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655

文章

27

篇1:固态硬盘接口类型及区别有哪些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固态硬盘接口有SATA、SATA Express、mSATA、PCI-E、M.2、U.2,其中M.2是兼容PCI-E和SATA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传输速度不同、使用范围不同,在传输速度上U.2是最快的,SATA以及Msata最慢,使用范围上,SATA通常用于老的台式机,而M.2则在超极本和台式机里十分常见。

固态硬盘接口类型及区别

1、SATA。它的传输速度是6Gbps,常常用于旧款的台式机,是比较早和老旧的一种接口。

2、mSATA。比上面一种稍先进一些,其传输速度同样也是6Gbps,在小型的笔记本电脑、商务本以及台式机上应用较多。

3、SATA Express。它的传输速度是前面的2倍,可以达到12Gbps,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这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其实是非常少的。

4、PCI-E。这种接口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PCI-E2.0,它的传输速度是10Gbps;另外一种是PCI-E3.0,传输速度达到了32Gbps,在台式机、笔记本上都有应用。

5、m.2。它的兼容性最强,既兼容PCI-e的接口,也兼容SATA的接口,速度也有两种是10Gbps和32Gbps,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固态硬盘之一。

6、u.2。它是固态硬盘里传输速度最快的,达到32Gbps,也是现在比较先进的一种固态硬盘,台式机或笔记本里都会用到它。

固态硬盘接口哪种好

如果是预算非常足的话自然推荐选择m.2或者是u.2接口的固态硬盘,如果是预算中等则推荐选择PCI-E接口的,预算有限的话再考虑SATA。当兼容性要求很高的话就很推荐m.2,所以选择固态硬盘关键其实看预算,而不是说哪种接口就一定最好。

固态硬盘接口坏了能换吗

当接口损坏后是无法更换的,一般只能整块更换硬盘,如果是自己不小心弄坏的,只能够联系客服看看是否可以返厂维修,如果是非人为因素而损坏,则联系商家换货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脑硬件SSD固态硬盘接口有几种、帮您科普关于固态硬盘基础知识

全文共 2289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不少用户装机都会选用固态硬盘,因为传统式机械硬盘已经受到性能瓶颈,所以绝大数的装机用户都想通过安装固态硬盘来突破性能瓶颈。主要表现在速写、传输速度、缩短应用载入时间,如果系统安装入固态硬盘中开机仅需十多秒,理论来说,固态硬盘速度是机械硬盘3倍左右,这都是机械硬盘无法做到的。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电脑硬件SSD固态硬盘接口有几种,小编帮您科普关于固态硬盘基础知识。(注:文中提到的SSD就是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在接口等标准上,根据大小尺寸不同,接口种类也可以说非常繁多复杂,这让装机用户在选购方面有了很多烦恼。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时下比较流行的几款固态硬盘接口规格和特点。

在固态硬盘领域,目前能见到的不同接口主要就是SATA、mSATA、M.2、SATA Express、PCI-E及U.2等。

1.市面上最为常见的就是SATA、M.2等主流接口的SSD固态硬盘。

SATA 6Gbps接口:

这是SATA Revision 3.0其中的一个参数标准。它代表所使用的是SATA Revision 3.0标准,速度更快,相对SATA Revision 2.0。SATA是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事实上,SATA 6Gbps接口是一个不太规范的说法,正确说法是SATA III,接口速度是6Gbps。当然,大家都习惯这么说。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接口,大多数人买的硬盘都是在用这种接口。

SATA 6Gbps最大优势就是非常成熟,尽管和新接口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相比起来差很多,不过主流SSD依然用它们。因为固态硬盘性能越来越强,这类标准也确实成了限制SSD的重要瓶颈。

2、mSATA接口:

该接口是SATA协会开发的新的mini-SATA(mSATA)接口控制器的产品规范。新的控制器可以让SATA技术整合在小尺寸的装置上。mSATA也提供了和SATA接口标准一样的速度和可靠性,提供小尺寸CE产品(如Notebooks/ Netbook)的系统开发商和制造商更高效能和符合经济效益的储存方案。该接口主要是用在注重小型化的笔记本上面,比如说商务本,超极本等等。

事实上,msata接口亦可以说是SSD小型化的必经过程。当然mSATA也存在SATA的一些缺陷,比如说现在仍然是SATA通道,速度还是6Gbps。

3、M.2接口:

它的原名是NGFF接口,这是为超极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主要用来取代mSATA接口。不管是从非常小巧的规格尺寸上讲,还是说从传输性能上讲,这种接口要比mSATA接口好很多。正是因为SATA的接口瓶颈越来越突出,现在很多主板厂商都开始在产品线上预留出M.2接口。

该接口能够同时支持PCI-E通道以及SATA,其中前者在提高速度方面更轻松一些。最开始该接口所采用的是PCI-E 2.0 x2通道,理论带宽10Gbps,可以说它也突破了SATA接口理论传输瓶颈。如今的M.2接口全面转向PCI-E 3.0 x4通道,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相比以往水准提升了很多,这也让SSD性能潜力大幅提升。另外,该接口固态硬盘还支持NVMe标准,和现在的AHCI比较起来,通过新的NVMe标准接入的SSD,在性能提升方面非常明显。

2.PCI-E、SATA Express等属于非主流接口

4、PCI-E接口:

在SATA接口的SSD发展开始时,就已经出现了PCI-E接口的SSD,后者优势可以说非常明显。至于其他SSD,无论使用的是何种接口,都是从SATA 向原生PCI-E走进,而PCI-E接口的SSD直接是一步到位,没有了中间过程。不过,PCI-E硬盘最开始主要是在企业级市场使用,因为它需要不同主控,所以,在性能提升的基础上,成本也高了不少。至于消费级市场,对该产品并没有太大需求,只是在这两年,PCI-E硬盘才开始在高端消费市场流行起来。

5、SATA Express接口:

在SATA 6Gbps速度之后,SATA接口再想提升速度就比较困难了。SAS接口虽然说能达到12Gbps的速度,不过这也只是针对企业级市场,并且对原接口做了很大变动,而且后者对成本并不敏感。但是,面对消费级市场时就不能这样了,必须考虑到现实问题,SATA-IO最终拿出了SATA Express接口的解决方案。

其实,它的物理接口是由SATA 6Gbps接口改造而来,已经在市场上推出了好几年。不过,从目前市场占有率来看,该产品还有很长一段普及之路。该产品做得唯一比较明智的地方就是向下兼容了SATA 6Gbps接口。

6、U.2接口:

U.2接口到底是什么东西?相信大家都没有听说过!它的别称是SFF-8639,是由固态硬盘形态工作组织(SSD Form Factor Work Group)推出的接口规范。U.2不但能支持SATA-Express规范,还能兼容SAS、SATA等规范。因此大家可以把它当做是四通道版本 的SATA-Express接口,它的理论带宽已经达到了32Gbps,与M.2接口毫无差别。不过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正式售卖的也只有Intel的750系列。

尽管现在市面上固态硬盘接口确实特别杂乱,不过归根结底也就是一以SATA、msata、M.2以及PCI-E为主。从性价比以及技术上的成熟度来说,SATA接口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家用电脑直接用SATA接口的就够用了,对于一些高端玩家可以选用M.2接口固态硬盘,不过需要主板支持才可以。

以上是小编分享的电脑硬件SSD固态硬盘接口有几种、帮您科普关于固态硬盘基础知识、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教你怎么组装电脑M.2接口固态硬盘 台式电脑主板上的M.2固态硬盘安装步骤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固态硬盘是新装机或升级必选的硬盘之一,固态硬盘拥有高速、低噪音、低功耗、体积小等特点,这也是机械硬盘无法比拟的。那么M.2接口固态硬盘怎么安装呢?今天小编教你怎么组装电脑M.2接口固态硬盘,下文是台式电脑主板上的M.2固态硬盘安装步骤

以台式电脑作为例子,首先我们需要查看电脑主板是不是支持M.2接口,M.2接口的固态硬盘常见规格一共有三种,即2280、2260和2242三种规格,长度分别为80、60和42mm,通常主板这三种规格都可以支持。

台式电脑主板上的M.2固态硬盘安装步骤如下:

步骤一:若是确定主板上支持M.2接口,那么找到主板上的M.2接口,通常在主板上都会有标注。

步骤二:M.2固态硬盘的金手指部分是有防呆插槽设计,若是插反了一般都是插不进去的,所以不用担心会插错。

步骤三:然后我们将主板M.2接口处的螺丝卸下来,安装时将M.2固态硬盘的金手指插入M.2插槽中,这个时候M.2固态硬盘会翘起,我们用手压下M.2固态硬盘,然后用螺丝固定就可以了。

步骤四:M.2固态硬盘安装完成后,通常固态硬盘会作为主盘,也就是系统C盘,我们将其分区并且安装系统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电脑硬盘的接口类型有哪些?硬盘接口类型的介绍

全文共 1991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对于一台电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硬件设备,但是很多在使用电脑的网友对于硬盘并不是很了解。今天电脑组装知识网主要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硬盘的接口类型有哪些:

在了解硬盘的各种接口类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硬盘本身的分类:

一、硬盘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机械硬盘(HDD、传统磁性硬盘)

2、固态硬盘(SSD,主要使用闪存颗粒来存储)

3、混合硬盘(HHD,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硬盘)。

二、硬盘的各种接口类型介绍:

硬盘的接口类型分为ATA、SATA、SCSI、SAS、FC,接下来我们分别就以上几种接口类型进行一些对比。

三、并行接口(简称为并口)和串行接口(简称为串口)是什么意思?

1、并行接口指的是并行传输的接口,比如有0~9十个数字,用10条传输线,那么每根线只需要传输一位数字,即可完成。从理论上看,并行传输效率很高,但是由于线路上的物理原因,它的传输频率不能太高,所以实际的传输速度并不和并行度成正比,甚至可能更差。

2、串行接口指的是串行传输的接口,同样是0~9十个数字,用1条传输线,那么需要传输10次,才可以完成。从理论上看,串行传输效率不高,但是由于它的数据准确性,高频率的支持,使得传输速度可以很高。

四、各种硬盘接口(总线)类型的的区别:

1、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ATA硬盘是传统的桌面级硬盘,通常也被称为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硬盘,这是一种并行总线硬盘,转速为7200RPM,主流容量通常有80GB、250GB等。ATA 发展至今经过多次修改和升级,每新一代的接口都建立在前一代标准之上,并保持着向后兼容性。到目前为止,一共推出 7 个版本: ATA-1 、 ATA-2 、 ATA-3 、 ATA-4 、 ATA-5 、 ATA-6 、 ATA-7 。 ATA-7 是 ATA 接口的最后一个版本,也叫 ATA133 。 ATA133 支持 133 MB/s 数据传输速度。目前ATA硬盘已经逐步走向没落。

2、SATA(Serial ATA)

S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从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种类型的硬盘是ATA硬盘的升级版(可能 不太严谨)!这种硬盘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支持热插拔。转速为7200RPM,主要容量有750GB、1TB、2TB、4TB等。目前被广泛应用家用PC、某些服务器存储。

3、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SCSI 直译为小型计算机系统专用接口。它是一种连接主机和外围设备的接口,支持包括硬盘、光驱及扫描仪在内的多种设备。SCSI 总线是一种并行总线,常用于企业级存储领域。其优点是适应面广,性能高,硬盘转速快(15000RPM),缓存容量大,CPU占用率低,扩展性远优于IDE硬盘,并且支持热插拔。缺点是价格昂贵,安装复杂。接口速率目前已经发展到320MB/s,基本已经达到极限。将来有被其串行版本SAS取而代之的趋势。主要容量有146GB、300GB。

4、SAS(Serial Attached SCSI)

SAS跟SATA 硬盘有点类似,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SAS 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 。具体来说,二者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层和协议层的兼容。在物理层,SAS 接口和SATA 接口完全兼容,SATA 硬盘可以直接使用在SAS 的环境中,从接口标准上而言,SATA 是SAS 的一个子标准,因此SAS 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 硬盘,但是SAS 却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 的环境中,SATA 控制器并不能对SAS 硬盘进行控制。SAS是一种全双工、点对点、双端口的接口。主要用于高性能企业存储领域。这种类型的硬盘转速为15000RPM,主要容量有750GB、1TB、2TB、4TB等。第二代SAS为数组中的每个驱动器提供 6.0 Gbps(6000 MBps)的传输速率。

5、FC(Fiber Channel)

FC即为光纤通道技术,最早应用于SAN (存储局域网络)。FC接口是光纤对接的一种接口标准形式,其他的常见类型为:ST、SC、LC、MTRJ等。FC-AL支持全双工工作方式,其利用类似SATA/SAS所用的4芯连接,提供一种单环拓扑结构,一个控制器能访问126个设备。这是一种串行设备,转速高达15000RPM,常见容量为300GB。

电脑组装知识网为大家介绍了这么多的硬盘接口类型,对于有硬件知识基础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而对于小白来说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硬盘接口就是ATA和SATA。ATA接口对应的硬盘就是多年前就淘汰的IED接口的硬盘,SATA接口对应硬盘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硬盘保护卡的接口类型 /操作系统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保护卡的接口类型/操作系统接口类型 接口类型是指硬盘保护卡与电脑主机之间的接口类型。目前,硬盘保护卡都是采用PCI接口,直接插到电脑主板上的PCI插槽就能使用。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指该硬盘保护卡能正常工作的操作系统,例如各种版本的windows系列,Linux,OS/2等等。

系统要求 系统要求是指硬盘保护卡能正常工作的硬件系统需求,例如PCI接口的硬盘保护卡至少要有一条空闲的PCI插槽才能使用,有些带网络还原功能的硬盘保护卡还需要配合网卡才能使用其全部功能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服务器硬盘是什么接口类型 服务器硬盘和普通硬盘区别

全文共 3640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服务器硬盘接口,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技术构造、传输性能等。您知道服务器硬盘接口有哪些种类吗?服务器硬盘接口包括SATA接口、SCSI接口、SAS接口、光纤接口4种。服务器硬盘怎么选?服务器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

【服务器硬盘】服务器硬盘是什么接口类型服务器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

服务器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

企业应用环境一般情况下不大可能自己DIY数据中心服务器,多是采购惠普、联想等品牌机,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然而,为了满足企业网络应用不断增长的性能需要,通常又需要增加新的服务器个数,或是通过提高现有服务器的配置来提高服务器的整体性能,而服务器 硬盘 更是影响整体性能的重要一环。

我们说服务器硬盘的升级,当然必须要正确寻找到制约服务器性能的瓶颈,比如升级服务器硬盘可能是考虑到它的网络I/O吞吐能力,也可能是基于想使用新的硬盘接口类型,来提升整机的存储扩展性能等。不管怎么说,服务器硬盘接口,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技术构造、传输性能等。因此,我们就需要探讨一下,服务器硬盘接口怎么选才合适的问题。

服务器硬盘接口有哪些种类

一、风光依旧的SATA接口

SATA接口又被称之为“串行接口”,所以现在采用SATA接口的硬盘都被习惯的叫做串口硬盘。它是继IDE硬盘之后的一次演变。SATA的物理设计是以光纤通道作为蓝本,所以采用了四芯的数据线。SATA接口发展至今主要有3种规格,其中目前普遍使用的是SATA-2规格,传输速度可达3GB/秒,如图1所示为某品牌固态硬盘采用的SATA-2接口规格。

现在已经有SATA-3接口出现,如图所示即为西部数据的一款SATA-3接口的服务器硬盘。SATA-3接口除了将传输速率提高到了6GB/秒之外,还对诸多数据类型提供了读取优化设置。当然对于用户来说,SATA-3接口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有的SATA-2产品会被淘汰,因为SATA-3虽然采用了全新INCITS ATA8-ACS标准,但依然可以兼容旧有的SATA设备。

由于SATA接口的服务器硬盘,技术相当成熟而且构造成本不高,因此相对于其他接口类型的产品来说,其市场价位是比较平民化的。相信对于预算不高的企业用户来说,在原来的服务器架构中升级同样接口但容量更大的SATA-2接口硬盘,是最好的选择了。

二、应用更普及的SCSI接口

SCSI接口的服务器硬盘是现在多数服务器中采用的一种,它具有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特点:用于连接SCSI接口硬盘的SCSI控制器上有一个相当于CPU功能的控制芯片,能够替代CPU处理大部分工作;现在普遍采用的Ultra 320标准的SCSI接口硬盘,数据传输率可达320MB/秒。SCSI接口服务器硬盘及SCSI控制器如图所示。

另外,SCSI硬盘具有的支持热拔插技术的SCA2接口,也非常适合部署在现在的工作组和部门级服务器中。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现在服务器主板一般都集成了SCSI接口,也可以安装专门的SCSI接口卡来连接更多个SCSI设备,所以其横向扩展能力是比较强的。

那么,SCSI接口的服务器硬盘,主要强于哪些方面,又适用于怎样的企业环境中呢?首先,SCSI对磁盘冗余阵列(RAID)的良好支持,可以满足有大数据存储的企业环境,同时数据安全性也有保障;再者,SCSI硬盘的转速早已高达15000rpm,这让企业数据中心的处理性能得到了保障;再次,其较低的CPU占用率以及多任务的并行处理特性,都可为成长型企业环境提供较强力的数据处理及存储支持。最后,从如图6所示现在的市场价格对比来看,SCSI接口硬盘整体上要低于SAS接口硬盘,但明显高于SATA接口硬盘,所以,其更适合装配在对数据存储有一定的安全需求、容量需求、高处理性能需求的企业环境中。

三、追求性能最大化的SAS接口

“SAS”就是串行连接SCSI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SCSI接口技术的升级改良,目的就是进一步改进SCSI技术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其特点就是可以同时连接更多的磁盘设备、更节省服务器内部空间;比如SAS接口减少了线缆的尺寸,且用更细的电缆搭配,而且SAS硬盘有2.5英寸的规格,如图7所示即为希捷(Savvio 15K.2)2.5英寸SAS硬盘接口。

更好的空间占用特点使得这种接口的硬盘可以广泛部署在刀片服务器中。在2U高度内使用 8个 2.5英寸的SAS硬盘位已经成为大多数OEM服务器厂商的选择。另外,对于预算不高无法更换现有服务器的企业来说,亦可采用SAS和SATA硬盘共存的升级方式,SAS接口良好的向下兼容性使得企业用户可以将它们用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比如SATA硬盘可用于一般事务性处理,而SAS硬盘则可专注于数据量大、数据可用性极为关键的应用中。如图所示为上亿信息(SNT)推出的ST-1042SAS-D7硬盘抽取盒,它就完美地混合支持SAS和SATA硬盘共存,且可以搭配SAS或SATA硬盘控制卡来支持RAID 0、1、5磁盘阵列模式。

比起同容量的Ultra 320 SCSI硬盘,SAS 硬盘要贵一些,这主要还是缘由其更好的扩展性、兼容性以及更可靠的容错能力。而从从服务器市场来看,国内外主力服务器厂商都已经纷纷推出采用SAS硬盘的机型,只是具体产品的应用和市场状况有所不同。比如定位于部门级应用的惠普 ProLiant DL380 G5、适用于流媒体服务及电子商务的IBM System x3650 M2 等,都提供了SAS硬盘的全面支持。

四 、应用高端的光纤接口

光纤通道(FC,Fibre Channel)是一种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接口,其可大大提高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对于大型的ERP系统,或是在线实时交易系统等需要更大传输量、更快反应速度的应用环境而言,此类接口的服务器硬盘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其产品价格自然也就更高于前面几种。

总结起来看,不同接口技术的服务器硬盘也决定了它们各自更好的适用环境。单独存在的SATA硬盘服务器产品如今并不多见,大多是一些针对入门应用的塔式服务器中。而SCSI及SAS由于具有CPU占用率低、连接设备多等诸多特点,性能上明显优于SATA接口硬盘,因此可以在企业数据中心、安全服务器等应用环境中部署。目前看来,市面上的服务器硬盘或服务器产品,也大多呈现两种形态:Ultra320 SCSI及SAS/SATA。

不可否认的是,2009年SAS已经成为服务器界主流硬盘平台,近期有服务器硬盘升级需求的企业用户,还是多倾向于选择SAS平台为好,虽然其价格要明显高出一截,但带来的实际应用效果却是更好的。

服务器硬盘和普通硬盘区别在哪

第一,HDD for Server和HDD for PC当然不一样,Server一般采用SCSI接口硬盘(现在SAS已经取代了SCSI),而PC一般采用ATA接口硬盘(现在SATA已经取代了ATA),SCSI硬盘的优势是对系统占用非常小,比如说你将几十GB的数据D盘拷贝到E盘,同时将几十GB数据从E盘拷贝到D盘,磁盘资源应该是基本耗净了,再同时运行CS,如果在PC上面,这两个拷贝动作会占用全部的CPU资源,CS根本无法运行,但是在Server上,这两个拷贝动作几乎不会占用任何CPU资源,CS除了刚刚进去略慢之外,一旦读取到了内存,可以非常正常流畅的运行。

普通PC机的硬盘相比,服务器上使用的硬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速度快

服务器使用的硬盘转速快,可以达到每分钟7200或10000转,甚至更高;它还配置了较大(一般为2MB或4MB)的回写式缓存;平均访问时间比较短;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更高,采用Ultra Wide SCSI、Ultra2 Wide SCSI、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标准的SCSI硬盘,每秒的数据传输率分别可以达到40MB、80MB、160MB、320MB。

2、可靠性高

因为服务器硬盘几乎是24小时不停地运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说,硬盘如果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现在的硬盘都采用了S.M.A.R.T技术(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同时硬盘厂商都采用了各自独有的先进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为了避免意外的损失,服务器硬盘一般都能承受300G到1000G的冲击力。

3、多使用SCSI接口

多数服务器采用了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SCSI硬盘。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有的服务器主板集成了SCSI接口,有的安有专用的SCSI接口卡,一块SCSI接口卡可以接7个SCSI设备,这是IDE接口所不能比拟的。

4、可支持热插拔

热插拔(Hot Swap)是一些服务器支持的硬盘安装方式,可以在服务器不停机的情况下,拔出或插入一块硬盘,操作系统自动识别 硬盘 的改动。这种技术对于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服务器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固态硬盘有哪些接口 固态硬盘接口介绍

全文共 3151 字

+ 加入清单

固态硬盘接口等标准上,根据大小尺寸不同,接口种类也可以说非常繁多复杂,那么,你知道固态硬盘接口有哪些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史上最全的SSD接口详解,一起来看看吧。

最全固态硬盘接口知识介绍

本文可能会出现很多小白都没有见过或者听过的名词。但是,对科技的探索,就是在不断学习新事物的过程嘛。

逻辑标准篇

首先,小编先给出几个名词:

SATA、PCI-E和AHCI、NVMe

是不是很熟悉,但是解释起来,SATA好像是一种接口,但是好像又听过SATA标准的M.2 SSD?PCI-E好像是显卡插槽,怎么可以插想intel 750这样的SSD呢,而且插在PCI-E的750怎么也写着支持NVMe,NVMe不是插M.2接口的SSD吗?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懵了?(小编也是懵了好久才绕出这个圈的T_T)

首先,先给这四个词分一下类, SATA、PCI-E是总线标准,AHCI和NVMe是协议标准。 这两个标准是属于从属关系,即总线标准是在协议标准之上,在讨论接口标准的时候,绝对不能把四者混为一谈。(在这里,我们讨论标准的时候,就不要和物理接口混为一谈,下文我们会逐一介绍各种不一样类型SSD接口。) 总线标准 一般是指系统与其组成模块之间相互连接的一个标准界面,现在最常见的SATA3.0总线理论上最高的速度只有6Gbps,PCI-E 3.0 x4的总线速度却高达32Gbps,这就是不一样总线标准的上限差距。而 协议标准 而是可以说针对系统中模块定制的规范,在SSD中我们常见的AHCI标准,就是SATA硬盘对应的协议标准。而NVMe标准则是专门针对PCI-E接口总线定制的一种SSD协议。而且需要注意的是,PCI-E总线一般是可以兼容AHCI标准的SSD( 以厂商规划说明为准 ),而SATA总线却不支持NVMe标准的SSD。简单的来说,就是,ACHI协议是SATA总线的一个优化驱动,PCI-E也可以用这个驱动,而NVMe协议是PCI-E总线专门给自己量身定做的一个SSD驱动,只能给自己用,别人都用不了。

说到这里,是不是有些明白了,但是在M.2接口好像还是搞不懂,有些主板上写着M.2接口支持SATA标准的SSD,有些主板则写着兼容NVMe标准和SATA标准的SSD?接下来我们就逐一介绍现在市面上可见的不一样SSD接口。

物理接口篇

SATA接口

(最常见的SATA接口)

SATA接口应该是我们最常见的接口了,不过是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大部分都是运用SATA接口来与主板连接。SATA接口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三代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ATA3.0,现在也很少见到SATA2.0或者1.0的接口,就算是见到了也不用担心,因为SATA是向前兼容的,就算是SATA3.0的硬盘,插在SATA2.0的接口上也是可以用的,就算理论速度会降低一半。而现在SATA3.0理论速度最高支持6Gb/s,差不多也是机械硬盘传输的天花板了,而对于当红的固态硬盘,这个速度倒是成为了瓶颈,所以后续才会出现更多的接口。

(一块家用sata接口的SSD)

SATA Express接口

(华硕主板的SATA Express接口)

根据图片来看,无非就是把连个SATA接口并在一起,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SATA Express接口是由连个SATA接口和一个辅助接口组成,理论上速度就是6Gb/s+6Gb/s=12Gb/s,实际上由于损耗可能也就10Gb/s左右的速度,但是这个接口很多人事听都没有听过的,因为它只出现了再两代主板上,就泯然众人已了。原因就是有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M.2接口的出现,让一个刚面世的接口马上就接受了淘汰的命运。

SAS接口

(用于服务器的SAS连接线和SAS固态硬盘)

看起来也和SATA接口差不多,就是在中间多了几个金手指。实际上SAS接口也是在SATA接口上加多了SCSI技术,这个技术主要用来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SAS接口相对于SATA接口,数据传输的电缆可以更长,稳定性和耐用性也越强,因此一般都是用于企业服务器这种需要长时间不间断读写的设备运用,在民用市场基本很少见,而且因为成本的原因,也很少有个人消费者去购买。SAS的理论速度现在最大可以达到12Gb/s。也是比较适合服务器主机这类对速度要求比较高的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SAS接口是可以兼容普通的SATA硬盘,但是反过来SAS硬盘是不能插在SATA接口上的。SAS的理论速度现在最大可以达到12Gb/s。

U.2接口

(U.2连接线)

看起来好像和SAS接口简直一模一样,对的,就是一模一样,U.2接口和SAS接口确实是一样的,唯一的分别就是上述我们说的逻辑标准的分别,SAS实际上还在走的SATA总线,而U.2接口则是走PCI-E总线,两则在外观上虽然一样,但是本质上却是两套完全不一样的标准协议在工作。U.2接口的问世也是为了搞定企业级SSD固态的速度瓶颈,提升服务器速度。因此U.2接口的速度在理论上也是和NVMe一样的可以达到的32Gb/s。

mSATA接口

(mSATA插槽)

mSATA接口的全称叫mini-SATA接口,这个接口当时是为了给笔记本这类内部空间比较狭小的设备提供SSD设备而制定的。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缩小版的SATA接口,在总线标准和协议标准还是传输速度上,都是和SATA3.0接口一样的。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MSATAssd的尺寸有两种,一种是全高尺寸(30mm*50mm)和半高尺寸(30mm*25mm)的。

(全高的mSATA固态硬盘)

M.2接口

(两种不一样的M.2插槽)

M.2接口一开始是叫NGFF接口的,后来才改叫为M.2的。至于改名的原因,就是M.2出现了支持NVMe标准的接口。所以我们就根据改名前后,把M.2接口分为B-key和M-key接口两种类型。 B-key接口 可以支持SATA总线和最高PCI-E x2的总线标准(这里说的支持PCI-E x2,但是是不支持NVMe协议),而 M-key接口 是支持NVMe高速协议的标准,理论上也是向下兼容B-key接口的SSD( 同样要以厂商的规划说明为准 )。简单来说就是B-key接口的SSD可以插在M-key接口的插槽上,但是反过来是不可以的。在尺寸上,M.2接口也是有五种长度尺寸的,分别是2230、2242、2260、2280和22110,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常见的2280。

(不一样协议的M.2硬盘)

PCI-E接口

(主板上PCI-E插槽)

PCI-E接口其实一开始是不是为SSD定制的接口,毕竟定制PCI-E接口协议的时候,SSD还没有出生。后来厂商发现了主板上的PCI-E插槽反正也插不完,SATA接口的速度又太慢,就干脆规划出了插在PCI-E插槽上的SSD。一般插PCI-E接口的SSD是走PCI-E总线的,虽然SATA标准的SSD也可以通过转接卡插在PCI-E接口上,但是速度也不会有提神。在尺寸类型上,PCI-E接口的SSD还分为PCI-E 2.0 x2、x4、x8还有PCI-E 3.0 x2和x4的版本,现在最常用的也应该是PCI-E 3.0 x4的SSD了。

(文章开头的第一章图,就是PCI-E插槽的SSD)

写到,差不多市面所能见的SSD接口都已经介绍完毕(可能有人会问小编没有介绍mini-PCI-E接口,因为mini-PCI-E接口规划初衷就不是为了给SSD服务的,同样插槽的mSATA接口比它更快,mini-PCI-E接口就没有必要讨论了),看完这么多不一样协议不一样标准的接口,很多人估计都看晕了。所以,在最后小编就做了一张图,来结束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接口类型。

看过本文小编的介绍,是不是很详细呢?你还知道固态硬盘接口有哪些?欢迎在帖子下方留言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台式电脑怎么样安装CPU、内存条和M.2接口固态硬盘的教程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双十一刚刚过去,想配新电脑的朋友应该都已经将心仪的硬件购买到手了,那么你知道怎么组装电脑主机吗?今天电脑组装知识网小编将给大家分享一下台式电脑怎么样安装CPU、内存条和M.2接口固态硬盘教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台式电脑怎么样安装CPU、内存条和M.2接口固态硬盘的教程:

一、准备装机前工作

1、开始准备装机之前,为了避免装机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你需要先清点一下你的硬件是否齐全

需要查看的硬件有:CPU,散热器,内存条,硬盘{SSD,机械硬盘},主板,显卡,机箱,电源

2、当然,你还需要准备一把十字螺丝刀(只要别太小都行)

3、如果你不想装完机之后腰酸背痛,尽可能找一张桌子,把所有硬件都放在上面,之后的安装可能都会在这张桌子上进行

不建议把硬件放在地上之后直接装机!

二、安装CPU,内存条,M.2接口固态硬盘

首先,我们需要先把一些直接插在主板上的硬件装上

1、在安装CPU时,我们需要先把主板CPU扣具拉杆朝下压,然后朝右拉出,

(1)此时,CPU插槽就暴露出来了,CPU边上会有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对应的是主板的左下角,朝这个方向把CPU放进插槽,然后再把这个拉杆扣回去 ,CPU就算安装完成了

(2)AMD的CPU也是如此。

(3)如果你不小心把CPU插槽的针脚弄歪了,也不用担心,你只需要用笔刀或者类似的工具把针脚挑正就好了

2、安装内存条

(1)如果你想获得双通道内存性能提升,你就需要把两根内存条隔行插入,也就是说你需要插在内存插槽的第一行,第三行,或者第二行,第四行。

(2)不过厂商通常都是建议优先插在第二行和第四行

(3)首先,你需要观察内存插槽凸起的地方和内存条凹进去的地方,保证契合

(4)然后把卡扣掰开,将内存条对准插槽

(5)用力插进去

(6)当你听到内存条和插槽闭合的声音时,就代表内存条安装完成了

3、安装M.2接口固态硬盘(如果没买,此步就可略过)

(1)这个安装就比较简单,你只需要找到主板上的M.2接口

(2)然后和安装内存条一样把固态对准插槽,插进去。最后再拧上螺丝就好了

台式电脑怎么样安装CPU、内存条、和M.2接口固态硬盘的教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学会就动手操作吧,更多组装教程请关注电脑组装知识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台式机硬盘接口有几种 查看台式机硬盘接口类型方法

全文共 1546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是电脑储存数据资料用的一个媒介,硬盘分有分为普通PC用的和服务器用的。随着高速固态硬盘的流行,硬盘接口也有所不同,那么台式机硬盘接口有几种呢?如何查看台式机硬盘接口类型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台式机硬盘接口以及接口类型查看方法

台式机硬盘接口

如今很多电脑用户都流行升级硬盘,以提升电脑速度。但并不是所有电脑都适合升级硬盘,因为SSD固态硬盘需要SATA3.0接口主板,而一些老电脑,主板硬盘接口太老,因而不适合升级。了解了台式机硬盘接口的类型,就可以查看电脑适不适合硬盘升级了。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

从整体的角度上,台式机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光纤通道和SAS五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台式机硬盘接口类型。

台式机硬盘接口主要有IDE以及SATA两种类型,并且目前台式机硬盘接口均采用SATA接口,SATA接口有分为SATA2.0以及SATA3.0,其中SATA2.0最大传输速度为300M/s,而SATA3.0最大传输速率为600M/s。如今固态硬盘均采用的是SATA3.0接口,而普通的机械硬盘很多也开始全面采用SATA3.0接口,只要部分容量较小,价格比较低的机械硬盘还是用的SATA2.0接口。

台式机硬盘接口一、硬盘IDE接口

IDE 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这类的台式机硬盘接口传输数据比较慢已退出市。

台式机硬盘接口二、SCSI接口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台式机硬盘接口三、硬盘SATA接口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现在的主流硬盘,笔记本、台式机都是使用该接口,固态硬盘也是使用接口。

台式机硬盘接口四、SAS接口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和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SAS接口硬盘的一般用在服务器上面

台式机硬盘接口五、光纤通道接口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SI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

台式机硬盘接口类型怎么查看?

查看台式机硬盘接口的方法非常的简单,尤其是IDE接口和SATA接口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台式电脑,我们可以直接打开电脑主机,查看硬盘接口,就知道台式机硬盘接口的类型了,如图:

1、IDE硬盘接口。

如果查看台式机硬盘接口是SATA2.0还是SATA3.0,我们还可以借助CrystalDiskInfo工具查看,如图中,传输模式一栏,有SATA/300字样,说明其传输速度是300M/s,属SATA2.0接口硬盘;如果传输模式显示是SATA/300,那么说明硬盘SATA3.0接口。

通过以上台式机硬盘接口及查看方法的介绍,相信大家有了新的了解,希望本文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什么是硬盘接口类型

全文共 1572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硬盘接口类型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出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能满足高端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SCSI硬盘的接口类型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SCSI硬盘接口类型接口类型是指该SCSI硬盘与电脑主机之间的连接方式或类型。与IDE硬盘相比,SCSI硬盘接口标准更高、读写速度更快、数据缓存更大、电机转速更高、寻道时间更短、CPU占用率更低并且拥有自己独立的I/O Proccessor;所有这些特性都注定SCSI硬盘是硬盘中的速度之王。

SCSI规范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六代技术了,从刚创建时候的SCSI(8bit)、Wide SCSI(8bit)、Ultra Wide SCSI(8bit/16bit)、Ultra Wide SCSI 2(16bit)、Ultra 160 SCSI(16bit)到今天的Ultra 320 SCSI,速度从1.2MB/s到现在的320MB/s有了质的飞跃。目前的主流SCSI硬盘都采用了Ultra 320 SCSI接口,能提供320MB/s的接口传输速度。

另外,在高端的服务器/工作站硬盘中,还会采用光纤通道作为SCSI硬盘接口。光纤通道是高性能的连接标准,用于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对于需要有效地在服务器和存储介质之间传输大量资料而言,光纤通道提供远程连接和高速带宽。它是适于存储局域网、集群计算机和其它资料密集计算设施的理想技术。其接口传输速度分为1GB和2GB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硬件中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固态硬盘哪个好?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区别

全文共 13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小编讲一下硬件中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固态硬盘哪个好?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区别、机械硬盘作为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在电脑中明显拖了后腿,对于读写速度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所以现在新装机或者升级电脑都会采用固态硬盘一大原因。固态硬盘目前流行且常见的接口分两种,分别SATA接口和M.2接口,两者均可为固态硬盘提供高速读写能力,那么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固态硬盘哪个好?下面小编分享一下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区别,来看看吧。

硬件中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固态硬盘

1、众所周知,SATA接口十分常见,可以说每一款主板上都有SATA接口,目前最高版本是SATA3.0,机械硬盘也采用这种类型的接口。目前主流的SATA 3.0通道的最大传输速度为6Gbps,实际速度最大为560MB/s,SATA通道已经无法满足固态硬盘日益增长的读写速度,所以M.2固态硬盘应运而生。

主板SATA接口与2.5寸普通SATA固态硬盘

2、M.2是一种固态硬盘新接口,是Intel推出的一种替代MSATA新的接口规范,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提到的NGFF,英文全称: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M.2接口分两种类型,分别支持SATA通道与NVME通道,其中SATA3.0只有6G带宽,与普通SATA固态硬盘速度上差异不大,只是接口区别,而后者是走PCI-E通道,能提供高达32G的带宽,NVME作为新一代存储规范,由于走PCI-E通道带宽充足,可提升空间极大,传输速度更快,不过价格也贵上不少,所以大家选购M.2固态硬盘一定要注意一下。

M.2固态硬盘

3、M.2除了通道不同之外,还有尺寸的区别,M.2的接口宽度一致,不过长度有2242、2260和2280三种,PCB越长说明颗粒越多,容量则越大,主要看主板M.2支持什么规格,目前常用规格是2280。

M.2固态硬盘尺寸

4、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区别

M.2接口固态硬盘的优势就在于体积比普通的SATA更小,并读取速度更快,原因如下。

SATA:

走SATA通道,我们进行数据操作的时候,数据会先从硬盘读取到内存,然后再将数据提取到CPU内部进行计算,计算之后写入内存,最后存储到硬盘中。

M.2 SATA:

与普通2.5寸固态硬盘,在速度上差异并不大,只是接口上的区别。

M.2 NVMe:

走PCIE通道,数据直接通过总线与CPU直连,接近最大的传输速度,最大的数据量,直接省去了内存调用硬盘的过程,所以速度更快。

M.2 NVMe固态硬盘

5、SATA接口和M.2接口的固态硬盘哪个好?

在接口上,无疑是M.2接口固态硬盘更好,体积轻便能够灵活接入各种超极本中。不过需要主板支持M.2接口,选购M.2接口固态硬盘需要注意一下走什么通道的,是PCI-E还是SATA通道,注重速度优先选择PCI-E通道,不能只关心价格,毕竟走SATA通道的M.2接口的固态硬盘与普通SATA接口固态速度上差异不大。

从目前趋势来看,M.2接口固态硬盘必将是未来趋势,尤其是M.2 NVMe固态硬盘。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普通SATA接口固态和M.2接口走SATA通道的固态已经能够满足大众所需,追求极致性能建议M.2 NVMe,当然价格更贵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Mac怎么查询UUID信息? 硬盘接口类型的查询方法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UUID是区别每一个苹果设备的唯一识别码,通过UUID我们可以看到IOS系统的MAC的显卡信息硬盘接口信息等。那么MAC怎么查询UUID信息呢?

1.查询Apple ID:点击dock上面的“偏好设置”,点击“App Store选项”。

2.进入后只要是登录过的ID,在密码这里就会看到了。为了免去在App Store里面下载应用,每次都需要输入密码,可以点击左下角的锁头解锁,然后选择免费应用存储密码。这样做就达到了不用每次输入密码的目的。

3.查询UUID:在桌面点击左上角的apple logo选择“关于”,然后在“概览”里面点击“系统报告”。

4.在第一行的硬件概述里面右侧的硬件UUID就可以看到本机的UUID具体信息,此外还有宗卷的UUID,点击“存储”,然后在右侧有着UUID的序列号。

5.查看硬盘接口:点击“系统报告”,左侧的SATA选项,apple ssd controll这里有个物理互联,意思上说就是物理实体上面的连接口的意思,从这里得知的是PCI特有的接口。因为普通的ssd要么是SATA要么是NGFF U2这三种。

以上就是在MAC系统中查询UUID的操作步骤,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请持续关注腾讯电脑管家的教程,帮助你获取更多有关计算机操作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硬盘接口类型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接口类型接口类型是指该SCSI硬盘与电脑主机之间的连接方式或类型。与IDE硬盘相比,SCSI硬盘接口标准更高、读写速度更快、数据缓存更大、电机转速更高、寻道时间更短、CPU占用率更低并且拥有自己独立的I/O Proccessor;所有这些特性都注定SCSI硬盘是硬盘中的速度之王。

SCSI规范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六代技术了,从刚创建时候的SCSI(8bit)、Wide SCSI(8bit)、Ultra Wide SCSI(8bit/16bit)、Ultra Wide SCSI 2(16bit)、Ultra 160 SCSI(16bit)到今天的Ultra 320 SCSI,速度从1.2MB/s到现在的320MB/s有了质的飞跃。目前的主流SCSI硬盘都采用了Ultra 320 SCSI接口,能提供320MB/s的接口传输速度。

另外,在高端的服务器/工作站硬盘中,还会采用光纤通道作为SCSI硬盘接口。光纤通道是高性能的连接标准,用于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对于需要有效地在服务器和存储介质之间传输大量资料而言,光纤通道提供远程连接和高速带宽。它是适于存储局域网、集群计算机和其它资料密集计算设施的理想技术。其接口传输速度分为1GB和2GB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怎么选择笔记本固态硬盘 笔记本硬盘接口有哪些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笔记本近几年已逐渐取代台式电脑成为个人电脑的首选,轻薄的机身不俗的性能足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要。

刚买回来的笔记本的确如此,开机迅速性能稳定点哪开哪爱不释手,然而一年多以后却再也回不了头,越用越卡的系统让您难以忍受,是不是该换新手机了?

很多童鞋认为这是系统垃圾过多引起了,然而重装系统后依旧没有提升到运行速度。问题已经不是在软件层面上了,而是硬件上的问题——硬盘太慢了,甚至老化出问题了。

不信的话可以用下面这个软件测验一下

现在笔记本主流的硬盘依然是5400转的机械硬盘,写入速度在80M/s左右,这个参数在苹果iPhone 7上约为500M/s,是笔记本的六倍多...慢也是非常合理的...

你的笔记本离重获新生只差一块SSD固态硬盘,完虐机械硬盘,轻松让您的笔记本拥有iPhone 7一样快的读写速度!

替换下来的硬盘无需担心闲置,装配上硬盘盒即可变身大容量移动硬盘,原来的数据也能100%保存下来,无需担心会有数据遗失哈~

不过,笔记本的硬盘接口又有几种,包括SATA、mSATA、M.2、NGFF,Mini-PCIE等等,一般用户想要动手自己更换固态硬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硬盘接口类型SATA2和SATA3能不能通用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使用SATA接口硬盘又叫串口硬盘,SATA最大的优势是传输速率高。目前主流两种接口类型是 SATA 2和 SATA 3,不过很多朋友对 SATA 2和 SATA 3接口认识不清,那么这个两种不同的接口类型能通用吗?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下硬盘接口类型 SATA 2和 SATA 3是否通用以及两种接口类型的区别。

一、硬盘接口类型 SATA 2和 SATA 3通用吗?

SATA3.0又称SATA6Gbps,SATA2.0则为SATA3Gbps,很多电脑新手朋友都同样的疑问,两种接口类型sata2和sata3是否兼容和通用问题,其实sata3属于sata2下一代升级版,往下是完全兼容的,就像USB3.0和USB2.0关系一样,两者是互相兼容的。

不同的是,两种接口类型SATA3和SATA2传输速率不同,最新SATA3接口传输速率可以达到6Gb/s,而SATA2接口的传输速率则为3Gb/s。理论上,SATA3.0接口是SATA2.0的2倍。

二、两种接口类型 SATA 2和 SATA 3的区别

1、两种接口类型的外观不同。

只能从外观上看,主板上的SATA3和SATA2接口基本完全相同,不过很多主板上为了让用户区分开 SATA 2和 SATA 3硬盘接口类型,会标注不同的颜色。大多数支持STA3.0接口的主板 SATA 2接口为黑色,而SATA3接口颜色则为黄色/白色/蓝色等。

SATA2和SATA3主板硬盘接口外观基本相同,很多中低端主板中依旧采用 SATA 2和 SATA 3双接口混合模式,像AMD平台的A75,Intel平台的B75、H81、B85主板均为 SATA 2和 SATA 3双接口混合模式,而一些中高端主板,如A88、H87、Z87等主板则全为SATA3.0接口。

SATA2和SATA3两种接口类型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传输速率不同,最新的SATA3传输速率可以达到6Gb/s,而SATA2接口的传输速率则为3Gb/s。在传输速率上,SATA2硬盘接口已经无法满足固态硬盘以及一些高通机械硬盘的需求了,下图为使用固态硬盘测试同一电脑SATA2和SATA3接口的硬盘读取速度对比。

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接口类型不同的两种固态硬盘连接在同一电脑中,连接SATA3.0接口的读取速度明显要比SATA2.0的速度要快。

需要注意的是,想要让硬盘获得最佳的读取速度,不仅取决于硬盘,还取决于硬盘接口。也就是说,只要当硬盘支持 sata 3接口,并连接在支持 sata 3接口的主板上这台电脑的硬盘才会发挥出最佳性能,因此一些曾经老旧的电脑硬盘,本身最高仅支持 sata 2.0,这类硬盘即便接在 sata 3主板上,速度上依旧是SATA2的速度,因为硬盘本身是硬伤。

同理,如果硬盘支持SATA3.0,但主板仅有SATA2.0接口,那么硬盘的实际速度也仅为SATA2的速度,这点需要特别注意,两者必须同时满足条件。像目前主流机械硬盘和SSD均为SATA3.0接口,尤其是固态硬 盘均为SATA3.0接口,用户在装机选择SSD的时候,只要选择支持SATA3.0接口的主板即可。 通过以上两种接口类型不同的 SATA2和 SATA3的介绍,想必大家对它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本文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M.2接口固态硬盘如何选择 M.2接口固态硬盘选择技巧

全文共 1277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你买得起固体硬盘,却被各种硬盘接口搞晕了。当查看硬盘分类时,什么STAT、mSTAT、M.2等接口充斥着整个大脑神经,遥想起曾经的我们买个硬盘,只要选好容量与尺寸(3.5或2.5),预算够就选好品牌,预算少就找性价比高的,而现在的硬盘分类能让人分分钟头都大了,那么,SATA、mSATA、M.2等接口到底该怎么选?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SSD固态硬盘接口的一些专业术语,献给想升级的朋友们。

M.2接口:

M.2接口,是Intel推出的一种替代mSATA新的接口规范,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提到的NGFF,即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即NGFF现在已经改名为M.2了)

M.2固态硬盘

mSATA:

mSATA (mini-SATA)是迷你版本SATA接口,外型和电子界面与mini PCI-E完全相同,但电子信号不一样,两者互不兼容。不懂到快启动官方交流群(427071304)咨询。

M.2与mSATA相比主要有两方面优势:

第一速度更快

第二体积更小

M.2接口有两种类型:Socket 2和Socket 3,其中Socket2支持SATA、PCI-E X2接口,而如果采用PCI-E ×2接口标准,最大的读取速度可以达到700MB/s,写入也能达到550MB/s。而其中的Socket 3可支持PCI-E ×4接口,理论带宽可达4GB/s。

M.2(NGFF) 2280、2260和2242的分别:

长度的不一样,2280指卡宽22mm,长80mm;2260指宽22mm,长60mm;2242指宽22mm,长42mm。短的肯定能安上,但是不稳定,最好是匹配的。

PCIe:PCI-Express 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与SATA 并列。

NVMe:是硬盘新的传输标准,是取代现在的AHCI的。

NVMe的优势在于三点:

更低的延时,NVMe精简了调用方式,执行命令时不需要读取寄存器;而AHCI每条命令则需要读取4次寄存器,一共会消耗8000次处理器循环,从而造成2.5μs的延迟。

更高的传输性能,市面上性能不错的SATA接口SSD,在队列深度上都可以达到32,然而这也是AHCI所能做到的极限。但现在高端的企业级PCIe SSD,其队列深度可能要达到128,甚至是256才能够发挥出最高的IOPS性能。而NVMe标准下,最大的队列深度可达64000。此外,NVMe的队列数量也从AHCI的1,提升了64000。

更低的功耗控制。

另外简单说一下SATA历史: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它是一种电脑总线,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储存设备(如硬盘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之用。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于串行P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

主板与硬盘与上SATA接口

至此,关于“M.2接口”SSD专业术语的分享就结束了,小编这样要喊话了:重要东西看三遍!重要东西看三遍!重要东西看三遍!如果你看一遍懂了证明你是硬件老司机,如果看二遍懂了证明你悟性高,如果你看三遍还晕,那得好好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SATA接口最强的五款固态硬盘有哪些

全文共 1772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NVMe SSD的出现让SATA SSD看着已经并不是那么快了,许多玩家也已经陆续地开始区尝试NVMe SSD。但是由于电脑储存产品市场价格的连续飞涨,使得SATA SSD依旧是大多数人的首要之选。因为SATA SSD毕竟相对NVMe SSD而言更加便宜,这意味着话同样的钱,我们将得到更多容量;另一个原因是,好点的SATA SSD速度也还是非常可观的,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了。

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SSD市场,SATA SSD也是不怎么好选择的。

那么市面上现在到底又有哪些既性能出类拔萃,又具有相对较高性价比的SATA SSD呢?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SATA接口的那些性能顶级,且性价比较高的SSD。

(本文仅供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1.三星850EVO 250G 668

这款SSD主控是三星自己的MGX(三星主控是封闭式的很少对外说明其具体参数和性能);闪存是32层的3D NANDFLASH;缓存是512MB。读写速度,官宣说的是:连续读取不超过540MB/秒,连续写入不超过520MB/秒。

实测:

2.ToshibaQ200 240G 679

ToshibaQ200,主控比三星还神秘;闪存是MLC;缓存256M。官宣的读写速度为:连续读取最大554MB/秒,连续写入最大512MB/秒。

实测:

看了ToshibaQ200 240G的速度。我们和三星EVO850 250G一对比。好像两款SSD一个档次啊!你这样想就错了。

ToshibaQ200 240G和三星EVO850 250G几乎同样的价格、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大小,但是ToshibaQ200 240G闪存是MLC啊。MLC闪存的ToshibaQ200 240G缓存只要256M。而三星EVO850 250G需要512M。谁厉害一眼明了。

ToshibaQ200 240G这款SSD确实值得推荐,堪称企业级!但是遗憾的是容量不够用。没寻到这款有512G的。

3.光威悍将480G 949

光威悍将STK系列,容量480G,缓存512M。连续读取不超过500MB/秒,连续写入不超过400MB/秒。

实测:

光威的官宣速度有点保守。就速度而言,在SATA SSD中这款悍将480G和三星EV0O850 250G、ToshibaQ200 240G都是属于金字塔顶端的。悍将480G速度够快,容量够大,而且价格也够实惠。这款SSD的高性价比绝对是独一无二的。ToshibaQ200 240G留下的遗憾,可以在这里得到弥补了。

4.金士顿A400 240G 629

金士顿A400 240G群联 S11主控,TLC闪存,官宣读取 500MB/秒 写入 350MB/秒。

实测:

这款SSD的连续读写和4K随机性能都比前3款要差一些,在性价比上也是比不上前3款的任何一款。全球知名品牌,所以不提下。不提一下的话,貌似就太不给它面子了。不给它面子,它怎么傲娇起来啊!

看了这个图,我对金士顿的认识又加深了,“呆萌的产品,傲娇的品牌”!我忽然就心生敬畏!一个品牌做到程度,这个境界,真是......无言以对,佩服万分!

5.英睿达MX300 525G 1299

英睿达MX300主控Marvell 88SS1074,闪存Micron 3D TLC NAND ,缓存512M,支持Dynamic Write Acceleration动态写入加速技术。DWA是根据SSD的空间运用程度利用缓存对SSD进行加速,以保持SSD的性能,延长SSD寿命。这个技术对较小的SSD意义更加重大。

这款SSD还有240-256G这个版本。

对比三星EVO850,同等容量的价格几乎相同,同样是3D TLC NAND,英睿达MX300运用了马牌主控,实在是良心之举。因此英睿达MX300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但是有个问题是英睿达MX300 525G,有点贵。建议一般消费能力的玩家,可入手240-256G这个版本。

实测

总结:三星EVO850 250G胜在读写速度。英睿达MX300胜在主控。ToshibaQ200胜在闪存。金士顿胜在是傲娇的大品牌。光威悍将480G胜在容量、以及价格。5款SSD,可说是春兰秋菊各有擅场。

本文简单的盘点了5款顶尖性能且性价比较高的SATA SSD,希望能给大家做一些参考。如果文章有一些错误和遗漏,欢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硬盘接口类型有哪些?

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接口类型有哪些?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出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能满足高端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目前最新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知识扫盲:笔记本固态硬盘接口解析

全文共 1614 字

+ 加入清单

电脑组装知识网小编分享知识扫盲笔记本固态硬盘接口解析、固态硬盘以读写速度快、防震抗率性高、低功耗、无噪音、轻便等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与认可。只要预算充足,大家都会考虑给自己的爱机增加固态硬盘,或者直接购买配备固态硬盘的电脑。对于笔记本来说,升级固态硬盘的提升很大,如何选择合适的笔记本固态硬盘,其实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接下来电脑组装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笔记本固态硬盘的相关知识和选购技巧,希望能对大家起到帮助。

1、什么是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介质)组成。从存储单元来进行区分,固态硬盘可分为NAND Flash闪存芯片、DRAM芯片两种类型。

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采用NAND Flash芯片作为存储单元,也被广大网友称为“SSD”。我们日常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这种固态硬盘,其内部构造比较简单,内部主体采用一块PCB板,并在上面集成了控制芯片、缓存芯片(部分没有)和用于存储数据的闪存芯片。这种固态硬盘的优势就是具有较高的移动性能,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多种环境,非常适合于个人用户使用。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其采用DRAM作为存储单元,它效仿传统硬盘的设计,可被绝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工具进行卷设置和管理,并提供工业标准的PCI和FC接口用于连接主机或者服务器,应用范围相对较窄。这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使用寿命很长,美中不足的是需要接驳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如果中途断电就会丢失数据,因此DRAM类型的固态硬盘适用于服务器等大型设备使用,不适合个人用户使用。

2、笔记本固态硬盘接口常见种类

基于NAND Flash芯片的笔记本固态硬盘,常见的接口种类包括SATA、mSATA和NGFF,接下来我们进行逐一介绍。

(1)SATA接口是目前流行的接口类型,被绝大部分机械硬盘所采用,我们最常见的固态硬盘同样也都是SATA接口,并且都采用了2.5英寸设计,方便笔记本用户进行升级。

(2)mSATA接口是迷你版本SATA接口,这种类型的固态硬盘尺寸小巧,单面厚度仅为4.85mm,不会占用太多笔记本内部空间。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在速度上并不逊色,理论上mSATA将提供跟SATA接口一样的速度和可靠度。由于体积小巧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笔记本所使用。

(3)NGFF接口是Intel为超极本量身定做的新一代固态硬盘接口标准,其常规尺寸仅为42mm×22mm,单面布置NAND Flash颗粒的厚度为2.75mm,双面颗粒的厚度是3.85mm,对mSATA来说体积进一步减小,非常适合轻薄的超极本产品。速度方面,采用PCI-Express x2传输标准的NGFF接口的固态硬盘,最大读取速度可达到700MB/s,写入为550MB/s,4K随机读写IOPS分别可达到100K及90K,相比mSATA来说,传输速度会更快。

3、NGFF固态硬盘通过改变长度来增加容量

与mSATA接口固态硬盘相比,NGFF标准的宽度、厚度都是相同的,只有长度不同,即可通过增加长度来增加容量,应用起来更加灵活。

苹果新一代MacBook均配备特殊定制的PCLE SSD

除了上述常见的笔记本SSD外,目前还有一种采用特殊定制的苹果版PCLE SSD,这是由一种SATA-IO标准组织制定,并且与PCI-E总线相联,同时采用mSATA接口的特殊SSD,能达到接近800MB/秒的读写速度。

总结:相对于笔记本来说,采用占用空间小,速度快的硬盘才是硬道理。Intel推出的NGFF接口固态硬盘,不仅尺寸小巧,而且在速度也更有优势,相信这种类型会在未来被广泛使用。现阶段,SATA和mSATA SSD则依然是主流。

相关知识:电脑硬件普及知识固态硬盘是什么

以上是电脑组装知识网小编分享笔记本固态硬盘接口解析、希望本文对大家所帮助、想学习更多电脑知识的朋友、多多关注电脑组装知识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