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万家坝古墓群出土的云雷纹铜鼓(经典20篇)

一般,西瓜种子10天破土,在栽种西瓜种子时,可以使用疏松肥沃的沙土培育,在栽种后需要为西瓜种子浇灌无污染的河水,保持土壤的湿润,但是在浇水时需要注意浇水量,以免西瓜种子积水腐烂,还可以为其提供均衡的营养,促使西瓜种子尽快的发芽生长。

浏览

2880

文章

297

篇1:梁家屯古墓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梁家屯古墓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梁家屯古墓位于胶州市张应镇梁家屯村,年代为不详。

2011年6月21日,胶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胶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封土边缘为界,四周各外扩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张应镇:" 张应镇位于胶州市西南部,全镇总面积8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辖48个自然村,共3.2万人口。 张应镇借全市园区整合,青黄复线开工等新的契机,重新调整规划全镇经济发展布局,整体划分为东西两大经济板块。西部以大朱郭为中心向南延伸,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东部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山丘区植树造林综合开发为重点向周围辐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西瓜一般几天发芽出土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西瓜种子10天破土,在栽种西瓜种子时,可以使用疏松肥沃的沙土培育,在栽种后需要为西瓜种子浇灌无污染的河水,保持土壤的湿润,但是在浇水时需要注意浇水量,以免西瓜种子积水腐烂,还可以为其提供均衡的营养,促使西瓜种子尽快的发芽生长。

西瓜的种植方法

1.西瓜的生长应在地势较高、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进行,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排水方便,适宜于西瓜的生长。

2.西瓜在播种前要进行晾晒,以提高其生理活性,晒干后用5%的石灰水将种皮洗净,再用双手轻揉,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即可进行发芽播种。

3.催芽的温度在29~30℃之间,常用的催芽方法有:培养箱、火炕、人体催芽。

4.将一颗萌发的种子放入已经准备好的营养液中,再将其置于营养液中(由于幼苗是根),每个容器中仅有一颗种子,再用1厘米厚的营养土覆盖,再用1000倍托布津(或其它消毒液)喷洒。把竹子插进去,用胶带包裹起来,再用柔软的黏土包裹。然后把一层竹片每隔15公分插上一层,再用一层薄膜包裹,再用柔软的土壤把它包裹起来。在这段时间内,温度要保持在22~28℃,随着第一片真叶的生长,可以逐渐减少。在幼苗初期,每天要将温度降到1~2℃,以达到与自然温度相同的效果。

西瓜一般几天发芽出土

西瓜的种子一般需要10天左右才能够发芽,根据其品种的不同、种子的外形大小以及栽培的手法等这个时间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实验室中只需要1-2天就能够露白,发芽也只需要3-5天,而野外地栽则需要10-15天左右。

2、温度管控

西瓜从发芽到破土到成长壮大,这过程中对于温度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只能生活在较为温暖湿润的地方,一般在生长期时周围的温度不能低于30摄氏度,而在种子的发芽期的时候,温度则要保证维持在18摄氏度以上才行。

3、土壤筛选

西瓜的种子在种植之前就已经经过了晒种的处理,且其外壳本身也比较坚硬,会阻碍到种子的萌芽和破土的速度,因此土壤不能用常用的腐殖土和园土,而是要使用不会囤积多余的水分、质地相对较为疏松的沙质土壤作为基质。

4、养护方法

在将催芽完成的西瓜种子播撒到沙土中之后,先要浇水一次,浇足浇透让沙土吸饱水分但是不能留下积水,然后盖上一层塑料薄膜保持湿度和温度,将其搬到半阴通风处养护一段时间,期间浇水只能保持土壤微湿,不宜多浇。

西瓜的功效与作用

1、解暑生津:西瓜清甜多汁,口感爽脆,既可生食,也能榨汁饮用,是较好的纯天然饮品,富含的多种营养素对人体有较多益处。西瓜性寒味甘,生津消渴,适用于暑热烦躁、口舌长疮、消渴多饮、咽喉肿痛。

2、利尿消肿:由于西瓜有利尿的作用,再加上水分含量丰富,所以吃西瓜后排尿量会增加,从而减少胆色素的含量,并使大便畅通,对黄疸有一定作用。另外,西瓜的利尿作用还能使盐分排出体外,减轻浮肿,特别是腿部浮肿。

3、降血压:西瓜还含有能使血压降低的物质,因此血压高的人群适量吃西瓜,能起到辅助降低血压的功效。

4、缓解疲劳:西瓜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能够补充在夏季容易随汗水流失的钾,避免由此引发的肌肉无力和疲劳感,驱走倦怠情绪。

5、美容养颜:西瓜汁含有多种有益健康和美容的化学成分,含瓜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磷酸等多种具有皮肤生理活性的氨基酸,尚含腺嘌呤等重要代谢成分,还有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西瓜的这些成分容易被皮肤吸收,对面部皮肤的滋润、防晒、增白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墓新容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古墓新容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墓谓李卓吾先生墓,位于通州城内西海子公园中州城北垣遗址处。先生名贽,号宏甫,福建泉州市南安县榕城人。其乃我国明代著名进步思想家,为官正直清廉,体恤民情,著书问孔刺孟,锋指0权,一生著述颇丰,《焚书》、《藏书》为其代表作,屡遭-,万历二十九年(1601),挚友马经纶自湖北接至通州家中,著成《九正易因》一书。次年,神宗以"敢倡乱道,诬世惑民"之罪,捕之入狱。在狱中读书赋诗,视死如归。在终未定罪欲放归故里之际,其以死抗争,夺剃发刀自刭,三日方逝。马经纶遵其遗嘱,将其安葬于通州城北马厂村西迎福寺侧,冢高一丈,周植白杨百余株。三十八年(1610)汪可受为立《卓吾老子墓碑》,四十年(1612)詹轸光为立《李卓吾先生墓碑》,且刻序镌诗,祭吊先生。

民国初,村民被地主煽惑将詹立之碑推倒,断折三节。1926年,日本学者欲盗运出境被发现禁止,逐重立且建碑楼。1953年,因建北京结核病研究所,将墓迁至大悲林村南。1966年再被推倒,1974年"评法批儒"中复立,

被亵渎。1983年,为便于保护和瞻祭,再迁至今址。

而今,题碑耸立,松柏傍墙滴翠,前临碧波湖水,掩映欧阳中石书碑与周扬题碑,古墓换新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西阳苑古墓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西阳苑古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西阳苑古墓为汉代古墓葬,位于武安市邑城镇西阳苑村北。西阳苑古墓是邯郸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阳苑村:邑城镇西阳苑村位于武安市东北20公里处,邑城镇政府所在地东南方向5公里处,西倚太行,东临洺水,是武安、永年、沙河三县交界地。沙河至西石门铁路从西阳苑村经过,是重要的煤炭、铁矿石等货物的运输通道。全村有257户,人口1100人,均为汉族。现有土地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2250亩,林地面积50余亩,水浇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30%,其余均为旱地。西阳苑村属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岌山古墓群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岌山古墓群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岌山古墓群位于临沭县曹庄镇华侨村村东约2公里,年代为汉,类别为古墓葬。

岌山古墓群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曹庄镇:曹庄镇位于岌山脚下,临沭郯城交界处,是世界著名的“常林钻石”之乡。全镇总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6.5万亩,辖38个行政村街,人口5.1万人,2000年该镇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乡镇,是一个工业经济基础雄厚,还是全县著名的养殖产业乡镇。 境内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主要有重晶石、金刚石、页岩红陶土、优质矿泉水等。全国最大的钻石——重达158、7860克的“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微山岛古墓群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微山古墓群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微山岛古墓位于微山岛西部,有微子墓和张良墓及小型汉墓群。微子墓封土高10米,底径70米,墓前有明、清碑4块,墓主微子是殷纣王的庶兄,“微”是他的封国,死后葬于微山。

微山岛古墓群含殷微子墓、张良墓、目夷君墓、墓前村汉墓群、万庄汉墓群。

张良墓位于墓前村北,封土高15米,直径100米,墓前有清康熙二年石碑一块,上 书--“汉留侯张良墓”,微山是张良的封地,死后葬于微山,汉代原有建筑物及汉碑早年损坏。附近汉墓众多,近十几年来,已发掘百余座,出土各类文物600余件,现仍有大批汉墓暴露在外。

墓前村:墓前村 位于微山岛乡西南部,距乡驻地1.8公里。村党支部书记:高朝法,村委会主任:张波。1984年建村,因处张良墓前得村名。有姚、高、张、田等4个姓氏,姚、高、张姓最多。有4个村民小组,382户,1274人。村东西389米,南北260米。耕地600 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林(果)面积200亩;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畜牧养殖专业户15个,养猪32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扎滚鲁克古墓群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扎滚鲁克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滚鲁克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处绿洲边缘地带的台地上。墓地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属于先且末国时期,第二期属于且末国时期,第三期为东汉至魏晋时期。

目前发现五片墓地,近千座墓葬。一号墓地墓葬分布相对集中,东西宽750米、南北长1100米,面积达825000平方米。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洞室墓等。一、二期以多人合葬为主,三期多为单人或二人合葬。出土的两件木竖箜篌乐器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的珍贵文物,还有具有特色的陶器、骨木器、精美的毛织品、鸟纹刺绣织物等。

扎滚鲁克古墓群代表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反映了这一地区汉通西域以前至魏晋的社会发展概貌,遗迹现象和出土文物表现出古且末国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丝路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为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伊力格代古墓群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伊力格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塔斯托别乡伊力格代村伊力格代沟东西两侧.有100余座乌孙古墓.其中有30余座石头封顶墓,墓顶石头均为鹅卵石,大者有1立米米之巨.此地无卵石,巨石从何而来,如何搬运至此,成为不解之迷.

塔斯托别乡:塔斯托别乡位于巩留西部平原腹地,东连县城、良繁场、东买里乡。南接伊什格力克山 同特克斯县接壤,西邻提克阿热克乡,西北接兵团农四师七十三团,北滨伊犁河、全乡总面 积62. 1万亩,约413.4平方公里。乡辖塔斯托别、巴哈拜、英塔木、阔那塔木、克孜勒尤勒吐孜(红星)、伊勒格代6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共17个自然村落。乡政府驻塔斯托别村,距县城6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墓壁画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古墓壁画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古墓壁画均藏于集安的洞沟古墓群中,是土墓代替了石墓后,绘于墓室土壁上的精美壁画,是研究公元5世纪至6世纪,高句丽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公元4世纪晚期的墓室壁画,也就是墓室的早期壁画内容主要以描绘社会风俗习惯为主,较有名的有反映力士角抵场面的角抵墓画及绘有巨幅舞蹈画面的舞蹈墓画。这一时期的墓画多是创作在石灰涂抹的土壁之上,整幅画面清晰优美,内容丰富,如有筵宴、狩猎、欢娱、战争等诸多的场面,除此之外,还有珍禽异兽、花卉、星象、神仙等画面。

到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壁画的内容就演变成以鬼神为主,较具代表性的有五盔坟五号墓。此墓是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构成的地下墓。墓室长4.37米,宽 3.56米,高3.94米,以白灰给墙壁勾缝,并以整体的平整巨石压顶,整个墓室以壁画为主,墓室四周均绘有四神图。东壁绘有青龙;西壁绘有白虎;南壁绘有朱雀;北壁绘有玄武,整幅图的衬底是莲花火焰网稳图案。此外,墓室的四角之处还绘有人身兽面的托龙顶梁。梁枋,抹角石底部及藻井都画有腾天的巨龙和龙虎相斗图,整图共有龙39条。墓室常年湿气蒸腾,然壁画历经千年而完好如新,可谓一大奇迹。

吉林通化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乌孙古墓群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乌孙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乌孙古墓群分布在裕民县吐尔加辽草场之上,根据古墓群的形状,可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根据古墓群的结构,可分为土堆墓、土圈墓、石堆墓、土石堆墓和石人墓五种。据考古学者的初步考证,认为裕民吐尔加辽古墓群大约形成于我国汉代时期,为古西域乌孙民族部落的墓地,属于古代亚欧丝绸之路上古代乌孙民族草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许多考古学家研究古代民族草原生活和草原文化的焦点。

乌孙古墓:亦称乌孙土墩墓、突厥古墓。据史学家考证,这种土墩墓殡葬形式,始自塞种,而后为乌孙和突厥相继采用。土墩墓大都呈半锥体,多数呈南北链状分布,或3-5座一列,或10多20座一群。特克斯县境内分布着1500多座土墩墓。多的一处就达200多座,基高8-10米,底周长近300米。阔克铁热克草原上有一群土墩墓,其中2座大墓高20米左右,直径50多米,底周长200多米,大墓四周有4座小墓环衬,颇为壮观。当地柯尔克孜族人把这个地方叫霍斯托别,意为"双丘"。喀拉托海川也有一处10余座土墩墓组成的墓群,最大的直径33米,高16米,墓底周长100多米,最小的直径也有3.5米、高2.5米。这些土墩墓群是活跃在特克斯河谷的古代民族遗存的见证。不仅是特克斯草原上奇特的人文奇观,也是了解特克斯古代民族的珍贵文物宝库。我国史学界认定,这些土墩古墓属于塞种、乌孙、突厥三个时期。经有关文物考古部门发掘发现有铜斧、铜鼎、铜箭头、铜币、牛头形及月牙形饰件等文物。较大的土墩墓多为当时部族首领、头人贵族之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古墓发现大麻,揭示人类早期将大麻用作毒品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人员报告说,对最近在中国西部古墓中出土的几个木制火盆的化学分析,为吸食大麻的仪式提供了一些最早的证据。

这项研究表明,至少在2500年前,在中国西部就已经出现了在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吸食大麻的现象。所涉及的大麻植物会产生高浓度的精神活性化合物,这表明人们了解这一特定的植物群并与之互动。

大麻是东亚最早种植的植物之一。它也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精神药物之一。然而,人们对其早期的精神活性用途知之甚少,也不知道大麻植物何时产生产生更高浓度的精神活性化合物。早期使用大麻的精神活动属性的大部分证据来自书面记录,但是学者们对其可靠性有所怀疑。关于这种植物的仪式消费的考古证据相当有限。

最近,在2500年前的吉尔赞卡尔墓地的8座坟墓中出土了10个木制火盆。这些火盆里有带有明显燃烧痕迹的石头。任蒙和他的同事怀疑这些火盆可能有特定的仪式功能。

为了进行调查,他们从木头碎片和燃烧的石头中提取有机物质,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令他们惊讶的是,结果显示出与大麻的化学特征完全一致,尤其是大麻中四氢大麻酚(THC)的含量很高,这是大麻中最有效的精神活性物质。

作者说,吸食大麻可以在葬礼上表演,也可以作为与神或死者交流的一种方式。这项研究进一步强调了残留物分析的重要性,这可能为过去文化交流的细节打开一扇窗,而这是其他考古方法所不能提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东大杖子古墓群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东大杖子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位于辽宁省建昌县,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该墓葬群建于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之间,墓地墓葬保存完好,其等级之高、规模之大,在中国东北部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十分罕见。2012年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保护范围:以东大杖子村水泥桥中心(东经119°35′30″,北纬40°37′58″)为基点,东、南各200米,西、北各500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墓里有一样东西,为什么古代的盗墓贼从来不拿?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盗墓贼,很多人可能都觉得是有什么拿什么的一种人,对他们的了解可能都来自于两本十分有名的盗墓题材的小说,里面刻画出了这样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群体,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毕竟是现代的小说,对于古代的盗墓贼的描写并不多。那么,古代时期的盗墓贼,进入一个墓穴之后,有一样东西是从来不拿的,尽管价值连城。那么,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中国古代有厚葬死者的传统。特别是帝王将相,他们在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还将大量金银珠宝带入陵墓中当作陪葬品,妄想在他们想象中的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在人间一样奢侈的生活。

比如,秦始皇陵墓中就藏有大量的奇珍异宝。截至目前,已出土珍贵文物5万多件。其中,有兵马俑、青铜剑、青铜鼎等八大文物,堪称国宝级稀世珍宝,其价值无可限量,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比如,汉高祖刘邦按照当时汉城都城长安建造了陵墓长陵,规模极其庞大,而且陪葬品极为奢华。连陪葬坑里,都不乏有“金缕玉衣”这种国宝级的陪葬品;比如,汉武帝刘彻曾经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来为他营造茂陵,这使得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奇珍异宝。单单从数量上来说,这些陪葬品超过了包括秦始皇在内的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墓;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慈禧太后,其陵墓里更是摆放着无数价值连城的陪葬品。后来,军阀孙殿英打开定慈禧的地宫后,获得了数不胜数的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画、书签、宝剑等珍贵文物,共装了30辆大车。这还只是慈禧陵墓中一部分陪葬品。

当然,也就是从帝王将相们崇尚厚葬这一刻开始,一种新的职业产生了:盗墓。盗墓贼觊觎陵墓中那些价值连城的陪葬品,往往胆大包天。他们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权贵富豪,一律是“挖挖挖”。这使得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陵墓,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到盗墓贼的“光顾”,受到严重的破坏。

盗墓贼在掘开陵墓后,总是会选取最值钱、且容易携带的陪葬品。可是,有一类陪葬品,不但价值很高,而且容易携带,但盗墓贼从来不拿走。

什么东西?就是“黄金有价玉无价”的玉器。

1994年,我国考古学家在徐州东郊南麓发掘了西汉楚王刘戊的陵墓。楚王陵墓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规模非常庞大,在国内外考古学界引起了轰动。然而,在考古学家发掘之前,楚王陵墓就已经被盗墓贼盗掘,几乎洗劫一空,大量陪葬品已经被盗走。

不过,在陵墓中,还保留有为数不少的玉器。其中,陵墓中有一件价值连城的金缕玉衣,盗墓贼也仅仅是将衣服上的金丝盗走,而将玉片留下。

我们知道,玉是一种贵重的宝石,远远超过黄金,而且重量比较轻,照说,应该是盗墓贼首选之物。为何盗墓贼不将玉器盗走呢?

这得从古代的等级制度说起。在古代,自东周以来,玉器就不是寻常之物,而是一种身份等级的象征,传达出君臣贵贱、尊卑等级、地位高下等信息。并不是说,你有钱有权有闲,就可以随意佩戴。

以周朝为例,周代天子才可以使用真玉,天子以下贵族组则不能全部用真玉。以唐朝为例,三品以上文武官员才有权佩用玉带銙。

盗墓贼如果将玉器盗走,就会面临两大难题:一来很难变卖,二来自己又不便使用,反而很容易惹来杀身之祸。基于此,盗墓贼宁愿带走价值更低的黄金,而从来不拿玉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工人新村古墓群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工人新村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以卫东区新华路北段铁路工人村为中心,东、北至月台河;南至建设路、西至市政府。

该遗址中心地带地层共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存,主要为灰坑,发现有一座儿童瓮棺葬,文化层单薄,厚0.4—1.00米,其中包含遗物较少,主要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红陶主要为素面和彩绘,灰陶上饰绳纹和蓝纹。器形主要为钵和罐。上层为西汉早期墓葬,1997年至2002年,在此共发掘西汉早期平顶空心砖墓100余座,出土文物400余件,有铜器、铁器、陶器。铜器器形有:镜、鋗、带钩、钱币等,铁器有釜、剑、削等、陶器有鼎、钵、壶、圜底罐、平底罐等,纹饰有素面、弦纹、绳纹、铺首衔环等。

在其周围发现的多为宋代时期的文物遗存,在其南黄楝树村发现有北宋时期的钱币窖藏,重50多公斤,在西边市政府院内发现有宋代的砖室墓,在东边三中院内发现有宋代的遗物堆积层(面积很小、很零星)。

工人新村古墓群已于2004年被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狮子山古墓群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狮子山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狮子山古墓群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悬慈村。1973年,当地村民挖土时发现墓葬二座,并在其中墓内甬道口出土青瓷盖罐和钵二件文物。1984年6月-物普查考察,该古墓均为凸字形券顶砖室墓,发现刀形砖上印有“宁康二年作”纪年字样(宁康二年即东晋孝武帝时期,公元375年)。墓葬两侧尚隐现众多墓穴,其范围约1000平方米。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悬慈村:悬慈村位于镇建成区南面,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全村地域面积6.6平方公里,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住户1657户,总人口4100人。农村在册户数1189户,在册人口2765人。山林面积4969亩,实有耕地面积3190亩。有党员88名,分20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59人。2009年农业收入2187万元,村级集体收入747万元,村可支配收入450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金蝉为什么从土里出来?金蝉出土时间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以为金蝉是在树上生长的,因为每年的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金蝉爬在树上叫。但是5号我那个小编告诉大家,金蝉是从土里出来的。那么,金蝉为什么从土里出来?什么时间出来?

金蝉的自然习性

金蝉一般3~5年完成1代,也有记载5~6年或12~13年完成1代的情况。以卵群体在当年生或二年生的幼小枝条上和各龄若虫集中于土壤中植物根系上越冬,即越冬虫态为两种,卵和大小不同的若虫;越冬场所也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环境。

越冬卵于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6月下旬孵化活动结束。卵多在白天下午孵化,占80%左右,夜间孵化的较少,约为20%。卵期接近300天。越冬若虫的活动受地温和寄主植物树液的影响最大,在低温高于10℃~15℃时,树体汁液开始流动,越冬若虫随之开始刺吸取食活动。

从越冬卵中孵化的若虫(称之为蝉蚁),潜入土中,在寄主植物根部吸食汁液,活动性较小。随着龄期的增长,营造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土室,栖居其中。土室外表粗糙,内壁光滑湿润,壁的一部分附着在植物根上,以便取食。秋后温度下降,便钻入深土层中越冬,春暖后又向上迁移至树根附近活动。一年中以5月份在土中的若虫数量最多,此时正值越冬卵大量孵化入土,又是末龄若虫即将出土蜕皮变为成虫的时期。

金蝉什么时候出土

在土中完成若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成熟若虫于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从土中钻出来,并爬行到灌木枝条、杂草茎干等处,用爪及前足的刺固着于树皮枝叶上,蜕皮羽化为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出现盛期,10月上旬为末期。成虫羽化后20天左右,交尾产卵,6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底至8月下旬为成虫产卵盛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末期。成虫的终见期为11月上旬。即成虫的产卵期可以持续在6月下旬至10月上旬。

金蝉什么样的天气出土最多

夏日雨后最多。

每年6月中下旬(夏至前后)开始到8月初(立秋前后),是田间采收的最佳季节,其中以7月初或雨后的天气最为集中。若虫(知了龟)在湿软的地下用锯齿般的一对前足掘土出洞,爬出地面后即在地面上作短期运动,然后樊缘树干或棚架上准备蜕壳,第二早晨4~6时羽化为成蝉,可利用手电筒照明,夜晚在树下地面和树干上觅捉,或清晨在树上抓获羽化的嫩成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察吾乎古墓群

全文共 2171 字

+ 加入清单

察吾乎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察吾乎沟口墓葬群也称为"哈尔莫墩古墓"。它位于和静县以西约30余公里的天山察吾乎沟口,属和静县北哈尔莫墩乡。该古墓群数量较大,在方圆10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约二千余座墓葬,是新疆目前发现最大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墓葬密集,排列有序,规模大,石围墓、屈肢葬和带流彩陶器是其文化特征。墓葬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化内涵地域特征明显,被命名为“察吾乎文化”。时代除三号墓为东汉早期外,其余大都在公元前1000-前500年。“察吾乎”蒙古语意为“悬崖的沟”。

察吾乎古墓群主要由1号—8号墓地组成,分布密集、排列有序、特征鲜明、气势宏大。地表几无植被,为戈壁砾石地层。

察吾乎沟口墓葬群在地面上的标志有三种:一种是用大卵石围成一个大石围;另一种是用大卵石堆成一个圆石堆;还有一种是在石围之中又围之中又堆小石堆。墓穴中所葬多为青年和中年人。石围边缘有儿童墓、马头坑、牛头坑等分布。儿童墓与成人墓葬式略同,每墓葬一至数十人。牛头坑、马头坑则埋以牛头或马头,再加上牛腿或马腿。这些墓葬多为竖穴石室,出口以大石板遮盖。多为多人二次合葬。

挖掘出土的随葬器中,铜器有刀、簇、矛、牌、马衔、戒指、针、锥等;铁器有铁釜残片、锥环等;石器有磨石、锥、珠、纺轮等,且数量较多;骨器有纺轮、簇、管珠等。木器有盘、勺、纺轮、箭等。数量都不少。其中尤以各种陶器为最多,彩陶最具特色,其上绘制有网络纹、几何纹、三角纹、竖条纹等。出土文物5000多件。墓葬年代主要为距今3000年至春秋战国时期。

一号墓地位于察吾乎沟口西南2.5公里处一山前台地上。台地南部与戈壁漫滩接。台地略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50米。分布墓葬总数约700座。地表特征:墓葬密集紧连,排列有序,均有石围,多完整,石围以弧腰三角形为主,主要集中在墓地南部、中部,尖端多向西北或北。墓地北部出现圆形和椭圆形石围,少数石围中或有小石堆,也见别无石围的石堆。墓室形制:均竖穴石室,墓地由南向北依次以AⅠ、AⅡ、AⅢ、AⅣ式嬗变,AⅢ式墓葬最多,有石盖板(木),有葬具。葬俗、葬式:以合葬墓为主,占4/5;有少量单人葬墓,流行二次葬,并存一次葬,多仰屈或侧屈头向西或西北,墓地北部出现马头坑和儿童祔葬坑。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多夹砂红陶,手制,素面,实用器,多平底器,盛行带流陶器,占全产出土陶器2/5,以带流杯和带流罐最多,彩陶发达,流行斜带彩、通体彩和一周颈彩,纹饰繁缛,主要有方格纹、三角纹、折线纹、回纹等,晚期彩陶开始退化,多小件铜器,铁器增多。

二号墓地位于察吾乎沟口南约3公里处,相邻山前短续的台地,台地向南至绿洲之间是茫茫戈壁砾石漫滩。分布墓葬约100座。地表特征:地表有圆或椭圆形石围。墓室形制:均竖穴石室,有AⅡ、AⅢ、AⅣ式,但无AⅠ式,少见盖板。葬俗、葬式:以合葬墓为主,占4/5;有少量单人葬墓,流行二次葬,并存一次葬,多仰屈或侧屈头向西或西北,墓地北部出现马头坑和儿童祔葬坑。随葬品:带流陶器减少,彩陶退化;小件铜器多;铁器明显增多。

三号墓地位于察吾乎沟口西南,山前砾-壁滩与绿洲交接处的两片黄土台地上。略呈长圆形,南北长200、宽65米。北距1号墓地约1公里。分布墓葬约255座。地表特征:地表起石堆,无石围。墓室形制:基本为竖穴土坑墓和竖穴土坑偏室墓。葬俗、葬式:基本是单人葬墓,一次葬为主,多仰身直肢,头向东;无马头坑和儿童祔葬坑。随葬品:陶器甚少,无彩陶;有较多小件铜器;普遍出铁器。

四号墓地位于察吾乎沟口北侧一台地上。东、北与天山山体相连,西为察吾乎沟干河床,南为砾-壁滩。台地北高南底,大体呈西北—东南向的长方形,南北长约165米,东西宽约65—80米,地表特征:墓葬密集紧连,排列有序,均有石围,多完整,石围以弧腰三角形为主,主要集中在墓地南部、中部,尖端多向西北或北。墓地北部出现圆形和椭圆形石围,少数石围中或有小石堆,也见别无石围的石堆。墓室形制:均竖穴石室,墓地由南向北依次以AⅠ、AⅡ、AⅢ、AⅣ式嬗变,有石盖板(木),有葬具。葬俗、葬式:以合葬墓为主,占4/5;有少量单人葬墓,流行二次葬,并存一次葬,多仰屈或侧屈头向西或西北,墓地北部出现马头坑和儿童祔葬坑。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多夹砂红陶,手制,素面,实用器,多平底器,盛行带流陶器,占全产出土陶器2/5,以带流杯和带流罐最多,彩陶发达,流行斜带彩、通体彩和一周颈彩,纹饰繁缛,主要有方格纹、三角纹、折线纹、回纹等,晚期彩陶开始退化,多小件铜器,偶见铁器。

五号墓地位于察吾乎沟内,沟西南一台地上,南距沟口约2公里。台地西与天山主体山脉连为一体。台地呈不规则状,长95,宽50~70米。共有墓葬约150余座。地表特征:墓葬密集紧连,均有石围,但多残缺简陋,完整者均作弧角三角形,但多不规则。墓室形制:均为穴石式,均AI式,有石(木)盖板,无葬具。葬俗、葬式:基本是单人葬墓,有少量合葬墓,流行一次葬,并存二次葬,多仰身屈肢,少量侧身屈肢,头向西或西北。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多夹砂红陶,手制,素面,偶见彩陶,带流陶器较多有带流罐、壶、杯等,有少量小件铜器,无铁器。

2001年06月25日,察吾乎古墓群作为青铜时代至春秋时期的宝贵文化遗迹,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玉米怎么种植,大概几天发芽出土?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玉米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是全国人民都喜爱的食物之一,那么玉米的播种时间是什么时候呢?玉米种进去几天可以发芽出土呢?

玉米种子播种后,第一天即可发现吸收膨胀,胚部发芽,7天后小芽会陆续冒出,27天后,小苗逐渐长大,52天后开始抽出玉米花丝,100天以后花慢慢脱落变成玉米。

玉米一般播种时间在每年的4月到5月初左右,玉米播种后,只有在10厘米低温通过12°的图例,才会达到7天发芽的效果,如果地面温度达不到12°左右,玉米种子在土壤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发芽率,形成弱苗甚至死亡,所以种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温度变化,掌握种植时间。

玉米播种进去后一般是7天左右会发芽出土,土壤温度一定要达到12°才可以正常发芽,否则容易因地面温度的高低而出现玉米种子长不出来这种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许岗古墓群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许岗古墓群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许岗古墓群位于新郑市西南10公里许岗村东部,共4座,每座墓均由2墓道和1墓室组成。另有车马坑陪葬坑,附墓坑,杀殉坑等重要遗迹。4座墓葬,其型制、纹饰与郑韩故城出土的相同。据已掌握的资料判断,许岗4座大型古墓为战国时期的古墓。这一发现不仅为寻找韩国国君陵墓提供了重要线索,而且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反映奴隶主贵族宗法关系的公墓制的瓦解,家族墓地制度的形成,以国君陵墓为主体的陵寝制度的确定,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骑龙岗古墓群

全文共 1536 字

+ 加入清单

龙岗古墓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骑龙岗古墓群位于湖南省慈利县零阳镇十板村零溪河东侧山岗上,山岗西600米为白公城城址,北为叶家凸古墓群。

骑龙岗古墓群墓葬沿山脊轴线分布,愈北愈密,墓内有墓、墓下有墓的现象比比皆是,打破关系常如拱璧连城,错综蟠结达十余单位。岗地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以2002年的发掘情况推算,整个骑龙岗古墓群的墓葬总数应超过千座。

方向

用罗庚格定,以东西和四维向最多。慈利古墓发掘凡战国墓都是东西向,坐东向西的多。西汉墓则偏四维,四墓向的多,将墓葬区选在县治的东面,可能与当时人们崇拜东方和东方之神分不开。至西汉时人们可能又认识到,人死了之后,只有葬入墓方,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所以墓葬多墓向。

方位

当阳的方位阳山和岗顶墓连墓,墓最多。当阴的方位,(阴山)没有墓。这与现代风水观念相同。不同的是现阳的方位东方即墓头方都是空方,脚朝实方,和现在葬法相反。骑龙岗东面偏坡中间的几个中型墓,主墓道在西,头朝东,脚朝岗岭,头朝空方。这可能是因为当时习俗深葬而不拘之故。再就是葬高岗,岗岭上墓连墓,墓内有墓,这除高处沥水外,可能与韩信葬母的故事有关。韩信年轻时,母亲死,家里穷,不能在村墓中葬母,就择“高敞地”葬母。后来他功成名就,封为楚王。这种葬法,可能受其影响。

葬法

在葬法上,古墓群都是深葬。如九号大墓,墓主为当时掌管湘西北地区征伐的大夫级武官,墓口(带墓道)长16米,宽6.2米,深5.3米。该墓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棺椁,为一椁两棺,如中型55号墓,墓口长3.5米,宽2米,深4米左右。由于古墓群都是深葬,表面看不出任何墓形,所以整个古墓群保存完好,无一被盗。由于深葬对土质的选择一定要好。古墓群都是优质无杂的黄土,墓底呈金刚泥。

分金

9号大墓由于椁棺保存比较完整,考古工作者在棺的正中拉了一根中线,用罗庚测定,坐卯向酉,坐周天87度:丁卯分金。又测了几个中型墓,1号(以上编号为考古编号,以下编号为按顺序的自编号),为西汉墓,墓道在西,据考古工作者分析为当时土著猷长资格,坐辰向戌,坐周天l23度,庚辰分金。2号战国墓,坐乙向辛,坐周天l08度,辛卯分金。3号战国墓。坐乙向辛,坐周天l01度,丁卯分金。4号西汉墓,坐辰向戌,坐周天l07度,丙辰分金。5号西汉墓,坐未向丑,坐周天214度。辛未分金。以上大中型墓都具有一定规模,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但坐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坐正中线,而在左右120分金珠宝线上,这与现代风水应用坐度分金基本相符。

墓镇

在发掘出的一部分墓中,在墓的正中线的一端,有一个直径约一尺,形似罗盘的东西,十分精制,平放在墓中,上面有文字和图形,叫滑石器,是古人用来隔煞避邪用的。说明战国西汉时期,对风水术的神煞已经有所认识。把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与凶煞联系在一起。只有避了凶煞,才能使灵魂得到安息,才能福荫后代子孙。

1986-198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所为配合慈利县水泥厂建设对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古墓葬40余座。

2002年到2004年,因常张高速公路建设,省考古研究所对骑龙岗古墓群部分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古墓葬300多座。

2011年,骑龙岗古墓群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骑龙岗古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零阳镇:零阳镇位于慈利县东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3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8万亩,耕地面积5.94万亩,辖56个村,1个居委会,861个村(居)民小组,5.2万多户,总人口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5万,属张家界市特大类乡镇。镇内交通发达,枝柳铁路S306、S304省道穿境而过。修建中的常张高速公路零阳段全27.783千米,途经全镇19个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