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年级下册语文世说新语【精选20篇】

学语文该学些什么呢? 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浏览

3171

文章

1000

篇1:语文高级词语解释众口铄金等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众口铄金发音zhòngkǒushuòjīn释义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示例群言淆乱,异说争鸣;~,积非成是。(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

捉襟见肘发音zhuōjīnjiànzhǒu释义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示例平时所过的早就是~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高级词语解释别无长物等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山不转水转shānbùzhuànshuǐzhuàn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也比喻适时变通,这里不得志(不顺),其他地方会得志(顺利)。

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从长计议:解释:放长时间慢慢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慢慢商量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之字 作助词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7、衬音助词(不译),用在表示时间的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凑足一个音节,它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如《劝学》中的“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嵌在时间词“须臾”的后面,协调音节,作词缀,此句译作“比不上片刻学到的东西多”。《谏逐客书》中的“由此观之”,这里的“之”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节,无义,此句可译作“从这看来”

8、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介之推不言禄”、“宫之奇谏假道”中的“佚之狐”、“烛之武”、“介之推”、“宫之奇”。

9、嵌在专用名词之间,无义。如《病梅馆记》中的“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前一个“之”用在“病梅馆”这个专用名词中,不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桃花源记重点词语解释寻等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名词,“标记”,“记号”)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终于”)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高级词语解释美芹之献等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美芹之献发音měiqínzhīxiàn释义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出处《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示例所提数条意见,为~,仅供参考。

过犹不及发音guòyóubùjí释义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示例据老夫看来:这是“~”。大约两耳过长,反觉没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常用四字成语解释玩世不恭等

全文共 192 字

+ 加入清单

玩世不恭:玩世:以消极、玩弄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

枉费心机:枉:白白地,徒然。白费心思。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为虎作伥: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常见考法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

三.考点梳理

常见考法

题型分析:听力测试、口语交际、信息提取与情境表述。

这部分命题形式多种多样:或单独命题,或融入综合性学习当中,或在阅读题中设置。在试题命制上,口语交际和情境表达的考查尤其活跃:提问,提建议,采访名人,对某人说,参与辩论,等等,口语交际进行得有声有色;讲故事,作评价,拟标语,写开场白,发表演讲,等等,情境表达也是热火朝天,丰富多元,不一而足。

解题思路点示:口语交际有很强的情境性,答题时应根据要求,进入情境中的相应角色,审慎而灵活地予以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重点词语解释首当其冲等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122、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123、水落石出:落,下降。出,显露。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124、水乳交融:融,融合,调和。水和乳汁合在一起。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

125、水涨船高:水位上涨,船体也随着上升。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而增长。

126、四面楚歌:比喻被团团包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127、素不相识:素,一向。指向来不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进阶词语解释崇论宏议等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47.A.崇论宏议[chónglùnhóngyì]

[解释]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B.浩如烟海[hàorúyānhǎi]

[解释]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C.不忍卒读[bùrěnzúdú]

[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D.革故鼎新[gégùdǐngxīn]

[解释]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E.细大不捐[xìdàbùjuān]

[解释]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唐诗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唐诗

③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④“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毛泽东同志喜欢的名篇有《雁门太守行》“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之作者作品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简便记法:唐韩柳;宋欧阳,三苏带曾王)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8.古诗文默写。(14分)

(9)《次北固山下》中,既点明了时令,又渗透出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答案】8.(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解析】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秦淮、窈窕、霹雳、菊、篱、归雁、拂、逝、生、遣等。

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点解析】名句默写应对措施

名句默写应对措施

1、拆分生难字,牢固掌握。对于古诗文中出现的一些生难字在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帮助学生记忆,例如,“亵”字可让学生拆分成“衣”+“执”,同时应让学生多写几遍,牢牢掌握。

2、理解意思,防止随便乱写。很多学生在出现别字时不是不会写,而是没注意诗句的意思,随便乱写。针对此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及易错字的意思,引起学生注意。

例如,“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涟”很多学生容易写成“莲”,只要让学生理解了“清涟”是“清水”的意思,是三点水,不是草字头,学生出错的几率就大大降低。

再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学生在写“生”字的时候经常误写为“升”,其实只要让他们理解,“生”是诞生的意思,“升”上升的意思,一轮皎月从东海孕育而生,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表现无限广阔壮丽之景,所以用“生”。“崖”和“涯”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但只要让学生从字义上理解就能区分好这两个字,“崖”,高而陡(几乎垂直)的岩壁。“涯”,水边,泛指边际、范围,限度。

3、让学生进行常错字整理。学生平时可以按照同音异形字、形似字、意思理解错误造成的错写、生僻字等情况对语文书上的古诗文做出整理,通过整理,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还可以实行二次默写。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学生,不应只是修改,修改之后,老师和家长应及时让他们进行二次默写,巩固修改的成果。复习时要做到背与写相结合,默写做到“四不”:“不丢字落句、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42.【2018湖南省衡阳市】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今人赞叹不已。

B.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提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C.“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2.A(巧夺天工,不能形容大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有关励志的名言名句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31、要想遇见伯乐,还不如使自己变成千里马。

32、要想变成一名强者,首先要战胜自己。

33、学习永远不会停止,知识永远不会学完。

34、学习失败不要紧,做人失败才是彻底的失败。

35、学习就像水泵中的水,有压力,才会有活力。

36、学习才能获取知识,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37、学会放弃心中的欲望,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38、校园是纯洁的地方,也是梦想萌芽的地方。

39、校园的美丽靠我们,我们的成长靠校园。

40、相信命运的人总是在等待,结果总是会落空。

41、我们需要语言的交流,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

42、我们的青春充满活力,青春的我们充满动力。

43、我们不可以为他人收获,但可以为他人付出。

44、微笑是快乐的象征,也是友好的象征。

45、摔倒并不要紧,我们需要的是站起来的勇气。

46、树不修剪长不高大,人不学习不会成材。

47、书本是一位忠诚的朋友,知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48、事情不是因做不好而放弃,而是因放弃而做不好。

49、时常注意自己的脚下,请不要伤害可怜的花草。

50、失败是成功的开始,微笑是泪水的终结。

51、胜利只会离勤奋者越来越近,离懒惰者越来越远。

52、生活中少一份污染,世间就多一份健康。

53、生活中的一小步,成功道路的一大步。

54、生活是需要不断体验的,成功是需要不断磨练的。

55、少争一点,多让一点,路就更宽一点。

56、少一点污浊的垃圾,多一份清新的空气。

57、少吃零食,多吃饭,健康生活有保障。

58、善待他人,关爱他人,是人生一大快事。

59、如果困难是一堵墙,那么信心就是凿墙的工具。

60、如果不尊重别人,就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名句默写:《小石潭记》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如鸣佩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标点符号常见错误解析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含有疑问词的句子都要用问号吗?

1、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但是我一定会去接他。

从问号的概念可知,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才用问号。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就不应该用问号。本句是陈述句,毫无疑问,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2、双休日,我们是出去旅游呢?还是在家复习功课呢?

选择性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间各项之间用逗号,即"双休日,我们是出去旅游呢,还是在家复习功课呢?"

提示:虽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不能用问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会考难点词语解释沁人心脾等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千篇一律qiānpiānyīlǜ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机械地重复或无变化。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本指诗文公式化,后亦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

浅尝辄止qiǎnchángzhézhǐ解释浅:初步;辄:就;止:停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沁人心脾qìnrénxīnpí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并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情随事迁qíngsuíshìqiān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词汇注音解释表随声附和等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931.随声附和suíshēngfùhè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932.谈笑风生tánxiàofēngshēng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933.叹为观止tànwéiguānzhǐ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934.甜言蜜语tiányánmìyǔ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935.推陈出新tuīchénchūxīn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推:除去,淘汰;陈:陈旧的;新:好的、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学科学习方法

全文共 2565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是一门大科,占分比重大!但是让很多孩子头痛的是,语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再困难的事情总有方法的,下面和小编具体了解下语文学科学习方法。

学好语文的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 课文预读“两步法”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预习。预习的好处很多。你养成预习的习惯以后,不但能更好地学习新课,而且还能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有人作过为样的比喻: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把“金钥匙”一样重要。在这里,“金钥匙”就是指自学能力。

怎样做好预读课文呢?

第一步,粗读——扫除障碍。

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中的“汤”(shāng)容易读错,当“水流大而急”讲。“薄暮冥冥”中的“冥”(míng)当“昏暗”讲, 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步,细读——找出问题。

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试着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读,提出疑难问题。例如,预习《孔乙已》这篇小说,文章为什么说“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呢?”并在句子下面画一道线,打上一个“?”号,等上课时,带着这个疑问用心听老师讲解,那时,会很快明白的。当然,预习时,千万别忘了研读每课前的“预习提示”和“阅读提示”。“预习提示”主要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尝到学习的快乐,上课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也能对答如流了。

■ 课文背诵“六法”

背诵,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它有助于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为说话和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但在平时的背诵活动中,很多同学拿起课文就忙于去朗读,急于成诵,结果往往收效甚微。其实,背诵也要注意讲究方法。只有根据课文的不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切实提高背诵效果,事半功倍。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线索法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结构层次作为记忆线索,形成记忆网络。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2.串连法

(1)层次串连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2)词语串连法:如背《回忆我的母亲》后面两段,我们可以找出关联词语:母亲现在……

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3.支点法

即把课文中或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贮存脑中的文字,毫无差错地背出有关的文段。如背《岳阳楼记》:先抓住警句,作为记忆支点,理清文脉,有助于快速记诵。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铭》: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全文支点,再从三个层次理解记诵:(1)开头以类比方式点题——“陋室德馨”;(2)隐居生活:A.环境:苔痕……草色……;B.交往:谈笑……往来……;C.生活情趣:……调……阅……,无……无……;(3)类比作结:何陋之有?可见,支点法与层次串连法结合,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4.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说出理由,感情朗读,相互交流,自赏共赏。如《爱莲说》、《春》、《听潮》等,分别圈画出有关好词佳句,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及多次有声有色的朗读,形成记忆。

5.图画法

就是背诵课文时,凭借图画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头脑回忆出来,边回忆作者怎样写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有些诗词没有插图,我们都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与意境,自己动手画图配诗。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6.比较法

即比较句式的特点进行记忆背诵。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这样,从比较中折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语文学科学习方法:

多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

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常用词语解释风起云涌等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471、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雷电交加。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472、付之一炬:给它一把火,指全部烧毁。也说付诸一炬。

474、瓜田李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原诗字面的意思是: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在结着李子的树下,不要举手整地帽子。意思是让人们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地位,避免嫌疑。而瓜田李下就是指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475、高山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