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经典7篇)

浏览

1189

文章

7

篇1:国内生产总值对汇率的影响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

GDP:C+I+C+X式中:C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的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预期年化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国内生产总值对汇率影响

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2、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哪一年超过日本?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2010年

2010年,中国的GDP增长创下10.6%的峰值,总量达到41.30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国首次超过日本,在2010年。我国的GDP总量首次超过了6万亿美元,达到了6.09万亿美元,而日本为5.7万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国家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举例说明: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所创造的财富计入美国的GNP,但不计入美国的GDP,而是计入日本的GDP。在1991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GNP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相对于GNP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9万亿 表明了什么?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展现了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和关注,越来越多的钱被投入到了海洋领域,海洋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依托之一。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900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其中的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16.2%,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

对自然资源采取过度开发、污染等侵蚀性行为越来越严重,陆地上的经济发展已经遭遇一定的瓶颈。而海洋作为一个巨大的、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海洋经济作为海洋利用的一种方式,是指通过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升。海洋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探索和开发海洋经济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海洋资源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还蕴含着很多珍贵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医药、电子、精细化工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对于陆地来说,海洋的生态环境相对比较优良,这不仅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旅游环境和休闲活动的场所。最关键的是海水还可以进行淡化,一批海水淡化项目在浙江,山东,河北等地都已经顺利的投产了,新增产能超50万吨每日,在未来也不用担心缺水,用于灌溉或者是生活都没有问题。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科技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海洋资源的探索和利用方面,随着深海开发技术的提升,将有望挖掘出更多珍贵的海洋资源。但是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环保成为了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在未来的发展中,海洋经济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国内生产总值去年增长到了多少?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根据最新的资料显示去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了1,210,207亿元,相比于前年增长了3%。全国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上一年增长了3%,生产总值为85,698元,国民总收入增长了2.8%为。1,197,21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上年提高了4.2%。

1

我国GDP一直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在2020年突破了1,000,000亿,在2021年突破了1,100,000亿,在2022年再次突破了1,210,000亿。如果按照现在的汇率来算,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180,000亿美元,可以排在全世界第2名。

2

在这所有GDP当中。第一产业的增幅作为明显相较于上一年增长了4.1%,增值达到了88,345亿元,第二产业的增幅是3.8%,增值达到了483,164亿元。第三产业增幅为2.3%,增值为638,698亿元。

3

2022年全年的粮食产量增速是0.5%,产量的总数为13,731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证明我国目前的粮食储备是非常充足的,因此带来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可观。

我国在近些年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持续增加。2022年全年的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超过了3.1万亿,增幅达到了10.4%。新动力方面也持续稳步的增加。国家的科技战略力量不断的壮大,并且发展迅速,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中国空间站的全面建成等等这些成就都预示着中国的科技力量不容小觑,并且逐步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回顾过去,对于2003年我们充满希望,并且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因此2023年整个外部环境的宽松,再加上经济环境的转好,依然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的国策。相信2023年我国能交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再次实现GDP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稳步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今年一季度北京地区生产总值9947.7亿元同比增长3.1% 意味着什么?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意味着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发展速度比去年有了明显提高。这表明,在国家经济发展总体形势下,北京市的经济具备了相对稳健的发展基础,并在疫情后逐步恢复和发展。2023年一季度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一季度北京全市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为994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3.1%。

地区生产总值简单来说,地区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通常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地区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如果一个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那么这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增加了,经济发展状况也会更好。

据发布会透露,北京市经济在2023年一季度有了良好的开局。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平稳阶段,全市生产和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总体经济回升向好。除了这些因素以外,生产需求、就业和物价等方面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市场预期不断改善。这些都是导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因素。通过比较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3.1%,高于上年全年增速2.4个百分点。

北京市的经济在一季度能够保持良好态势,一方面,北京市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其经济的发展相对稳定,不受局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北京市一直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和韧性。希望北京市能够进一步发扬优势和创新,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去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位居世界第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这反映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腾飞阶段,也是继2020、2021年以来连续破百万亿之后的新台阶,按照平均汇率折算,中国经济总量已达1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也反映出了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提高了,实际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了2.9%,与经济增长基本是同步的。

近日,据国家统计局介绍,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210207亿元,比上年要增长了3%,这就意味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的排名是靠前的,并且经济总量会继续扩大,综合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2022年就是新动能持续增强的一年,在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上面做了很大的投资。当然,也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因为绿色低碳是全世界转型的方向,而且还要保持稳步推进。在贸易方面,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了40万亿大关,比上年要增长了7.7%。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效,沿线国家进出口额也是达到历史新高,1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4%。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为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虽然在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仍然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加强了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2022年可以说是逆境当中前行的一年,这一年里没有被疫情打垮,反而是愈战愈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 上升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对于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视,还受到了基建投资的提升、消费的提振、出口和国际贸易的回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撑。2023年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一季度中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在疫情全球范围内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4.5%。

国家对于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视,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战略,加大了创新投资,吸引了大量科技人才。还大力推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融合,促进了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国家在稳投资方面也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投资,这不仅提高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为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日益增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消费等,这些举措鼓励了人们增加消费支出,促进了内需的提升。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出口带动的国际贸易也逐步回暖。推出了多项扶持外贸的政策,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和洽谈贸易等,这些措施有力地带动了出口和进口贸易的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国家按照"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要求,加大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鼓励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更多高质量的经济发展。202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表现出色,在未来,需要不断地加强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消费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确保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地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