是因为周瑜死的太早了,人们只记得年轻的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呼啸山庄七百字初中读后感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呼啸山庄七百初中读后感

对于英美名著小说是我自己很喜欢的小说,首先因为我自己对名著很感兴趣,另外,我也很想了解更加多英美文化。基本上之前看过的每一部小说我都很认真去看,而且都有自己的感悟,无论是名著本身的内涵还是外延的知识,我都收获颇丰。其中《呼啸山庄》是我感受较深的一部著作,下面我在对这部小说稍作剖析。

记得高中的时候一直就想看《呼啸山庄》,但是很多人都说很晦涩难懂,最后一直到现在才看了。看了一遍之后的确有很多不明之处,但再一次细细阅读之后,作品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终于明白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

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我一开始以为《呼啸山庄》和以往我看过的十九世纪女作家的作品一样,都是描写上流社会高雅的爱情,影片会出现那些熟悉的聚会,雍容高雅的女人。但是,和我预期相反,我却看到同时代英国社会的压迫和阴冷,人性的欲望以及不择手段报复的丑恶面。可能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同时代的英国人反而无法接受这样一部作品,因为这里面包含的东西很多都与当时的社会相悖,直到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呼啸山庄》的闪光点与研究价值。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生活在19世纪30年代的小说家,当时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的灾难促进了工会的形成,也导致了工人运动走向高潮。社会矛盾的呼声反映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而且影片中也表现了对平民百姓的极大同情。

《呼啸山庄》主要讲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恋,也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爱却孕育了如影随形的狠,一切由爱出发,期间是希斯克利夫对剥夺自己爱与被爱的权利的林顿和恩萧两家的报复,以希斯克利夫死在当年关闭他和凯瑟琳的房间,继续寻找凯瑟琳的爱终止。而且影片中很多细节之处都反映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融为一体、跨越生死,真正的伟大爱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读后感的5个步骤 写法有哪些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后的感觉一般需要经过五个步骤,首先引用材料,然后总结文章内容,第三分析材料,明确基本观点,第四联系实际,水平扩展,最后总结全文。

第一步是围绕感点,引用材料。简要介绍原文的相关内容。

第二步是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洁,写出重点。

第三步是分析材料,提炼感知点。明确基本观点。在引出阅读内容后,我们应该对阅读进行评估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分析事物中引用的内容;也可以从现象到本质,从个人到一般;我们应该对含义深刻的材料进行分析,然后自然地点亮自己的感受。

选择最深刻的感觉,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句子可以被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子表达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可以灵活,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也可以在文章的结尾或文章中。初学者写作,最好使用直截了当的方法,在文章的开头写下他们的观点。

第四步是联系实际,纵横拓展。把事实放在基本观点周围是合理的。写作和阅读后最忌讳的就是谈论事物和泛泛而谈。文章太肤浅了,因为事情不能分散,感觉不能深入。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觉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震撼。

联系就是要与现实紧密联系,既能与现实生活中的相似现象联系起来,又能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反问题联系起来。你可以从大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小的角度出发。

最后一步是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内容不放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青年节里谈中国读后感

全文共 4534 字

+ 加入清单

青年节,大家看完《青年节里谈中国》有什么感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青年节里谈中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欣赏。

青年节里谈中国读后感 篇1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的我们的”,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综合厅。

这不是在进行文艺演出,也不是专业的合唱队伍,可是其中,高歌者唱的豪迈,感情投入;听者,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是--物资集团“五四”青年大会现场。

物资家园的每一名青年都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集团孙铁文总经理和高伟书记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青年会议,并在会上号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学习。让人感动的是,为了避免枯燥,使会议取得更好的效果,铁总这次没有作报告,而是将学习融到自己亲身经历中,以小故事形式讲给大家。他语言幽默、表情丰富、感情真挚,这所做的一切真可谓良苦用心。

铁总和高书记为我们青年人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反问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又以什么样的行动回报领导、回报企业?当务之急应该更多的去思考,更好的去体味铁总和高书记讲话,更全面的领会会议精神。 会上铁总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做了《刻苦钻研 努力学习 提高自己 实现价值 成就命运》的讲话。他分别从学习的自觉性、实践性、广泛性、刻苦性、指导性、环境性、责任性、参与性及学习的积累等xxxx方面进行了论述,每一条都说到了点上,每一项都牢记在与会者的心里。的确,一方面学习很苦,需要有吃苦的精神;另一方面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又必须时刻学习。为妥善处理二者关系,避免枯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就要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如今,我们的企业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如何更好的学习理论、实践知识,学习别人的长处以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这些就要靠我们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去归纳,去总结。会议最后,高书记就学习的紧迫性和就如何将学习转化为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总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去学习,才能更好的充实自己,更好的服务企业,更好的服务社会。

今年是“十一五”的第二年,是落实“四个过渡”指导方针之年,是全面构建企业和谐发展之年,是推进“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目标实现之年。我们的领导身先士卒,附之行动,没有把发展停留于口号上。那么,我们广大青年,在发展环境宽松和谐、企业文化繁荣进步的良好氛围下,更要勇于承担我们的责任,承担起我们学习的责任、美化家园的责任、建设企业的责任。

让我们借铁总的事迹,用高书记的话语前进、前进、再前进,学习、学习、再学习。

青年节里谈中国读后感 篇2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仅靠几个媒体巨头来垄断整个信息市场的历史已经灰飞烟灭了!传媒业间的竞争早已从一省之内,一国之内的争斗上升到了整个世界内,不同传播方式间的大乱斗。在这场新一轮的惨烈的淘汰赛中,作为昔日传媒龙头老大的平面媒体,更是显得江河日下。一方面,在实力雄厚、市场广阔的电视媒体面前,它不得不交出传媒业的皇冠;另一方面,在生机勃勃,锐意进取的新兴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它的生存空间更是大打折扣。即使剔除掉来自不同媒体行业间的竞争,面对本行业中种类繁多的同质性产品,一份报纸恐怕也无法保证自身持续而长久的生命力,更不用说始终处在盈利状态了。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任何投资都必须考虑到回报,那种不记回报的运营方式已经不可能再保证一份报纸生的活力了。当然,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极具特色的。许多以意识形态宣传为第一要务的报纸会依然干净整洁地摆放在各个报刊亭内最偏僻的位置。只是,如果整个报纸行业都走这条路子,那么报纸这块传播信息,教育民众的地位就真的彻底沦陷了。那么,既要根正苗红,又要具有新意,不落俗套,还要考虑市场的需求,维持稳定的受众。这样的报纸应该怎样操作呢?《中国青年报》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创刊于1950年的《中国青年报》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从一生下来就自然而然地镀了层红色。这决定了它今后所有的报道中都必须带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眼镜去观察这个世界。但毫无疑问的是,那种陈旧,呆板,意识形态浓厚的写作风格在今天这个追求“Idea”的时代中绝对是见光死的代言。很显然,青年报的编辑们很清楚这一点,于是,在与“高大全”语调彻底说再见的1980年后,青年报复苏后的第一轮改革明显走对了路子。

首先的,也是最正确最根本的一个决策,便是确定自身的受众群--中国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因为青年永远是未来的核心,而核心便能被青年报所掌握。这就是最如意的一笔账。一旦对准了青年的口味,势必能在未来取得更加丰厚的回报,从而把这个蛋糕做大做强。之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决策,那就是确定了自身严肃性的方向。一份报纸的严肃性通常能用很多方式去表达,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为令人厌恶的一种就是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领导人的谈话及行程,稍作改变或是一成不变地展现在受众的面前。当然,如果真的有受众的话,各大政府机关部门每天清早办公桌上也不会多一份垫早餐的废纸了。而另一种方式,则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那便是透析新闻。把民众真正关心的,好奇的,关注的东西告诉他们,把“新闻背后的新闻”告诉他们,把一切涉及民众根本利益的东西告诉他们。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将某一个新闻事件挖掘得越是深刻,民众就越容易把事件看得通透,看得清楚。那些原本无用的政策法律就会被认为是与之相关的,有用的东西。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媒体生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整个新闻传播语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新闻传播者自身作品的档次提高了,思维深入了,老百姓的民主法律意识也自然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长此以往,整个国民素质就有可能取得较大的改观。做出这样的选择,做出这样的定位,无疑是一招绝妙的棋。

当然,我们的国情决定了我们每一份报纸都不可能离开党,离开政府的英明领导,尤其是像《中国青年报》这样旗帜鲜明的媒体。在当今体制下,极左是一定不可能了,极右也一定要防范。但是,如果要实行以上的举措,我们势必是要保持报纸整体的独立性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势必要做出一些牺牲了。怎么办呢?根要红,苗要正,又要敢于当“真的猛士”,那就让最显眼的位置大红大紫吧!只要把后面的几个版面都按我自己的风格走,那么报纸的独立性还是相对地完整的。于是我们能清晰地发现,《中国青年报》的头版永远是红得正正经经,规规矩矩的。而从第二版开始,风格就完全转变了,“索朗达杰之死”,“我们不是炒房团”,“通往大国之路”等等等等作品,纷纷将曾经阻隔着青年的屏障缓慢拨开,除去了阻碍着受众理解新闻事件本质的中间环节。这样一来,在保证原有后台老板的支持下,还能够使这份报纸所特有的理念更加容易地为广大受众所接受。获得固定的受众群体,保障一个媒体生存下去的根本。

最后,作为当代社会的主流大报,与时俱进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特别是面对这样的一个信息时代,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就更显得必要了。可是《中国青年报》似乎在这方面显然是做得很不够的。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份报纸能够借助它的独特视角和深入的见解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媒体市场上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力,更希望将来或许有一天解开报禁了,能够出现更多地像《中国青年报》这样体制内的虽有所保留,但观点犀利的报纸!

青年节里谈中国读后感 篇3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当年,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

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是一种精神,表现出青年人对我们民族炽热的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表现着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

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有幸站立在世纪和千年交汇点上。我们是幸运者。面对新世纪,我们责任重大。我们回顾发扬“五四”精神,认真思索着,自己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

记得,最初开始认识“五四”是从小学的历史课开始的。那时,老师讲到“五四”运动,向我们讲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种种欺凌,讲述青年们为祖国不惜献身的种种壮举。当时,我们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但有如一丝曙光照亮蒙昧的荒原,我们幼小的心田中已播下了爱国的种子。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们成为风华正茂的青年,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了五四的传统和精神。想想那些曾经与我们差不多大的五四青年吧!

他们稚嫩的肩上早已承当起一份救亡图存的重任,而今天建设祖国的重任将别无选择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是否应该为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而奉献我们的一切?

是啊,我们不小了,我们不能永远停在父母宽大的羽翼下避风躲雨。今年的五月四日,我们将参加成人宣誓仪式。那意味着我们将要同父辈们一起,共同撑起一片蓝天。

长辈们常说我们这一代人是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少些紧迫感,也少些责任感。的确,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安逸。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身上的努力,减轻肩上的责任。

人们每每谈到我们苏北老区总是感慨万分。苏北大地,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我们盐阜地区也曾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过光辉的一页。戎马倥偬的年代,这一方热土,曾经为中国的革命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凭着苏北人的勤劳和智慧,使自己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起这一切,我们心中总是充满自豪。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里与祖国的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这里个别地方的贫困还有待于进一步治理。这里的整体经济还有待进一步的腾飞。

我们,作为苏北青年,首先应该感觉到的是什么?枣责任,感到的应该是责任。“生我是这片土地,养我是这片土地。”我们爱着脚下的这片热土。我们就要承担起建设家乡,繁荣家乡的责任。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与我的父亲同龄人。他就是全国闻名的身残志坚的农村科技铁人姜德明。他立足农田,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小麦、棉花如何在家乡的土地上能够有更高的总产量。当他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时,癌症又一次地向他袭来。他没有倒下,拄着拐杖依然风里雨里地留在田头,走访在农户家中。不懈的努力,他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得到了推广,种植技术得到了普及,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双手欢迎这样的农技员。把他誉为“农技铁人”。他是我们老区青年的好榜样。去年,他在我市青年成人宣誓仪式上谆谆告诫我们,为老区经济的腾飞,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立足本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记住了这位铁人的话,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我们盐阜老区的青年们都会努力的。

是的,责任放在我们每个青年的肩上,放眼新世纪,振兴中华,建设家乡,我们是不会退缩的。

李大钊曾在《青春》一文中写道:“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今天的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我们面前的任务同样艰巨。

我们应该努力成为鲁迅所说的“创造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代。”“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青春热血献祖国,顽强地努力,无私地奉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要掀起中华腾飞的巨浪。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

传递正能量 书写青春梦 托起中国梦!

共筑"中国梦",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用我们的青春正能量 托起我们的青春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周瑜、陆逊和吕蒙谁的能力最强?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东吴虽然在三国里存在感比较低的,但是也有几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今天就为大家讲讲周瑜陆逊还有吕蒙。周瑜应该是大家最熟悉而且能力最强的人,周瑜是赤壁大战的总指挥,也会依靠周瑜的计谋最后吴蜀能联手击败曹操的大军,而吕蒙更是斩杀关羽的关键人物,陆逊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周瑜过世的早,周瑜不在吕蒙和陆逊谁才是东吴第一人呢?

三国时期涌现了很多著名的大将,比如曹操帐下的张辽,典韦,许诸;刘备帐下的关羽,赵云,张飞。那么,东吴的大将都有哪些呢?其实相比其他两国的武将来说,东吴的大将是最特殊的,为什么呢?因为东吴的大将都不是纯粹的武将,无论是陆逊,周瑜还是吕蒙,他们都是属于文武双全的武将,确切的说是儒将。

在东吴的所有武将中,声望和贡献最大的当然是周瑜,这个几乎是没有争议的。周瑜21岁就开始跟随孙策,为孙策创建江东基业作为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时年26岁,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此时的孙权年龄还小,对于执掌政权也没有任何的经验,全靠周瑜的帮助,孙权才能坐稳东吴之主的位置。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进逼。面对曹操的大军,周瑜巍然不惧,不顾众人的反对极力劝说孙权和曹操开战。周瑜向孙权指出,曹军远途跋涉,疲惫不堪;天气寒冷,马没有草吃;北方人惯习陆战不擅水战,水土不服;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一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听完周瑜的分析,孙权下定了和曹操决战的决心。

恰好此时刘备派人来联合孙权抗曹,在鲁肃这位外交家的促进下,孙权和刘备正式结成了联盟对抗曹操。事实证明,周瑜的分析确实很正确,在赤壁之战中,曹军果然大败,而周瑜也因为指挥赤壁之战迅速成名。为他东吴第一名将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理说周瑜文武双全,日后定会有很大的成就。但是谁也没料到周瑜竟然会在三十六的时候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

既然周瑜已经去世了,那还有谁能够担当东吴第一大将的名声呢?纵观东吴当时的所有武将,最著名的有两位,吕蒙和陆逊,那么,这两人究竟谁才是继周瑜之后的东吴第一大将呢?

吕蒙,字子明,早年的时候吕蒙就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不过那时候的吕蒙被很多人瞧不起,都觉得吕蒙难成气候。不过孙策并不这么认为,孙策觉得吕蒙身上的确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于是将吕蒙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做事。不过没过几年孙策就去世了,吕蒙开始辅佐孙权。在跟随孙权期间,吕蒙先是击破黄祖水军,随后以武力平定了本地区起事的山越族人。为东吴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实相比前面这些事件,吕蒙最著名的还是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

介绍完吕蒙,接下来再看看陆逊。陆逊,字伯言。和周瑜吕蒙一样,陆逊也是一位杰出大将,只不过陆逊出道比较晚。在陆逊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吕蒙已经年迈快要退休了。早年的陆逊因为征讨山贼有功深受孙权器重,经常找陆逊商量治国大策。

陆逊的首秀就是与吕蒙和孙权设计夺取了荆州,杀死了关羽。在这一战中,陆逊声名大噪,一时之间无人不知。关羽死后,刘备带兵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但是最后刘备却在陆逊的手里吃了败仗,并于不久后病死白帝城。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其实对比陆逊和吕蒙的功劳来看,无疑是陆逊的功劳更大。而且陈寿在整理三国史书《三国志》的时候曾这样评价陆逊:“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由此可见,陆逊才是继周瑜之后东吴的第一大将,略胜于吕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赤壁之战后东吴为什么不攻打蜀国?周瑜曾设计铲除刘备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战后吴蜀联手大胜曹魏,这时曹操暂时已经失去进攻能力,只能退守。而东吴正是士气到达鼎盛的时刻,为什么孙权不趁机进攻蜀国一举拿下呢?其实周瑜是有想到这一点的,而且连计谋都已经想好准备除掉刘备。周瑜在战略方面应该属于当时最强了,而且赤壁之战也让周瑜闻名天下,如果周瑜能晚死几年的话蜀国就非常危险了。

那么,周瑜为何会如此防范刘备呢?《三国志•周瑜传》中给出了答案。该传记载,就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又向孙权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出兵益州,夺取刘璋所占据的这块天府之国。周瑜认为:目前曹操在赤壁遭受重创,无暇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而益州的刘璋经常遭到汉中割据势力张鲁的骚扰,内忧外困。

周瑜建议孙权让自己率兵与奋武将军孙瑜一起进攻益州,在得到益州之后再兼并汉中的张鲁,然后与割据凉州的马超集团结成战略同盟,在曹操的后方发动攻势,之后江东大军就可以通过占领襄阳以威胁曹操,实现全国的统一。

这段记载对周瑜之前提出限制刘备集团发展意见做出了一个明显的注脚:周瑜是想通过限制刘备集团的发展为江东集团向益州地区的扩张做准备。而这个计划本身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跨有荆益、两线出击的战略构想可谓如出一辙,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就当时的政治形势来看,江东集团想要扩展自己的控制范围主要方向有三个:一是向北通过对曹操占领的淮南地区的进攻取得夺取中原的桥头堡,进而向北方地区发展。第二是向西南地区属于士燮控制范围的交州地区发展,第三是向西通过荆州南部夺取刘璋占据的益州地区。

从这三个发展方向来看,北线的难度最大。虽然曹操新败,暂时丧失了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的能力,但毕竟曹操经营北方多年,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人口资源仍然占有巨大优势。孙权想通过夺取淮南地区进犯中原的设想很难实现。从后来淮南战事的发展来看,孙权耗费了数年时间却始终无法在淮南地区讨得丝毫的便宜。

第二条向西南夺取交州的计划也因为交州偏僻,难以对全国形势产生重大影响,难以作为上上之选;剩下的只有向西进入益州了。益州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加上战乱较少,经济发展也较为迅速。如果拿下益州,无疑对实现统一全国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于孙权为巩固孙刘联盟而将妹妹嫁给刘备并将荆州借给刘备的做法,周瑜是非常抵触的,因为周瑜认为这明显与东吴集团的下一步发展将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刘备,周瑜素无好感,并一语道破了刘备的本质:“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功绩谁更高呢?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周瑜诸葛亮谁的功劳更大

其实在赤壁之战中,并不是诸葛亮的功劳最大,而是周瑜,诸葛亮的作用早就已经被过分的夸张,其实当时周瑜就是主要的核心,诸葛亮只是负责去游说。

当时的赤壁一战,其中一方就是曹操,另外一方就是周瑜,在历史上周瑜本身就是一个主战派。诸葛亮在这中间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绝对性的作用,最多也只是起到一个游说的权利。真正能够坚定孙权决心的,应该就是周瑜的分析,还有周瑜对于自己的一种相信。大家都会听到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无非就是虚构。

三国演义中把这次的赤壁之战所有功劳全部都只给了诸葛亮,其实在这一次里面我们也会知道周瑜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也是一个典型的主战派,就是因为如此才能够有效解决一切的问题。

赤壁之战之所以能够胜利,其实就是用火攻,这次火攻的胜利早就已经超过诸葛亮的预料,甚至也早就已经超过周瑜的预料。但是这一个计谋确实是周瑜想出来的,和诸葛亮真的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并且周瑜因为东风马上就选择设定一个计划,这才能够直接烧掉曹操的军营。

所以在赤壁之战中总指挥肯定就是周瑜,诸葛亮只不过是分析了形势,至于草船借箭,又或者是设计火攻,这所有的一切只不过就是美化诸葛亮,这就是一种艺术加工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当我们在真正的分析之后会发现赤壁之战中最为主要的那么肯定也就是周瑜,周瑜才是一个主要的力量,如果不是周瑜的存在,相信也不可能会有后期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复活读后感 关于复活的感悟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复活读后感

近几天,我得到一本书——《复活》,并且有幸读完了整本。该书出现在十九世纪末的俄国文坛上,与《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一起成为西方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代表作品。

关于这本书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本人,他出生于俄国的一个大贵族家庭,早年受西欧启蒙主义的思想。所以,他的前期创作即十九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作品中,既不满于专制农奴制,贵族阶级的寄生和腐朽,又憎恨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但还寄希望于“理想”的贵族。他幻想通过温和的改革使贵族和人民“互相亲近”,变矛盾为和谐。

在这本小说中,他塑造了一个丰满而复杂的形象——温赫柳多夫公爵,这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作者是运用了他的“心灵辩证法”,即通过这个人在思考和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人物在思考、思想的辩证发展,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温赫柳多夫由于贵族阔少的劣性,占有了天真纯洁的农奴少女马斯洛娃,从此把她推入堕落和不幸的深渊。但是,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罪行,而是贵族阶级对他影响的结果。他本来是一个纯洁善良、有理想,追求真正爱情的青年,贵族家庭使他养成了种种坏毛病,贵族社会和沙俄军界纸醉金迷、放浪荒唐的生活风气又使他堕落。这种种原因,促使他去迫害马斯洛娃。因此,他是贵族地主阶级罪恶的体现者。

总之,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他们的性格既复杂,又是完整的,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都是合乎逻辑的。它以深刻的描写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了不朽名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