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虚度此生作文【汇集两篇】

浏览

2976

文章

2

篇1:若使年华虚度过的下一句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的代表作,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

“若使年华虚度过”出自《古今贤文》的劝学篇,“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若使年华虚度过的下一句

“若使年华虚度过”的下一句是“到老空留后悔心”,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能虚度光阴,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这样到老才不会追悔莫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黄克智院士——“健康加勤奋,一生不虚度”

全文共 2152 字

+ 加入清单

黄克之早年照片

黄克志正在给研究生上课

人物传记

黄克志:1927年7月生于江西南昌,著名力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弹塑性力学、薄壳理论和塑性理论的研究和教育。他在压力容器、智能材料的本构关系、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可拉伸柔性电子元件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还是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创始人之一,培养了一批固体力学研究人才。

"健康加上勤奋不会浪费你的生命."在发给记者的一本书里,黄克志院士工整地写下了这句话。

语言和实践都是如此。90多岁的黄克志(音译)一直坚持每天早上4: 30起床,长时间工作,“从不浪费时间”。在9点钟与记者见面之前,黄克志已经完成了打网球和阅读的“固定动作”。

黄克志从71岁开始练习网球已经20多年了。说到这项运动,他很热情。“事实上,我和我妻子不太擅长玩,但我们享受我们的兴趣和坚持。”

“把我的一生献给科学和祖国”

在7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黄克志一直很忙: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专著7部;开发一种综合分解方法来解决壳问题,将极其复杂的壳问题转化为几个更简单的问题;带领团队推动压力容器设计方法的改进,解决两个国际压力容器界公认的问题。坚持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研究页岩气高效开发,瞄准技术发展前沿...

谈到自己的学术生涯,黄克志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一个英俊的28岁男子,背景是苏联时代的莫斯科大学。

1955年,教育部第一次派遣了一个大学教师代表团去苏联学习。刚刚被提升为讲师的黄克志,在清华大学名列第五。在苏联学习期间,黄克志日夜工作,三年没有和家人通电话。最后,他的努力得到了他的导师,著名机械师拉博银行特诺夫的认可。

在一次小组会议上,黄克志的导师表示钦佩:“我从未见过如此勤奋的学生”,并建议黄克志争取莫斯科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8年底,正当黄克志准备他的博士论文和答辩时,一封电报打给他,要求他回国组建中国第一个工程力学系。“我认为这是这个国家最需要我的时候。”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黄克志放弃了即将获得的博士学位,乘了六天六夜的火车回到清华大学。

回国后,他在67年里开设了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等8门课程,为中国第一个工程力学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书育人,不断实践和培养。在大学毕业后的72年里,黄克志在清华大学的讲台或办公室度过了71年。“我一生中做了一些值得骄傲的事情——我把我的一生献给了科学和我的祖国!”黄克志先生说。

"我把这里的年轻人视为自己的孩子。"

改革开放后,国家急需固体力学领域的人才。为了“找回失去的十多年”,黄克志为自己的余生设定了一个“小目标”:为清华大学的固体力学专业建立一支年轻而强大的团队。

40年来,黄克志从未敢懈怠:他培养了数百名研究生、近70名博士生和5名院士……”清华是我的根,力学系是我的家。我把这里的年轻人视为自己的孩子。团队的力量和年轻人的成长是我一生的期望。”本着这一思想,黄克志注重从学生中发现年轻人,培养他们,动员出国留学的年轻人回国为祖国服务。

谈到黄克志,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固体力学的“鼻祖”。黄院士在学生心目中被称为"严谨",他要一字一句地去演绎和检验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部分,"任何模糊的概念和不精确的演绎都不会进入他的眼睛。"他的一个学生说。

清华大学的薛明德教授回忆起与黄克志一起学习和工作的生活,眼中流露出感激之情。黄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向年轻人推荐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的机会,这样我们就能在学术界展示我们的才能

“每次我开始一门新的课程,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读过和推断出的文件、笔记和演讲交给其他年轻老师。”在与青年学者的合作方面,黄克志总是尽力为他们的研究创造条件。

当记者问及他最自豪的成就时,黄克志笑着说:“当年的“小目标”基本实现了。目前,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一个集老、中、青为一体、团结向上的力学团队。在我们的集体中倡导:科学道德、严谨的学风和团结、合作、竞争的健康氛围。”

"固体力学的每一个领域都足以支撑一生."

“每隔5-10年,我将转向一个新的领域:研究60年代的壳理论、塑性理论和蠕变理论;20世纪70年代的压力容器研究:20世纪80年代,他研究了智能材料的相变力学。90年代研究微纳尺度力学……”

黄克之选择的研究方向与当时国家的需要密切相关。“这个研究课题对国家、对国家、对自己都有贡献,这是完全统一的。”黄克志说:“只要我们受国家需求的引导,机械师可以做很多事情。”

2012年,85岁的黄克志在出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时了解到,中国的油气开采行业与世界领先技术仍有差距。他立即将他的研究投入到石油和页岩气领域...

进入一个新领域,有许多困难。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黄克志坚持下来了……回忆起和学生们一起学习的经历,黄克志说:“有一段时间,我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过了一段时间,我慢慢找到了办法。”

在学习了70多年的固体力学之后,黄克志从不感到孤独,“总觉得时间不够,害怕跟不上发展”。黄克志说:“固体力学的每一个领域都够用一辈子。”

如今,92岁的黄克智和他的儿子黄永刚已经合作了30多年,共同发表了200多篇SCI科学论文和两部专著。《高级固体力学》第一卷出版于10年前,第二卷目前正在完成。谈到这位92岁的老人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的能力,他说,“成就来自勤奋,这是我一生遵循的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