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索锦蛇是保护动物吗合集20篇

动物是多细胞真核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因此动物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生命活动。但是不同于微生物下面是小编收集关于三索锦蛇是保护动物吗,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746

文章

535

篇1:黄麂子几级保护动物?生活习性是什么?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麂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0年8月被列入国家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可以人工养殖繁育,但不可以贩卖,只作为濒危动物繁殖育种。它的体长约1米,尾长17-21厘米,体重25-30千克。

黄麂子是孤独活动的动物,习性胆小谨慎,一般是多在夜间或清晨、黄昏觅食,白天隐蔽在灌丛中休息。受惊时能发出极为响亮的类似狗吠的叫声。活动范围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时,无论跑多远,最后又会回到自己原来的活动区域。生活在低海拔山区丘陵的森林、灌丛。黄麂子灵巧的躯体和细长四肢能在密林、草丛中活动自如,且能疾走,在密林中疾走时掀起臀部,低垂头部,巧妙异常。它主要取食多种植物的枝叶,也喜食果实、幼叶、嫩芽,有时偷食农田作物如大豆、花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猪獾子是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野生猪獾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猪獾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为杂食性动物,在夜间活动,有冬眠习性。

猪獾喜欢穴居,在荒丘、路旁、田埂等处挖掘洞穴,也侵占其他兽类的洞穴。主要以蚯蚓、青蛙、蜥蜴、泥鳅、黄鳝、甲壳动物、昆虫、蜈蚣、小鸟和鼠类等动物,也吃玉米、小麦、土豆、花生等农作物。通常在10月下旬开始冬眠,冬眠之前大量进食,使体内脂肪增加。猪在中国遍布各省、区,尤其以南方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布谷鸟是保护动物吗,属于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布谷鸟学名大杜鹃,并非国家级保护动物,但是已经被列入“三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名录里面,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无危物种,杜鹃鸟为杜鹃科杜鹃属的一种鸟类,别名郭公、布谷、鸠、喀咕,分布范围较广,基本分布于全国。

布谷鸟额浅灰褐色,头顶、枕至后颈暗银灰色,背暗灰色,腰及尾上覆羽蓝灰色,中央尾羽黑褐色,羽轴纹褐色,沿羽轴两侧缀白色细斑点,且多成对分布,末端具白色先端,两侧尾羽浅黑褐色,羽干两侧也具白色斑点,且白斑较大,内侧边缘也具一系列白斑和白色端斑。

布谷鸟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多数的布谷鸟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其大多为杂食性,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像金龟虫、甘兰蛆、松尺蠖、叩头虫等都是布谷鸟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熊猫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大熊猫是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体型肥硕像熊、富态丰腴,头圆尾巴短,体色是白色和黑色,脸颊圆,黑眼圈很大,行走方式是标志性的内八字,爪子像解剖刀一样锋利。

大熊猫擅长爬树,也喜欢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为了求婚,也可能是躲避危险,或者彼此相遇时弱者用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大熊猫每天用一半的时间去进食,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种,主要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栖息。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山鸡是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山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山鸡,又叫野鸡、雉鸡,性情活泼,善于奔走而不善飞行,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并且不能持久,其食量小,食性杂,胃囊较小,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

拓展资料:

山鸡是杂食鸟,喜欢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草籽、绿叶嫩枝等。人工养殖山鸡,可以适合大群饲养环境。山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郁,其蛋白质含量高。公山鸡的羽毛艳丽,具有观赏价值,标本可以提供给教学、科研和展览用,还可以作为高雅贵重的装饰品。

节日送山鸡是中国自古就有的传统,有表达吉祥如意和美好前程之意。同时还可制成漂亮又好卖的标本。我农庄用野鸡的皮毛做成的标本,光彩鲜艳、栩栩如生、高贵典雅,野鸡的羽毛别具特色,还可以制成羽毛扇、羽毛画、玩具等工艺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山龟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山龟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山乌龟又名凹甲陆龟,俗名别名山龟、龟王、麒麟陆龟、靴脚陆龟,它属于是热带及亚热带陆栖龟类。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广西、海南、湖南、云南等地;在国外主要分布于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

山龟属于龟的一种,主要生活在山中,大者名蟕蠵。它是一种变温动物,生活受环境气温的影响较大。它喜生活于干燥环境,生活的区域有月桂属的植物、蕨类植物、杜鹃花及为数众多的一些附生植物。山龟食性较广,稻谷、小麦、豌豆、小鱼、虾、昆虫、蜗牛等均吃,其中最喜欢吃的食物是小鱼、蜗牛、玉米和稻谷。人工饲养时,为满足山龟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避免因饲料单一而生长发育不良和产生厌食症,应采用多种饲料,如动物性饲料中的鱼虾、蜗牛、河蚌等和植物性饲料中的稻谷、小麦、玉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鲨鱼是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鲨鱼保护动物,并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鲨鱼,属于脊椎动物门软骨纲,是海洋生物。鲨鱼是一种古老的鱼类,根据出土的许多鲨鱼牙齿和棘的碎片来看,恐龙化石的出现都晚于鲨鱼化石的出现。

鲨鱼每两年繁殖一次,并且繁殖率也特别低,现如今,野生鲨鱼的数量越来越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鲨鱼有白头鲨、阿根廷天使鲨和滑背天使鲨。

人类的影响是导致鲨鱼数量减少、接近濒危的主要原因,鲨鱼几乎是没有天敌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进行,鲨鱼可以生长的环境日益减少,并且很多渔民为了鱼翅,会大量捕杀鲨鱼,因此现如今的鲨鱼数量少之又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猞猁是保护动物么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猞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猞猁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之中。所以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属于猫科,体形似猫而远大于猫。体型比较粗壮,尾巴特别短,它的头不及身体长度的1/4,四肢粗长,但是比较矫健。外形有点像狼,所以也叫做狼猫。

猞猁是一种喜欢寒冷的动物,所以属于北温带寒冷地区的产物,即使在北纬30度以南的地区,它们也会栖息在寒冷的高山地带,是分布的最北的一种猫科动物。它们的栖居高度可由海拔数百米的平原到五千米左右的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袋鼠是不是保护动物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袋鼠保护动物。大型袋鼠面对人类在澳洲的开发有较高的适应力,相比之下,它们的许多小型亲戚则面临了较大的生存威胁,数量也比较少,1993年林业部发出通知,决定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和附录二所列非原产中国的所有野生动物,分别核准为国家一级和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袋鼠就是其中之一。

袋鼠是一种属于袋鼠目的有袋动物,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

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袋鼠用下肢跳动奔跑速度非常快,时速可达50公里以上,袋鼠有一条多功能的尾巴其作用非常大,在休息时它可以支撑于地与双下肢共同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跑动中尾巴更是重要的平衡工具,另外袋鼠尾巴还是重要的进攻与防卫的武器。

袋鼠是食草动物,以矮小润绿离地面近的小草为生,将长草与干草留给其它动物,个别种类的袋鼠也吃树叶或小树牙,它们大多在夜间活动,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动,袋鼠家族中种族歧视十分严重,它们对外族成员进入家族不能容忍,甚至本家族成员在长期外出后再回来也是不受欢迎的,家族即使接受新成员,也要教训一番,直到新成员学会许多规矩后,才能和家族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郭耕副主任:保护珍稀动物,让人类与万物和谐共生

全文共 1710 字

+ 加入清单

麋鹿,又名四步象,头像马,角像鹿,脖子像骆驼,尾巴像驴。这是中国稀有的受保护动物。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分布着181只麋鹿。工作人员的核心工作是保护麋鹿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普工作。在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前夕,记者采访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郭庚,向他解释了珍稀动物保护的价值。

正在吃东西的麋鹿

稀有动物是每个人经常提到的一个词。郭庚认为,作为珍稀动物,它们具有“珍稀、濒危、独特”的特征,即珍稀、濒危、独特。殊不知,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也是世界罕见的动物,曾经在中国消失过。通过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麋鹿是我国拯救濒危物种道路上的一个成功案例。作为中国野生动物“再引入保护”的一项救援工程,麋鹿回归祖国已经33年了。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郭庚做了介绍

“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受到尊重,不管它对人类有什么价值。为了让每一种生命形式都受到尊重,人类的行为必须受道德原则的支配。”这段话来自1982年联合国第371号决议通过的《世界自然宪章》。郭庚认为,正如人与人之间有道德规范一样,人与自然之间也有一定的道德规范。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公园的动物墓碑呈多米诺骨牌状排列。每块墓碑上都刻有一个物种,从灭绝的到濒临灭绝的到活着的。在这个队列中,人类处于倒数第二的位置。

在公众眼中,保护珍稀动物是一个普遍的概念。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他们?当然,也许我们会说,这是因为它们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事实上,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从事动物保护30年的郭庚以麋鹿保护为例,从四个方面给了我们答案。

物种价值

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存在,有着解决生存问题的独特方式,是生物群落的一部分,并且拥有与人类同样的生存权利,它自己的价值,这与人类无关。然而,作为一种善于探索的动物——人类,我们仍在努力寻找一些联系。在麋鹿公园的麋鹿历史展览《麋鹿传说》中,一个奇怪的现象从一开始就向公众展示:麋鹿的进化几乎与人类的进化同步。在大约300万年的时间里,是什么样的时空“业力”创造了人类,一种灵长类物种,和麋鹿,一种有蹄类物种,在几乎相同的时间繁殖并生活在相同的土地上?生物学家可以研究这些活动的线索。

生态值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动物。在保护生物学中,我们把它视为自然保护的旗舰物种。以保护麋鹿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保护麋鹿栖息的湿地环境,是唤醒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我国,为了保护大熊猫,已经建立了几十个自然保护区。与大熊猫有关的各种山地动物和植物也因此被纳入保护范围。这是旗舰物种的报道。下一步,随着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保护力度必将日益加强。鉴于湿地对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保护麋鹿及其栖息的湿地环境,保护一个物种及其生物群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护生物群落可以完全发展的生态系统,即生命群落。人类也包括在这个系统中,这就是为什么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文化和教育价值

麋鹿,一度从它的故乡灭绝,一度作为“海外流浪者”漂流到国外,近一个世纪后又回到了它的故乡。它的科学发现、本地灭绝和成功回归都与北京这个城市息息相关。在世界上5000多种哺乳动物中,麋鹿可能是经历过这种起伏的动物。古籍中有大量关于麋鹿的诗歌,仅唐诗中就有100多首。因此,我们将麋鹿视为活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播这一物种的同时,应该“化腐朽为神奇”,不断挖掘麋鹿的文化教育价值和文化形象。

替代价值

替代价值是一个物种在未来为我们提供某些利益的潜力。麋鹿是一种陆生草食偶蹄类哺乳动物,食性广泛,有100多种草适合食用,饲料转化率不低于普通家养草食动物。如此廉价而丰富的食物来源使得麋鹿成为发展新的家畜品种的最佳选择。随着麋鹿数量的增加,有可能使用药物、肉类、皮革甚至一些体育活动(如鹿跑节)。每一个物种,包括麋鹿,都是具有独特遗传特征的基因库。一旦在我们发现它的价值之前灭绝,我们的后代将失去选择和利用它的机会。

郭耿将世界物种多样性比作一个秘密的收藏,它储存了生命的潜在价值。他说,任何物种的消失就像撕下一页纸。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保护它们,当我们仅仅需要这一页信息来拯救我们自己和相关的生命系统时,我们将无能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白鹭是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白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其中岩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一,在中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

白鹭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白鹭的羽毛价值高,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近几年由于人类采取了严厉的保护措施,白鹭的数量才有所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

麻雀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麻雀也是受到国家保护的“三有”保护动物,捕杀超过20只就属刑事案件。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麻雀被列入其中。

国内野生动物保护等级分为一级与二级,主要针对于濒危物种,另外还有一个三有保护动物(包括麻雀),主要针对一些有益的、高价值的物种,三有保护动物可以算是对一二级名单的补充。麻雀不是二级保护动物,而只是三有保护动物。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麻雀被列入其中。

麻雀是文鸟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世界共27种,其中5种分布在中国境内。分布相当广泛。除极寒冷的南北极和高山荒漠,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性却非常高,好奇心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有时可以发现它们在个别的树上筑巢,然而麻雀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都是成群的,具有很多洞的老树群,通常是它们最喜爱的筑巢地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鹩哥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鹩哥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过度捕捉和环境条件恶化,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在曾有分布记载的广西南部,已未见有任何报道,或许已在广西境内绝迹。在云南也很少见,海南岛还有一定种群数量,但亦不丰富,故应注意保护。

简介

鹩哥(学名:Gracula religiosa):是雀形目椋鸟科的鸣禽。体形较大,体重165-258克,体长234-304毫米。全身大致为黑色具紫蓝色和铜绿色金属光泽。特征为头侧具桔黄色肉垂及肉裾,雌雄相似。善鸣,叫声响亮清晰,能模仿和发出多种有旋律的音调。

多成对活动,有时结群。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次生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和混交林中。常与八哥、椋鸟等合群在果树上觅食。尤常见于林缘及林间小面积的开阔地上,嗜吃野果,兼吃昆虫。繁殖期为2-5月,一年繁殖1-2次。每巢产卵3-4枚,孵卵以雌鸟为主,雄鸟有明显护巢现象。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和中国。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

区域灭绝:孟加拉国。

引进:香港、澳门、波多黎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国家二级鸟类保护动物有哪些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工业社会以前,鸟类平均每300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那么国家二级鸟类保护动物有哪些?

生态破坏小知识:

国家二级鸟类保护动物:

角䴙䴘、赤颈䴙䴘、鹈鹕(所有种)、鲣鸟(所有种)、海鸬鹚、岩鹭、海南虎斑鳽、小苇鳽、彩鹳、白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隼科(所有种)、鹰科(除一类外其它鹰类)、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灰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小青脚鹬、灰燕鸻、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斑尾林鸽、鸦鹃(所有种)、鸮形目(所有种)、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鹤嘴翠鸟、鹦鹉科(所有种)、小杓鹬、白枕鹤、花尾榛鸡、黄嘴白鹭、彩鹮白鹇、黑颈鸬鹚、八色鸫科(所有种)、黑鹮、蓝耳翠鸟、鹃鸠(所有种)、黑嘴端凤头燕鸥、铜翅水雉、沙丘鹤、黑鹇、镰翅鸡、鸳鸯、蛇雕。

提醒您:物种灭绝的越来越快了,很多珍稀动物都被灭绝了,所以我们在日常时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等问题,另外也要学习一些环境污染知识和生态破坏知识来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收藏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猫头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部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俗称猫头鹰。

拓展知识:

猫头鹰的视觉敏锐。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猫头鹰瞳孔很大,使光线易于入眼,视网膜能辨明暗的能力非常丰富,对弱光也有良好的敏感性,适合夜间活动。

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认色彩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彩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鲎是国家的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鲎,属于肢口纲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

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後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食性广,以动物为主,经常以底栖和埋木本的小型甲壳动物、小型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星虫、海豆芽等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有机碎屑。鲎类一直作为人类的食物,又是软壳蟹类的天敌。如果是幼体鲎,食物以单胞藻、轮虫、丰年虫幼体、桡足类为主。如果是成体可以食虾和小鱼。最具特点的就是鲎的血是蓝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八角锯缘龟是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八角锯缘龟几级保护动物

八角龟是国家保护动物,八角龟属于闭壳龟,八角龟或半水龟,分布在湖南、广东、云南、越南、泰国、缅甸等省份,在野外环境中,锯龟主要生活在山丛林、灌木和溪流中,几乎不进入深水区活动,最合适的温度在25-30度之间,如果温度低于20度,但会刺激它们进入冬眠状态,是一种喜暖怕寒的乌龟。

锯缘龟是二级保护动物,200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野生动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柱动物卷》(爬行类)-极危险(CR)。200年8月1日,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或具有重要经济和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也被列入中国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野猪是二级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野猪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属于三有保护动物。野猪是一种世界性物种,起源于欧洲和亚洲。后来被广泛引入北美,分布范围极广,涵盖欧亚大陆,包括东亚、东南亚等地区。

形态特征:

欧亚野猪是一种中型哺乳动物,体重90-200千克。体长为2米,肩高90厘米左右。不同地区所产的大小也有不同,有些地区欧亚野猪的体重可达200千克以上。中国东北南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产的欧亚野猪体重甚至达到将近400千克。

栖息环境:

野猪出没于山地、丘陵、荒漠、森林、草地、林丛和芦苇丛林,经常冒险进入农田耕地。它更喜欢阔叶林,特别是常绿橡树林,但也可以在更开放的栖息地中找到。例如草原,地中海灌木丛和农田,只要附近有水和树木覆盖,均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鲵是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大鲵是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又名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及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中国大鲵除西藏、内蒙、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日本大鲵俗称大山椒鱼,源于其身有山椒味道。

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戴胜鸟是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戴胜鸟是二级保护动物。戴胜鸟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之一。这种鸟虽遍布全国各地,但由于自身繁殖能力较弱,现在已比较罕见了。

栖息环境

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冬季主要在山脚平原等低海拔地方,夏季可上到3000米的高海拔地区。常见单独或成对分散于山区或平原的开阔地、耕地、果园等地面觅食,受惊时,或飞至附近的小树上,或飞至不远的小山坡某一岩石上。

保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很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