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m2接口的硬盘和sata接口硬盘(优秀20篇)

浏览

1045

文章

47

篇1:SATA接口最强的五款固态硬盘有哪些

全文共 1772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NVMe SSD的出现让SATA SSD看着已经并不是那么快了,许多玩家也已经陆续地开始区尝试NVMe SSD。但是由于电脑储存产品市场价格的连续飞涨,使得SATA SSD依旧是大多数人的首要之选。因为SATA SSD毕竟相对NVMe SSD而言更加便宜,这意味着话同样的钱,我们将得到更多容量;另一个原因是,好点的SATA SSD速度也还是非常可观的,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了。

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SSD市场,SATA SSD也是不怎么好选择的。

那么市面上现在到底又有哪些既性能出类拔萃,又具有相对较高性价比的SATA SSD呢?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SATA接口的那些性能顶级,且性价比较高的SSD。

(本文仅供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1.三星850EVO 250G 668

这款SSD主控是三星自己的MGX(三星主控是封闭式的很少对外说明其具体参数和性能);闪存是32层的3D NANDFLASH;缓存是512MB。读写速度,官宣说的是:连续读取不超过540MB/秒,连续写入不超过520MB/秒。

实测:

2.ToshibaQ200 240G 679

ToshibaQ200,主控比三星还神秘;闪存是MLC;缓存256M。官宣的读写速度为:连续读取最大554MB/秒,连续写入最大512MB/秒。

实测:

看了ToshibaQ200 240G的速度。我们和三星EVO850 250G一对比。好像两款SSD一个档次啊!你这样想就错了。

ToshibaQ200 240G和三星EVO850 250G几乎同样的价格、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大小,但是ToshibaQ200 240G闪存是MLC啊。MLC闪存的ToshibaQ200 240G缓存只要256M。而三星EVO850 250G需要512M。谁厉害一眼明了。

ToshibaQ200 240G这款SSD确实值得推荐,堪称企业级!但是遗憾的是容量不够用。没寻到这款有512G的。

3.光威悍将480G 949

光威悍将STK系列,容量480G,缓存512M。连续读取不超过500MB/秒,连续写入不超过400MB/秒。

实测:

光威的官宣速度有点保守。就速度而言,在SATA SSD中这款悍将480G和三星EV0O850 250G、ToshibaQ200 240G都是属于金字塔顶端的。悍将480G速度够快,容量够大,而且价格也够实惠。这款SSD的高性价比绝对是独一无二的。ToshibaQ200 240G留下的遗憾,可以在这里得到弥补了。

4.金士顿A400 240G 629

金士顿A400 240G群联 S11主控,TLC闪存,官宣读取 500MB/秒 写入 350MB/秒。

实测:

这款SSD的连续读写和4K随机性能都比前3款要差一些,在性价比上也是比不上前3款的任何一款。全球知名品牌,所以不提下。不提一下的话,貌似就太不给它面子了。不给它面子,它怎么傲娇起来啊!

看了这个图,我对金士顿的认识又加深了,“呆萌的产品,傲娇的品牌”!我忽然就心生敬畏!一个品牌做到程度,这个境界,真是......无言以对,佩服万分!

5.英睿达MX300 525G 1299

英睿达MX300主控Marvell 88SS1074,闪存Micron 3D TLC NAND ,缓存512M,支持Dynamic Write Acceleration动态写入加速技术。DWA是根据SSD的空间运用程度利用缓存对SSD进行加速,以保持SSD的性能,延长SSD寿命。这个技术对较小的SSD意义更加重大。

这款SSD还有240-256G这个版本。

对比三星EVO850,同等容量的价格几乎相同,同样是3D TLC NAND,英睿达MX300运用了马牌主控,实在是良心之举。因此英睿达MX300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但是有个问题是英睿达MX300 525G,有点贵。建议一般消费能力的玩家,可入手240-256G这个版本。

实测

总结:三星EVO850 250G胜在读写速度。英睿达MX300胜在主控。ToshibaQ200胜在闪存。金士顿胜在是傲娇的大品牌。光威悍将480G胜在容量、以及价格。5款SSD,可说是春兰秋菊各有擅场。

本文简单的盘点了5款顶尖性能且性价比较高的SATA SSD,希望能给大家做一些参考。如果文章有一些错误和遗漏,欢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硬盘接口ATA-SATA-mSATA-M.2有哪些区别

全文共 1614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从诞生之日起(取代软盘)就负担着传送速率不断提高的重任,谁让它是PC体系中最重要的外存呢。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CPU不断的升级换代、提高速度,迫使外部存储设备一次又一次的拖了后腿,不断成为系统的瓶颈。下面就简单的回顾一下作为最重要的PC外部存储设备——硬盘接口的发展历程。

ata接口

ATA-1在主板上首次出现,支持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每个设备的最大容量为504MB,支持的PIO-0模式传输速率只有3.3MB/s。ATA-1支持PIO模式包括有PIO-0和PIO-1、PIO-2模式,另外还支持四种DMA模式(没有得到实际应用)。ATA-1接口的硬盘大小为5英寸,而不是现在主流的3.5英寸。

从ATA-4接口标准开始正式支持Ultra DMA数据传输模式,因此也习惯称ATA-4为Ultra DMA 33或ATA33。首次在ATA接口中采用了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输)技术,让接口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数据两次,时钟上升和下降期各有一次数据传输,这样数据传输率一下从16MB/s提升至33MB/s。

随后很快出现了ATA66、ATA100,ATA66是建立在Ultra DMA 33硬盘接口的基础上,同样采用了UDMA技术。Ultra DMA 66让主机接收/发送数据速率达到66.6 MB/s,是U-DMA/33的两倍。

ATA-7是ATA接口的最后一个版本,也叫ATA133,只有迈拓公司推出一系列采用ATA133标准的硬盘,这是第一种在接口速度上超过100MB/s的IDE硬盘。迈拓是目前唯一一家推出这种接口标准硬盘的制造商,而其他IDE硬盘厂商则停止了对IDE接口的开发,转而生产Serial ATA接口标准的硬盘。ATA133接口支持133 MB/s数据传输速度,在ATA接口发展到ATA100的时候,这种并行接口的电缆属性、连接器和信号协议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技术瓶颈,而在技术上突破这些瓶颈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新型的硬盘接口标准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

SATA接口

SATA即:Serial ATA接口标准,是当前机械硬盘的主流。为了突破并行ATA100接口的瓶颈,出现了串行,SATA协会研发的串行技术打破了ATA100的传送速率瓶颈,已发展到STAT3。目前主板上普遍配置的SATA2接口的传输速率则为3Gb/s,而SATA3传输速率可以达到6Gb/s。SATA接口是当前机械硬盘的首选。

mSATA接口

mSATA是SATA协会新开发的mini-SATA(mSATA)接口控制器的产品规范,保证了SATA的传送速率和稳定性,使得SATA技术能在小尺寸上实现。由于mSATA SSD体积小巧,越来越多笔记本、便携设备开始使用这种接口的SSD硬盘,基于mSATA MINI PCI-E 接口的SSD成为当前的流行趋势。

M.2接口

M.2 借鉴了mSATA小体积设计,采用 Mini PCI-E总线,而如果采用PCI-E×2接口标准,最大的读取速度可以达到700MB/s,写入速度也能达到550MB/s,采用PCI-E×4接口,理论带宽可达4GB/s,轻易突破SATA3.0的性能极限。不过还有一种M.2 SSD,为降低生产成本走的SATA3.0 6Gbps速率总线,本质还是SATA SSD!

由于闪存的寿命限制,消费级的M.2 PCIe SSD仅超过顶级SATA3.0 SSD大约25%的整体性能,并没有达到我们要的惊艳性能。即使这样性能的M.2 PCIe SSD,它的价格也高出同档次的SATA3.0 SSD不少。简单点说,消费者花出去的钱,和它获得的性能不成正比、不值。

总结:

当前市场上M.2 SATA SSD却意外(从性价比看也算合理)得到厂家和用户的积极响应,M.2 SSD的发扬光大不是在PCI-E总线,却是在SATA3.0 6Gbps速率总线,它和mSATA接口比并没本质区别,这让人大跌眼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硬件中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固态硬盘哪个好?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区别

全文共 13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小编讲一下硬件中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固态硬盘哪个好?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区别、机械硬盘作为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在电脑中明显拖了后腿,对于读写速度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所以现在新装机或者升级电脑都会采用固态硬盘一大原因。固态硬盘目前流行且常见的接口分两种,分别SATA接口和M.2接口,两者均可为固态硬盘提供高速读写能力,那么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固态硬盘哪个好?下面小编分享一下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区别,来看看吧。

硬件中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固态硬盘

1、众所周知,SATA接口十分常见,可以说每一款主板上都有SATA接口,目前最高版本是SATA3.0,机械硬盘也采用这种类型的接口。目前主流的SATA 3.0通道的最大传输速度为6Gbps,实际速度最大为560MB/s,SATA通道已经无法满足固态硬盘日益增长的读写速度,所以M.2固态硬盘应运而生。

主板SATA接口与2.5寸普通SATA固态硬盘

2、M.2是一种固态硬盘新接口,是Intel推出的一种替代MSATA新的接口规范,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提到的NGFF,英文全称: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M.2接口分两种类型,分别支持SATA通道与NVME通道,其中SATA3.0只有6G带宽,与普通SATA固态硬盘速度上差异不大,只是接口区别,而后者是走PCI-E通道,能提供高达32G的带宽,NVME作为新一代存储规范,由于走PCI-E通道带宽充足,可提升空间极大,传输速度更快,不过价格也贵上不少,所以大家选购M.2固态硬盘一定要注意一下。

M.2固态硬盘

3、M.2除了通道不同之外,还有尺寸的区别,M.2的接口宽度一致,不过长度有2242、2260和2280三种,PCB越长说明颗粒越多,容量则越大,主要看主板M.2支持什么规格,目前常用规格是2280。

M.2固态硬盘尺寸

4、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区别

M.2接口固态硬盘的优势就在于体积比普通的SATA更小,并读取速度更快,原因如下。

SATA:

走SATA通道,我们进行数据操作的时候,数据会先从硬盘读取到内存,然后再将数据提取到CPU内部进行计算,计算之后写入内存,最后存储到硬盘中。

M.2 SATA:

与普通2.5寸固态硬盘,在速度上差异并不大,只是接口上的区别。

M.2 NVMe:

走PCIE通道,数据直接通过总线与CPU直连,接近最大的传输速度,最大的数据量,直接省去了内存调用硬盘的过程,所以速度更快。

M.2 NVMe固态硬盘

5、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固态硬盘哪个好?

在接口上,无疑是M.2接口固态硬盘更好,体积轻便能够灵活接入各种超极本中。不过需要主板支持M.2接口,选购M.2接口固态硬盘需要注意一下走什么通道的,是PCI-E还是SATA通道,注重速度优先选择PCI-E通道,不能只关心价格,毕竟走SATA通道的M.2接口的固态硬盘与普通SATA接口固态速度上差异不大。

从目前趋势来看,M.2接口固态硬盘必将是未来趋势,尤其是M.2 NVMe固态硬盘。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普通SATA接口固态和M.2接口走SATA通道的固态已经能够满足大众所需,追求极致性能建议M.2 NVMe,当然价格更贵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台式电脑怎么样安装CPU、内存条和M.2接口固态硬盘的教程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双十一刚刚过去,想配新电脑的朋友应该都已经将心仪的硬件购买到手了,那么你知道怎么组装电脑主机吗?今天电脑组装知识网小编将给大家分享一下台式电脑怎么样安装CPU、内存条和M.2接口固态硬盘教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台式电脑怎么样安装CPU、内存条和M.2接口固态硬盘的教程:

一、准备装机前工作

1、开始准备装机之前,为了避免装机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你需要先清点一下你的硬件是否齐全

需要查看的硬件有:CPU,散热器,内存条,硬盘{SSD,机械硬盘},主板,显卡,机箱,电源

2、当然,你还需要准备一把十字螺丝刀(只要别太小都行)

3、如果你不想装完机之后腰酸背痛,尽可能找一张桌子,把所有硬件都放在上面,之后的安装可能都会在这张桌子上进行

不建议把硬件放在地上之后直接装机!

二、安装CPU,内存条,M.2接口固态硬盘

首先,我们需要先把一些直接插在主板上的硬件装上

1、在安装CPU时,我们需要先把主板CPU扣具拉杆朝下压,然后朝右拉出,

(1)此时,CPU插槽就暴露出来了,CPU边上会有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对应的是主板的左下角,朝这个方向把CPU放进插槽,然后再把这个拉杆扣回去 ,CPU就算安装完成了

(2)AMD的CPU也是如此。

(3)如果你不小心把CPU插槽的针脚弄歪了,也不用担心,你只需要用笔刀或者类似的工具把针脚挑正就好了

2、安装内存条

(1)如果你想获得双通道内存性能提升,你就需要把两根内存条隔行插入,也就是说你需要插在内存插槽的第一行,第三行,或者第二行,第四行。

(2)不过厂商通常都是建议优先插在第二行和第四行

(3)首先,你需要观察内存插槽凸起的地方和内存条凹进去的地方,保证契合

(4)然后把卡扣掰开,将内存条对准插槽

(5)用力插进去

(6)当你听到内存条和插槽闭合的声音时,就代表内存条安装完成了

3、安装M.2接口固态硬盘(如果没买,此步就可略过)

(1)这个安装就比较简单,你只需要找到主板上的M.2接口

(2)然后和安装内存条一样把固态对准插槽,插进去。最后再拧上螺丝就好了

台式电脑怎么样安装CPU、内存条、和M.2接口固态硬盘的教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学会就动手操作吧,更多组装教程请关注电脑组装知识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硬盘接口类型SATA2和SATA3能不能通用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使用SATA接口硬盘又叫串口硬盘,SATA最大的优势是传输速率高。目前主流两种接口类型是 SATA 2和 SATA 3,不过很多朋友对 SATA 2和 SATA 3接口认识不清,那么这个两种不同的接口类型能通用吗?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下硬盘接口类型 SATA 2和 SATA 3是否通用以及两种接口类型的区别。

一、硬盘接口类型 SATA 2和 SATA 3通用吗?

SATA3.0又称SATA6Gbps,SATA2.0则为SATA3Gbps,很多电脑新手朋友都同样的疑问,两种接口类型sata2和sata3是否兼容和通用问题,其实sata3属于sata2下一代升级版,往下是完全兼容的,就像USB3.0和USB2.0关系一样,两者是互相兼容的。

不同的是,两种接口类型SATA3和SATA2传输速率不同,最新SATA3接口传输速率可以达到6Gb/s,而SATA2接口的传输速率则为3Gb/s。理论上,SATA3.0接口是SATA2.0的2倍。

二、两种接口类型 SATA 2和 SATA 3的区别

1、两种接口类型的外观不同。

只能从外观上看,主板上的SATA3和SATA2接口基本完全相同,不过很多主板上为了让用户区分开 SATA 2和 SATA 3硬盘接口类型,会标注不同的颜色。大多数支持STA3.0接口的主板 SATA 2接口为黑色,而SATA3接口颜色则为黄色/白色/蓝色等。

SATA2和SATA3主板硬盘接口外观基本相同,很多中低端主板中依旧采用 SATA 2和 SATA 3双接口混合模式,像AMD平台的A75,Intel平台的B75、H81、B85主板均为 SATA 2和 SATA 3双接口混合模式,而一些中高端主板,如A88、H87、Z87等主板则全为SATA3.0接口。

SATA2和SATA3两种接口类型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传输速率不同,最新的SATA3传输速率可以达到6Gb/s,而SATA2接口的传输速率则为3Gb/s。在传输速率上,SATA2硬盘接口已经无法满足固态硬盘以及一些高通机械硬盘的需求了,下图为使用固态硬盘测试同一电脑SATA2和SATA3接口的硬盘读取速度对比。

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接口类型不同的两种固态硬盘连接在同一电脑中,连接SATA3.0接口的读取速度明显要比SATA2.0的速度要快。

需要注意的是,想要让硬盘获得最佳的读取速度,不仅取决于硬盘,还取决于硬盘接口。也就是说,只要当硬盘支持 sata 3接口,并连接在支持 sata 3接口的主板上这台电脑的硬盘才会发挥出最佳性能,因此一些曾经老旧的电脑硬盘,本身最高仅支持 sata 2.0,这类硬盘即便接在 sata 3主板上,速度上依旧是SATA2的速度,因为硬盘本身是硬伤。

同理,如果硬盘支持SATA3.0,但主板仅有SATA2.0接口,那么硬盘的实际速度也仅为SATA2的速度,这点需要特别注意,两者必须同时满足条件。像目前主流机械硬盘和SSD均为SATA3.0接口,尤其是固态硬 盘均为SATA3.0接口,用户在装机选择SSD的时候,只要选择支持SATA3.0接口的主板即可。 通过以上两种接口类型不同的 SATA2和 SATA3的介绍,想必大家对它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本文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脑硬件SSD固态硬盘接口有几种、帮您科普关于固态硬盘基础知识

全文共 2289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不少用户装机都会选用固态硬盘,因为传统式机械硬盘已经受到性能瓶颈,所以绝大数的装机用户都想通过安装固态硬盘来突破性能瓶颈。主要表现在速写、传输速度、缩短应用载入时间,如果系统安装入固态硬盘中开机仅需十多秒,理论来说,固态硬盘速度是机械硬盘3倍左右,这都是机械硬盘无法做到的。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电脑硬件SSD固态硬盘接口有几种,小编帮您科普关于固态硬盘基础知识。(注:文中提到的SSD就是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在接口等标准上,根据大小尺寸不同,接口种类也可以说非常繁多复杂,这让装机用户在选购方面有了很多烦恼。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时下比较流行的几款固态硬盘接口规格和特点。

在固态硬盘领域,目前能见到的不同接口主要就是SATA、mSATA、M.2、SATA Express、PCI-E及U.2等。

1.市面上最为常见的就是SATA、M.2等主流接口的SSD固态硬盘。

SATA 6Gbps接口:

这是SATA Revision 3.0其中的一个参数标准。它代表所使用的是SATA Revision 3.0标准,速度更快,相对SATA Revision 2.0。SATA是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事实上,SATA 6Gbps接口是一个不太规范的说法,正确说法是SATA III,接口速度是6Gbps。当然,大家都习惯这么说。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接口,大多数人买的硬盘都是在用这种接口。

SATA 6Gbps最大优势就是非常成熟,尽管和新接口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相比起来差很多,不过主流SSD依然用它们。因为固态硬盘性能越来越强,这类标准也确实成了限制SSD的重要瓶颈。

2、mSATA接口:

该接口是SATA协会开发的新的mini-SATA(mSATA)接口控制器的产品规范。新的控制器可以让SATA技术整合在小尺寸的装置上。mSATA也提供了和SATA接口标准一样的速度和可靠性,提供小尺寸CE产品(如Notebooks/ Netbook)的系统开发商和制造商更高效能和符合经济效益的储存方案。该接口主要是用在注重小型化的笔记本上面,比如说商务本,超极本等等。

事实上,msata接口亦可以说是SSD小型化的必经过程。当然mSATA也存在SATA的一些缺陷,比如说现在仍然是SATA通道,速度还是6Gbps。

3、M.2接口:

它的原名是NGFF接口,这是为超极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主要用来取代mSATA接口。不管是从非常小巧的规格尺寸上讲,还是说从传输性能上讲,这种接口要比mSATA接口好很多。正是因为SATA的接口瓶颈越来越突出,现在很多主板厂商都开始在产品线上预留出M.2接口。

该接口能够同时支持PCI-E通道以及SATA,其中前者在提高速度方面更轻松一些。最开始该接口所采用的是PCI-E 2.0 x2通道,理论带宽10Gbps,可以说它也突破了SATA接口理论传输瓶颈。如今的M.2接口全面转向PCI-E 3.0 x4通道,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相比以往水准提升了很多,这也让SSD性能潜力大幅提升。另外,该接口固态硬盘还支持NVMe标准,和现在的AHCI比较起来,通过新的NVMe标准接入的SSD,在性能提升方面非常明显。

2.PCI-E、SATA Express等属于非主流接口

4、PCI-E接口:

在SATA接口的SSD发展开始时,就已经出现了PCI-E接口的SSD,后者优势可以说非常明显。至于其他SSD,无论使用的是何种接口,都是从SATA 向原生PCI-E走进,而PCI-E接口的SSD直接是一步到位,没有了中间过程。不过,PCI-E硬盘最开始主要是在企业级市场使用,因为它需要不同主控,所以,在性能提升的基础上,成本也高了不少。至于消费级市场,对该产品并没有太大需求,只是在这两年,PCI-E硬盘才开始在高端消费市场流行起来。

5、SATA Express接口:

在SATA 6Gbps速度之后,SATA接口再想提升速度就比较困难了。SAS接口虽然说能达到12Gbps的速度,不过这也只是针对企业级市场,并且对原接口做了很大变动,而且后者对成本并不敏感。但是,面对消费级市场时就不能这样了,必须考虑到现实问题,SATA-IO最终拿出了SATA Express接口的解决方案。

其实,它的物理接口是由SATA 6Gbps接口改造而来,已经在市场上推出了好几年。不过,从目前市场占有率来看,该产品还有很长一段普及之路。该产品做得唯一比较明智的地方就是向下兼容了SATA 6Gbps接口。

6、U.2接口:

U.2接口到底是什么东西?相信大家都没有听说过!它的别称是SFF-8639,是由固态硬盘形态工作组织(SSD Form Factor Work Group)推出的接口规范。U.2不但能支持SATA-Express规范,还能兼容SAS、SATA等规范。因此大家可以把它当做是四通道版本 的SATA-Express接口,它的理论带宽已经达到了32Gbps,与M.2接口毫无差别。不过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正式售卖的也只有Intel的750系列。

尽管现在市面上固态硬盘接口确实特别杂乱,不过归根结底也就是一以SATA、msata、M.2以及PCI-E为主。从性价比以及技术上的成熟度来说,SATA接口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家用电脑直接用SATA接口的就够用了,对于一些高端玩家可以选用M.2接口固态硬盘,不过需要主板支持才可以。

以上是小编分享的电脑硬件SSD固态硬盘接口有几种、帮您科普关于固态硬盘基础知识、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硬盘SAS接口

全文共 1840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SAS接口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SAS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具体来说,二者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层和协议层的兼容。在物理层,SAS接口和SATA接口完全兼容,SATA硬盘可以直接使用在SAS的环境中,从接口标准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个子标准,因此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硬盘,但是SAS却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环境中,因为SATA控制器并不能对SAS硬盘进行控制;在协议层,SAS由3种类型协议组成,根据连接的不同设备使用相应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串行SCSI协议(SSP)用于传输SCSI命令;SCSI管理协议(SMP)用于对连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SATA通道协议(STP)用于SAS和SATA之间数据的传输。因此在这3种协议的配合下,SAS可以和SATA以及部分SCSI设备无缝结合。

SAS系统的背板(Backplane)既可以连接具有双端口、高性能的SAS驱动器,也可以连接高容量、低成本的SATA驱动器。所以SAS驱动器和SATA驱动器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存储系统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SATA系统并不兼容SAS,所以SAS驱动器不能连接到SATA背板上。由于SAS系统的兼容性,使用户能够运用不同接口的硬盘来满足各类应用在容量上或效能上的需求,因此在扩充存储系统时拥有更多的弹性,让存储设备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在系统中,每一个SAS端口可以最多可以连接16256个外部设备,并且SAS采取直接的点到点的串行传输方式,传输的速率高达3Gbps,估计以后会有6Gbps乃至12Gbps的高速接口出现。SAS的接口也做了较大的改进,它同时提供了3.5英寸和2.5英寸的接口,因此能够适合不同服务器环境的需求。SAS依靠SAS扩展器来连接更多的设备,目前的扩展器以12端口居多,不过根据板卡厂商产品研发计划显示,未来会有28、36端口的扩展器引入,来连接SAS设备、主机设备或者其他的SAS扩展器。

和传统并行SCSI接口比较起来,SAS不仅在接口速度上得到显著提升(现在主流Ultra 320 SCSI速度为320MB/sec,而SAS才刚起步速度就达到300MB/sec,未来会达到600MB/sec甚至更多),而且由于采用了串行线缆,不仅可以实现更长的连接距离,还能够提高抗干扰能力,并且这种细细的线缆还可以显著改善机箱内部的散热情况。

SAS目前的不足主要有以下方面: 1)硬盘、控制芯片种类少:只有希捷、迈拓以及富士通等为数不多的硬盘厂商推出了SAS接口硬盘,品种太少,其他厂商的SAS硬盘多数处在产品内部测试阶段。此外周边的SAS控制器芯片或者一些SAS转接卡的种类更是不多,多数集中在LSI以及Adaptec公司手中。 2)硬盘价格太贵:比起同容量的Ultra 320 SCSI硬盘,SAS硬盘要贵了一倍还多。一直居高不下的价格直接影响了用户的采购数量和渠道的消化数量,而无法形成大批量生产的SAS 硬盘,其成本的压力又会反过来促使价格无法下降。如果用户想要做个简单的RAID级别,那么不仅需要购买多块SAS硬盘,还要购买昂贵的RAID卡,价格基本上和硬盘相当。 3)实际传输速度变化不大:SAS硬盘的接口速度并不代表数据传输速度,受到硬盘机械结构限制,现在SAS硬盘的机械结构和SCSI硬盘几乎一样。目前数据传输的瓶颈集中在由硬盘内部机械机构和硬盘存储技术、磁盘转速所决定的硬盘内部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80MBsec左右,SAS硬盘的性能提升不明显。 4)用户追求成熟、稳定的产品:从现在已经推出的产品来看,SAS硬盘更多的被应用在高端4路服务器上,而4路以上服务器用户并非一味追求高速度的硬盘接口技术,最吸引他们的应该是成熟、稳定的硬件产品,虽然SAS接口服务器和SCSI接口产品在速度、稳定性上差不多,但目前的技术和产品都还不够成熟。

不过随着英特尔等主板芯片组制造商、希捷等硬盘制造商以及众多的服务器制造商的大力推动,SAS的相关产品技术会逐步成熟,价格也会逐步滑落,早晚都会成为服务器硬盘的主流接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固态硬盘接口有那些怎么插入到主板上面?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工具/材料

SATA数据线

操作方法

1

要把固态硬盘连接到主板上,首先你得知道硬盘的两个接口,如图,较长的接口是硬盘电源供电接口,较短的是硬盘数据线接口

2

然后你还要知道什么你的ATX开关电源上的SATA供电接口,如图,这个黑色的扁平接口就是

3

这个就是连接主板和硬盘的SATA数据线

4

这是主板上的SATA硬盘插座,这四个绿色的就是

5

了解了以上这些,我们就好办了,把数据线的两头分别插到主板和硬盘上,再把电源线插上,为了看的明白我没把硬盘安装到机箱上,效果如图

6

这是实际在机箱上安装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固态硬盘接口有哪些 固态硬盘性能介绍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固态硬盘相较于普通硬盘优越性更好,读取速度更快,解决了新时代传统机械硬盘的性能瓶颈,已经成为了主流笔记本的标配。固态硬盘接口标准,大小尺寸以及接口种类非常繁多复杂,很多使用者在选择时就会很纠结,应该选择何种类型的接口?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当今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固态硬盘接口类型及其特点。

1、SATA3.0是最为常见的固态硬盘接口

这是SATARevision3.0(简称SATA3.0或SATA6Gbps)它代表所使用的是SATARevision3.0标准,速度更快,相对SATARevision2.0。SATA6Gbps(SATA3.0)最大优势就是非常成熟,能够发挥出主流SSD最大性能。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老电脑的主板,可能仅有SATA2.0,这类接口由于最大支持的速度有限,无法完全发挥出SSD的性能,因此一些老爷机或者比较老主板的电脑用户,一般不建议升级SSD,除非更换支持SATA3.0的主板。

2、PCI-E接口

在SATA接口的SSD发展开始时,就已经出现了PCI-E接口的SSD,后者优势可以说非常明显。至于其他SSD,无论使用的是何种接口,都是从SATA向原生PCI-E走进,而PCI-E接口的SSD直接是一步到位,没有了中间过程。不过,PCI-E硬盘最开始主要是在企业级市场使用,因为它需要不同主控,所以,在性能提升的基础上,成本也高了不少。至于消费级市场,对该产品并没有太大需求,只是在这两年,PCI-E硬盘才开始在高端消费市场流行起来。

3、M.2接口

M.2原名是NGFF接口,这是为超极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主要用来取代mSATA接口。不管是从非常小巧的规格尺寸上讲,还是说从传输性能上讲,这种接口要比mSATA接口好很多。M.2接口能够同时支持PCI-E通道以及SATA,其中前者在提高速度方面更轻松一些。如今的M.2接口全面转向PCI-E3.0x4通道,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相比以往水准提升了很多,这也让SSD性能潜力大幅提升。另外,该接口固态硬盘还支持NVMe标准,和现在的AHCI比较起来,通过新的NVMe标准接入的SSD,在性能提升方面非常明显。

总的来说,现在市面上的固态硬盘接口归根结底就是以SATA、mSATA、M.2以及PCI-E为主的类型。但是SATA3.0接口的市场较大,因为它的性价比以及技术上的成熟度。多数的笔记本采用的的类型是SATA接口,这个类型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小编的介绍就到这里了,上面为大家展示了三种类型的接口,大家在购买时可以参考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硬盘接口类型有哪些?

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接口类型有哪些?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出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能满足高端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目前最新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磁盘阵列的内置硬盘接口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磁盘阵列的内置硬盘接口

通俗的讲,磁盘阵列产品就是多个硬盘的“集装箱”,所以其内部也就集成了许多硬盘的接口。常见的接口又IDE接口和SCSI接口。规格如下: IDE接口 IDE(集成磁盘电子接口,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接口就是台式机最为常用的硬盘接口,通常为40针接口规格。这种接口优点是安装方便,缺点是不支持热插拔,速度较慢。 SCSI接口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接口主要面向网络市场,这种接口速度快,支持热插拔。SCSI规格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怎么看笔记本硬盘接口?硬盘接口有几种?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笔记本硬盘是专为像 笔记本电脑 这样的移动设备而设计的,具有小体积,低功耗,防震等特点。大家是否知道笔记本硬盘接口类型呢?知道怎么看笔记本硬盘接口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硬盘接口有几种?

通常来说,电脑硬盘主要有IDE以及SATA两种接口类型,其中以前的旧电脑一般都是IDE硬盘接口,该接口由于传输速度慢,如今早已被淘汰,现在的新电脑都是SATA硬盘接口,不过在一些老爷机上还可以看到IDE接口。由于接口的限制,对于这种老电脑,如今已经没有必要升级硬盘了。

目前硬盘接口均采用SATA接口,SATA接口有分为SATA2.0以及SATA3.0,其中SATA2.0最大传输速度为300M/s,而SATA3.0最大传输速率为600M/s。如今固态硬盘均采用的是SATA3.0接口,而普通的机械硬盘很多也开始全面采用SATA3.0接口,只要部分容量较小,价格比较低的机械硬盘还是用的SATA2.0接口。

怎么看笔记本硬盘接口

查看硬盘接口其实非常简单,尤其是IDE接口和SATA接口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台式电脑,我们可以直接打开电脑主机,查看硬盘接口,就知道硬盘类型了。如果是笔记本,不方便拆机看硬盘接口的话,还可以借助【CrystalDiskInfo硬盘检测工具(软件大小2.4M)】查看硬盘接口类型。

另外关于怎么看硬盘接口是SATA2.0还是SATA3.0,这个大家也可以借助CrystalDiskInfo工具查看,在传输模式一栏,我们可以看到有SATA/300字样,说明其传输速度是300M/s,属于SATA2.0接口硬盘。如果传输模式显示是SATA/300,那么说明硬盘是SATA3.0接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硬盘接口类型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接口类型接口类型是指该SCSI硬盘与电脑主机之间的连接方式或类型。与IDE硬盘相比,SCSI硬盘接口标准更高、读写速度更快、数据缓存更大、电机转速更高、寻道时间更短、CPU占用率更低并且拥有自己独立的I/O Proccessor;所有这些特性都注定SCSI硬盘是硬盘中的速度之王。

SCSI规范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六代技术了,从刚创建时候的SCSI(8bit)、Wide SCSI(8bit)、Ultra Wide SCSI(8bit/16bit)、Ultra Wide SCSI 2(16bit)、Ultra 160 SCSI(16bit)到今天的Ultra 320 SCSI,速度从1.2MB/s到现在的320MB/s有了质的飞跃。目前的主流SCSI硬盘都采用了Ultra 320 SCSI接口,能提供320MB/s的接口传输速度。

另外,在高端的服务器/工作站硬盘中,还会采用光纤通道作为SCSI硬盘接口。光纤通道是高性能的连接标准,用于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对于需要有效地在服务器和存储介质之间传输大量资料而言,光纤通道提供远程连接和高速带宽。它是适于存储局域网、集群计算机和其它资料密集计算设施的理想技术。其接口传输速度分为1GB和2GB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移动硬盘接口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移动硬盘接口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微星P67A-C43B3支持SATA 3接口硬盘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支持,主板的参数中有些到有2个SATA III的硬盘接口,同是主板支持SATA III的raid 0和1模式。

RAID 0

RAID 0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整个逻辑盘的数据是被分条(stripped)分布在多个物理磁盘上,可以并行读/写,提供最快的速度,但没有冗余能力。要求至少两个磁盘。我们通过RAID 0可以获得更大的单个逻辑盘的容量,且通过对多个磁盘的同时读取获得更高的存取速度。RAID 0首先考虑的是磁盘的速度和容量,忽略了安全,只要其中一个磁盘出了问题,那么整个阵列的数据都会不保了。

RAID 1

RAID 1,又称镜像方式,也就是数据的冗余。在整个镜像过程中,只有一半的磁盘容量是有效的(另一半磁盘容量用来存放同样的数据)。同RAID 0相比,RAID 1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容量减半、速度不变。

RAID 0+1

为了达到既高速又安全,出现了RAID 10(或者叫RAID 0+1),可以把RAID 10简单地理解成由多个磁盘组成的RAID 0阵列再进行镜像。

RAID 3和RAID 5

RAID 3和RAID 5都是校验方式。RAID 3的工作方式是用一块磁盘存放校验数据。由于任何数据的改变都要修改相应的数据校验信息,存放数据的磁盘有好几个且并行工作,而存放校验数据的磁盘只有一个,这就带来了校验数据存放时的瓶颈。RAID 5的工作方式是将各个磁盘生成的数据校验切成块,分别存放到组成阵列的各个磁盘中去,这样就缓解了校验数据存放时所产生的瓶颈问题,但是分割数据及控制存放都要付出速度上的代价。

按照硬盘接口的不同,RAID分为SCSI RAID,IDE RAID和SATA RAID。其中,SCSI RAID主要用于要求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服务器/工作站,而台式机中主要采用IDE RAID和SATA RAID。

以前RAID功能主要依靠在主板上插接RAID控制卡实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板都添加了板载RAID芯片直接实现RAID功能,目前主流的RAID芯片有HighPoint的HTP372和Promise的PDC20265R,而英特尔更进一步,直接在主板芯片组中支持RAID,其ICH5R南桥芯片中就内置了SATA RAID功能,这也代表着未来板载RAID的发展方向---芯片组集成RAI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媒体硬盘播放器接口/支持播放格式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媒体硬盘播放器接口/支持播放格式

ARGOSY 优群3.5寸多媒体硬盘播放器接口接口指多媒体硬盘播放器与电脑的连接方式。接口的速度、方便程度自然也会影响到音乐或者视频文件的上传或下载速率,由于视频文件可能比较大,使用快速的接口比较便于使用。多媒体硬盘播放器常见接口是USB接口。其中USB接口分为USB1.1和USB2.0两种,对于视频文件的传输来说,USB1.1接口的速度相对慢一些。支持播放格式播放格式指的是多媒体硬盘播放器能播放的视频和音频格式。

视频播放是指多媒体硬盘播放器可以播放的视频格式。多媒体硬盘播放器和MP3播放器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播放视频文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影文件。视频文件的格式有很多,多媒体硬盘播放器可以支持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或者几种。目前,多媒体硬盘播放器都支持MP4格式压缩的视频文件,很多多媒体硬盘播放器还可以支持AVI、DivX和XviD等格式的视频文件,或者随机带有视频格式转换软件,可以将很多种视频格式转换成多媒体硬盘播放器直接可以直接播放的格式。

音频播放是指多媒体硬盘播放器支持的音频格式,一般以MP3格式为主。MP3的全称是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简单的说,MP3就是一种音频压缩技术,由于这种压缩方式的全称叫MPEG Audio Layer3,所以人们把它简称为MP3。MP3是利用 MPEG Audio Layer 3 的技术,将音乐以1:10 甚至 1:12 的压缩率,压缩成容量较小的文件。换句话说,能够在音质丢失很小的情况下把文件压缩到更小的程度,而且还非常好的保持了原来的音质。正是因为MP3体积小,音质高的特点,使得MP3格式几乎成为网上音乐的代名词。每分钟音乐的MP3格式文件只有1MB左右大小,这样每首歌的大小只有3-4兆字节。使用MP3播放功能对MP3文件进行实时的解压缩(解码),这样,高品质的MP3音乐就播放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笔记本硬盘接口类型是什么 笔记本硬盘接口类型分析

全文共 1714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目前在服务器领域上,硬盘接口技术最常见的有三种:SATA、SCSI和SAS等。还有高端的光纤通道硬盘。这里我们主要对SATA、SCSI、SAS接口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笔记本硬盘接口】服务器硬盘接口技术 笔记本硬盘接口类型

笔记本硬盘接口类型

SATA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串行ATA的缩写,目前能够见到的有SATA-1和SATA-2两种标准,对应的传输速度分别是150MB/s和300MB/s。SATA主要用于已经取代遇到瓶颈的PATA接口技术。从速度这一点上,SATA在传输方式上SATA也比PATA先进,已经远远把PATA(并行ATA) 硬盘 甩到了后面。其次,从数据传输角度来看,SATA比PATA抗干扰能力更强。

SATA-1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50MBps,信号线最长1米。SATA一般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即一头连接主板上的SATA接口,另一头直接连硬盘,没有其他设备可以共享这条数据线,而并行ATA允许这种情况(每条数据线可以连接1-2个设备),因此也就无需像并行ATA硬盘那样设置主盘和从盘。

另外,SATA所具备的热插拨功能是PATA所不能比的,利用这一功能可以更加方便的组建磁盘阵列。串口的数据线由于只采用了四针结构,因此相比较起并口安装起来更加便捷,更有利于缩减机箱内的线缆,有利散热。

SCSI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专门为小型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存储单元接口模式,可以对计算机中的多个设备进行动态分工操作,对于系统同时要求的多个任务可以灵活机动的适当分配,动态完成。

SCSI规范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六代技术了,从刚创建时候的SCSI(8bit)、Wide SCSI(8bit)、Ultra Wide SCSI(8bit/16bit)、Ultra Wide SCSI 2(16bit)、Ultra 160 SCSI(16bit)到今天的Ultra 320 SCSI,速度从1.2MB/s到现在的320MB/s有了质的飞跃。目前的主流SCSI硬盘都采用了Ultra 320 SCSI接口,能提供320MB/s的接口传输速度,转数可达万转以上。

SCSI硬盘也有专门支持热拔插技术的SCA2接口(80-pin),与SCSI背板配合使用,就可以轻松实现硬盘的热拔插。目前在工作组和部门级服务器中,热插拔功能几乎是必备的。

SAS

SAS 是Serial Attached SCSI的缩写,即串行连接SCSI。2001年11月26日,Compaq、IBM、LSI逻辑、Maxtor和Seagate联合宣布成立SAS工作组,其目标是定义一个新的串行点对点的企业级存储设备接口。

SAS技术引入了SAS扩展器,使SAS系统可以连接更多的设备,其中每个扩展器允许连接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可以连接SAS设备、主机或其他SAS扩展器。为保护用户投资,SAS规范也兼容了SATA,这使得SAS的背板可以兼容SAS和SATA两类硬盘, 对用户来说,使用不同类型的硬盘时不需要再重新投资。

目前,SAS接口速率为3Gbps,其SAS扩展器多为12端口。不久,将会有6Gbps甚至12Gbps的高速接口出现,并且会有28或36端口的SAS扩展器出现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总结:

由于SCSI具有CPU占用率低,多任务并发操作效率高,连接设备多,连接距离长等优点,对于大多数的服务器应用,建议采用SCSI硬盘,并采用最新的Ultra320 SCSI控制器;SATA硬盘也具备热插拔能力,并且可以在接口上具备很好的可伸缩性,如在机架式服务器中使用SCSI-SATA、FC-SATA转换接口,以及SATA端口位增器( Port Multiplier),使其具有比SCSI更好的灵活性。对于低端的小型服务器应用,可以采用最新的SATA硬盘和控制器。

确定了 硬盘 的接口和类型后,就要重点考察上面提到的影响硬盘性能的技术指标,根据转速、单碟容量、平均寻道时间、缓存等因素,并结合资金预算,选定性价比最合适的硬盘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脑硬盘的接口类型有哪些?硬盘接口类型的介绍

全文共 1991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对于一台电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硬件设备,但是很多在使用电脑的网友对于硬盘并不是很了解。今天电脑组装知识网主要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硬盘的接口类型有哪些:

在了解硬盘的各种接口类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硬盘本身的分类:

一、硬盘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机械硬盘(HDD、传统磁性硬盘)

2、固态硬盘(SSD,主要使用闪存颗粒来存储)

3、混合硬盘(HHD,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硬盘)。

二、硬盘的各种接口类型介绍:

硬盘的接口类型分为ATA、SATA、SCSI、SAS、FC,接下来我们分别就以上几种接口类型进行一些对比。

三、并行接口(简称为并口)和串行接口(简称为串口)是什么意思?

1、并行接口指的是并行传输的接口,比如有0~9十个数字,用10条传输线,那么每根线只需要传输一位数字,即可完成。从理论上看,并行传输效率很高,但是由于线路上的物理原因,它的传输频率不能太高,所以实际的传输速度并不和并行度成正比,甚至可能更差。

2、串行接口指的是串行传输的接口,同样是0~9十个数字,用1条传输线,那么需要传输10次,才可以完成。从理论上看,串行传输效率不高,但是由于它的数据准确性,高频率的支持,使得传输速度可以很高。

四、各种硬盘接口(总线)类型的的区别:

1、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ATA硬盘是传统的桌面级硬盘,通常也被称为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硬盘,这是一种并行总线硬盘,转速为7200RPM,主流容量通常有80GB、250GB等。ATA 发展至今经过多次修改和升级,每新一代的接口都建立在前一代标准之上,并保持着向后兼容性。到目前为止,一共推出 7 个版本: ATA-1 、 ATA-2 、 ATA-3 、 ATA-4 、 ATA-5 、 ATA-6 、 ATA-7 。 ATA-7 是 ATA 接口的最后一个版本,也叫 ATA133 。 ATA133 支持 133 MB/s 数据传输速度。目前ATA硬盘已经逐步走向没落。

2、SATA(Serial ATA)

S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从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种类型的硬盘是ATA硬盘的升级版(可能 不太严谨)!这种硬盘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支持热插拔。转速为7200RPM,主要容量有750GB、1TB、2TB、4TB等。目前被广泛应用家用PC、某些服务器存储。

3、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SCSI 直译为小型计算机系统专用接口。它是一种连接主机和外围设备的接口,支持包括硬盘、光驱及扫描仪在内的多种设备。SCSI 总线是一种并行总线,常用于企业级存储领域。其优点是适应面广,性能高,硬盘转速快(15000RPM),缓存容量大,CPU占用率低,扩展性远优于IDE硬盘,并且支持热插拔。缺点是价格昂贵,安装复杂。接口速率目前已经发展到320MB/s,基本已经达到极限。将来有被其串行版本SAS取而代之的趋势。主要容量有146GB、300GB。

4、SAS(Serial Attached SCSI)

SAS跟SATA 硬盘有点类似,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SAS 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 。具体来说,二者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层和协议层的兼容。在物理层,SAS 接口和SATA 接口完全兼容,SATA 硬盘可以直接使用在SAS 的环境中,从接口标准上而言,SATA 是SAS 的一个子标准,因此SAS 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 硬盘,但是SAS 却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 的环境中,SATA 控制器并不能对SAS 硬盘进行控制。SAS是一种全双工、点对点、双端口的接口。主要用于高性能企业存储领域。这种类型的硬盘转速为15000RPM,主要容量有750GB、1TB、2TB、4TB等。第二代SAS为数组中的每个驱动器提供 6.0 Gbps(6000 MBps)的传输速率。

5、FC(Fiber Channel)

FC即为光纤通道技术,最早应用于SAN (存储局域网络)。FC接口是光纤对接的一种接口标准形式,其他的常见类型为:ST、SC、LC、MTRJ等。FC-AL支持全双工工作方式,其利用类似SATA/SAS所用的4芯连接,提供一种单环拓扑结构,一个控制器能访问126个设备。这是一种串行设备,转速高达15000RPM,常见容量为300GB。

电脑组装知识网为大家介绍了这么多的硬盘接口类型,对于有硬件知识基础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而对于小白来说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硬盘接口就是ATA和SATA。ATA接口对应的硬盘就是多年前就淘汰的IED接口的硬盘,SATA接口对应硬盘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和SATA接口的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PCI-E接口固态硬盘和SATA接口的区别是通信总线不同;最大传输速度方面,前者可以达到16Gbps,实际传输速度约为1560MBps,后者只有8Gbps,实际传输速度约为560MBps;此外,PCI-E接口总线结构简单、成本低、设计简单,SATA具备较强的纠错能力。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通信总线不同:

1、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与主板通信使用的是PCI-Express总线;

2、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与主板通信使用的是SATA串行总线;

二、最大传输速度不同:

1、PCI-E接口的最大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6Gbps,实际传输速度约为1560MBps,因此在连续读写和4K测试的ASSSD跑分速度,PCI-E固态硬盘都远远领先SATA固态硬盘;

2、SATA接口的最大传输速度仅为8Gbps,实际传输速度约为560MBps;

三、优势:

1、PCI-E的最大优势是总线结构简单、成本低、设计简单;

2、SATA优势是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什么是硬盘 硬盘接口有哪些

全文共 2625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和内存是电脑的存储设备,是存储电脑数据的地方。经常使用硬盘,但也许有些用户对它并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在选购时纠结于选什么接口的硬盘才好。那么什么是硬盘?硬盘的接口有哪些?下面就同小编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硬盘,更多的认识一下吧!

什么是硬盘?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设备之一,属于外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电脑工作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地方。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硬盘是集精密机械、微电子电路、电磁转换为一体的电脑存储设备,它存储着电脑系统资源和重要的信息及数据,这些因素使硬盘在PC机中成为最为重要的一个硬件设备。计算机需要正常运行所需的大部分软件都存储在硬盘上。因为硬盘存储的容量较大,区别于内存、光盘。硬盘是电脑上使用坚硬的旋转盘片为基础的存储设备。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

什么是硬盘——硬盘的结构

硬盘主要包括: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所有的盘片都固定在一个旋转轴上,这个轴即盘片主轴。而所有盘片之间是绝对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都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动作,而盘片以每分钟数千转到上万转的速度在高速旋转,这样磁头就能对盘片上的指定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由于硬盘是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所以必须完全密封。

1、最精密的部分——磁头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使用最多的是MR磁头,即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

2、磁道

硬盘存储的介质是盘片,盘片是以坚固耐用的材料为盘基,将磁粉附着在平滑的铝合金或玻璃圆盘基上。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硬盘上的磁道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的磁化方式一般由磁头迅速切换正负极改变磁道所代表的0和1。

3、扇区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1.44MB3.5英寸的软盘,每个磁道分为18个扇区。

4、柱面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单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无论是双盘面还是单盘面,由于每个盘面都只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柱面、磁头、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什么是硬盘——硬盘的接口

主流的硬盘接口: SATA 6Gbps接口、 mSATA接口、 M.2接口。

1、SATA 6Gbps接口( SATA III接口)

“SATA 6Gbps”其实是SATA Revision 3.0的一个参数标准之一,主要是用来表达使用的是SATA Revision 3.0标准,速度更快,相对SATA Revision 2.0。SATA是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实际上SATA 6Gbps接口准确的称呼是SATA III,接口速度是6Gbps。SATA 6Gbps接口是目前最最常见的HDD/SSD硬盘接口,大部分人现在买的硬盘都在用这种接口。

2、mSATA接口

mSATA接口是SATA协会开发的新的mini-SATA(mSATA)接口控制器的产品规范,新的控制器可以让SATA技术整合在小尺寸的装置上。同时mSATA将提供跟SATA接口标准一样的速度和可靠度,比较广泛的运用于超极本、商务本等追求小型化的笔记本电脑中。

实际上msata接口是SSD小型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但是mSATA依然没有摆脱SATA接口的一些缺陷,比如依然是SATA通道,速度也还是6Gbps。

3、M.2接口

M.2原名为NGFF接口,它是为超极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以取代原来基于mini PCIe改良而来的mSATA接口。无论是更小巧的规格尺寸还是更高的传输性能M.2都远胜于mSATA。并且越来越多的主板上预留M.2接口。

M.2接口可以同时支持SATA及PCI-E通道,后者更容易提高速度,一开始的M.2接口使用的是PCI-E 2.0 x2通道,理论带宽10Gbps。现在M.2接口转向PCI-E 3.0 x4通道,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远高于之前水准,大大提升了SSD性能潜力。同时,使用M.2接口固态硬盘还支持NVMe标准,相比目前主流的AHCI,通过新的NVMe标准接入的SSD,可以获得大幅度的性能提升。

非主流接口:有 PCI-E、SATA Express等

PCI-E接口:

早在SATA接口的SSD发展之初,PCI-E接口的SSD就出现了,因为后者的优势实在太大了,其他SSD不论采用什么接口,都是从SATA 向原生PCI-E走进,而PCI-E接口的SSD直接是一步到位,省去了中间过程。不过PCI-E硬盘最初多用于企业级市场,因为它需要不同的主控,性能高的同时成本也高了,消费级市场也没多少需求,只是这两年来PCI-E硬盘才在高端消费级市场上崛起。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知道什么是硬盘了吧,对它是不是有了更多的认识。虽然固态硬盘接口种类繁杂,但无外乎以SATA 6Gbps、msata、M.2以及PCI-E为主,而且就当下技术成熟度以及性价比等诸多方面来说,M.2以及SATA 6Gbps接口还是最主流的。所以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也不必太过于苦恼接口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