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看法(实用20篇)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然促进了人的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人对礼仪文化也就更重视。在当今社会学习现代社交礼仪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我们一起来谈谈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相关知识吧!

浏览

2254

文章

875

篇1:朱元璋可以用十五年一统天下,曹操为什么却不能?

全文共 395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曹操朱元璋其实有的人喜欢曹操有的人喜欢朱元璋,但是不敢谁喜欢谁,但是关于朱元璋和曹操还是有一定的相似度的,但是朱元璋好就好在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把天下给统一了,但是曹操却不能,那么有的人会问了,其实看曹操和朱元璋也不差啊为什么曹操却不能一统天下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1、识人用人比较,朱元璋略胜一筹。

知人善任,并能充分发挥手下能人各自特长,这是一个开国君主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团队比较。这个是最直观的体现,中国历来不缺人才,缺少的是发现人才。朱元璋善于识人用人是出了名的,手下的徐达、李善长、刘伯温、朱升都是500年一遇的顶级人才,曹操手下百年一遇的一流人才虽多,但顶级人才太少,要么就短命而亡,比如郭嘉,下面再具体说说。

先说朱元璋团队。文臣谋士有李善长、刘伯温、朱升,这三个可都是500年一遇的顶级人才。此外,还有宋濂、叶兑、陶安、章溢、胡惟庸、张中、吕昶、王广洋、方孝孺等,也都是一时俊杰。武将也不遑多让,徐达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常遇春和李文忠也都可以进历史上的十大勇将,这个网上也有排名,大家可以百度看看。此外,朱元璋手下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就有邵荣(朱元璋曾经的手下第一名将,能力和初期地位均在徐达之上,后因造反被杀),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傅友德、朱文正、沐英、蓝玉、胡大海、汤和,廖永忠等,而且不少都是终身未尝一败的常胜将军,水军陆军优秀将才都有,阵容堪称豪华。

再说曹操团队。曹操拥有三国时期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人才队伍,所以地盘也最大。文有郭嘉、司马懿、荀 彧、贾 诩、程 昱、荀攸,都是三国一流人才,但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都算不得最顶级的人才。武将也有夏侯惇、典 韦、许 褚、张 辽、徐 晃、张 郃、夏侯渊、曹仁等人,受《三国演义》影响,名气都很大,可惜战绩也就那样,没有取得什么名垂青史的重大战役胜利,和徐达等人,明显不是一个档次的。

2)用人比较。朱元璋用人方面,一辈子几乎没有犯过一次大错,也很会识人用人,手下也是名将辈出,人才济济。徐达擅统率,常遇春擅突击,朱文正擅防守,邓愈擅抚士卒,李文忠擅奔袭,而朱元璋都能一一恰当任用,让他们的军事才华得以显现。比如用不为人知的毛头小子朱文正守洪都,用默默无闻的耿炳文守长兴,以绝对劣势对敌,两座看似危如累卵的城市,最终都未被攻下,反而大量消耗敌人,为最后朱元璋发动反攻与总攻赢取了宝贵时间和精力。傅友德作为降将,功名不显,朱元璋却敢提拔他当偏师和副将,所以才会有后面征伐北元的七战七捷,才会有破蜀后的“傅一廖二”评语。平定云南后,朱元璋留沐英世代镇守,个人认为这一招可以和本朝毛建立新僵兵团相媲美了。

曹操识人用人失误最明显的体现是在赤壁之战,比如对于黄盖、庞统,以及水军将领的使用和认识等,其他对于张松的错失等,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展开了,这段历史大家也都很熟悉。

2、个人能力比较,朱元璋明显更强。

1)先说朱元璋

朱元璋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一统天下的开国皇帝,个人能力十分突出,本身就是一个BUG般的存在,终其一身,未闻一败,他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也是卓越的战略家,这点甚至是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出的名将都有所不及的,比如元大都之战就是名例。

A、战术水平一流。朱元璋不仅是优秀的军事将领,而且也是非常杰出的军事统帅。几乎每打一仗,朱元璋都是自己亲自布局,料敌如神,百战百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战一一鄱阳湖水战,老朱以20万小舟大胜陈友谅60万巨舰,就是最好例证。

所以,毛也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在他看来,两军交战,在总体处于弱势情况下,胜败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从而造成相对的强势,以相对的强势敌相对的弱势,各个歼灭敌人,最终由弱变强战胜敌人。这是中国兵法的精妙之处,他认为李世民得此精髓,以此战法驰骋天下无敌手。

不过,在我看来,朱元璋的军事能力可能还是要胜出李世民的。毕竟李世民是世家子弟,造反开始就佣兵几十万,手下战将林立了,而朱元璋是从无业游民起家的,在部队也是从小队长干起,几十人到几千人,再到几万,最终才是几十万人。完全是从小号练起,跟李世民这样的人民币玩家,完全不是一个难度级别嘛,玩过王者荣耀或者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游戏的朋友也会有所体会。

B、战略眼光突出。朱元璋还是天才的战略家,他的军事作战特点是稳扎稳打,稳步推进,次第经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擅长大迂回包围的军事战略,这一点也被他的忠实粉丝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选择先打陈友谅还是先打张士诚,朱元璋的目光远大,战略眼光突出就有所体现了。

而朱元璋的战略思想从明军北伐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也可以看出。在征询诸将意见时,大将常遇春提出长驱直入,直捣元朝大都的军事作战方法。朱元璋认为这是一个轻敌冒进的方案,不能稳操胜券。

他根据当时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情况,以及各部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他认为元朝建都北京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兵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

有鉴于此,朱元璋力排众议,提出稳扎稳打,渐次推进,各个击破的北伐军事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此役更是打破了中国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公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南向北完成的统一,可谓千古奇功。

2)再说曹操。在三国里面,曹操是综合能力最强的人,也是我最推崇的三国历史人物,但放眼历史长河,和朱元璋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好的大家说了很多,我就不重复了,下面简单说说他和朱元璋的差距在哪里。

A、定位不准。正如李世民所说的,曹孟德一将之才有余,万盛之才不足,而偏偏又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亲力亲为,这点类似诸葛亮,手下将领锻炼机会不多,才能发挥也不足。更关键的是曹操自身也不是个顶级统帅之才,至少用兵之道不如朱元璋,刘秀和李世民,他们三个哥们,自己领兵打仗可几乎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用兵如神。所以,作为一个君主,曹操这叫做定位不准,而自身又不够优秀。

B、不够沉稳。曹操这个人还有一个致命缺点。很容易骄傲轻敌,志得意满,取得一点胜利,往往就容易轻敌,作为一个主帅,这个是致命错误,高手过招,容不得半点马虎,决定成败的往往就是这些细节问题。古人云,骄兵必败,个人也是如此。曹操好不容易赢了官渡之战,却在赤壁之战一溃千里,丧失了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而赤壁之战之所以失败,曹操麻痹轻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朱元璋一辈子都是戒骄戒躁,从不轻敌冒进,

C、缺乏忍耐。朱元璋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在自己比较弱小时,也很会保护自己,比如对元朝态度等,很多人拿这个说事,其实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历史上的成功人士,有哪几个不是能屈能伸的高手?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才有后面一代兵仙的赫赫战功。很多人说朱元璋爱杀开国功臣,请记住,那是开国以后的事情。反观曹操,还没统一天下,就逼迫自己最得力的助手荀彧自杀,这无异于自毁长城。此外,曹操家人在徐州被人杀,他除了杀死杀父仇人,还迁怒于人,屠了徐州城,类似的事情有好几个,还没取得天下呢,这样做是很容易失去民心的。

3、竞争对手比较,朱元璋的更强悍。

1)朱元璋对手主要有三,第一个就是野心勃勃,能力突出的陈友谅。鼎盛时期得陈友谅,佣兵百万,手下名将也很多,张定边更是天下第一猛将,此外还有实力不下于徐达、常遇春的傅友德、邹普胜、张必先、赵普胜等智勇双全的悍将。

第二个对手是张士诚。此人也不是孬种,独自坚守泰州孤城,能抵挡住元朝名将脱脱带领的百万大军的进攻。

第三个对手便是元朝。经过十多年的战火洗礼,冷兵器时代最凶悍的蒙古骑兵,百炼成钢,基本恢复了蒙古帝国巅峰时期的战斗能力,虽然还是差点,但也差不了多少了。此外,元朝还有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的元朝第一名将扩廓帖木儿,第一名相脱脱,可惜元朝不会用人,被朱元璋各个击破了。

2)曹操的对手主要是刘备和孙权。先说刘备,他自称汉室宗亲,有一定号召力,也会用人,手下诸葛亮也是500年一遇的顶级人才,虽然武将差了点,缺少帅才。而且,刘备也很能屈能伸,所以终成一方霸主。

第二个是孙权。江东孙吴家族,从孙坚开始,到孙策,再到孙权,连续三代人才辈出,能文能武,手下也有一帮杰出人才,比如周瑜、鲁肃、陆逊等人,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但是,跟朱元璋对手相比,很显然,刘备不如元朝强大,而孙权也不如陈友谅+张士诚强大。

此外,就当时争夺天下的战略形势而言,朱元璋处于四战之地,上游是陈友谅,下游是张士诚,北边是元朝,哪个都是不好惹的,一着不慎,就可能遭来灭顶之灾,而且在他的四周,朱元璋当时都是最弱小的。

曹操早期也是处于四战之地,但是他的战略形势比朱元璋要好很多,他的四周都是孔秀、张绣、吕布、孔融之徒,根本不是陈友谅、张士诚、元朝一个级别的。后面三分天下以后,天下九州,曹操独占六州,还是没能统一天下,这个更多的还是个人实力不济能说明的了。

再说到出身问题,不管怎么说,曹操肯定比朱元璋好多了,这个不多说,大家都知道的。

总评: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识人用人,亦或是竞争对手比较,曹操比朱元璋还是略逊一筹的。当然,这不是说曹操不厉害,那只是相对于朱元璋而言的,只能说老朱太厉害了,历史上没几个帝王能比他更厉害的。事实上,曹操也是很厉害的,他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人才,能文能武,文韬武略,样样杰出。

此外,这也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一些地方也谈得不够全面深刻,大家有好的想法,可以在评论里补充,我们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云闪付曹操出行62折,赶紧来看下!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每天出行都在担心被大太阳晒或被大雨淋,想叫车可又担心车费太贵,这不为解决你的烦恼,云闪付带着曹操出行62折优惠来了,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吧。

对于云闪付曹操出行62折的优惠,需要知道这两个方面:活动时间和参与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1、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2020年7月18日,使用云闪付APP-打车代驾叫车,选择“曹操出行”完成行程后扣款,支付即可享单笔62折,封顶优惠10元,此次实时立减优惠活动每日名额800个,先到先得,单用户单日限享一次优惠。

2、参与流程

第一步:在云闪付首页点击“热门推荐”进入活动页面,然后点击“立即参与”即可享受优惠;或者在云闪付APP中点开“打车代驾”(在云闪付首页专栏区划至第二屏,直接点击“打车代驾”,或在云闪付APP首页-更多-便民服务-打车代驾)。

第二步:进入“一键打车”界面,输入上下车地点,选择曹操出行叫车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叫车前要先开通云闪付无感支付,行程结束后完成扣款,就可享受优惠。

好了,在了解完“云闪付曹操出行62折”后,赶紧去使用起来享受乘车优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曹操的父亲为什么要给宦官当儿子?曹操究竟姓曹还是姓夏侯?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大家都不陌生,他作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政权的奠基人,也是后来人们争议非常大的一个人物。很多人关心曹操到底算是什么形象,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占据的角度不同,角度不同,那么评价自然也就不同。曹操的父亲曹嵩,史书中记载他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也有说他原本是夏侯家人,那么为什么曹嵩会成为曹腾的养子呢?曹操到底应该是姓曹还是应该姓夏侯?

曹嵩是曹操的父亲,这一点是确认无疑的,但是,曹嵩的父亲又是谁呢?这就有很大的疑问了。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所以曹腾尽管名义上是曹嵩的父亲,但在实际上他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更何况曹腾是一个宦官,是不可能生出孩子的,所以,曹嵩很可能是曹腾为了保住自己的家业而收养的,或者曹嵩为了抬高身份而认了养父,当然这只是事情可能性的一种推测。

《三国演义》认为,曹操本是夏侯家的人,也就是说,曹嵩原本也姓夏侯。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三国吴人所注《曹瞒传》提到曹嵩本姓夏侯,为夏侯惇叔父。不过这些虽然是古人的记载,但是也只能作为参考。

2013年有研究表明,“元宝坑一号东汉墓”的墓主(可能是曹操叔祖父曹鼎),经过古DNA比对,确认汉代丞相曹参的家族基因与曹嵩、曹操的家族基因没有关系,因此也就否认掉了“曹操被认为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人”这种说法。

不仅如此,同样通过比对,推翻了曹嵩本姓夏侯的说法,因此也就为曹嵩的身世提供了一条线索,曹嵩有可能是来自他亲生父亲或养父曹腾的本族。不过这样的研究也有漏洞,关键就在于这个墓主人究竟是不是曹鼎。如果这一点确认,那么后面的一切就都可以确认了。

曹腾又是谁呢?他是东汉时期的一名宦官,因为拥立汉桓帝有功,因而被封为费亭侯,在宫中三十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大错,并且推举贤人,与很多人印象当中那些祸国的宦官完全不同。种暠弹劾他,他却称种暠为能吏,仅凭这一点,他就甩了其他宦官好几条街。

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后,他被追尊为高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追封为皇帝的宦官。

曹操到底姓什么?其实从曹嵩成为曹腾养子的那一刻起,曹操就注定要姓曹了,不管曹嵩以前到底姓什么。古代很注重传承,只要是过继走了,即便是原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也必须按照新的身份来称呼对方,从这一点来说,曹嵩姓曹,曹操自然也就姓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上的曹操为什么没有完成统一?曹操为何没有称帝?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魏国的势力是三个国家当中最强大的,而创建这个国家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却并不是曹操,而是他的继承人曹丕,曹操是能算是魏国政权的奠基人。在当时,曹操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曹丕就称帝,至少说明曹操时期应该也是有能力称帝的,但是为什么曹操没有这样做?曹操还活着的时候,又为什么没能完成统一呢?

我们知道,后来称帝的曹丕,并不是曹操最开始就选定的最佳继承人,而是很多事情发生之后,不得不选择的人。原本曹操的长子曹昂最为合适,结果却被张绣所杀,后来有了年幼但是聪明绝顶的曹冲,结果又是死于非命。当初曹昂战死的时候,曹丕年仅九岁,尽管曹操平定了北方,看起来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他的后方却正好缺一个有能力坐镇的人。

211年曹操打西北联军,215年平定汉中,217年南征孙权,都是因为顾虑后方,最终不得不撤兵,如果当初曹昂没有战死,或者曹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继承人,有能力替他坐镇,曹操自然可以大展拳脚,也就不用这样瞻前顾后了。

另外,曹操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爱才,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就算是品行有点问题,只要有才能,曹操都会来者不拒。不过,这也成为他日后的一个非常大的阻碍,那就是他放走了刘备。刘备在他看来同样也是很有能力的人,正是因为如此,他想要拉拢刘备,不忍心杀掉他,结果就是多出了一个与自己争夺天下的人。

而至于为什么没有称帝,曹操或许能够看的明白,如果自己称帝,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学说成为影响后世两千多年的学说,东汉三国,同样也是儒家的领域,儒家讲究尊卑礼仪,如果曹操称帝,结果必然是天下士大夫群起而攻之,这对曹操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况且,当时的皇帝称号,对于曹操来说不过就是一个头衔,他做的事情已然已经是天子,称帝与不称帝,从实权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分别。既然如此,不称帝又有什么关系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谈谈你对七夕节有什么看法

全文共 3856 字

+ 加入清单

正值七夕,你是否对七夕节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谈谈你对七夕节有什么看法吧。

谈谈你对七夕节有什么看法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有哪些

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七夕,中国情侣自己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国道教人物左慈是如何戏弄曹操的?

全文共 287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三国,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在这个其建立,魏蜀吴三个国家战争不断,可以说是天下大乱,当时很多平民都因为战争而是去了家人,朋友。但是在这三个大国征战期间,往往有一些奇人异士能够毫发无损的游荡在这三国之中,在这些奇人异士之中就有一位名字叫做左慈的。这个人可牛了,牛到可以毫无保留地戏弄曹操。曹操是何等人物,大家都知道,能够戏弄曹操的那就更是个人物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左慈是如何戏弄曹操的吧。

左慈字元放,是个汉族人,这个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中最为神秘的一位,在这位奇人的身上有着很多解不开的谜底。就像是他的出生和死亡,目前的说法是他出生于156年,逝世于289年,算一算这伙计居然活了133岁。在那个年代,活到133岁根本就不可能呢,所以这还待考证。但是关于左慈的传说,最多的还是说他如何一而再再而三的戏弄曹操了。

汉朝末年,由张角领导的黄金贼起义爆发,天下便开始一片混乱。黄巾之乱平定之后,整个大汉变被群雄割据,把整个国家闹得是四分五裂。而要说当时这批人种最有头脑和实力的人便是曹操了,身居相位,受封魏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很是得意呢。但是让曹操最记忆犹新的是,当年张角发动起义的时候,是利用了太平教的倒是团体进行暗中联络和组织,所以曹操对房事世道上的道士心存猜疑,生怕从这些人里面出现了第二个张角这样的人物。为了避免这种可能性,这位枭雄思来想去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以招贤问道之名,将这些道士们吸收到自己的身边,表面看上去是养士,其实就是便向的将这群人给软禁了起来。如果有哪个道士不服的,随时都可以找了借口将其杀掉,当时医术高明的华佗就是因为这样而惨遭杀生之祸。

曹操招来的这一群道士之中,其中有一个就是左慈。左慈是江西庐江人,是个非常喜欢读书学习的人,到了汉朝末年,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知道马上就要天下大乱,于是便开始隐居学道起来。而当时的人们都传说他可以操作鬼神鬼差,这些鬼神鬼差都会乖乖的听左慈的调遣。而且可以凭空招来精美的食品,还能千奇百变,名声可谓是响当当。正式因为这样,才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便专门派人将左慈招揽到自己身边。

左慈刚刚来到曹操面前的时候,曹操便动了想试试他底细的心思,以“不食五谷,服气度日”之名将左慈关进了一座封闭的石室之中。另外还专门拍了护卫在外面守着,不让左慈有任何获取食物的机会。过了一年后,曹操命令守卫将这个石室的们打开,发现左慈慢慢的踱步出来,脸色依然是非常的红润,精神也特别好,根本就没有任何不正常的现象。这时候曹操就在想了:“凡人不可能出现长期不吃东西能活下来的,而左慈却在石室里不吃东西一年了,却还是安然无恙,这个人必定会一些邪门歪道,必须要将其斩草除根。”曹操心中的杀念一动,左慈便心知肚明,于是便跟曹操请求到:“还请操公放我回家吧,让我这把老骨头能够落叶归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啊!”听到这话后曹操便非常不解的问道:“怎么突然想着要走了呢?”而此时左慈也没有避讳的说道:“是因为曹工想要杀老夫,所以才恳求放行的呀!”曹操听到此话后心里一紧,于是连忙的辩解道:“我哪有杀你的意思,请你不要误会,您说这话大概是故意让自己表现的清高罢了,是不想屈尊留下来吧。”

这件事后,曹操为了消除左慈的疑虑,于是专门设宴款待左慈,在宴会中左慈说到:“请和曹公分饮一杯酒。”曹操听到后立马说“好!”在当时,天气非常的冷,所以酒都是烫热了以后再饮下的。当时左慈拿起了一杯热酒,然后拔下簪发的道簪伸到杯子里面搅拌热酒。没过多久,这杯酒就像变成了一杯黑色墨汁一般,而道簪却化的一干二净。左慈将这杯如同黑色墨汁一般的酒饮下了半杯,然后递给了曹操。本来曹操以为是将自己喝剩下的酒递给左慈喝下去,现在见左慈将这杯如墨水的酒递了过来,心中便升起了一种厌恶的感觉,想象着哪有宰相喝方士杯中酒水的。而此时的左慈已经察言观色到了曹操的不对劲,于是便请求自己将剩下的半杯自己饮下。

随后曹操便默许了这一请求,随后左慈便自己饮下了后半杯。喝完后,便将杯子向上网栋梁上一扔,随即杯子便倒悬在屋栋之上,就像是一只小鸟一样,看着像要落下来却没有落下来。引着在当时屋内的诸位都抬头望着那个杯子呆呆的发愣,过了好久,那个杯子才慢慢的落下。等待到诸位醒过来想要找左慈了解这其中奥秘的时候,却发现左慈已经不在了。最后派人一找,却发现左慈已经在自己的房屋之中。这下曹操就怒了,杀意更浓,心想着:“左慈不能留,必须赶快找人将左慈斩了,就不信你左慈有多大能耐能逃的了一死。”于是便立即下令将左慈押送进了地牢之中。

曹操的将士们得到了指令后,便立即前往左慈的住所抓人,然而却发现左慈已经逃走了。追兵门拼命的在后面追赶着左慈,发现左慈跑到了一群绵羊之中,然后就这么消失无踪了。然后再一数羊,发现羊多了一只,于是便判断到最次肯定变成了一只羊混在了其中。带兵的这位将士便想出了一妙计,便对着羊群说:“左慈老先生,曹工想见见您,您就跟着我回去吧,不会有事的,用不着害怕。”此话说出后,美国多久,便看到一个稍大一点的羊对着这名将士,前脚下跪便吐出人言说到:“此话当真吗?”于是将士们立即叫道:“这只跪下来的羊一定就是左慈了。”而正想着挥刀而去将这只羊斩杀的时候,突然发现所有的羊全部都跪倒在地,齐齐的脱口而出:“此话当真吗?”而这一幕让将士又惊讶又无奈,这里面哪一只是左慈变化的呢?根本无法分辨呢,于是这名将士没办法只能悻悻然回去复命。

过了几天之后,有人发现了左慈的藏身点,于是便急忙的跑到了曹操那里告密去了。得知消息后,曹操立即派兵蜂拥而至,这回可总算是抓到左慈了。这些官兵们也深知左慈的特殊能力,一点也不敢疏忽,立即用枷锁将左慈五花大绑起来,绑的个结结实实,直接扔进了大牢之中。这些官兵们在先前可是吃尽了左慈的苦头,想着狠狠的在慈禧身上出点气来着,正准备拿着板子想要暴打左慈,但是却发现,牢房里面有一个左慈,门口还有另外一个左慈,完全搞不清楚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消息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于是曹操便恶念顿生,想马上一刀子把左慈给斩了。于是刽子手便推着左慈往前走。但是奇怪的是,走着走着左慈就这么眼睁睁的不见了,完全失去了踪影。

而这个时候曹操便慌了,心想着能有这般齐术,万一一个闪身到了自己身边,把自己杀了怎么办。于是就马上派了一堆守卫在自己的身边,然后下令将整个城池的门全部搜索,下令全程搜查左慈。在下达的命令中说到:“左慈穿的是青色的单衣,带的也是青色的围巾,一只眼睛已经瞎了,谁抓住了便种种有赏。”然而这搜查令一传开,一件件怪事也就随之而来了,因为街道上的每个人,个个都是青色单衣,青色围巾,眼睛瞎了一只根本就分不清真伪。这时曹操已经愤怒到了一种极致,不管任何情况,只要是碰到这身打扮的全部杀掉。得到此命令后,士兵便见到了此打扮的人便一刀下去斩杀了此人,拿着人头便道曹操面前来领赏。曹操一听大喜,忙叫人呈上来看,但是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没有人头,只有一堆杂草,再去找那个无头的尸体,也不清楚哪里去了。其实从晚上饮酒那会,诸位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左慈就已经提前起身逃亡南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曹操喜欢曹植却让曹丕接手位置 曹操为什么要那么做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喜欢曹植却让曹丕接手位置

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曹丕就是嫡长子,再者曹操虽然喜欢曹植,但是曹植却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这就导致曹操只能够这么做。

古代的人一般都会选择注重立嫡立长,曹操的原配妻子就是丁夫人之前曾经抚养曹昂,但是曹昂在战争中逝去,这就导致丁夫人马上就选择离异。曹操立卞氏为正室夫人,曹丕就是这一个夫人所生排行第二,因此这就变成了嫡长子。在那个年代,所有的人都会觉得这本身就应该立长子,这是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虽然说曹操可能会比较喜欢曹植,但是这也是无奈的一件事情,当然也是因为曹植本身就犯了一个政治错误。曹植完全违背曹操的命令,选择私底下偷偷建国献帝,曹操在知道之后也非常的生气,就是因为这一件事情导致曹操直接就被踢出了接班人的名单,这可能就是影响到最后决定的主要原因。

曹操后面也同样找了一个非常荒唐的理由,直接就把曹操的妾室全部处死,另外也害死了杨修,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是因为曹操认为在曹植的身边有许多的人居心叵测,自己这般做,就是希望能够大换水。司马门事件早就已经让曹操产生了怀疑,甚至曹操也会认为曹植可能会有这疑心,所以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最终还是决定让曹丕成为自己的候选。

其实曹丕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可以说这一点也会让大家觉得有一些佩服。只是在曹操的心中喜欢的就是曹植,即便曹植做错了很多的事情,曹操也不曾动手处罚过他,只不过是处罚曹植身边的人。就是希望能够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只是很可惜,最终的结果也和大家想的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同样是乱世奸雄 为什么曹操让人称赞 而司马懿让人诟病呢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因其雄心壮志、为人处世和历史地位更加复杂,使得人们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和多元化。而司马懿则因其政治阴谋和报复行为,使其形象更加阴暗,备受诟病。在历史的长河中,曹操和司马懿都是备受争议的人物,虽然都被归类为“奸雄”,但曹操却常常受到称赞,而司马懿却备受诟病,这或许涉及到人们对历史、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不同解读。

1. 曹操和司马懿在历史中处境不同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乱世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立场和目标常常与刘备、孙权等人相左。站在刘备、汉朝的角度看,曹操是“汉贼”,但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曹操的一生充满了战略眼光和抱负。他勇敢地刺杀董卓,起兵反抗,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开创魏国,这些事迹无不彰显他的雄心壮志。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或许可以被称为“英雄”。

2. 司马懿的形象并不如曹操那般受到推崇

虽然出身显赫,但他却没有像曹操那样做出重大的贡献。司马懿更擅长明哲保身、揣摩上意,这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屹立不倒。与曹操气魄十足的性格不同,司马懿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多是阴冷和阴谋。他的野心主要集中在权力争夺上,通过阴谋诡计,获得了魏国的兵权,导致魏国名存实亡。历史上,大多数人更倾向称赞那些征战平定天下者,而对于那些搞政治阴谋、欺凌弱者最终登上皇位的人,常常不被人们所推崇。这种价值观和历史观的不同或许导致了对司马懿的诟病。

3. 他们的人生观和为人处世不同

曹操一直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平定乱世,但他始终将自己的地位定位在汉朝的臣子,未曾逾越界限。然而,司马懿却对曹家怀有报复之心,将曹家后人一个个屠戮,最终夺取了魏国的统治权。他的行径令人难以称道,对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这使得他在历史中的形象更加阴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国演义的故事有哪些?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的故事有:七擒孟获、草船借箭、桃园结义、火烧赤壁、舌战群儒、单骑救主、千里走单骑、义释曹操等等。

三国演义的故事有:

1、七禽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最终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2、草船借箭

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在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一眼识破周瑜的计谋,却决定将计就计,于是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即可。后来,诸葛亮借助东风和大雾,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最终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大功。

3、桃园结义

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长齐声应日: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日: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后遂为结拜兄弟,共同谋事的典故。

4、火烧赤壁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提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齐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5、舌战群儒

刘备欲与孙吴结盟抗曹,但孙吴谋士见刘备兵寡,曹操又强,不敢答应。诸葛亮一人前往孙吴,在大堂上一人驳倒张昭,陆绩,虞翻等谋士,说的他们哑口无言,为孙刘结盟打下基础。

6、单骑救主

刘备被曹操击溃,家眷也失散了,赵云个人突入曹操大军,夺了青钢剑,连斩五十多员大将,在曹操83万大军中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并成功救了阿斗,曹操见赵云勇不可挡,手下抓活的,赵云借此杀出一条血路,逃出重围。

7、千里走单骑

关羽听闻刘备消息,向曹操告辞,但路途中各关守将却百般阻挠,关羽为过关,连斩了东岭关的孔秀,洛阳的韩福,孟坦,汜水关的卞喜,荥阳的王植,黄河渡口的秦琪,一路护送刘备家眷,与刘备重逢。

8、义释曹操

曹操兵败,带兵逃窜,遇见埋伏的关羽,程昱对曹操说:“关羽重感情,丞相若提及当日旧情,或许还有期望。”曹操于是向关羽提及当年旧情,众人又哭倒在地,关羽不忍,遂放曹军离开,受之前与诸葛亮签好的军令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好么?揭秘刘禅对诸葛亮的真实看法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了蜀国的实际掌权人,刘禅虽然贵为皇帝但是手上并没有多少实权。如果是这样的话,刘禅会不会记仇诸葛亮呢?刘备的遗言其实已经把刘禅的地位给贬低了,因为刘备给了诸葛亮随时都能取代刘禅的权利,这一点刘禅也是明白的。好在诸葛亮不是觊觎皇位的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时两人的关系也就是一般的君臣罢了。

在我国古代,曾经有一段十分奇妙的历史,那就是三国的时期。这段时期是极其少见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三个国家以一种较为稳定的形式存在着,虽然,它们的统治者都有那个野心,想要一统这个天下,不过,因为三个国家的实力还是差不多的,所以他们的野心也是一时半会也满足不了的。这三国的局面,也因此而存在了好几年。

三国都各有各的领地,而且,他们的统治在自己的领土上也都比较稳定。他们的相互攻打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但统一天下毕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虽然这个过程会花费相对长一点的时间,不过,它也终将会完成的。

在这三个国家里面,蜀地算是块比较好的地方了,它易守难攻,本来不处于劣势的地位,那么,这里为何还是保不住呢?很多人都说这和诸葛亮大举向外扩张有关系,诸葛亮每次对外征战,都会耗费大量的银两和财物,渐渐掏空了蜀国的国库,让蜀国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发展其他方面。这虽然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但是他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早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发动战争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白,自己的身体只能支撑到这场战役了,若是这次还不能胜利,恐怕自己就看不见一统天下的那一天了。所以,他不仅做好了打仗的准备,同时,他还做好了后事的一些安排。

他怕他的主子耳根子软,会听小人的话,反而会远离君子,所以他早就写出了一篇表达自己的建议的文章,这篇文章写的十分感人,将诸葛亮对于刘禅的那种忠心全都写出来了,这篇文章也进入到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是我们研究古文的一篇十分经典的作品。

他在文章中,告诉皇帝要怎么做才能在政治上有所成就,他没有说一些大的方面,而是从小事情出发,告诉他如何要赏,如何罚,才能让手下的人都拜服。他还向皇帝推举了一些人才,这些人才都是经过诸葛亮的鉴定过的,各个都是顶尖的人才,更难得的是,他们还十分忠心。要是皇帝能够按照诸葛亮说的去做,那么恐怕蜀地也不至于那么轻易就会亡。

可是,诸葛亮早早地就逝去了。他的死,不仅让自己的志向没有实现的可能,还让整个国家都失去了希望。他死了之后,没有人再向他一样,兢兢业业地辅佐刘禅了,他也渐渐地听信了小人的话,正如诸葛亮所害怕的那样,他没有听信君子的话,反而听信小人。

于是,他手下的一员大将姜维被迫离开了朝廷,他手底下曾经那么勇猛的罗宪,也没有兵可以用了,曾经那么神武的人物,却苦于没有地方发挥自己的才能。正是因为这样,蜀地这个地方的实力一年不如一年,刘禅的统治,终于走向了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国演义》讲述了什么内容?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和六大名著之一。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作者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曹操死后,曹丕干了一件事,气得卞太后大骂其猪狗不如

全文共 1406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皇帝驾崩后,新任继承人如何处置父亲的妻妾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这些名义上是自己“母亲”的人,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受到史官的口诛笔伐,所以一般都以善待为主,极少会干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但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魏文帝曹丕,也算是大魏的一代英主了,可在对待他老爹曹操的妻妾的问题上可谓是大逆不道,气得卞太后大骂其猪狗不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到曹丕到底做了什么,让卞太后生这么大的气。

三国时代是东汉之后的一个著名乱世,但是它的主要政治制度还是承袭东汉的。而在东汉时期,在朝廷为官最看重的就是出身门第。在那个时候,读书人最讲究的就是家族势力。如果家里是世家大族,哪怕是白痴也能混上一官半职。但要是家境贫寒,没有势力,那便有通天的本事,也只好碌碌无为。

而要论三国时期的家族,曹氏一族绝对可以算是最强的之一。曹氏奠基人曹操,本人足智多谋,手段狠辣,在乱世之中打下了最大的基业。他的所有儿子当中,一个曹丕,承袭了他的位置,也做出了不菲的成绩;一个曹植,在文学方面,甚至更甚于他。可是,曹氏家族有这些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其中怪癖的好色就十分令世人不解。

说起这个缺点,要从曹操开始讲起。曹操本人十分好色,还因为好色得罪了不少人,而且与常人不同的是,他并不喜欢那种少女,觉得那是残花败柳,没有一点意思。他最喜爱的是别人的老婆,称其为妙妇,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人妻。看看他纳入后宫的那些女人中,有不少都这样的。比如何进的儿媳妇尹氏、吕布的老婆貂蝉、张绣的婶婶邹氏等等。

这个缺点被曹丕完美的继承,甚至还发扬光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曹丕比他老子还要过分,他也喜欢别人的老婆,可是他喜欢的竟然是他自己老子的老婆。

当初打败袁绍的时候,这种情况就已经有了苗头。袁绍有一个儿媳妇叫甄宓,在袁绍失败之后,他的儿子也慌忙逃窜,哪还顾得携带家眷。曹丕早就听说甄宓的美貌,在破城之后,首先带兵闯入了袁绍家中,并命令自己的心腹将甄宓守住。而曹操也垂涎甄宓的美色很久了,她的各方面都十分对曹操的胃口。但是先被自己儿子抢了,无奈只好作罢。

但是在这之后,曹操指责了曹丕,曹丕对他就心生怨恨,于是就发生了后来的一件事。曹操在世的时候,共有16位之多的美人服侍他。可当他一死,曹丕就迫不及待的将这些美女放到了自己的宫殿。儿子等父亲一死就指染父亲的一众嫔妃,这一点就连曹丕的母亲都看不下去了,大骂他是畜生,简直是猪狗不如。

可曹丕不管那些,曹操已经入了土,天下有谁能管得着自己,他心中满满的都是对曹操的报复欲。他不仅将那些美女纳入后宫,更是在不久之后将她们全部处死,被曹植誉为“洛水之神”的甄宓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甄宓本来就先是曹丕先得到的,为什么曹丕也要杀死他呢?史书里面说,甄宓本来就不想跟随曹丕,在后者做出那样畜生的事情之后,更是对他十分厌恶。而曹丕就觉得甄宓已经人老珠黄了,也没有像当初一样对她那样好,如今又听说甄宓对自己后宫中的那些人表达对自己不满和指责,曹丕被戳到痛处,狗急跳墙。在对其进行许多严刑拷打之后,还用毒酒将甄宓亲手逼死。

或许在正史之中,曹操与曹丕父子二人在政治,文学方面都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对历史的影响十分重大。但是就他们对女性极不尊重这点来看,他们所有的行为只是为了发泄个人的私欲,由此可见,有突出的贡献的人,也会有不足之处。若是曹操在黄泉之下知道了他儿子干了这等畜生的事,他是会被气得大跳,指责曹丕的丧心病狂,还是会反思一下自己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为什么郭嘉一直没有得到提拔?郭嘉在曹操心中是什么地位?

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的郭嘉,是曹操手下非常信任且非常重要的一位谋士,曹操甚至想过要将自己的身后事托付给郭嘉,可见曹操对他的重视与信任,尽管郭嘉英年早逝,也依然没有动摇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但是这样一个人物,跟随曹操十多年,曹操却没怎么给他升职,郭嘉也没有因此和曹操闹掰,这又是为什么呢?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郭嘉是曹操帐下的重要谋士之一,追随曹操很早,并且在死时,又给曹操留下计谋,平定袁氏,在后来的赤壁之战中曹操惨败,曹操后来说道“奉孝若在,安能如此惨败”。可见郭嘉郭奉孝在曹操心中的地位。郭嘉也为被人称为“鬼才”。那追随曹操很久的郭嘉为什么没有得到曹操的提拔呢?

曹操早期颇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之后,曹操很伤心。荀彧就又为曹操举荐了一位谋士,这个谋士就是郭嘉。在曹操和郭嘉交谈过之后,曹操表示,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表示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就这样,互相赏识的主臣二人走到了一起。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这是曹操专门为郭嘉开辟的职位。郭嘉凭借此职位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开始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随着一些人的热捧,很多人都对一生只做到曹操军师祭酒的郭嘉评价非常高,更有甚着拿他和诸葛亮比。

郭嘉善于量人,所以非常了解曹操,因而曹操非常喜爱郭嘉。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有点超越正常的关系。所以曹操手下有一个叫陈群的,就上书弹劾郭嘉行为不检点。但是郭嘉的这些不拘常理的行为,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不值一提,“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所以,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

我们回顾郭嘉为曹操献的计策,几乎都是在曹操犹豫不决之时,给曹操肯定性建议,功劳非常大。“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曹操更是准备在百年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都托付给郭嘉。可惜的是,郭嘉做了11年的军师祭酒,就在38岁的年纪病逝。所以曹操非常惋惜,几乎每次遇到大败,都会想到郭嘉。

郭嘉真的厉害吗?那郭嘉为什么做了11年的军师祭酒,没再得到提拔呢?荀彧才比他早来几天,很快便做到了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诸葛亮也是短短几年的时间,做到了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刘备每次外出时,诸葛常镇守成都,负责内政;周瑜更实在较短的时间,做到了大都督,辅佐孙策、孙权。

他们几个同样有主公的偏爱,都受到主公的一路提拔。郭嘉也受偏爱,却做了11年的军师祭酒,没受提拔晋升,做了一辈子的参谋,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郭嘉本事平平?

第一,郭嘉身份是出谋划策的,也就是说他是一个谋士,而当时曹操还只是丞相,还不是王、不是皇帝,谋士对郭嘉而言是最好的称呼,同时郭嘉也不在乎这些虚名。郭嘉在乎的只要能发挥他的才学,能让他一展胸中理想抱负。

第二,郭嘉死的早,是英年早逝,当时曹操还没有完全统一北方,曹操还是汉丞相,就算提拔郭嘉,也不如谋士,因为谋士可以经常给曹操出谋划策,可以经常在曹操身边。但曹操地位再次提升的时候,郭靖已经去世很久了,想提拔他也不行了。

第三,郭嘉追随曹操很早,年龄也比其他人要年轻,按照正常的生死顺序,也应该是郭嘉死在后面。所以曹操本来是想自己死后,让郭嘉做托孤大臣,把后世托付给郭嘉,可惜郭嘉英年早逝。

其实曹操不管提不提拔郭嘉,郭嘉都是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对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郭嘉本人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为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杨修之死告诉我们的道理

全文共 1624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曹操本来就是一个爱才的人,非常想把有才的人招到自己这边。但是就算如此,杨修也算是一个有才之人,但是曹操却还将其杀害,这是怎么会是呢?杨修到底是做了什么才会让曹操这么恼羞成怒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其一,杨修爱卖弄,杨修作为一名文学家,由于很有学问,而且也受到了曹操的重用,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个爱才之人,于是便让杨修做了丞相府的主簿之职,这虽然只是个闲职,但是却很有权利,因此可以看出曹操对杨修的重视。但是杨修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爱卖弄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卖弄事件有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阔”“一盒酥”“鸡肋”等一系列的故事。作为曹操的下属。杨修处处卖弄学问,而且在众人面前的风头盖过了自己的主人。

其二,杨修犯了古代皇家君主的大忌,不应该参与夺嫡之争,杨修在做曹操的秘书期间。曾参与了曹操的儿子曹植与曹丕的夺嫡之争,杨修曾为曹植出谋划策,使得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但是曹操知道这一切的主谋是杨修之后,便取消了这个念头,从此曹操便有了杀杨修之心。

其三,因为杨修是袁术的亲外甥,曹操与袁术的关系一直很紧张,由于这层关系,曹操便开始对杨修的不信任,而且当年曾与杨修的父亲杨彪有过节。为了报仇曹操也要杀了自己敌人的儿子。大家都知道得罪曹操的人在三国里没有一个好下场,当然杨修也不会例外了。

其四,杨修还故意揣摩领导的真实意图,曾多次泄露曹操重大的秘密,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小聪明,这一点是曹操最不能接受的原因。

2、杨修之死告诉我们的道理

不要耍小聪明,老老实实做人

比如说一盒酥事件,曹操只是随手一写,心里可能就是杨修解释的那样,但曹操没说,身为下属就不能乱猜。否则领导的面子会挂不住。这就好比有些领导说话只爱说一半,身为下属的就应该多问。宁愿领导说自己脑子不灵活,也不能故意耍小聪明,否则你要是出了什么错,领导是不会承认的。

不要瞎搀和事,要老实做事

比如说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这本是就曹操自己的家事,也是未来魏国的大政之事,不是一般人可以介入的,但杨修却要搀和。这就好比公司两个副经理争夺下一任总经理的位置,你明目张胆跑去两人中间瞎掺和,肯定会得罪人。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是什么职位就干好什么事,整天像个万事通一样,到处指手画脚的人,通常不遭人喜欢。

不造谣,不传谣

比如说汉中之战的鸡肋事件,曹操没明说,杨修就动摇军心的说曹操想撤军,曹操杀掉他,完全是合情合理。这就好比公司领导要裁员,领导没公布前,就不要乱说,否则动摇士气,领导第一个要裁员的就是你。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在领导眼里,马屁精只要一个就好了,要想在公司、单位里面待的久一点,一定要管住自己嘴,老老实实做事,不要老觉得自己了不起。以上就是演义小说中的杨修之死的情节。下面再说历史上曹操杀杨修的原因。

3、杨修之死说明了什么

从演义《杨修之死》中观照,用一句现代话说,杨修的个性太过张扬、太能理解、并提前泄露了领导意图,最终获得了彻底被炒。

这一论点应该说与目前做事立世有违。

现在的企业求贤、个人创业,多要求要能伸张个性、尽可能地发挥才干。所谓“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无才有德,培养使用”。那么即使有德有才,如何被知道呢?依我看,可能只有去张扬表现了。

只要说你能借助企业平台创造效益,并与公司提前约定利益分配,那么,你发挥的结果一般来讲,是不会成为杨修的。

因而,在正确理解了“我从小所受之训诫”之后,又应从杨修的所做所为中吸取有益、有效之成份。

师长们之所以不让在小时读三国,是要我以杨修为诫,是担心从小就不务实,去勾心斗角;或象杨修一样只顾表现而不注意言行的负面后果。

这样又看来,三国还是要精读,以助能理解世事的运行原理;杨修也要学些,以便领导能发现提拔。只是要能把握轻重原则。

目前,经济市场、社会运行规则已经进入了一个“销售时代”,人人都在推销自己;包括做管理、做市场、做工作;甚至做官、做文、做人;如果不去主动张扬,怕的是工作没成绩,连生活也解决不了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祢衡击鼓骂曹是为什么?祢衡为什么敢骂曹操?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汉末三国时代,的确是一个各种人才辈出的年代,不仅有诸葛亮、郭嘉这样靠脑子吃饭的,还有魏延、张郃这样靠武力值吃饭的,但是还有一类人,简直就是“靠嘴吃饭”。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平常吃饭的状态,而是说,这些人极其狂,别的事情还什么都没做呢,嘴就先开始骂了。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非狂士祢衡莫属了。那么,祢衡到底狂到了什么地步呢?

祢衡,字平正,但是说实话,他的性格和他的字完全是两个世界。恃才傲物,正所谓人以群分,祢衡和与他性格相差无几的孔融交好。汉献帝兴平年间,祢衡在荆州避难,建安年间来到许都游学,但是一直都得不到赏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找陈群司马懿,祢衡只回答,自己不和杀猪的人结交。

要有人问,为什么不去找荀彧赵融,他又说,可以借着荀彧的脸去吊丧,赵融可以去管理厨房。能够与祢衡称得上是朋友的,也就是孔融和杨修两个人。不过想来也是,除了这两位,谁还能受得了他这样狂傲的脾气,没有当面怼回去就已经是很好的修养了,估计谁也不乐意与他结交。

孔融深感祢衡才华横溢,不仅向汉献帝推荐,还经常对曹操提起他,爱才的曹操自然也想要见一见祢衡,谁知道祢衡一向看不起曹操,称病不去也就罢了,还多次对曹操口出狂言。曹操这口气当然咽不下去,但是又不忍心杀他,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找他做鼓史,随后大宴宾客,检阅鼓曲,也就是为了想要羞辱一下祢衡。

但是曹操显然没料到祢衡脸皮厚的程度。鼓史经过的时候,都让脱掉衣服,换上专门准备的服装,轮到祢衡的时候,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者无不感慨。祢衡直接来到曹操面前,有人呵斥他为什么不换衣服,祢衡答了一声“好”。

随后,他把衣服都给脱掉,一点也不觉得羞耻,然后慢慢地把专用服装穿上,击鼓,离开,一点惭愧的脸色都没有。曹操自己笑了,本来想羞辱祢衡,结果没想到被他给羞辱了。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曹操发笑,是因为自嘲,还是冷笑呢?

后来,孔融数落祢衡,让他去给曹操道歉,谁知道祢衡让曹操干等了很久不说,还穿着普通的衣服,手持大杖,一边捶地一边大骂曹操。这下子曹老板是真的生气了但也没有杀了他,而是直接把他送给了刘表。毕竟,杀一个人解一时气,却会坏了自己的天下大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对转基因植物的看法

全文共 1373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已经成功研究出100多种转基因植物,大多数人还不接受转基因食物。那么您对转基因食品有什么看法呢?植物转基因有害吗?下面和小编一起畅谈对转基因植物的看法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一个很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应谨慎对待,不要急于下结论。

1、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传统育种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只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的有性杂交,从来没有人提出生物安全性评价问题。而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按照人的意图和目的而设计生物的性状,显然不同于传统的育种方法。基因工程所用的基因来源于任何生物,生物种类之间的界限完全被打乱。对出现的新组合和性状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还缺乏认识,有些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对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是完全必要的。

2、食品安全性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安全性是一个相对的和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可能会发生改变;(2),任何时候食品供应都不可能是100%的安全。如黄曲霉毒素、贝类毒素等污染食物至今仍有发生;(3),100%缺乏有害影响的证据是从来都不可能达到的。没有任何人发现已转基因植物中的卵磷脂、大豆油或大豆淀粉食用后对健康有任何潜在的危险。在缺乏任何假设的情况下要设计一种灵敏的试验是不可能的。食品的安全性试验最主要的问题是提出相关科学问题并加以回答,假如安全性分析包括所有可能的变数,则会太复杂,难以处置。相反,若仅观察少数变数,则某些重要因素可能会被忽略。

3、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1993)提出了食品安全性分析的原则——实质等同性(Substantialequivalence)原则,即生物技术产生的食品及食品成份是否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WHO,1995;FAO/WHO1996)。评价的内容包括天然有毒物质、营养成份和抗营养因子、过敏原、工艺性状等。WHO(1995)将此分为3类,1是与市售传统商品有“实质等同性”;2是除某些特定的差异外,与市售传统商品有“实质等同性”;3是与传统食品没有“实质等同性”。考虑到转基因生物的多样性,应采取个案分析原则,即不能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和不是安全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有无毒性,有无过敏性,以及抗生素抗性等标记基因的安全性。然而,FDA的科学家们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带来新的毒素和过敏原,利用简单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并不能发现这些新出现的问题。WHO的专家们还建议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要考虑消费者的类型、暴露水平、食品加工过程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潜在的食物营养和成份的改变。

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对未知过敏原来源的蛋白质的过敏性评价的困难。建议对常见的致敏食品不要进行基因转移。

4、转基因的安全检测:检测急性中毒,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可用短期的动物饲喂实验。而检测其它有害物质,就必须在人的志愿参加者中进行。假如其物质不是致死性的,它仅能引起头痛,动物试验是不可能得出结果的,兔是不能告诉研究者患头痛。变态反应在动物体中也不能得到结果。WHO建议加强检测方法学和动物试验方法的研究。

植物转基因技术将为农业生产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它将为农作物的持续增产和解决全球人口爆炸所造成的粮食危机做出巨大贡献。但也有人对这一技术持怀疑态度,认为目前人类还不能对它的潜在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曹操何以对吕布集团如此心狠手辣?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为什么对吕布如此痛恨?

是因为听信刘备谏言,吕布反复无常,无法去安置吕布。当时吕布想要留下来,曹操也有这一个想法,希望能够有效借助于吕布的实力,让自己的事业可以快速的发展,殊不知在想到之前的所作所为时,也决定斩草除根。

听信刘备谏言

吕布为了能够活命,马上就告诉曹操自己愿意接下来为曹操分忧解难。曹操很是心动,毕竟自己就是有这样的想法,但刘备马上趁机表示不要忘记吕布当初是怎么对待董卓的。一句话,打消了曹操所有的想法,自己也会害怕会变成这样的结局,好心选择留下吕布,但是却被吕布杀掉,因此为了免除后话就决定杀掉吕布。

吕布反复无常

吕布是一个小人,没有人情味,人品很差,是一个将利字当头的小人。虽然武艺高强,忘恩负义之辈之前就曾经杀了丁原投靠董卓;后来又用貂蝉先后去色诱董卓以及吕布。吕布在此时居然直接就选择把董卓给杀了,曹操在此时心中怎么可能不会胆战心惊呢?如果自己选择把吕布留在身边,以后如果有人开出更加优厚的条件,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相信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清楚的吧。

无法安置吕布

之前一段时间曾经做过中郎将,而且还会享受三司仪仗的待遇。因此如果自己真的选择把吕布留在身边,到底应该如何去安置呢?要知道一些小位置,根本就不可能会心动,可如果给大位置,那么辛辛苦苦去打徐州,要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吕布肯定不可能会心甘情愿,仅仅只成一个普通的将领,而且吕布早就已经臭名远扬,连张飞都曾经说过,这就是三姓家奴。这样的人又怎么可以留在身边呢?可能会有很多的隐患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曹操攻下汉中为什么不进攻西蜀?曹操本可一举消灭刘备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曹操一生错过了很多可以改写历史的机会,例如放弃了称帝的机会、错过了提前统一三国的机会、还有一次可以一举消灭刘备的机会。当然我们现在属于马后炮,也没什么理由职责曹操,毕竟他当时要顾全大局,肯定是要选择最稳妥的策略。曹操一生最大的败绩就是在赤壁之战上,因为曹操大意轻敌吞下苦果。此后三分天下已成定局,刘备的蜀汉政权发展最为迅速,拿下大半个荆州后,接连斩获益州、汉中,一下子成为了能比肩魏吴的势力。其实在这之前,曹操本有机会讲刘备提前消灭,却没有动手,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成语叫“得陇望蜀",当时曹操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曹操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后,对他的自信心也是有跟高的提升,但在警惕性方面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如果能同赤壁之战交换一下,结局就完美了。当时曹操率军攻打张鲁,张鲁抵抗了几日便投降了,至此曹操顺利拿下汉中,使得自己在南方也有了一定的势力范围。要知道汉中对刘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地,如果哪天曹操直接带兵入蜀,刘备是无论如何也防守不住的。但这时候曹操并没有选择进攻西蜀,而是觉得不要太贪心,所以就撤军了。当时曹操想要拿下刘备,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结果却被搁浅了。

汉中是西蜀的咽喉,一击便可致命。只要汉中在曹操的手里,刘备的发展就会收到严重限制,处于被曹魏、东吴夹击的位置。当时曹操身边的谋士刘晔和司马懿都建议曹操出兵占领西蜀,不要给刘备踹息的机会。但曹操并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谨慎了起来,让人感到非常不解。当时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意思是做人不要贪心,要懂得知足,既然已经拿下陇右,就不要还想夺取西蜀,其实这种话不像是曹操会说出口的。

曹操竟然也会有懂得知足的一面,根据演义当中的曹操,可能早就拿刘备开刀了。毕竟当时刘备不管是兵力还是名声中的威望都不及曹操,曹操攻进来他又要开始逃亡之路了。如果曹操把这份谨慎放到赤壁之战上,说不定就不会如此惨败,那三国统一的时间就会缩短很多了。对于曹操来说,如果不能统一天下是没有理由登基称帝,改朝换代的,他跟曹丕不一样,士族对于曹操更加厌恶,而曹丕给士族发展更多的权利,所以他们选择支持曹丕。

其实从整个三国的进程来看,曹操没有进攻西蜀算是一次战略失误,曹操相当于是给了刘备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好让他发展自己的力量。等到217年,刘备已经脱胎换骨了,在汉中之战上击败曹操,夺回了汉中还自封汉中王。曹操应该也有后悔过,如果当年采用了刘晔和司马懿的计谋,起码刘备这头就会被及时遏制住,单独对付东吴就要轻松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曹操原本多疑,为什么会相信庞统的连环计?

全文共 2072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是三国局势的奠定基础,这一战之后,三国基本确立了下来。很多人都对《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津津乐道,在赤壁之战开始之前,庞统因着鲁肃的关系,被周瑜推荐给了蒋干,蒋干又把他推荐给了曹操。曹操爱才若渴,对庞统的态度与孙权和刘备大不相同,庞统也就趁势吧连船的方法告诉了曹操。其实当时,曹操身边也有人看出来,这个办法的弊端,但是为什么曹操还是选择接受?

曹操在赤壁之战上的惨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按照罗贯中的演义,庞统献的连环计在配合周瑜、诸葛亮的火攻大计上,可谓是至关重要,功不可没。若没有庞统献的连环计,纵然有周瑜的大火,诸葛亮的东风,黄盖的苦肉计、阚泽的诈降计,也难以把曹操的83万大军烧的抱头鼠窜,一溃千里。

赤壁之战的高潮固然是诸葛亮巧借东风通过周瑜的一把大火而把曹军烧的鬼哭狼嚎,仓皇逃命,但战前的智斗却尤其精彩,也尤其关键。

令人费解的是,曹操身边也有着一大帮子谋士,其智术、谋略也绝不输于周瑜、诸葛亮等人,为何就看不透庞统所献连环计的破绽而挽救曹操于不败呢?

按照罗贯中的演义,曹操上了庞统连环计的大当,而且是上的心悦诚服。庞统的连环计是配合周瑜、诸葛亮火攻之策的关键一环,是战前运筹帷幄的周瑜通过自己的反间计精心包装、主动推销给曹操的。正如诸葛亮巧借了苍天的东风,周瑜则巧借了盗书的蒋干。蒋干在曹操与周瑜的智斗中,也是非常关键的枢纽性人物,没有他的穿针引线,黄盖的苦肉计、阚泽的诈降书、庞统的连环计,都不可能水到渠成到曹操那里。

且看庞统的出场。庞统的连环计是通过鲁肃推荐给周瑜的。在周瑜通过鲁肃问计于庞统时,两人有一番推心置腹的思想交流。庞统密谓肃曰:“欲破曹兵,须用火攻;但大江之上,一船着火,余船四散;除非献连环计,教他钉作一处,然后功可成也。”周瑜听后,佩服的五体投地,并寻思为我行此计者,非庞士元不可。

恰巧这时候蒋干奉曹操之命前来江南二次探营,于是周瑜便借他之手,把邂逅相遇的庞统拱手献给曹操。

那是一个满天星光的夜晚,被周瑜软禁的蒋干走出军营,散步解闷。忽闻读书之声,信步寻去,邂逅了庞统,因窥察其归曹之心,而如获至宝,并连夜过江,献给曹操。

曹操在对酒当歌中曾有着周公吐辅,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在这种雄心壮志下,他对天下贤才的渴望、思慕与尊崇,也都是至真至诚的,其迎送之礼也往往都是超高规格的。

听到庞统前来,曹操亲自出帐迎入,并称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在江边旱寨的一睹军容上,曹操更是给足庞统的面子,与其并马登高而望。与孙权、刘备初见时因其貌丑陋而对庞统的傲慢相比,曹操显得尤其谦卑。

经过帐中的一番交谈,庞统高谈阔论,应答如流,曹操也是深服其论,殷勤相待。在谈及水军多疾,须良医医治时,庞统因势利导地献上自己的连环计,称:“某有一策,可使大小水军,并无疾病,安稳成功。”曹操闻之大喜,统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流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借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也可走,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识破庞统所献连环计暗藏巨大隐患的,除了他的好友徐庶之外,也还有曹操的重要谋士程昱、荀攸等人。在曹操看到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之时,程昱提醒道,船借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荀攸也称,仲德之言甚是。面对两人的提醒,曹操却大笑道,程仲谋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程仲谋又见不到啥呢?曹操曰,凡用火攻,必籍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北风西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了。

透过曹操与程昱、荀攸的这番对话,可以看出周瑜、诸葛亮的火攻之策,交战双方都是心知肚明的,并不是什么秘密。曹操对天时气象的洞察与敏感,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说曹操骄傲轻敌、麻痹大意,疏忽防火,而招致赤壁惨败,也是站不脚的。

曹操的惨败只能怪他漏算了诸葛亮的七星坛祭风,也即天公与他的刻意作对,是天不助操,是上天不成全他的一统大业。

撇开人心向背的政治角度,若单从军事角度上看,庞统所献的连环计对解决曹军不惯乘舟,水战多疾之病,也称得上是一味良药。但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庞统献的连环计也是如此。对于庞统所献连环计的两面性,正面的积极作用与负面的消极影响,曹操及其谋士至少是深谋远虑到的,也不是一点不设防的。

所以,单纯地迎合罗贯中的演义,说曹操因为自己不能深谋远虑而上了周瑜、庞统火攻计、连环计的大当,而招致赤壁鏖兵的惨败,至少是有失历史公允的。不能简单地说曹操在战前与周瑜、诸葛亮的智斗中上当受骗了,而应该说落败于天时的偶然性突变。为啥呀,因为曹操及其谋士对周瑜、诸葛亮的火攻之策以及庞统的连环计的两面性的认识,也是心知肚明的。若没有隆冬时节气象上的那一刻违背常理常规上的突变,被火烧的也就不是曹兵了。到那时,庞统的连环计帮助的也就不是江南的周瑜,而反倒是北面的曹操了。

正因为如此,对于诸葛亮七星坛祭出的这股突如其来的东风,唐代诗人杜牧也只能概叹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曹操最喜欢的武将是谁?关羽也只能排在第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喜爱人才,所以最早告知天下自己要广纳人才,这是曹操开明的一面。不过放眼整个三国时期,曹操最爱的武将又是谁呢?曹操喜爱关羽这我们都知道,但是关羽一生都非常忠诚,而且绝对不会背叛刘备,但是等曹操知道关羽死讯后还是心痛不已,感到惋惜。不过关于可能也不是曹操最喜爱的,毕竟不是身边人,那这人到底是谁呢?

有一句古话说得好,“识英雄重英雄”,的确就像三国时期曹魏丞相曹操一样,他一生白手起家,到后来一统中原北方,天下诸侯唯独只剩刘备与孙权,之所以曹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很大原因在于他识英雄,而且重英雄!比如张辽典韦许褚郭嘉荀彧等人,都是曹操帐下名士。

据史料统计曹操帐下有名的武将不下100员,而谋士更是有100余位之多。自陈留起兵之后,曹操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征战之中渡过,当然了在这漫长的军旅生涯之中他结识了很多名将,也招揽了很多有名的良臣谋士,不过在曹操眼中,整个三国之中唯独只欣赏以下五位名将。

话说回来,曹操到底最欣赏的是谁?先卖个关子,万人敌张飞没有上榜!众所周知,张三爷力大无穷,而且武艺高强,他的丈八蛇矛使得是出神如化,不过就算如此,张飞仍然未能上曹操的名人榜。为什么呢?因为说到底张飞仍然是一个武夫,最为要命的是长期责骂下属,如此这般!为祸不久矣,故此张飞未能上曹操的名人榜。

众所周知,典韦是曹操早期的护卫,此人手持双戟共80斤,力大如牛,曾经倒拉水牛让其动弹不得!不幸的是典韦在曹操征讨张绣之时,为了掩护曹操撤退,死于张绣军中,后来曹操祭拜典韦之时也为他哭泣,即便如此,典韦在曹操眼中只能排第四位!排名第二的或许很多朋友都能想到,没错儿!他便是武圣关羽,想当年曹操为了收复关羽,曾经不惜赠送赤兔马,更是不追究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罪责!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换回忠义关公。

关公排第二?排第三的是张飞的家门,此人后来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他正是让江东小儿闻名止啼张辽!在合肥之战中,张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拉开正确的阵法,而且还果断调解内部矛盾,使战斗力大大加强,这才有机会获得了合肥之战的胜利!可以说除了关羽之外,张辽是曹操少有的欣赏将领之一。

继张辽之后,曹操最为欣赏的便是东吴名将周瑜,当年在赤壁曹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周瑜统领水兵的能力,数十万大军几乎是全军覆没!事后为了挽回面子,曹操还对下属说是自己生病了才让周瑜有机可趁!不过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托辞!因此周瑜在曹操眼中排第5!排第二、三、四、五,都已经有了人选,那么谁才有资格排在第一?

说到曹操最欣赏的名将,或许很多人不会陌生!说到此人大名,让关羽都瞬间怀疑人生,此人便是襄樊会战之中,大战关羽的先锋官庞德,庞德一口大刀使得是炉火纯青,即便关羽使出看家刀法“春秋刀法”,仍然不能将其拿下(暮年关羽遇到如此对手,一时间或多或还是有些害怕的),后来庞德使计,诈败引关羽去追,瞬间放出箭矢,一箭射中关羽前额,关羽就此回营,不过后来庞德中了关羽水攻之计,最终被周仓所擒!誓死不降,而且还大骂刘备,最终死于关羽青龙偃月刀之下,当庞德战死的消息传到曹操耳中之时,曹操也为之流涕…,并且还重重提拔了庞德的子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