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80多岁老人心理需要什么(合集5篇)

浏览

5845

文章

5

篇1:需要注意哪些老人心理疾病

全文共 1744 字

+ 加入清单

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一份科普资料表明,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建设尤其重要。人在一生中不断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老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多,那么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1、离退休综合征:是指在离退休后出现的适应性障碍。这种应激因素对心理、心身方面的干扰,使一些老年人在一个时期内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并且出现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此而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或发作,严重地影响了健康。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烦躁、敏感、失眠、心悸。绝大多数人在一年内能基本恢复,对性情急躁而较固执的老年人则所需时间较长。

1.2、衰弱综合征:由长期烦恼、焦虑;脑、脑损伤;离退休后,生活及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群交往少,信息不灵;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因素导致。常表现为疲乏、头晕、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解乏。有时晨起头痛、眩晕,情绪不稳。

1.3、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独守空屋的特点,尤其是老人单身家庭,西方国家称之为“空巢”。这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加重,久之,会减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了大门。

1.4、:经常处于明显的焦虑状态,对心身健康有很大影响。常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疑病症;退休后经济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儿孙上班上学时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问题等引起。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的发生;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可引起脑卒中、、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1.5、抑郁症:老年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躯体不适为主,多发50-60岁,80岁后少见。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2、老年人患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2.1、老年人感知觉、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下降,情绪趋于消极

老年人感知觉敏锐度逐渐下降,身体机能状况越来越差。根据个案访谈对象来看,老年人看待问题更倾向于主观判断,且难以接受其他人的劝告,进而使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出现失调;个人情绪也会因自身无奈接受身体老化及老年时期遇到的重大事件,情绪、情感趋于抑郁、焦虑等。

2.2、老年人意志力薄弱

老年人普遍容易受到一些生活事件的打击,尤其是有关事故、死亡的新闻、亲友的离世等,普遍表现出回避、逃避的态度,消极抑郁。

2.3、老年人自我价值认同度低

通过个案访谈发现,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这也是其不愿与子女同住及选择安老服务中心的主要原因。此外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对老年人而言也都是考验。在实地观察中还发现,老年人很难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获得他人乃至社会的尊重与认同。这些状况加速老年人自卑心理的出现,形成较低的自我认同感。

2.4、老年人身体状况

一般来讲,老年人普遍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老年人身体有各种疾病其安全需求未得到满足,其心理就会失衡,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

2.5、老年人消极的个性特征

具有积极乐观个性品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通过自我开放缓解内心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调查还发现老年人普遍具有忧心的特点,他们会忧心各种与他们生活有关或无关的事情或者人,在与他人交流不足的情况下,导致老年人内心负担加重,情绪低落。

2.6、老年人及交友状况

俗话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人真像这句话所说,变得像小孩一样任性、固执、暴怒和健忘,这样在心理医生眼里就可能成为一个心理疾病患者。

既然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值得大家重视,那么遇到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怎么办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你对老人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老人心理健康要素?哪些因素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心理健康五原则?心理健康是老人长寿的基石?老人心理健康注意四有五要?等有关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心理健康保持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再婚老人需要警惕哪些不良心理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丧偶老人再婚率有所提高,为使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生活幸福,再婚老人应注意避免以下几种不良心理。那么,你对再婚老人需要警惕哪些不良心理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怀旧心理:

偶然回想起或定时祭奠已去世的爱人,是人之常情,但不宜整日思念或谈起,更不能把目前的伴侣与去世的伴侣相提并论,以免引起对方反感。

自卑心理:

要正视自己的再婚,并勇敢地开始新的生活,不要感到自卑或觉得再婚是件不光彩的事。

自私心理:

要多为对方及其子女着想,不要自私,特别是在财产方面要保持公正,以免夫妻双方产生敌对情绪。

失望心理:

要容忍目前配偶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努力寻找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不要总以为对方不如自己以前的伴侣,而出现失望和不满等负性情绪,从而导致婚姻再次破裂。

此外,应避免有意或无意地攻击对方去世的爱人,以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要主动放下架子,保持宽容,互尊互爱,相互体谅,共同走完下一段人生历程。

如果你对再婚老人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再婚老人常见心理状态有哪些?老年人再婚首先需克服4种不良心理?心理专家:再婚有益于老人心理健康?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再婚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人的心理也需要“解馋”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人到中年,说来是一个深沉的话题。不仅有工作、事业对精力的牵扯,更有对儿女养育的责任,父母身心的呼唤。所以假如你是一个责任感较强的人,那么如果不承认有点累,那你不是“超人”,就是在拉硬。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老人心理需要解馋”方面的知识。

累归累,但是一个人面对在自己的努力下,老人露出了笑脸,孩子也笑得开颜的结果,自会有一种他人难以领略的成就感。

但是在几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笔者经常会听到一些老人的慨叹,那就是,不缺吃不少穿就希望儿孙常回家看看。

就像那个公益广告里的镜头,儿女们都以各种理由忙着,以致老人用全部期盼准备好的家宴晾在桌上,使老人备感凄凉。

其实,多数老人并非像有些年轻人认为的那样:年纪大了,糊涂了,不通情达理等等,如果你是因为正常的工作而忙,老人不仅会为你自豪,还会尽其所能帮助你;但如果你有时间喝酒、搓麻,有时间领孩子去旅游,却没有时间去满足一下老人享享天伦之乐的愿望,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如此而为,甭说是老人,就连旁观者也会对你的人品大打折扣。因为那毕竟是在这个世界上你天然应该回报的第一对象,如果连父母的感受都不在乎,那么除了利益和个人感受,你还能真正在乎谁呢?

至此,话可能说得有点重了,其实更多的人对父母感情需求的忽略是源于不了解。打一个形象的比方,老人想见见儿孙的心理需求,就像我们在生活困难时期对吃顿肉的生理需求一样,看你们一眼能满足数日,从心理上解解馋,从提高身体免疫力的角度讲,胜过许多补药,道理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怎么控制老人的固执心理疾病?独居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老人自杀的心理特征是什么?丧偶老人的心理特点?老人养生心理须知?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失能老人心理需要及护理措施

全文共 1267 字

+ 加入清单

失能老人心理需要护理措施

失能老人由于身体原因,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病痛的折磨和生活的无助,对子女的痛爱和怜悯,恢复能力的不确定性都将导致失能老人心情颓废、意志消沉、生活希望破灭。下面我们根据失能老人心理需要采取如下护理措施。

失能老人心理需要:

安全的需要

安全是个体生存本能的需要。人们的安全需要通常有其规律,即安全所受威胁越大,个体的自我保护能力越差,安全需要就越强烈。老人希望得到安全可靠的治疗、不发生合并症或后遗症;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希望出意外事故,如坠床、骨折、窒息、烫伤等。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都应让老人感到安全,如在工作中,要有认真、细致、负责的态度,使老人获得安全感;对老人实施每项操作前都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增加老人的安全感;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失能老人舒适的需要

失能老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舒适感受,如身体的疼痛、恶心、头晕、腹胀等,或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其中最严重的不适是疼痛。这时,老人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照顾和关怀,以解除病痛。护士要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与他们多沟通、多讲话,采用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等方法,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有效结合,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另外,护士应当加强观察,及时发现老人的不舒适及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供身心舒适的条件,满足老人的舒适需要。

归属的需要

老人入院前一般具有多重社会角色,其归属和爱的需要可从多方面获得满足。住进养老机构后,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告别彼此默契的伙伴,个体的各种社会角色可能基本丧失,他们会依恋亲人,情感变得脆弱和幼稚,他们往往更需要他人的情感支持,产生更强烈的归属动机。护士在老人中营造相互关怀的氛围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如介绍病区环境、协调老人间的关系,以减少老人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护士要多与老人交流沟通,了解老人的想法,于细微处照顾和满足老人的心理需要。

尊重的需要

失能老人常常身体软弱无力,生活起居需要依赖别人,易致老人自我评价降低,自尊受损。他们自觉对他人无价值,自己是家人的拖累和负担,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十分敏感,

自尊心易受伤害。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特别是医护人员对老人的态度。尊重和自尊的需要若不能满足,会使老人产生自卑和无助感,或导致不满和愤怒。医护人员应处处注意尊重老人,维护老人的自尊心,对老人应亲切称呼,切忌以床号代替姓名。2.5

刺激的需要

养老机构的环境相对于精彩纷呈的外界社会环境显得寂静和单调,尽管现在不少养老机构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老人的活动空间受限,内容枯燥,日常生活围绕着饮食、睡眠、治疗,个人的爱好与消遣不同程度受到限制。老人终日无所事事,加之疾病折磨,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适度的刺激对机体健康有积极影响。医护人员可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和养老机构的客观条件,组织安排适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疾病的预后以及预防复发的知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精神疾病的常识性问题,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爱老人心理健康需要子女的参与

全文共 214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发现很多老人都有心理问题,天使和老人接触后只是简单的做了心理疏导,然而让天使感到一种惊喜。一年中四季轮回季节变换,特别是老人易触景生病,看到工作中的同事或朋友因病去世。老人常会触景伤感而陷入不知所措、沮丧和抑郁状态,表现为精神恍惚、六神无主、忧郁寡欢。而心情不舒畅会引起体内气郁血滞,若不加以疏导调节,就会诱发抑郁症及其他躯体疾病。所以老年人在此季节要“因地制宜”,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在起居饮食方面加以适当的调理,这种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就会得到有效的缓解。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关爱老人心理健康需要子女参与方面的知识。

造成老年人心理疾病困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跟年龄阶段与生活环境变化有关,在更年期、退休期、丧偶后、子女离开身边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就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退休后,老年人在家庭地位和经济上觉得自己不再是家里的顶梁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身体上也大不如前,因而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适感,使得人格发生变化,变得脆弱、敏感、自私等,表现在脾气暴躁、爱发牢骚甚至封闭自己。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了,老年人的心理疾病是与整个社会群体一起增长的,如何使老年人排除老年人的心理疾病,有赖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比如,老年人应该重新评估自己,树立新的追求目标,在内心上承认步入老年这一事实,这样就能很好地起到预防作用;子女发现家里的老人有心理上的障碍后应该积极寻求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上的开导。平时要多关心多陪伴老人,与他们多交流,让他们有个精神寄托。“要给老人以孩子般的呵护”。

老人在阴天和景物萧条的环境中,要注重采光与活动。室内工作可适当采用强光照明;在有阳光的日子里要多多沐浴,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运动肢体关节,促进肌体新陈代谢;尽量减少独处,积极投身群体活动。做到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不宜连续打牌下棋,中午应小憩片刻。加强饮食调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对振奋人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B族维生素对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钙和镁能影响肌肉收缩和神经细胞的转换,有利于缓解精神的紧张。所以应适当增加含此类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量。如瘦猪肉、动物内脏、鱼类、鸡蛋、牛奶、豆类及其制品、海藻、杂粮、西红柿、胡萝卜、菠菜、青菜、水果等。

耳聋老人为何疑心重

老人开始耳聋后,性格突然改变,与人相处事事设防,处处疑心,其实老人患了耳聋怀疑症,一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老人耳聋后,听人说话非常费力,说话者也很累,这就导致家人朋友不愿与他多说话,老人也因听不清别人说话,不愿与别人交谈,封闭自己,从而造成孤独、抑郁和多疑。这种交际上的困难,使老人内心深处受到严重打击,产生严重的担心和失落感,再加上人到晚年,社会地位改变,年老体衰,总怕别人瞧不起,进而产生自卑感。而越自卑,越重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敏感性越强,以致对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也会产生一连串猜想,并逐步演变成对他人的敌意和攻击。

所以作为家属或子女应该理解耳聋老人的心理变化,具体建议是:帮助老人建立新的爱好。耳聋老人的最大痛苦是缺乏生活动力,可以帮老人买一些金鱼、鸟雀之类的小动物,让他增加新的生活情趣。让他多与亲朋好友来往。家人多与他交谈,尽管他并不能全部听清,但交谈的功能不仅是传递信息,同样还是爱的表示。亲近的动作比语言更能慰藉老人的心。多陪同老人外出散步、游玩。子女与老伴要常陪老人到外面走走看看,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来补偿其听觉的缺憾。

老人心理的自我调节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多从就医服药、滋补器官着手,而易忽略心理致病的因素和人的精神对防病抗病、养生保健的作用。

老年人随着生理机制的衰退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当前社会中一些领域变革的深度和广度,使老人承受着比年轻人大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压力。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很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生理上的衰退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产生心理上情绪消沉、抑郁、不稳定,而这种消极的心理特征又反过来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如果调理得当,衰退可以推迟,寿命可以延长,关键在于使“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这种变化当然不能单纯依靠医疗保养和药物滋补,使衰老的组织器官返老还童,而是要从心理上加强自我调节。讲究心理卫生就是一种“自我解脱”,把自己从抑郁、消沉、孤独、感伤等不稳定的心态中解脱出来,就可以有效地延缓生理上的衰老,也可能使一些慢性病得到缓解和治愈。

自我调控的关键是

宏观、通达。社会在向前,人处在一定的历史活动中,有局限性,离退下来让青年干是发展规律,应胸襟豁达,淡化名利。忘龄、忘老。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如行云流水,来自自然,归返自然,无数百岁寿星忘记了年龄,也就不恐惧死亡了。

坚持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应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项目,还要注意生活规律,去除不良烟、酒嗜好。

自得其乐。寻找适合自己口味的自娱活动,既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又对前述的三者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如果你对如何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老人要如何养老才更好?老人与子女相处的禁忌?老年人在爬山时该注意什么?如何与老人沟通找个伴?什么是养老金?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关爱老人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